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国庆节,对于河北省邢台市平山县游庄村的乡亲们来说,与往常大不一样。往年的这个时候,乡亲们迎国庆,过中秋,乐和乐和就过去了。但眼下这个村却出了个特大的新鲜事——9月28日晚,当地农民李建民一家自筹资金,自编、自导、自演的90分钟电影《真爱一生》在北京某电影公司完成后期制作后,率先在平山县电视台公映。据电视台统计:该片的收视率在当地不亚于收看央视的天气预报!
应广大乡亲的要求,李建民不得不决定通过大屏幕现场“重播”。10月1日到3日晚上,连续三天,全村父老乡亲上千号人挤满了整条大街,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部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乡亲们不时用衣袖抹着眼泪……电影放映完毕,全场爆发出了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一位村民高兴地说:“十年了,没有看过电影,没想到今年不仅看到了,而且还是咱农民自己拍的电影。电影的情节太感人了,我是天天晚上来看,上瘾了。”
一时间,李建民一家拍电影的事在游庄村田间地头、平山县县城乃至燕赵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农民家庭,拍电影没有困难吗?靠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拍成之后生活有何改变?
1元钱“买”来小说改编权
1965年,李建民出生在冀南平原。在拍电影之前,李建民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过着种地为生的日子,偶尔做些小买卖,为子女攒点学费。与身边其他农民不太一样的是,他自幼爱好写作。多年来,除了种地、做点小买卖外,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阅读、写作上。山村里,找不到一个可以交流的文学爱好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李建民每逢进县城都要在地摊上买几本便宜的书,到现在,家里的三个书柜已被各种各样的书塞得满满的,“好多书我都想买,但兜里的钱有限,每次只能买一两本解馋”。
1997年,看完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男妇女主任》后,李建民决定转向写剧本,并订了《剧本》、《电影电视文学》等与电影有关的杂志。之后的四年中,他利用种地的闲暇时间,先后写出了一部18集电视剧《留叶青心》和一部专门为赵本山、宋丹丹、范伟量身定做的电影剧本《苦也好、甜也好、活着就好》。写好之后,他将这两个剧本寄给许多影视公司,结果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
2000年,李建民从一本杂志上了解到网络知识。从那以后,他做梦都想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2004年,李建民的愿望实现了,他成了全村第一个买电脑的人,甚至改写了游庄村不通宽带的历史。有了电脑,李建民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了。
受父亲的影响,李建民的大女儿李晓红自幼喜欢上了写作。2005年的冬天,在北京求学的她在《读者》上读到一篇关于一个打工妹收养弃婴的真实故事,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之后她整整熬夜一周,最终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写成了短篇小说——《滴血的爱》。按惯例,李晓红将文章发到了父亲的邮箱里。
夜色降临,从田间回来的李建民打开电脑,认真地读起女儿的新作。连读三遍,李建民都被感动得眼眶湿润,他将女儿的文章推荐给妻子看,妻子读后更是呜呜地哭了起来。第二天李建民打电话给女儿:“闺女,你写得太好了!我和你妈就像看了一场感人肺腑的电影一样!”女儿开玩笑地说:“老爸真觉得好,我就把这篇小说的改编权卖给你,学金庸当年卖《笑傲江湖》的改编权,象征性地收1元钱不过分吧?”三秒过后,李建民态度坚决地说:“行!成交!”
经过一周的创作,李建民完成了对小说的初步改编,剧本命名为《真爱一生》。数易其稿后,场景从最初的30多个拓展到了后来的80多个,大大地丰富了电影的情节。李建民拿着写好的剧本来到了某电影投资公司。对方看过剧本后,表示剧本可用,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得李建民自己拉赞助找人投资这部电影。身为农民的李建民,当即转身离去。
回到家里,李建民坐在院子中央,点燃一根烟,一言不发。几分钟后,李建民掐灭了烟头,他在心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
可是,自己手头上只有剧本,能投拍吗?资金、演员、摄像机怎么办?李建民的家庭并不富裕,3个子女都在上学,光每年的学杂费就需要2万多元。况且,他想拍电影的念头不经意传出后,便在街头巷尾招来乡亲们的非议,有人说他“神经病”,有人说他“吃饱撑的”……
外人的非议,李建民可以全然不顾。可是,妻子能答应拍摄吗?当他小心翼翼地向妻子高民英提出拍摄电影的想法后,没想到高民英回答得非常爽快:“同意!你看你,这些天来起早贪黑地写,不就是想搞出点名堂证明自己吗?只要你拍,就会有困难,但只要你能克服,我就积极支持!”妻子的话让李建民很感动,同时也坚定了他拍电影的信心:“越是有压力,我们越要干出成绩。”
之后,李建民再听到闲言碎语,总是风趣地回应道:“导演冯小刚说过一句话:中国人不缺少思想,就缺少娱乐。既然有了拍电影的思想,为什么不能把它变为现实,娱乐一下呢?就算我们的文化是草根文化,我们也要把它发扬光大。影视制作公司和大导演能拍电影,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拍呢?能!我就拍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怎么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电话里,当李晓红得知父亲准备拍电影时,惊讶了半天:“老爸,你亲自拍?没开玩笑吧?”“我几时说话不算数过?”李建民说。
的确,在李晓红的印象中,父亲从来都是说到做到。但这次,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要拍电影,行吗?李晓红在心里画了一个问号。
44天拍出爱心电影
开春季节,李建民一边忙着田里的农活,一边忙着为电影挑!演员。最难的是挑女主角——从二十多岁演到三十多岁的打工妹,!来!去,不是对方不适合演,就是人家不愿意演,甚至有的人直言不讳地说:“陪你闹着玩?我还不如睡觉去!”面对众人的嘲讽,李建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故事中的那个好心打工妹,不就是在冷嘲热讽中坚持下来的吗?
找演员成了李建民的一块拦路石。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在县城报纸上刊登招聘演员的广告,可是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报名的人也没有。就在李建民为此焦头烂额的时候,李晓红从母亲那里了解到父亲的苦衷,在电话里,她对父亲说道:“爸,实在找不到人,让我来演打工妹吧。”
李建民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你才20岁,剧中的打工妹在抚养弃婴十一二年后,已经30多岁了,年龄相差太大了吧。”
“在劇本上将十一二年缩短为五六年不就可以了吗?”
就这样,李建民重新改写了剧本。他给妻子打气说:“摄像机没有着落,我们去借去买;演员没有着落,我们一家人演。你看中央三套《神州大舞台》里面的那些家庭,日子过得多快乐啊。我们家不逊他们,每个人都有艺术细胞,大女儿和儿子学的是音乐,二女儿学的是美术……”
在正式拍摄前,李建民不顾旁人的讥笑,从一位做婚庆生意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一部80万像素的摄像机。为了满足从两个角度拍摄的需要,他决定自己花钱再买一部DV。一开始妻子坚决反对,最便宜的DV也要几千块,一个靠种地为生的家庭能承受得起吗?李建民接连几天对妻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她,用辛苦积攒下来的五千块钱买了一部松下DV。
6月初,李晓红、李晓珑、李晓兵三兄妹放暑假回到家里。一家人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各自在片中的角色和在“剧组”中的职务:李建民担任导演,在片中客串村主任一角;妻子高民英不仅挑起剧务和场记的担子,还在片中当起了女主角的“母亲”;李晓红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张玉霞,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电影主题歌《妈妈,一生的爱》的作词、作曲和演唱;李晓兵在片中饰演地痞,和姐姐演起了对手戏;李晓珑在片中扮演一位美术老师,并负责电影的美工!景;唯一一个不是出自自家的主要演员——李建民朋友的女儿张虹鑫,扮演被遗弃的女孩小张芳,年仅6岁。
经过精心准备,2006年6月18日这天一大早,一家人在李建民的带领下搞了一个简单的开拍仪式——这标志着《真爱一生》的正式开拍。就这样,一个农民家庭的电影梦开始了。
拍摄过程中,李建民一家,白天一大早出去拍摄,晚上回来对着电脑剪辑镜头。李晓红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李建民在一旁“指挥”,经常做到凌晨一两点。为了节省费用,拍外景时,高民英在包里放上水壶馒头和大葱。虽然拍得辛苦,但一家人乐在其中。
虽是初次上镜,但大家都很投入。随着小张芳《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小张芳唱到第三句就哭了,连拍摄现场的群众演员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这时,本来已经“去世”的外婆被环境感染,抬起头哭了起来。眼眶早已湿润的李建民急忙喊道:“不行,穿帮了,穿帮了,卡、卡,重来。”于是,本来表演很到位的李晓红和张虹鑫不得不调整情绪,从头再来。
一次,在县城里拍戏,由于是同期声制作,因!址旁边一家饭店音响音量过大而无法开拍,高民英前去跟饭店老板沟通,不料对方竟奚落道:“我们音响开得大,碍你什么事儿?一帮人拿着一个DV就想拍电影,真是神经病!”当她返回被丈夫问及谈判结果时,高民英怕影响到丈夫的积极性,笑着说:“饭店老板不在,员工说做不了主。我们还是换个地方拍吧……”事后,当李建民得知妻子的良苦用心时,不由得红了眼圈。
随着拍摄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李建民耳边的风凉话少了,来自朋友和乡亲的支持多了,甚至一些人主动要求在片中客串。虽然他们从来没有演过戏,并且没有任何酬劳,但他们都相当认真。这些从前认为拍电影“高不可攀”的人着实过了一把演员瘾。
很快,李建民拍电影的事情便在全乡传得沸沸扬扬。当地刊物《滏漳河畔》编辑部还主动为这部电影协调单位、场景。县里的一位领导甚至专门打来了鼓励电话,政协主席霍贵山亲自题写片名。
在经历44个日夜的辛苦后,8月1日,《真爱一生》终于杀青。当天晚上,李建民躺在床上,对妻子说道:“愿望实现了,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
8月12日晚,经过粗剪的电影《真爱一生》上半部在村里上演了。老老少少聚了黑压压一片。电影放映中,大家都哭了,李建民也哭了,他说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一家子从乡亲们不理解到支持,电影不仅拍成还反响这么好,“我为我们一家人的勇气和心愿终成感动得哭”;第二,虽然对剧情再熟悉不过,但他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第三,现实生活中主人公的原型是湖南湘西大山里的打工妹,“她太不幸了,我今天把她的感人事迹拍成电影,希望通过新闻媒体找到真正主人公的家人和那名弃婴,到时我将亲手送上这部电影”。
9月初,老家在邢台、因在《天下无贼》中扮演“傻根”一角而走红的王宝强得知家乡的李建民一家拍出了电影,专程回到了老家邀请李建民夫妇一叙。一番亲切的交谈后,李建民表示将为王宝强写一个题为《傻根儿的婚事》的剧本,类型为农村喜剧片,他说这个题材他已酝酿了很久。
眼下,李建民正在筹拍自己的第二部影片《我们共有一个家》,讲述一家人相继6人去世、三代女性成为寡妇的真实故事。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组建一个农民影视公司,把全国拍电视剧、电影的农民召集到一起,通过交流探讨,共同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李建民已经想好了公司的名称,就叫“一家人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不过让李建民最为“得意”的是,10月中旬,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他前不久寄出的《苦也好、甜也好、活着就好》剧本,已被央视导演!中——这回,不再需要李建民自己拉赞助了。说起这事,他乐了:“我走的是平民化道路,用时尚的话说,这叫草根娱乐。其实我也没有过高的想法,希望妻子不用那么辛苦,不用每天去挑粪……”
附《真爱一生》剧情:
一位二十来岁的未婚姑娘在廣州打工期间,收养了一名女弃婴。为此她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到家乡,却受到了来自乡亲们的冷嘲热讽。面对母亲的不理解和男友的离去,她独自承受着苦难。六年后,由于积劳成疾,她被查出患有癌症。当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抚养捡来的孩子时,她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希望找到她的亲生父母。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未能如愿。最后,她将孩子托付给了一位退休的老校长,自己一个人踏上了返回老家的火车。暑期,孩子回家看妈妈,凄凉的黄昏下,等待她的是一座孤坟……
编辑 / 雨 雪
应广大乡亲的要求,李建民不得不决定通过大屏幕现场“重播”。10月1日到3日晚上,连续三天,全村父老乡亲上千号人挤满了整条大街,津津有味地观看着这部电影。随着剧情的发展,乡亲们不时用衣袖抹着眼泪……电影放映完毕,全场爆发出了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一位村民高兴地说:“十年了,没有看过电影,没想到今年不仅看到了,而且还是咱农民自己拍的电影。电影的情节太感人了,我是天天晚上来看,上瘾了。”
一时间,李建民一家拍电影的事在游庄村田间地头、平山县县城乃至燕赵大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农民家庭,拍电影没有困难吗?靠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拍成之后生活有何改变?
1元钱“买”来小说改编权
1965年,李建民出生在冀南平原。在拍电影之前,李建民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民,过着种地为生的日子,偶尔做些小买卖,为子女攒点学费。与身边其他农民不太一样的是,他自幼爱好写作。多年来,除了种地、做点小买卖外,他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阅读、写作上。山村里,找不到一个可以交流的文学爱好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李建民每逢进县城都要在地摊上买几本便宜的书,到现在,家里的三个书柜已被各种各样的书塞得满满的,“好多书我都想买,但兜里的钱有限,每次只能买一两本解馋”。
1997年,看完赵本山主演的电视剧《男妇女主任》后,李建民决定转向写剧本,并订了《剧本》、《电影电视文学》等与电影有关的杂志。之后的四年中,他利用种地的闲暇时间,先后写出了一部18集电视剧《留叶青心》和一部专门为赵本山、宋丹丹、范伟量身定做的电影剧本《苦也好、甜也好、活着就好》。写好之后,他将这两个剧本寄给许多影视公司,结果如泥牛入海,毫无音信。
2000年,李建民从一本杂志上了解到网络知识。从那以后,他做梦都想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2004年,李建民的愿望实现了,他成了全村第一个买电脑的人,甚至改写了游庄村不通宽带的历史。有了电脑,李建民的眼界更加开阔,思维也更加活跃了。
受父亲的影响,李建民的大女儿李晓红自幼喜欢上了写作。2005年的冬天,在北京求学的她在《读者》上读到一篇关于一个打工妹收养弃婴的真实故事,被感动得流下了泪水。之后她整整熬夜一周,最终将这个感人的故事写成了短篇小说——《滴血的爱》。按惯例,李晓红将文章发到了父亲的邮箱里。
夜色降临,从田间回来的李建民打开电脑,认真地读起女儿的新作。连读三遍,李建民都被感动得眼眶湿润,他将女儿的文章推荐给妻子看,妻子读后更是呜呜地哭了起来。第二天李建民打电话给女儿:“闺女,你写得太好了!我和你妈就像看了一场感人肺腑的电影一样!”女儿开玩笑地说:“老爸真觉得好,我就把这篇小说的改编权卖给你,学金庸当年卖《笑傲江湖》的改编权,象征性地收1元钱不过分吧?”三秒过后,李建民态度坚决地说:“行!成交!”
经过一周的创作,李建民完成了对小说的初步改编,剧本命名为《真爱一生》。数易其稿后,场景从最初的30多个拓展到了后来的80多个,大大地丰富了电影的情节。李建民拿着写好的剧本来到了某电影投资公司。对方看过剧本后,表示剧本可用,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得李建民自己拉赞助找人投资这部电影。身为农民的李建民,当即转身离去。
回到家里,李建民坐在院子中央,点燃一根烟,一言不发。几分钟后,李建民掐灭了烟头,他在心中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完成这部电影的拍摄。
可是,自己手头上只有剧本,能投拍吗?资金、演员、摄像机怎么办?李建民的家庭并不富裕,3个子女都在上学,光每年的学杂费就需要2万多元。况且,他想拍电影的念头不经意传出后,便在街头巷尾招来乡亲们的非议,有人说他“神经病”,有人说他“吃饱撑的”……
外人的非议,李建民可以全然不顾。可是,妻子能答应拍摄吗?当他小心翼翼地向妻子高民英提出拍摄电影的想法后,没想到高民英回答得非常爽快:“同意!你看你,这些天来起早贪黑地写,不就是想搞出点名堂证明自己吗?只要你拍,就会有困难,但只要你能克服,我就积极支持!”妻子的话让李建民很感动,同时也坚定了他拍电影的信心:“越是有压力,我们越要干出成绩。”
之后,李建民再听到闲言碎语,总是风趣地回应道:“导演冯小刚说过一句话:中国人不缺少思想,就缺少娱乐。既然有了拍电影的思想,为什么不能把它变为现实,娱乐一下呢?就算我们的文化是草根文化,我们也要把它发扬光大。影视制作公司和大导演能拍电影,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拍呢?能!我就拍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怎么说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在电话里,当李晓红得知父亲准备拍电影时,惊讶了半天:“老爸,你亲自拍?没开玩笑吧?”“我几时说话不算数过?”李建民说。
的确,在李晓红的印象中,父亲从来都是说到做到。但这次,当了一辈子农民的父亲要拍电影,行吗?李晓红在心里画了一个问号。
44天拍出爱心电影
开春季节,李建民一边忙着田里的农活,一边忙着为电影挑!演员。最难的是挑女主角——从二十多岁演到三十多岁的打工妹,!来!去,不是对方不适合演,就是人家不愿意演,甚至有的人直言不讳地说:“陪你闹着玩?我还不如睡觉去!”面对众人的嘲讽,李建民总是这样安慰自己:故事中的那个好心打工妹,不就是在冷嘲热讽中坚持下来的吗?
找演员成了李建民的一块拦路石。无奈之下,他想到了在县城报纸上刊登招聘演员的广告,可是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报名的人也没有。就在李建民为此焦头烂额的时候,李晓红从母亲那里了解到父亲的苦衷,在电话里,她对父亲说道:“爸,实在找不到人,让我来演打工妹吧。”
李建民想了想,提出了自己的疑虑:“你才20岁,剧中的打工妹在抚养弃婴十一二年后,已经30多岁了,年龄相差太大了吧。”
“在劇本上将十一二年缩短为五六年不就可以了吗?”
就这样,李建民重新改写了剧本。他给妻子打气说:“摄像机没有着落,我们去借去买;演员没有着落,我们一家人演。你看中央三套《神州大舞台》里面的那些家庭,日子过得多快乐啊。我们家不逊他们,每个人都有艺术细胞,大女儿和儿子学的是音乐,二女儿学的是美术……”
在正式拍摄前,李建民不顾旁人的讥笑,从一位做婚庆生意的朋友那里借来了一部80万像素的摄像机。为了满足从两个角度拍摄的需要,他决定自己花钱再买一部DV。一开始妻子坚决反对,最便宜的DV也要几千块,一个靠种地为生的家庭能承受得起吗?李建民接连几天对妻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了她,用辛苦积攒下来的五千块钱买了一部松下DV。
6月初,李晓红、李晓珑、李晓兵三兄妹放暑假回到家里。一家人经过多次商讨,最终确定了各自在片中的角色和在“剧组”中的职务:李建民担任导演,在片中客串村主任一角;妻子高民英不仅挑起剧务和场记的担子,还在片中当起了女主角的“母亲”;李晓红在片中扮演女主角张玉霞,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完成电影主题歌《妈妈,一生的爱》的作词、作曲和演唱;李晓兵在片中饰演地痞,和姐姐演起了对手戏;李晓珑在片中扮演一位美术老师,并负责电影的美工!景;唯一一个不是出自自家的主要演员——李建民朋友的女儿张虹鑫,扮演被遗弃的女孩小张芳,年仅6岁。
经过精心准备,2006年6月18日这天一大早,一家人在李建民的带领下搞了一个简单的开拍仪式——这标志着《真爱一生》的正式开拍。就这样,一个农民家庭的电影梦开始了。
拍摄过程中,李建民一家,白天一大早出去拍摄,晚上回来对着电脑剪辑镜头。李晓红在电脑上进行实际操作,李建民在一旁“指挥”,经常做到凌晨一两点。为了节省费用,拍外景时,高民英在包里放上水壶馒头和大葱。虽然拍得辛苦,但一家人乐在其中。
虽是初次上镜,但大家都很投入。随着小张芳《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小张芳唱到第三句就哭了,连拍摄现场的群众演员也情不自禁地哭了。这时,本来已经“去世”的外婆被环境感染,抬起头哭了起来。眼眶早已湿润的李建民急忙喊道:“不行,穿帮了,穿帮了,卡、卡,重来。”于是,本来表演很到位的李晓红和张虹鑫不得不调整情绪,从头再来。
一次,在县城里拍戏,由于是同期声制作,因!址旁边一家饭店音响音量过大而无法开拍,高民英前去跟饭店老板沟通,不料对方竟奚落道:“我们音响开得大,碍你什么事儿?一帮人拿着一个DV就想拍电影,真是神经病!”当她返回被丈夫问及谈判结果时,高民英怕影响到丈夫的积极性,笑着说:“饭店老板不在,员工说做不了主。我们还是换个地方拍吧……”事后,当李建民得知妻子的良苦用心时,不由得红了眼圈。
随着拍摄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李建民耳边的风凉话少了,来自朋友和乡亲的支持多了,甚至一些人主动要求在片中客串。虽然他们从来没有演过戏,并且没有任何酬劳,但他们都相当认真。这些从前认为拍电影“高不可攀”的人着实过了一把演员瘾。
很快,李建民拍电影的事情便在全乡传得沸沸扬扬。当地刊物《滏漳河畔》编辑部还主动为这部电影协调单位、场景。县里的一位领导甚至专门打来了鼓励电话,政协主席霍贵山亲自题写片名。
在经历44个日夜的辛苦后,8月1日,《真爱一生》终于杀青。当天晚上,李建民躺在床上,对妻子说道:“愿望实现了,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
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
8月12日晚,经过粗剪的电影《真爱一生》上半部在村里上演了。老老少少聚了黑压压一片。电影放映中,大家都哭了,李建民也哭了,他说哭的原因有三个:第一,一家子从乡亲们不理解到支持,电影不仅拍成还反响这么好,“我为我们一家人的勇气和心愿终成感动得哭”;第二,虽然对剧情再熟悉不过,但他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第三,现实生活中主人公的原型是湖南湘西大山里的打工妹,“她太不幸了,我今天把她的感人事迹拍成电影,希望通过新闻媒体找到真正主人公的家人和那名弃婴,到时我将亲手送上这部电影”。
9月初,老家在邢台、因在《天下无贼》中扮演“傻根”一角而走红的王宝强得知家乡的李建民一家拍出了电影,专程回到了老家邀请李建民夫妇一叙。一番亲切的交谈后,李建民表示将为王宝强写一个题为《傻根儿的婚事》的剧本,类型为农村喜剧片,他说这个题材他已酝酿了很久。
眼下,李建民正在筹拍自己的第二部影片《我们共有一个家》,讲述一家人相继6人去世、三代女性成为寡妇的真实故事。同时,他还有一个更大胆的想法,那就是组建一个农民影视公司,把全国拍电视剧、电影的农民召集到一起,通过交流探讨,共同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李建民已经想好了公司的名称,就叫“一家人文化影视传媒有限公司”。
不过让李建民最为“得意”的是,10月中旬,中央电视台的一位工作人员打来电话,说他前不久寄出的《苦也好、甜也好、活着就好》剧本,已被央视导演!中——这回,不再需要李建民自己拉赞助了。说起这事,他乐了:“我走的是平民化道路,用时尚的话说,这叫草根娱乐。其实我也没有过高的想法,希望妻子不用那么辛苦,不用每天去挑粪……”
附《真爱一生》剧情:
一位二十来岁的未婚姑娘在廣州打工期间,收养了一名女弃婴。为此她不得不放弃工作回到家乡,却受到了来自乡亲们的冷嘲热讽。面对母亲的不理解和男友的离去,她独自承受着苦难。六年后,由于积劳成疾,她被查出患有癌症。当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抚养捡来的孩子时,她带着孩子来到广州,希望找到她的亲生父母。经过数月的努力,最终未能如愿。最后,她将孩子托付给了一位退休的老校长,自己一个人踏上了返回老家的火车。暑期,孩子回家看妈妈,凄凉的黄昏下,等待她的是一座孤坟……
编辑 / 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