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你说起汽车,我马上就想像出各种各样的汽车形象来,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想象一般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具有一种独特的内涵。对于我们的学生,如果能够培养出想象力,也许他将来就有可能成为瓦特,成为比尔·盖茨……所以培养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学生的想象力呢?
一、教给办法
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凡卡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小羊的温驯善良与狼的凶残。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根据古诗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课文《清明上河图》想象其画面等。把这些联想的方法教给了学生,至少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
二、延伸训练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毫不犹豫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嘎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假设: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剧,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继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时,渔夫出海打鱼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如《狼和小羊》、《凡卡》等。
三、培养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如教学《妈妈的爱》一文,为了使学生懂得感恩的意识,可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和有关母爱的图像,让学生听、看完后问:妈妈好不好?妈妈究竟好在哪里?“我”的成长和妈妈的爱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看课文里怎样写妈妈对孩子的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示妈妈对自己的爱的图,写几句表示自己对妈妈的爱的话,在绘画中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在写话中懂得回报妈妈的心情。这样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歌曲中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绘画中认识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写话中增强了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的意识,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四、延伸启发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语文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自己身上的汗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克隆复制自身的幻想。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可引出“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学生们热烈讨论,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有的想克隆人类的翅膀,减轻交通的压力;有的想克隆树木、河流、新鲜的空气,改善地球的环境;有的想克隆人类的各种器官,减轻病人的痛苦……谁又能断言在这丰富的想象中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五、训练激发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是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但令人悲哀的是,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我们没有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我们没有设计出好的题目,没有给他们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两年来,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新的突破,《假如我会克隆》、《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一个个多么好的题目,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给学生留下了遐想的余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多的方法,但归根结底就是使我们的学生在自身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种创造性思维一旦实现,就给学生将来的成长装上了翅膀,使其可以在蓝天下任意翱翔,成就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伟大构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精英。
一、教给办法
学生的联想力、想象力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怎样去想,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联想的办法。具体的方法有:相似联想,即由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出发想到与之相似的其他事物。如:由在戈壁滩挺立的白杨树联想到边疆建设者;由凌霜傲雪的梅花联想到顽强不屈的革命者。相关联想,即由一事物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如:由鲜艳的红领巾想到烈士的鲜血,想到革命事业、自己的职责;由种树联想到育人。对比联想,即由事物的特征联想到与其相反的方面,如幸福与苦难、成功与失败、光明与黑暗、凡卡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小羊的温驯善良与狼的凶残。再造想象,即根据文字语言描述再创造新的形象,如根据古诗画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根据课文《清明上河图》想象其画面等。把这些联想的方法教给了学生,至少为他们提供了想象的方法与思路。
二、延伸训练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离不开假设。一个事件可以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结局,教师要善于用假设延伸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毫不犹豫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嘎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假设: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剧,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继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时,渔夫出海打鱼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可用类似的方法,如《狼和小羊》、《凡卡》等。
三、培养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因为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减负措施。学生只有对学科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老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引导,制造悬念和问题。运用情境教学是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仿佛身临其境,思维活跃。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情境。如教学《妈妈的爱》一文,为了使学生懂得感恩的意识,可创设以下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阅读的兴趣。先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和有关母爱的图像,让学生听、看完后问:妈妈好不好?妈妈究竟好在哪里?“我”的成长和妈妈的爱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看课文里怎样写妈妈对孩子的爱,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示妈妈对自己的爱的图,写几句表示自己对妈妈的爱的话,在绘画中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在写话中懂得回报妈妈的心情。这样通过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歌曲中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在绘画中认识了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写话中增强了爱父母、回报父母关爱的意识,充分地调动和激发了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
四、延伸启发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语文知识、课本知识与生活、科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这样的联系,把相关的知识进行延伸,启发学生进行相关的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用自己身上的汗毛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从那时起,人类就有了克隆复制自身的幻想。学习课文《猴王出世》时,可引出“假如我会克隆”这一话题。学生们热烈讨论,展开了联想和想象:有的想克隆人类的翅膀,减轻交通的压力;有的想克隆树木、河流、新鲜的空气,改善地球的环境;有的想克隆人类的各种器官,减轻病人的痛苦……谁又能断言在这丰富的想象中不会有新的发现呢?
五、训练激发
写文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因此,作文最能激发和训练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是体现其创造力的一种训练方式。但令人悲哀的是,学生的作文往往是千篇一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我们没有引导他们把目光投向生活;我们没有设计出好的题目,没有给他们留下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这两年来,小学语文教材有了新的突破,《假如我会克隆》、《未来的……》、《二十年后的我》,《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一个个多么好的题目,给学生创造了想象的空间,给学生留下了遐想的余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无限广阔的天地里纵横驰骋,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很多的方法,但归根结底就是使我们的学生在自身形成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种创造性思维一旦实现,就给学生将来的成长装上了翅膀,使其可以在蓝天下任意翱翔,成就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伟大构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