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街头边角空间所形成的根本原因,总结街头边角空间的特征及其规律,通过对街头边角空间类型划分,针对位于不同类型的街头所产生边角空间的功能和特点,对目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空间使用的主体,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建设优化方案。
【关键词】公共空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公共空间属于公共价值领域,是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容器,是城市生活形态最直接、最显著的物质反映。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是城市空间系统的子系统,它离不开城市总体环境的支持,必须融入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中才能保持它的有机发展。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的、局限于单一功能体系的规划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的建设,将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无序增长、分布不均、缺失公共属性、环境效益低下等问题。
城市街头空间是相对街道而言,街头边角空间是街道这条线上的某一个点。“点”有聚集性也有辐射性,街道沿线与城市功能区或公共区域相接的节点空间。实质上,“边角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但并不独立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只是附属于城市五大空间类型之中的小空间。如果称这五种城市空间为“大”空间,那么“边角空间”就是城市空间中的微小“点”空间。每种类型的城市空间都包含各自不同的边角空间。有些城市“边角空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可以供人们小型集聚、游戏活动的空间;有些则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易受交通、行人干扰,是可以供人们休闲纳凉、沟通交往、驻留眺望的“小”空间。无论是公共性还是有一定的私密性,这些空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数目众多且形态各异,例如:街道两边的凹空间,建筑外坡根下的空间,广场外围柱启下空间,过街天桥升降部分下的空间等等。
1.城市街头空间的内涵
边角空间的存在是以其它空间的存在为前提,被某个或多个空间功能分割后所剩余的,或两个空间交互所形成,具有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的共同属性。
本文是以街头边角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围绕公共性为主的街头边角空间进行研究讨论。边角空间通常处于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相互区分、相互连接的多余地带,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使边角空间具有边缘的特征。边角空间不仅具有其所依附空间的特点,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特征。这种边角性空间不仅是被划分出的剩余地带,同时可作为塑造空间形象、表达空间意义、营造场所认知氛围的要素。因此这里也可成为内容与意义最为丰富的区域。街道边缘空间在这里对街道边缘空间做一下限定:街道边缘空间是指,从建筑底层外墙到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的路缘石之间的这一地带,这一空间其空间属性上是部分以私密性为主,部分以公共性为主。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起到了由交通功能到地块内主体功能转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联系建筑边缘空间的作用。
2.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产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后和历史原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利用效率低。同时专业工作者过于关注城市的空间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景观形象和功能的层面去布置公共綠地空间和公共设施,经常偏好于设计大片的绿地、水面。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绿色荒漠”,城市活力正在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它们的出现不仅仅暴露了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中的不足,更是影响整个城市的居住和生活质量。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但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渐进感增添城市空间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起着“有效补充”。
3.以西安市小寨商圈为例剖析
小寨是西安的繁华地段之一,以购物商业街、商场为主,多以大学生、年轻人居多,离大雁塔很近,周围多商业圈,海港城在小寨中心位置,是潮流衣饰的聚集地,年轻人的天下。
小寨作为未来西安国际性大都市的亚商圈,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的交汇处,每天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而针对边角空间的利用与大都市商业圈的定位相差甚远,对人的关怀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影响深远,以下几点详细说明。
3.1人行天桥与人行道的碰撞
作为边角空的边缘地带,人行道与车行道只有横倒树相隔,行人在其上行走并不感觉到安全,更为严重的是,人行天桥处在人行道上,如若行人一不留神,就极有可能撞上天桥,而人行天桥作为解决人车分流的形式之一,横跨城市街道,本身也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而其自身设计的合理性、地域性将会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作为小寨的人行天桥,目前还仅仅处于粗狂的解决人流问题,并不能构成边角空间的外延和连接,在文化传承上也没有做到好的承载,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3.2人行天桥与建筑对接
理应成为边缘空间外延载体的人行天桥系统和建筑的合理对接,将会高效的疏解人流和联系建筑与城市的互动。小寨作为未来的商业圈,天桥系统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长安中路作为西安中轴线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而小寨也正是在它的南部形成的一个发展核,交通组织必然是商圈人性化的首要考虑因素,步行系统的构建,三维立体网络的可达性研究,必然使得人行天桥与建筑要有浑然天成的链接,目前天桥与建筑各自成体系,标高系统不一,天桥上无奈的惊现台阶,严重影响了人们购物休闲的体验感知,大大折扣了人们对这一地域空间的认识。
3.3建筑底界面的生硬
建筑底界面是边角空间的另一个边界,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人们普遍喜欢墙根,边界地段,因为这样的地段有所依靠,会不自然的给人一种安全感。而正是这一要命的空间,在各自为政的建筑面前显得生硬,冷清。从空间上划分来说,建筑以里是私有空间,而边角空间是公共公建,那么两者之间显然需要有个灰色空间的过度,生硬的转变只为让人们难以接受,从而逐渐失去边界应有的活力,建议采用虚空间的处理方法,柱廊,落地窗等,强调内外互动,相互渗透,建立良性的互动。
4.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对策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特色优先、整体协调和综合效益的原则,努力营造大众的、精致的空间环境,就此提出以下几点设计对策。
4. 1 空间营造及细部处理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强调经济、实用和美观。不能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把美限于“观”。空间营造要让人性充分发挥。街头边角空间的尺度一般较小,以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来设计的小尺度空间方便宜人,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规划布局和材料选择都营造和透露出一股现代气息,一种城市空间的活力,鼓励着人们去休闲娱乐。而细部的设计决定着场所生命力是否长久的关键,建立有可识别性、能引起共鸣的特质,吸引人去感受,并引起联想,留下深刻印象。如公共休闲区域中步道的建设要防滑、适于散步。
4. 2 活动设施的布置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意愿,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是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在布置适当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时候应重点考虑。鉴于儿童的天性,一种简单安全的设施就足以吸引儿童,街头巷尾是儿童相遇游戏的场所,首先应保证街道的随时可用,同时布置各种诱发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设施如滑梯、秋千等。老年人就要求安全方便、舒适又不感觉寂寞。所以应注重房前屋后小空间的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活动健身设施,另外给自发性的活动提供条件如临时的聚会聊天。
4. 3 绿化景观
空间活动的主题是人,因地制宜的绿化与小品设施搭配,注意季节性,便于人们的使用。绿化不仅仅强调美观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可以近距离接触,这样可以激发使用者主动维护绿化景观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植物配置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讲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绿色空间。绿荫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基本要素,既是交通的隔离,还可成为夏天人们戏耍、散步的好去处,所以边角空间中一定不能缺少绿荫。
4. 4 文化特色
注重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通过一定的载体增加城市的厚重感,体现城市的特色,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设计中要借鉴所属空间的历史、传统形式、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创造出传承历史文脉的设计,建设培养和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空间场所。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使用者的,属于使用者的生活,承接自然与历史的。
5. 总结与展望
追寻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以人为本、自然、整体、协调的原则,依然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与利用正是这个原则的充分体现,需要我们在今天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我们的设计还应当具有全面性、联系性,将街头边角空间与其所从属的,最为重要的城市系统联系起来,从城市的角度进行设计,以促进建筑与城市的整体发展。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司马晓,洪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几个切入点[A].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和谐城市规划——2007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姚晓彦. 现代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设计研究[D]. 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7.
【关键词】公共空间;边角空间;设计;利用;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公共空间属于公共价值领域,是人工因素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容器,是城市生活形态最直接、最显著的物质反映。城市公共空间系统是城市空间系统的子系统,它离不开城市总体环境的支持,必须融入城市整体空间环境中才能保持它的有机发展。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复杂性日益增加,传统的、局限于单一功能体系的规划设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缺乏整体性、连续性的建设,将导致城市公共空间无序增长、分布不均、缺失公共属性、环境效益低下等问题。
城市街头空间是相对街道而言,街头边角空间是街道这条线上的某一个点。“点”有聚集性也有辐射性,街道沿线与城市功能区或公共区域相接的节点空间。实质上,“边角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但并不独立成为构成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只是附属于城市五大空间类型之中的小空间。如果称这五种城市空间为“大”空间,那么“边角空间”就是城市空间中的微小“点”空间。每种类型的城市空间都包含各自不同的边角空间。有些城市“边角空间”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可以供人们小型集聚、游戏活动的空间;有些则是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不易受交通、行人干扰,是可以供人们休闲纳凉、沟通交往、驻留眺望的“小”空间。无论是公共性还是有一定的私密性,这些空间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数目众多且形态各异,例如:街道两边的凹空间,建筑外坡根下的空间,广场外围柱启下空间,过街天桥升降部分下的空间等等。
1.城市街头空间的内涵
边角空间的存在是以其它空间的存在为前提,被某个或多个空间功能分割后所剩余的,或两个空间交互所形成,具有两个空间或多个空间的共同属性。
本文是以街头边角空间为主要研究对象,因此,本文将围绕公共性为主的街头边角空间进行研究讨论。边角空间通常处于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相互区分、相互连接的多余地带,由于位置的特殊性使边角空间具有边缘的特征。边角空间不仅具有其所依附空间的特点,同时又不失其自身特征。这种边角性空间不仅是被划分出的剩余地带,同时可作为塑造空间形象、表达空间意义、营造场所认知氛围的要素。因此这里也可成为内容与意义最为丰富的区域。街道边缘空间在这里对街道边缘空间做一下限定:街道边缘空间是指,从建筑底层外墙到人行道与车行道交界的路缘石之间的这一地带,这一空间其空间属性上是部分以私密性为主,部分以公共性为主。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起到了由交通功能到地块内主体功能转化的作用,同时也起到联系建筑边缘空间的作用。
2.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目前存在的问题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产物。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各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后和历史原因,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不尽合理,利用效率低。同时专业工作者过于关注城市的空间景观与生态环境的改善,从景观形象和功能的层面去布置公共綠地空间和公共设施,经常偏好于设计大片的绿地、水面。形成了某种意义上的“绿色荒漠”,城市活力正在逐渐衰落和丧失,生活意义上的公共空间在现代城市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它们的出现不仅仅暴露了当今建筑与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中的不足,更是影响整个城市的居住和生活质量。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不但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渐进感增添城市空间的内容,还可以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对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起着“有效补充”。
3.以西安市小寨商圈为例剖析
小寨是西安的繁华地段之一,以购物商业街、商场为主,多以大学生、年轻人居多,离大雁塔很近,周围多商业圈,海港城在小寨中心位置,是潮流衣饰的聚集地,年轻人的天下。
小寨作为未来西安国际性大都市的亚商圈,地铁二号线和四号线的交汇处,每天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而针对边角空间的利用与大都市商业圈的定位相差甚远,对人的关怀和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影响深远,以下几点详细说明。
3.1人行天桥与人行道的碰撞
作为边角空的边缘地带,人行道与车行道只有横倒树相隔,行人在其上行走并不感觉到安全,更为严重的是,人行天桥处在人行道上,如若行人一不留神,就极有可能撞上天桥,而人行天桥作为解决人车分流的形式之一,横跨城市街道,本身也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而其自身设计的合理性、地域性将会加深人们对城市的印象,作为小寨的人行天桥,目前还仅仅处于粗狂的解决人流问题,并不能构成边角空间的外延和连接,在文化传承上也没有做到好的承载,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3.2人行天桥与建筑对接
理应成为边缘空间外延载体的人行天桥系统和建筑的合理对接,将会高效的疏解人流和联系建筑与城市的互动。小寨作为未来的商业圈,天桥系统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长安中路作为西安中轴线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而小寨也正是在它的南部形成的一个发展核,交通组织必然是商圈人性化的首要考虑因素,步行系统的构建,三维立体网络的可达性研究,必然使得人行天桥与建筑要有浑然天成的链接,目前天桥与建筑各自成体系,标高系统不一,天桥上无奈的惊现台阶,严重影响了人们购物休闲的体验感知,大大折扣了人们对这一地域空间的认识。
3.3建筑底界面的生硬
建筑底界面是边角空间的另一个边界,根据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人们普遍喜欢墙根,边界地段,因为这样的地段有所依靠,会不自然的给人一种安全感。而正是这一要命的空间,在各自为政的建筑面前显得生硬,冷清。从空间上划分来说,建筑以里是私有空间,而边角空间是公共公建,那么两者之间显然需要有个灰色空间的过度,生硬的转变只为让人们难以接受,从而逐渐失去边界应有的活力,建议采用虚空间的处理方法,柱廊,落地窗等,强调内外互动,相互渗透,建立良性的互动。
4.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对策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特色优先、整体协调和综合效益的原则,努力营造大众的、精致的空间环境,就此提出以下几点设计对策。
4. 1 空间营造及细部处理
城市街头边角空间强调经济、实用和美观。不能把美观与经济和实用割裂甚至对立,把美限于“观”。空间营造要让人性充分发挥。街头边角空间的尺度一般较小,以人的尺度、人的比例来设计的小尺度空间方便宜人,既可以看到整体,也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地体验到周围的世界。规划布局和材料选择都营造和透露出一股现代气息,一种城市空间的活力,鼓励着人们去休闲娱乐。而细部的设计决定着场所生命力是否长久的关键,建立有可识别性、能引起共鸣的特质,吸引人去感受,并引起联想,留下深刻印象。如公共休闲区域中步道的建设要防滑、适于散步。
4. 2 活动设施的布置
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意愿,还要考虑不同年龄的需求,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是空间的主要使用者,在布置适当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的时候应重点考虑。鉴于儿童的天性,一种简单安全的设施就足以吸引儿童,街头巷尾是儿童相遇游戏的场所,首先应保证街道的随时可用,同时布置各种诱发儿童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活动设施如滑梯、秋千等。老年人就要求安全方便、舒适又不感觉寂寞。所以应注重房前屋后小空间的环境建设,具有良好的活动健身设施,另外给自发性的活动提供条件如临时的聚会聊天。
4. 3 绿化景观
空间活动的主题是人,因地制宜的绿化与小品设施搭配,注意季节性,便于人们的使用。绿化不仅仅强调美观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有亲和力,可以近距离接触,这样可以激发使用者主动维护绿化景观的意识,形成良性循环。植物配置提倡使用植物的自然形态,讲究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结合地形,创造丰富的绿色空间。绿荫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基本要素,既是交通的隔离,还可成为夏天人们戏耍、散步的好去处,所以边角空间中一定不能缺少绿荫。
4. 4 文化特色
注重历史文化的文脉传承,通过一定的载体增加城市的厚重感,体现城市的特色,给人以归属感和认同感。设计中要借鉴所属空间的历史、传统形式、民俗、艺术等文化要素,创造出传承历史文脉的设计,建设培养和提升广大群众文化素养的空间场所。这样的设计才是属于使用者的,属于使用者的生活,承接自然与历史的。
5. 总结与展望
追寻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以人为本、自然、整体、协调的原则,依然是。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设计与利用正是这个原则的充分体现,需要我们在今天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我们的设计还应当具有全面性、联系性,将街头边角空间与其所从属的,最为重要的城市系统联系起来,从城市的角度进行设计,以促进建筑与城市的整体发展。通过对城市街头边角空间的开发利用,提高城市和建筑的经济性,达到人性化城市的回归。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司马晓,洪涛.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几个切入点[A].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和谐城市规划——2007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黑龙江: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引导——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扬·盖尔著,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姚晓彦. 现代城市街道边缘空间设计研究[D]. 石家庄:河北农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