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育人目标中,科学精神逐渐成为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所需的关键能力。而化学作为一门十分重要的自然学科,更是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谈一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毋庸置疑,科学精神的发展不但可以对学习活动提供更加积极的指导,而且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科学精神的内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前提下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与调整。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1.引入化学历史,感受科学精神
任何化学研究成果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大量的失败与艰辛。纵观化学发展历史,其过程充满了波折,而化学发展历史中记录的每一个发现以及理论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的。不难发现,这一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化学历史,并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化学探究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意愿。
如:“元素周期表”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内容。结合基础的理论知识,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中简单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1861年,门捷列夫在圣彼得堡大学任教。在设计无机化学的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发现很多教材都已经非常陈旧,而在编写新教材时,门捷列夫遇到了一个难题: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对元素进行排列呢?当时发现的化学元素已经达到63种,为了寻找这些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走进了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在无数的卷帙中开始整理前人对化学元素的分类资料。为了便于思考,他将整理得到的资料写在了一些卡片上,总会像玩纸牌那样放在手中打开、收起……他的朋友很奇怪,不明白为什么门捷列夫突然对“纸牌”这样入迷了。1869年2月,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同时,他根据原子量的大小规律进行了新元素的探索。而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一步步开始打开了微观世界之谜……最终,通过相关历史资料的呈现,使学生充分感受了门捷列夫勇于实践和探索,敢于坚持自己主张的科学精神。
2.组织实验操作,培养科学精神
从科学精神的本质来看,这种认知态度可以理解为逻辑上的自洽以及提供证据。简单来说,就是逻辑的一致性与实践性的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创新精神、包容和批判、价值标准等内容。为了使学生对科学精神的本质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化学实验活动。以此来让学生大胆进行科学实践,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化学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的实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化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实验活动。在这次实验中,我只是引导学生明确了本次实验的基本目的,并给学生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安全事项。然后,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我交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以及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学生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与讨论,并思考了还有哪些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方案。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与思考。
3.注重实践练习,强化科学精神
从学科特点来看,化学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很多新型化学知识不断涌现,更加突显出了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为此,教师应尽量避免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中,而是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
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当前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广受关注的问题,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完成课堂知识的教学之后,我給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性的练习任务。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课堂积累的知识科学分析保护不同材质金属材料的有效方法,并思考废旧金属的回收途径。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且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内化。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且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晓芳.例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9,(5):107-108.
[2]马春秀.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精神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0):44-45.
关键词:初中化学 科学精神 教学策略
简单来说,科学精神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一种良好的认知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毋庸置疑,科学精神的发展不但可以对学习活动提供更加积极的指导,而且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对科学精神的内涵有更加准确的把握,并在此前提下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与调整。这样一来,可以更好地保障教学活动的质量,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1.引入化学历史,感受科学精神
任何化学研究成果的产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大量的失败与艰辛。纵观化学发展历史,其过程充满了波折,而化学发展历史中记录的每一个发现以及理论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到的。不难发现,这一发展过程中蕴含了十分丰富的科学精神。因此,教师可以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化学历史,并利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体会化学探究过程中蕴含的科学精神,而且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乐趣,从而促使学生产生更为强烈的学习意愿。
如:“元素周期表”是初中阶段的重点知识内容。结合基础的理论知识,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些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中简单介绍了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历史:1861年,门捷列夫在圣彼得堡大学任教。在设计无机化学的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发现很多教材都已经非常陈旧,而在编写新教材时,门捷列夫遇到了一个难题: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对元素进行排列呢?当时发现的化学元素已经达到63种,为了寻找这些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他走进了圣彼得堡大学图书馆,在无数的卷帙中开始整理前人对化学元素的分类资料。为了便于思考,他将整理得到的资料写在了一些卡片上,总会像玩纸牌那样放在手中打开、收起……他的朋友很奇怪,不明白为什么门捷列夫突然对“纸牌”这样入迷了。1869年2月,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同时,他根据原子量的大小规律进行了新元素的探索。而在不断的探索中,他一步步开始打开了微观世界之谜……最终,通过相关历史资料的呈现,使学生充分感受了门捷列夫勇于实践和探索,敢于坚持自己主张的科学精神。
2.组织实验操作,培养科学精神
从科学精神的本质来看,这种认知态度可以理解为逻辑上的自洽以及提供证据。简单来说,就是逻辑的一致性与实践性的检验,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了创新精神、包容和批判、价值标准等内容。为了使学生对科学精神的本质有更加准确的理解,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自主性的化学实验活动。以此来让学生大胆进行科学实践,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化学本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的实验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化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中,我组织学生进行了自主性的实验活动。在这次实验中,我只是引导学生明确了本次实验的基本目的,并给学生讲解了一些基本的安全事项。然后,对于实验器材的选择与实验方案的设计,我交由学生自主完成。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以及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接着,学生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与讨论,并思考了还有哪些制取氧气和验证氧气性质的方案。最终,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站在自己独特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较为科学的分析与思考。
3.注重实践练习,强化科学精神
从学科特点来看,化学与现实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很多新型化学知识不断涌现,更加突显出了化学知识的现实意义。为此,教师应尽量避免将教学活动局限于课堂中,而是应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性的练习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
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当前社会生产与生活领域广受关注的问题,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完成课堂知识的教学之后,我給学生布置了一个实践性的练习任务。在这次活动中,学生需要根据课堂积累的知识科学分析保护不同材质金属材料的有效方法,并思考废旧金属的回收途径。最终,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强化了学生的科学精神,而且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内化。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并且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对教学活动进行调整。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晓芳.例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9,(5):107-108.
[2]马春秀.初中化学学习中科学精神的培养[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0):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