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非手术治疗”中的决策意义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dx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仍旧首选的直肠癌局部治疗方案。新辅助放化疗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直肠癌局部控制率,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达到病理完全缓解,其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也因此显著获益。这部分直肠癌患者如果通过临床及影像学判断为临床完全缓解(cCR),将可能不再需要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而进行"监测与随访" ,即"非手术治疗" (NOM)。NOM对于保全因手术而丧失或受损的肛门括约肌功能和避免手术治疗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近年来直肠癌治疗的新趋势。影像学协助诊断cCR患者是NOM实施的重要环节。影像学方法,包括磁共振影像(MRI),扩散加权成磁共振成像(DW-MRI)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对于cCR的判断都存在局限性。首先,基线影像学(治疗前)尚不具备预判新辅助放化疗效果或识别cCR患者的能力。然而,通过高分辨率MRI所判断的肿瘤浸润深度、壁外血管侵犯与否、环周切缘情况及肿瘤位置,进行临床危险度分层,是直肠癌分层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应用基线影像学所判断的危险因素筛选出更容易获得cCR的患者则显得更加重要。此外,新辅助放化疗后治疗效果的影像判断指标应与患者远期生存密切相关,即与NOM实施的根本目标相结合。通过高分辨率MRI所评估的肿瘤退缩分级(mrTRG)可有效识别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负荷改变,并与患者长期生存显著相关。未来需要功能影像学乃至分子影像学来帮助筛选新辅助治疗更易获得cCR的群体并评价新辅助治疗效果。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难点和重点之一,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诊断时已有50%~60%发生转移,其中80%~90%为不可切除性肝转移。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仅有15%左右的患者适合手术切除。虽然系统化疗能够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对化疗耐药。近年来,以靶向药物为核心的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诊疗(MDT)已成为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临床证据的不断更新
机器人手术系统凭借三维图像清晰和操作稳定灵活的优势,已广泛应用于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其应用原则包括肿瘤的根治切除和功能的完整保留。机器人手术系统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应用术式主要有:(1)低位直肠前切除术:其在观察盆腔神经、游离骶前及侧方时的优势明显,手术安全可行;保肛率高是其潜在优势,但术后恢复和远期生存的改善仍需进一步大样本验证。(2)经肛括约肌间切除术(ISR):主要适用于直肠系膜游离后肿瘤
期刊
目的了解某高校医院抗高血压药使用现状。方法对2008年1—6月在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的处方进行分析,分别就降压药种类、使用率、用药方案进行统计。结果使用了6类降压药,钙
20年前新兴而起的微创技术,作为一种手术理念和手术技术用于结直肠肿瘤手术的明显优势已得到认可。腹腔镜技术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技术平台,对结直肠肿瘤手术学和肿瘤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已得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其在术中对解剖层面的显露、自主神经的辨识、盆底解剖结构的保护、血管的精细解剖与保留等方面显示出相当的优势。但腹腔镜因技术本身特点所限或因病例困难程度不同,而依然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与不足,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近年来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1月在我院住院的575例血流感染患者,对患者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
直肠癌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随着综合治疗的开展,直肠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大幅提高,对其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直肠癌术后的泌尿生殖功能障碍成为困扰患者的公共卫生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术中盆腔植物神经的损伤。传统盆腔植物神经保护技术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只能部分改善患者术后泌尿生殖功能。近年提出的神经引导盆腔植物神经保护技术需要将盆腔神经游离暴露后再行保护,由于术中辨认神经
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的技术精进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外科医生对Henle干局部解剖的再认识。Henle干最初被发现由副右结肠静脉(SRCV)与胃网膜右静脉(RGEV)形成共干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后来研究发现,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ASPDV)亦共同汇入之,形成了对Henle干研究的雏形。正确解剖Henle干是减少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日本学者主张的D3与欧洲学者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