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分析置胃管的工作方法和原理,对于昏迷患者出现的各种意外护理,提高操作方法和要求来护理。方法:对50例应用传统方法和改良后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常规组的失败次数明显高于改进组,改良组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 结论:严格消毒管理,合理应用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可以打大大提高机械通气后的护理成功的概率。
【关键词】 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置胃管;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操作难度大,患者耐受情况差,一次插管成功率低, 对于昏迷患者、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常规置胃管方法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置管时不能配合,且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受套管压迫等原因,一次成功率低。现在根据长期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了改进的置胃管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07~2010-07,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昏迷患者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包括休克、呼吸衰竭、脑血管病、脑外伤病种。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改进组。2组年龄及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可比性(P<0.05)。
1.2 材料:一次性xx号胃管由xxx生产,材质为管壁光滑的透明硅胶管。
2 方法
操作方法:在插管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差异,选择合适的胃管。
2.1 常规组: 即用常规置胃管术,操作前吸痰, 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插入14~16cm ,因为昏迷患者会厌部松驰,胃管通过会更困难,插管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将胃管插入45~55cm后,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说明已达胃部,盖上胃管外端塞盖,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2.2 改进组: 首先要抬高床头约30°,取侧卧位,操作前吸痰;再将胃管用石蜡油充分湿润后插入,自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动作应轻柔,当胃管插至咽喉部时,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按摩甲状软骨处,以刺激患者做吞咽活动,右手将胃管随吞咽快速插入,通过咽喉部,再缓缓插至所需长度,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置管成功后,抽出套管气囊内的空气,预防长时间充气压迫气管而损伤粘膜。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身高不同,实际长度应按耳垂至鼻尖至剑突再增加5~10cm,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在刻度处作一标记,用胶布固定。
数据的统计分析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一次成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者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6.50,P<0.01,可见改良组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见表:
4 讨论
在常规置胃管时,吞咽动作是成功的关键,因为直视下食管入口呈关闭状态,仅为一凸面向背侧的新月形裂隙,此为食管的最狭窄处,如果没有患者的吞咽动作,向食管内插管会遇到抵抗力而导致置胃管失败。但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却难以做到,而且气管切开患者因为:①手术刺激使食管上端平滑肌痉挛,食管开口处狭窄。②气管切开术后软骨环后方缺如,由结缔组织膜填充,气管套管压迫膜部,使软组织向后方突起,从而间接压迫食管壁,使食管腔相对缩小,阻力更大。
上述原因均可致常规置胃管方法成功率降低。如果反复插管可使食管上端充血、水肿程度加重,还可引起呛咳,并使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活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颅内压、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
对颅内高压、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脑出血患者可导致再出血的危险。因此,一次性成功操作能预防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昏迷患者常伴有舌后坠,采取侧卧位,也可缓解舌后坠而致的呼吸困难。操作中配合拔出部分气管套管,则减轻对食管壁的间接压迫,减轻食管内阻力,使胃管置入顺利。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动作要轻柔,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在患者吸气时呼吸道的阻力减少,此时可插入约5~7cm胃管;在患者呼气时,呼吸道阻力增大,故暂停。
实验结果显示,其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胃管法。
参考文献
[1]赵美剑,介绍一种新的置胃管法;护理与康复,浙江省护理学会,2004年4月第三卷2期:82
[2]陈仁主编,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63~267
[3]张磊,王燕,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和分析与质控对策,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5,6(特刊):127
【关键词】 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置胃管;护理
机械通气患者按常规方法留置胃管,操作难度大,患者耐受情况差,一次插管成功率低, 对于昏迷患者、尤其是气管切开患者,常规置胃管方法由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吞咽反射迟钝或消失,置管时不能配合,且气管切开术后由于受套管压迫等原因,一次成功率低。现在根据长期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出了改进的置胃管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07~2010-07,我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昏迷患者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40~82岁,包括休克、呼吸衰竭、脑血管病、脑外伤病种。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改进组。2组年龄及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可比性(P<0.05)。
1.2 材料:一次性xx号胃管由xxx生产,材质为管壁光滑的透明硅胶管。
2 方法
操作方法:在插管前,根据患者的年龄差异,选择合适的胃管。
2.1 常规组: 即用常规置胃管术,操作前吸痰, 润滑胃管前段,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插入14~16cm ,因为昏迷患者会厌部松驰,胃管通过会更困难,插管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将胃管插入45~55cm后,用注射器回抽有胃液,说明已达胃部,盖上胃管外端塞盖,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
2.2 改进组: 首先要抬高床头约30°,取侧卧位,操作前吸痰;再将胃管用石蜡油充分湿润后插入,自一侧鼻孔缓慢插入。动作应轻柔,当胃管插至咽喉部时,用左手拇指、食指轻轻按摩甲状软骨处,以刺激患者做吞咽活动,右手将胃管随吞咽快速插入,通过咽喉部,再缓缓插至所需长度,检查胃管是否在胃中。置管成功后,抽出套管气囊内的空气,预防长时间充气压迫气管而损伤粘膜。由于患者个体差异,身高不同,实际长度应按耳垂至鼻尖至剑突再增加5~10cm,确定胃管在胃内后,在刻度处作一标记,用胶布固定。
数据的统计分析均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一次成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 结果
两组患者置胃管一次性成功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χ2=6.50,P<0.01,可见改良组的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见表:
4 讨论
在常规置胃管时,吞咽动作是成功的关键,因为直视下食管入口呈关闭状态,仅为一凸面向背侧的新月形裂隙,此为食管的最狭窄处,如果没有患者的吞咽动作,向食管内插管会遇到抵抗力而导致置胃管失败。但对昏迷气管切开患者却难以做到,而且气管切开患者因为:①手术刺激使食管上端平滑肌痉挛,食管开口处狭窄。②气管切开术后软骨环后方缺如,由结缔组织膜填充,气管套管压迫膜部,使软组织向后方突起,从而间接压迫食管壁,使食管腔相对缩小,阻力更大。
上述原因均可致常规置胃管方法成功率降低。如果反复插管可使食管上端充血、水肿程度加重,还可引起呛咳,并使交感肾上腺素系统的活性增强,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导致颅内压、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甚至心律失常。
对颅内高压、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对脑出血患者可导致再出血的危险。因此,一次性成功操作能预防严重并发症的产生。昏迷患者常伴有舌后坠,采取侧卧位,也可缓解舌后坠而致的呼吸困难。操作中配合拔出部分气管套管,则减轻对食管壁的间接压迫,减轻食管内阻力,使胃管置入顺利。
在应用这种方法时,动作要轻柔,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在患者吸气时呼吸道的阻力减少,此时可插入约5~7cm胃管;在患者呼气时,呼吸道阻力增大,故暂停。
实验结果显示,其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置胃管法。
参考文献
[1]赵美剑,介绍一种新的置胃管法;护理与康复,浙江省护理学会,2004年4月第三卷2期:82
[2]陈仁主编,现代临床营养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63~267
[3]张磊,王燕,医院感染环节的调查和分析与质控对策,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5,6(特刊):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