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陶行知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我们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我们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的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作指导,而不要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著名的教育观点“生活即教育,”挖掘图书阅读的内在价值,将生活与图书内容进行沟通,从而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关键词】阅读 生活化 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203
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充分利用“阅读”资源,通过愉快的阅读生活体验,激发幼儿对阅读的热情,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以及生活能力。将阅读与生活有效融合,挖掘图书中生活化元素,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将阅读活动中所习得的经验用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为此,《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多处也明确提出“生活”二字,如“结合生活经验”“解决生活问题”“在生活中尝试”等等要求。可见,阅读需要生活,生活更需要阅读。如何使阅读与生活更科学有效的联系呢?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阅读融入生活,以生活为载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成果,迁移生活经验。具体方法有:
一、阅读回归生活
以往的阅读活动大部分都是教师和幼儿对特定的某一图书进行集体阅读,以教师干预式阅读为主,阅读过程中也经常发现有的幼儿在快速浏览式翻书,有的幼儿拿着书坐在阅读区假装式阅读。这样总感觉我们的幼儿阅读兴趣并不足,严重缺乏了阅读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他们获得的知识经验感觉也是肤浅和间接的。然而,阅读活动正如我们所知图书只是一种要使用的材料,图书内容应该被转换和融入到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当中。只有在还原真实的或虚拟的生活场景中,师幼共同完成生活赋予的任务,展开丰富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幼儿对生活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在体验中培养幼儿主动阅读的能力,增强其阅读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爱上阅读。
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他们充满了认识和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因此,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各阶段的主题进展、幼儿的阅读需求等等,罗列出符合幼儿发展适宜性的图书,寻找图书内容与幼儿生活的最佳结合,使图书内容融入幼儿的生活。这样,幼儿不仅可以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而且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进行中,为了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幼儿来到户外寻找春天。活动前让幼儿自主选择幼儿园内的某一个地点(种植区、草丛中、树林、花园等)幼儿四散开结伴在园内周围找春天,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春天,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当孩子们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勇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时,阅读区可以投放一些关于春天的图书,如《遇见春天》《是谁唤醒了春姑娘》《花婆婆》等。此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欣赏着与春天有关的文学作品,体验着文字的优美。幼儿有了户外现实场景的观察,再结合自己在阅读中学习思考和发现,获得了更多有效的、深层次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图书内容,小读者们很快就感受到并融入了春天的氛围。随着生活情景与文字、图案的呼应,孩子们在美工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有的孩子根据树叶的形状、颜色进行联想和创作,还用树叶拼贴小动物的方法,创编了一个个春天的故事。显然,孩子们都在这种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进一步认识了春天,了解了春天的主要特征,以及春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阅读生活的世界”中习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二、阅读体验生活
体验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孩子生活的基本方式,是通过个人经历或移情作用,在客观事物的引导下,对生活获得新的理解的过程。基本的活动模式是幼儿基于经验或亲身经历的理解。但客观地说,我们的阅读所反映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有时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影响了幼儿对图书的“阅读”。
因此,我们首先要唤醒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把幼儿与图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打开阅读与幼儿生活的通道,让幼儿的心灵与图书内容产生共鸣,然后徜徉在充满生命与活力的阅读活动之中。如中班诗歌《家》,我事先让幼儿观察体验自己的家有什么特点,然后问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问家的特征是什么?通过同伴的相互介绍,继续追问“你喜欢谁的家”然后再引入诗歌进行阅读。这样幼儿从身边家的特征迁移到不同家的特征的再现,又从这些再现中,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对于理解诗歌内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选取离幼儿最近、离阅读最近的几个点,这样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儿与阅读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当然,图书中也有些内容使我们不便找到与幼儿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地方,在活动室内、走廊等地方,我们也可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如“娃娃家”“医院”“加油站”等,通过鼓励幼儿收集材料搭建等方法,创设贴近幼儿生活体验的环境,进一步引导幼儿在生活场景中体验生活的意蕴,这样的阅读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倍增。
因此,我认为幼儿阅读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没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幼儿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受限。让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相信孩子们会对阅读更感兴趣。
三、阅读走进生活
阅读能力是生活的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经常阅读也会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加强对这一工具的使用。平时我们建议小班的家长进行陪伴式阅读,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则尝试自主阅读,每天利用午睡前的10分钟时间,轮流介绍阅读内容,形成一个系统,促进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还注重幼儿阅读的广泛性,比如,引导幼儿接触广告牌、说明书等,了解物品的功能或用途。收集一些感兴趣的书面材料,如旅游景点门票、食物包装袋、杂志等,并向父母和同伴介绍一些生活常识和技巧。
如我们班的孩子在接触了《第一次种圆白菜》这本书之后,他们就有了想要亲自体验种植的想法。恰巧我园有着先天的种植优势,园内有若干个种植区。对于孩子们来说,根据图书上的种植是进行亲土活动的最佳场所。当然,在组织幼儿讨论的时候,我引导他们就书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并再次梳理了主人公种植圆白菜的全过程,并绘制圆白菜种植过程图等等。对于書中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花草和昆虫(主要是虫子)再次引导幼儿深入讨论,并查阅资料记录分享。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被唤起曾经的一些经验,比如他们曾经看到过的爷爷奶奶以及别人家的一些菜园的情景,给孩子们一些生活经验的刺激。为此,萌发了幼儿对大自然和种植的热爱;幼儿了解圆白菜的种植过程并亲自体验了种植的乐趣。
通过这种方式,阅读直接服务于生活,给生活带来方便和乐趣,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是有用的,这也提高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的阅读能力。当文本、生活和教育融为一体时,生活就成为了阅读语言和生活的延伸。我们的阅读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对孩子生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提供适宜的指导策略,和他们互动,让间接的文本知识转化为更直观的感受,使幼儿更深切的理解阅读内容,学会阅读,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5:1
[3] 雷玲:《教师要学陶行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2
【关键词】阅读 生活化 阅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203
阅读教育是母语教育的核心环节。只有经过广泛的阅读和充分利用“阅读”资源,通过愉快的阅读生活体验,激发幼儿对阅读的热情,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以及生活能力。将阅读与生活有效融合,挖掘图书中生活化元素,丰富幼儿的生活知识,将阅读活动中所习得的经验用于生活,最终回归于生活。为此,《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多处也明确提出“生活”二字,如“结合生活经验”“解决生活问题”“在生活中尝试”等等要求。可见,阅读需要生活,生活更需要阅读。如何使阅读与生活更科学有效的联系呢?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让阅读融入生活,以生活为载体,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积累阅读成果,迁移生活经验。具体方法有:
一、阅读回归生活
以往的阅读活动大部分都是教师和幼儿对特定的某一图书进行集体阅读,以教师干预式阅读为主,阅读过程中也经常发现有的幼儿在快速浏览式翻书,有的幼儿拿着书坐在阅读区假装式阅读。这样总感觉我们的幼儿阅读兴趣并不足,严重缺乏了阅读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他们获得的知识经验感觉也是肤浅和间接的。然而,阅读活动正如我们所知图书只是一种要使用的材料,图书内容应该被转换和融入到一个真实的生活环境当中。只有在还原真实的或虚拟的生活场景中,师幼共同完成生活赋予的任务,展开丰富的可操作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加深幼儿对生活知识和能力的获取,在体验中培养幼儿主动阅读的能力,增强其阅读的积极性,让幼儿真正爱上阅读。
由于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他们充满了认识和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和热情。因此,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我们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各阶段的主题进展、幼儿的阅读需求等等,罗列出符合幼儿发展适宜性的图书,寻找图书内容与幼儿生活的最佳结合,使图书内容融入幼儿的生活。这样,幼儿不仅可以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而且可以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如:在主题活动“美丽的春天”进行中,为了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组织幼儿来到户外寻找春天。活动前让幼儿自主选择幼儿园内的某一个地点(种植区、草丛中、树林、花园等)幼儿四散开结伴在园内周围找春天,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仔细观察春天,初步了解春天的特征。当孩子们能够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勇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时,阅读区可以投放一些关于春天的图书,如《遇见春天》《是谁唤醒了春姑娘》《花婆婆》等。此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怀着极大的兴趣欣赏着与春天有关的文学作品,体验着文字的优美。幼儿有了户外现实场景的观察,再结合自己在阅读中学习思考和发现,获得了更多有效的、深层次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图书内容,小读者们很快就感受到并融入了春天的氛围。随着生活情景与文字、图案的呼应,孩子们在美工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热爱,有的孩子根据树叶的形状、颜色进行联想和创作,还用树叶拼贴小动物的方法,创编了一个个春天的故事。显然,孩子们都在这种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氛围中进一步认识了春天,了解了春天的主要特征,以及春季的气候、植物的变化,欣赏春天的美,陶冶了幼儿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阅读生活的世界”中习得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二、阅读体验生活
体验是孩子成长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孩子生活的基本方式,是通过个人经历或移情作用,在客观事物的引导下,对生活获得新的理解的过程。基本的活动模式是幼儿基于经验或亲身经历的理解。但客观地说,我们的阅读所反映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有时也存在一定的距离,影响了幼儿对图书的“阅读”。
因此,我们首先要唤醒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把幼儿与图书的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打开阅读与幼儿生活的通道,让幼儿的心灵与图书内容产生共鸣,然后徜徉在充满生命与活力的阅读活动之中。如中班诗歌《家》,我事先让幼儿观察体验自己的家有什么特点,然后问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问家的特征是什么?通过同伴的相互介绍,继续追问“你喜欢谁的家”然后再引入诗歌进行阅读。这样幼儿从身边家的特征迁移到不同家的特征的再现,又从这些再现中,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对于理解诗歌内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首先要选取离幼儿最近、离阅读最近的几个点,这样可以有效地缩短幼儿与阅读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当然,图书中也有些内容使我们不便找到与幼儿生活有直接联系的地方,在活动室内、走廊等地方,我们也可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如“娃娃家”“医院”“加油站”等,通过鼓励幼儿收集材料搭建等方法,创设贴近幼儿生活体验的环境,进一步引导幼儿在生活场景中体验生活的意蕴,这样的阅读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会倍增。
因此,我认为幼儿阅读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没有丰富的亲身体验,幼儿的阅读能力难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受限。让我们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让孩子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相信孩子们会对阅读更感兴趣。
三、阅读走进生活
阅读能力是生活的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生活。同时,在生活中经常阅读也会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加强对这一工具的使用。平时我们建议小班的家长进行陪伴式阅读,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则尝试自主阅读,每天利用午睡前的10分钟时间,轮流介绍阅读内容,形成一个系统,促进阅读习惯的形成。我们还注重幼儿阅读的广泛性,比如,引导幼儿接触广告牌、说明书等,了解物品的功能或用途。收集一些感兴趣的书面材料,如旅游景点门票、食物包装袋、杂志等,并向父母和同伴介绍一些生活常识和技巧。
如我们班的孩子在接触了《第一次种圆白菜》这本书之后,他们就有了想要亲自体验种植的想法。恰巧我园有着先天的种植优势,园内有若干个种植区。对于孩子们来说,根据图书上的种植是进行亲土活动的最佳场所。当然,在组织幼儿讨论的时候,我引导他们就书中最感兴趣的内容展开深入讨论,并再次梳理了主人公种植圆白菜的全过程,并绘制圆白菜种植过程图等等。对于書中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花草和昆虫(主要是虫子)再次引导幼儿深入讨论,并查阅资料记录分享。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被唤起曾经的一些经验,比如他们曾经看到过的爷爷奶奶以及别人家的一些菜园的情景,给孩子们一些生活经验的刺激。为此,萌发了幼儿对大自然和种植的热爱;幼儿了解圆白菜的种植过程并亲自体验了种植的乐趣。
通过这种方式,阅读直接服务于生活,给生活带来方便和乐趣,让孩子们体验到阅读是有用的,这也提高了他们在阅读实践中的阅读能力。当文本、生活和教育融为一体时,生活就成为了阅读语言和生活的延伸。我们的阅读教学也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阅读对孩子生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提供适宜的指导策略,和他们互动,让间接的文本知识转化为更直观的感受,使幼儿更深切的理解阅读内容,学会阅读,学会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写:《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2005:1
[3] 雷玲:《教师要学陶行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