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基本情况
海南州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位于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南岸。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320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县11个乡镇99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人口有13.6万,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22个少数民族。
2016年初共和县农村牧区404-新标准贫困村和59个非贫困村共有“两线合一”建档立卡贫困人1214858户14177人,40个贫困村共有贫困人口2214户6714人,因灾返贫致贫98户294人,自然增减163户32人,2017年初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61户13901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实践
自中央扶贫脱贫攻坚座谈会和省州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共和县按照中央和省州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州县领导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全县上下主动作为,紧盯目标任务,倒排时间工期,认真谋划部署和推进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驻村作用发挥明显,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一是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回头看”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核查工作,紧紧围绕识别程序、档案资料、贫困人口核查精准度、群众认可度等方面进行再核实、再核准,“两线合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基本做到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二是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机制,做到因村派人精准。按照《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的通知》要求,从省州县乡(镇)四级选派114名干部进驻全县45个贫困村、维稳重点村开展精准扶贫、建强组织、集中整治等工作。
(二)凝聚社会扶贫合力,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一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扶贫、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和“一联双帮三治”的工作要求,省州县85个结对单位认真结对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重点维稳村和后进村,442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4858户贫困户。二是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单位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资源,着力解决各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致富脱贫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
(三)项目对接有条不紊,易地搬迁稳步推进。2016年我县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设施农牧业等项目对全县5乡镇5个村的贫困人口共478户1816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其中:集中安置467户,分散插花安置11户。
(四)扶贫培训创业扶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2016年共组织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省级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名;完成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400名,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122名,“两后生”贫困学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110名,扶贫干部培训720人(次)。
(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积极推进旅游扶贫。结合县域内生态休闲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文化游等区位资源优势。2016年重点实施倒淌河镇蒙古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落实资金3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600万元扶持带动农牧民349户147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47人)。同时,对龙羊峡镇德胜村农家乐、龙才村景区建设等一批旅游项目进行了后期监督并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切实取得了经营点持续发展、贫困户受益增收的良好成效。
三、精准扶贫的可持续路径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产业化扶贫。坚持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攻坚拔寨的核心和关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将共和的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求产业的选择及安排布局重点覆盖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地区,尽可能扶持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助推共和脱贫攻坚步伐。
(二)整合社会扶贫资金,大力发展金融扶贫产业。2016年我县发放各类扶贫项目贷款(不含易地扶贫搬迁)38户7714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278户400余万元,2017年我县将继续深入落实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制度和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三级联动机制,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创新金融產品和服务,夯实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贫困户授信覆盖面,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加大扶贫再贷款力度
(三)强化统筹协调,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州、县委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要求,结合生态休闲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文化游、农事体验游等区位资源优势,按照既定的“一圈两湖三城”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把乡村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四)进一步强化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统筹整合扶贫培训资源,加大对贫困劳动力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按贫困群众培训意愿和市场就业需求,完成“雨露计划”等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同时在民族刺绣、烹饪等传统培训基础上,以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本年度产业扶贫发展投向,新增“农家乐”、旅游服务、食用菌种植、畜牧养殖、药材种植、电子商务等培训项目,使培训内容更加切合实际。
(五)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资增加扶贫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把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与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产业实体,进一步探索完善“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规范约束各方责任,健全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农牧民增收,加快增收致富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六)以电子商务为脱贫平台,加大对共和特色农畜产品的挖掘销售。一是以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整合商务、供销等各类项目资金,在已完成的1处县级、11处乡(镇)级、55处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加快贫困地区电商服务网点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完成其余44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全县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二是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村贫困户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通过与阿里巴巴、京乐等知名电商企业积极合作,实现当地农特产品通过网上“走出去”。
(作者单位:中共共和县委党校)
海南州共和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素有“青藏咽喉”之称,位于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咸水湖、“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南岸。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320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全县11个乡镇99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人口有13.6万,有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22个少数民族。
2016年初共和县农村牧区404-新标准贫困村和59个非贫困村共有“两线合一”建档立卡贫困人1214858户14177人,40个贫困村共有贫困人口2214户6714人,因灾返贫致贫98户294人,自然增减163户32人,2017年初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61户13901人。
二、精准扶贫工作实践
自中央扶贫脱贫攻坚座谈会和省州扶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共和县按照中央和省州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省州县领导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将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全县上下主动作为,紧盯目标任务,倒排时间工期,认真谋划部署和推进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一)驻村作用发挥明显,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一是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回头看”工作要求,全面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核查工作,紧紧围绕识别程序、档案资料、贫困人口核查精准度、群众认可度等方面进行再核实、再核准,“两线合一”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工作基本做到了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二是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帮扶工作机制,做到因村派人精准。按照《关于选派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的通知》要求,从省州县乡(镇)四级选派114名干部进驻全县45个贫困村、维稳重点村开展精准扶贫、建强组织、集中整治等工作。
(二)凝聚社会扶贫合力,落实结对帮扶责任。一是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综合扶贫、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和“一联双帮三治”的工作要求,省州县85个结对单位认真结对帮扶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重点维稳村和后进村,4420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4858户贫困户。二是充分发挥结对帮扶单位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资源,着力解决各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致富脱贫和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问题。
(三)项目对接有条不紊,易地搬迁稳步推进。2016年我县结合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设施农牧业等项目对全县5乡镇5个村的贫困人口共478户1816人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其中:集中安置467户,分散插花安置11户。
(四)扶贫培训创业扶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2016年共组织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省级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名;完成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400名,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122名,“两后生”贫困学生职业学历教育补助110名,扶贫干部培训720人(次)。
(五)充分利用资源禀赋,积极推进旅游扶贫。结合县域内生态休闲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文化游等区位资源优势。2016年重点实施倒淌河镇蒙古村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落实资金300万元、撬动银行贷款600万元扶持带动农牧民349户1478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户347人)。同时,对龙羊峡镇德胜村农家乐、龙才村景区建设等一批旅游项目进行了后期监督并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切实取得了经营点持续发展、贫困户受益增收的良好成效。
三、精准扶贫的可持续路径
(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产业化扶贫。坚持把产业化扶贫作为攻坚拔寨的核心和关键,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将共和的特色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求产业的选择及安排布局重点覆盖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贫困地区,尽可能扶持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助推共和脱贫攻坚步伐。
(二)整合社会扶贫资金,大力发展金融扶贫产业。2016年我县发放各类扶贫项目贷款(不含易地扶贫搬迁)38户7714万元;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278户400余万元,2017年我县将继续深入落实扶贫开发金融服务主办银行制度和精准扶贫金融服务三级联动机制,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创新金融產品和服务,夯实金融基础设施,提高贫困户授信覆盖面,扩大扶贫小额信贷规模,加大扶贫再贷款力度
(三)强化统筹协调,加快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州、县委关于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要求,结合生态休闲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文化游、农事体验游等区位资源优势,按照既定的“一圈两湖三城”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把乡村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四)进一步强化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统筹整合扶贫培训资源,加大对贫困劳动力针对性和实用性培训,按贫困群众培训意愿和市场就业需求,完成“雨露计划”等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作,同时在民族刺绣、烹饪等传统培训基础上,以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结合本年度产业扶贫发展投向,新增“农家乐”、旅游服务、食用菌种植、畜牧养殖、药材种植、电子商务等培训项目,使培训内容更加切合实际。
(五)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继续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多渠道筹资增加扶贫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把实施产业化扶贫工程与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和扶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产业实体,进一步探索完善“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产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规范约束各方责任,健全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促进贫困农牧民增收,加快增收致富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六)以电子商务为脱贫平台,加大对共和特色农畜产品的挖掘销售。一是以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积极整合商务、供销等各类项目资金,在已完成的1处县级、11处乡(镇)级、55处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的基础上,加快贫困地区电商服务网点建设进度,力争年底完成其余44个行政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实现全县电子商务服务全覆盖;二是鼓励和引导有技术有意向的农村贫困户进行电商创业,帮助有条件的贫困户开办网店、销售农产品,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业合作社通过与阿里巴巴、京乐等知名电商企业积极合作,实现当地农特产品通过网上“走出去”。
(作者单位:中共共和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