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州的地理位置是在云贵高原的东部,其地势具有东高西低的基本特点,从地区的中部逐渐向东部、南部与北部倾斜,约1100米的平均海拔,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其与西南其他四省均相邻,有着中国西部的“十字路口”的称号。但也因多是山区地势,因此农业发展一直较国内其它省份落后。近年来,物流的高速发展,高速、高铁线路的增加,使贵州省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交汇地带,这有效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交通路网。本文将从贵州基本情况、贵州农业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及贵州农业未来发展全产业链的机遇三方面进行探讨贵州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全产业链;农业;可行性
一、贵州省基本情况
1.贵州省地域分析
贵州省的地貌是以盆地、高原山地以及丘陵为主的,全省坡度6度以下的500亩以上坝区1725个,面积488.6万亩。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冬天没有严寒的天气,夏天没有酷暑,气候条件非常利于农业的生产,秋收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比较多的辐射,占了全年辐射的60%-70%。这种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中孕育了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化的生产中所培育的作物有三十多种,水果有四百多种,有国内国外的药材三十二种。贵州地区是我们国家生产中药材的四大地区之一,同时这里也生产茶叶,因为海拔比较高所以贵州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比较有利于农作物积累养分。
2.贵州省社会经济分析
2018年,贵州省总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全省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8091个行政村,19.8万个村民组。全省总人口数达3600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710.72万人,占总人口的47.5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889.28万人,占52.48%,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5年相差14.09个百分点降低到2018年的12个百分点左右,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6.6%)2.5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159.54亿元、5755.54亿元与6891.37亿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6.9%、9.5%与9.5%。并且人均地区的生产总值高达41244元,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3288元。
二、贵州省农业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
1.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粮油的生产速度一直都非常的稳定,其中生产的水产品、肉蛋类以及果蔬类等数量不断增多,速度不断提高,这就可以提供充足的主要农产品。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其每年的增加值增长率为5.7%,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幅度高达14.4%,在我国范围内都是排名靠前的。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占的比重上升到64.7%,另外,也有效地缩短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3.33:1。而且也使得更多的人口脱贫致富。
2.快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省确定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包括生态畜牧业、特色杂粮、茶叶、精品水果以及蔬菜等。不包括生态畜牧业,其它各产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十二五”制定的规划目标。并且有效地完善了农业的产品结构。在我国范围内,贵州省的许多产业占据着良好的优势地位,其中包括火龙果、茶叶以及刺梨等。蓝莓种植规模居全国第四位,蔬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五位,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①。
3.搭建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贵州省共有6个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其都发挥着良好的榜样作用,促进了本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中共建立了326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并且这些区域发展成农业的产业聚群,这有效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431万农民解决了就业的问题②,建立了3633家农村合作社,其中,入驻企业共有3530家,共有2099个“三品一标”进行认证,总面积达到607万亩,获得3144.1亿元的总产值,得到2375.2亿元的销售总收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升级。
4.培育更多优秀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伴随贵州省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农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中,在贵州省境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以及产地分别有1232个及3270个。得到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共有25个,其中畜牧养殖业以及种植业类分别为7个以及18个,产量分别为47500吨以及642308吨,共有27家绿色食品的认证企业。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对贵州省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结果表明合格率为98.4%,由此可见,其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是达标的。
贵州省有许多的农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其中包括了老干妈辣椒、“茅贡”米以及湄潭翠芽等。获得省内著名商标的农产品共有356件。通过越来越多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创建,也使得贵州省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5.积极地推进农村改革
贵州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地开展农村各项改革,全面贯彻各项相关的制度,例如农业产权制度等。并且在多个乡镇以及村落积极地开展土地确认工作,进一步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创新,并且在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林权抵押贷款的面积共计56.4万亩,涉及到的金额为13.35亿元。不仅如此,贵州省还大力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建立“双超村”,积极地开展水利改革,开展“三变”改革试点活动。這一系列的改革项目也有效地促进了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③。 三、贵州省未来发展农业全企业链的机遇
1.政策优势多重叠加
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系列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部署中,均把支持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列为重要内容,为我省争取更多项目和投资带来新机遇。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专门针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大数据、土地确权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工作力度前所未有、投入强度前所未有。另外。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为农业强基础、补短板提供了更好契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不断叠加。
2.生态资源优势愈发凸显
我省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具有宜农非耕地资源丰富的山地特点,适应农产品的多元化生产和消费升级,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的有机组合,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理想场所。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乡风、乡愁、乡情、乡韵淳朴独特,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优势明显。
3.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开始形成
我省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迈入“高铁时代”、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9个市州通航机场全覆盖、水运航道加快建设,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新格局,为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和增强农业对外交流提供了有效支撑。特别是西南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根本改善了物流条件,充分体现了面向北东南三面市场的农业区位优势。
4.农村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各项改革激活了农村生产力;创造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改革创新,要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指示;三变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使得城乡的人力资本、存量资本以及自然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激活与发展,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使得农业的生产获得更多效益,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有重要突破意义,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重要引领意义。
贵州省乡村建设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深远的意义,贵州省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地区,将从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入手,进而系统有序地分析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和资料,更为清晰地总结出贵州省乡村社会经济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贵州乡村振兴发展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增长幅度达到6.5%。其中,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251元与14617元,增长幅度分别为7.8%与8.8%。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为2.685:1;贵州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计18430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10.3%,其中,城镇以及农村分别为31592元与9716元,增长幅度分别为8.6%与9.6%,城乡收入差距高达3.252:1。
贵州省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2018年,种植业总产值1888.64亿元,包括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产值为440.91亿元;蔬菜种植产值为1054.62亿元;水果种植产值为240.72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为797.21亿元,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759.35万头、410.72万头、263.86萬头,猪、牛、羊总产量分别达154.96万吨、17.85万吨、4.5万吨。
注释:
①数据来源:贵州省“十三五”农业发展总规划。
②数据来源:贵州2019年统计年鉴整理。
③数据来源:贵州省2019年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赵薇(1983- ),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管理、全产业链运营管理;张玉婷(1985- ),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硕士,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徐振华(1986- ),男,汉族,河南郸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2019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招标课题《突破贵州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瓶颈研究——贵州农产品精深加工探析》(项目编号:GZLCZB-2019-19)
关键词:全产业链;农业;可行性
一、贵州省基本情况
1.贵州省地域分析
贵州省的地貌是以盆地、高原山地以及丘陵为主的,全省坡度6度以下的500亩以上坝区1725个,面积488.6万亩。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冬天没有严寒的天气,夏天没有酷暑,气候条件非常利于农业的生产,秋收作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有比较多的辐射,占了全年辐射的60%-70%。这种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中孕育了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生物多样化的生产中所培育的作物有三十多种,水果有四百多种,有国内国外的药材三十二种。贵州地区是我们国家生产中药材的四大地区之一,同时这里也生产茶叶,因为海拔比较高所以贵州地区昼夜温差非常大,比较有利于农作物积累养分。
2.贵州省社会经济分析
2018年,贵州省总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全省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8091个行政村,19.8万个村民组。全省总人口数达3600万人,居住在城镇的人口1710.72万人,占总人口的47.52%;居住在乡村的人口1889.28万人,占52.48%,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从2015年相差14.09个百分点降低到2018年的12个百分点左右,差距进一步缩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4806.45亿元,比上年增长9.1%,增速高于全国(6.6%)2.5个百分点,连续8年位居全国前列。
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159.54亿元、5755.54亿元与6891.37亿元,增长幅度分别达到6.9%、9.5%与9.5%。并且人均地区的生产总值高达41244元,与2017年相比,增加了3288元。
二、贵州省农业取得的主要社会成效
1.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十二五”期间,粮油的生产速度一直都非常的稳定,其中生产的水产品、肉蛋类以及果蔬类等数量不断增多,速度不断提高,这就可以提供充足的主要农产品。对于第一产业而言,其每年的增加值增长率为5.7%,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幅度高达14.4%,在我国范围内都是排名靠前的。农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在全国范围内占的比重上升到64.7%,另外,也有效地缩短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达到3.33:1。而且也使得更多的人口脱贫致富。
2.快速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省确定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包括生态畜牧业、特色杂粮、茶叶、精品水果以及蔬菜等。不包括生态畜牧业,其它各产业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十二五”制定的规划目标。并且有效地完善了农业的产品结构。在我国范围内,贵州省的许多产业占据着良好的优势地位,其中包括火龙果、茶叶以及刺梨等。蓝莓种植规模居全国第四位,蔬菜种植规模居全国第五位,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①。
3.搭建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
贵州省共有6个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其都发挥着良好的榜样作用,促进了本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其中共建立了326个省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并且这些区域发展成农业的产业聚群,这有效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建立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为431万农民解决了就业的问题②,建立了3633家农村合作社,其中,入驻企业共有3530家,共有2099个“三品一标”进行认证,总面积达到607万亩,获得3144.1亿元的总产值,得到2375.2亿元的销售总收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与升级。
4.培育更多优秀的农产品知名品牌
伴随贵州省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农产品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升。其中,在贵州省境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以及产地分别有1232个及3270个。得到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共有25个,其中畜牧养殖业以及种植业类分别为7个以及18个,产量分别为47500吨以及642308吨,共有27家绿色食品的认证企业。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对贵州省的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查,结果表明合格率为98.4%,由此可见,其农产品的质量水平是达标的。
贵州省有许多的农产品获得了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其中包括了老干妈辣椒、“茅贡”米以及湄潭翠芽等。获得省内著名商标的农产品共有356件。通过越来越多农产品知名品牌的创建,也使得贵州省获得了良好的口碑,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5.积极地推进农村改革
贵州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地开展农村各项改革,全面贯彻各项相关的制度,例如农业产权制度等。并且在多个乡镇以及村落积极地开展土地确认工作,进一步实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创新,并且在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其中林权抵押贷款的面积共计56.4万亩,涉及到的金额为13.35亿元。不仅如此,贵州省还大力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建立“双超村”,积极地开展水利改革,开展“三变”改革试点活动。這一系列的改革项目也有效地促进了贵州省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③。 三、贵州省未来发展农业全企业链的机遇
1.政策优势多重叠加
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系列改革红利加速释放。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等重大战略部署中,均把支持西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列为重要内容,为我省争取更多项目和投资带来新机遇。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专门针对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园区建设、大数据、土地确权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工作力度前所未有、投入强度前所未有。另外。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特色产业精准扶贫的深入推进,为农业强基础、补短板提供了更好契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优势不断叠加。
2.生态资源优势愈发凸显
我省立体气候明显,生物资源多样,具有宜农非耕地资源丰富的山地特点,适应农产品的多元化生产和消费升级,好山、好水、好空气、好土壤的有机组合,为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提供了天然理想场所。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乡风、乡愁、乡情、乡韵淳朴独特,发展休闲农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优势明显。
3.西南交通枢纽地位开始形成
我省交通建设突飞猛进,迈入“高铁时代”、成为西部第一个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9个市州通航机场全覆盖、水运航道加快建设,已形成以高速公路、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合的综合交通运输新格局,为优化农业投资环境、拉动农业经济增长和增强农业对外交流提供了有效支撑。特别是西南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根本改善了物流条件,充分体现了面向北东南三面市场的农业区位优势。
4.农村改革红利逐步释放
各项改革激活了农村生产力;创造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经验,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改革创新,要让贫困地区的土地、劳动力、资产、自然风光等要素活起来,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指示;三变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使得城乡的人力资本、存量资本以及自然资源都得到了有效的激活与发展,使得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使得农业的生产获得更多效益,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对于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有重要突破意义,对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有重要引领意义。
贵州省乡村建设工作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深远的意义,贵州省作为本文研究的重点地区,将从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入手,进而系统有序地分析调查统计得到的数据和资料,更为清晰地总结出贵州省乡村社会经济现状,为进一步研究贵州乡村振兴发展建设奠定重要基础。
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增长幅度达到6.5%。其中,城镇与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9251元与14617元,增长幅度分别为7.8%与8.8%。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为2.685:1;贵州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共计18430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10.3%,其中,城镇以及农村分别为31592元与9716元,增长幅度分别为8.6%与9.6%,城乡收入差距高达3.252:1。
贵州省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2018年,种植业总产值1888.64亿元,包括谷物及其他作物的种植产值为440.91亿元;蔬菜种植产值为1054.62亿元;水果种植产值为240.72亿元。畜牧业总产值为797.21亿元,猪、牛、羊饲养量分别达1759.35万头、410.72万头、263.86萬头,猪、牛、羊总产量分别达154.96万吨、17.85万吨、4.5万吨。
注释:
①数据来源:贵州省“十三五”农业发展总规划。
②数据来源:贵州2019年统计年鉴整理。
③数据来源:贵州省2019年工作报告。
作者简介:赵薇(1983- ),女,汉族,吉林四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产业管理、全产业链运营管理;张玉婷(1985- ),女,土家族,贵州铜仁人,硕士,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区域发展;徐振华(1986- ),男,汉族,河南郸城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2019年度贵州省理论创新招标课题《突破贵州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瓶颈研究——贵州农产品精深加工探析》(项目编号:GZLCZB-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