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科书里有很多童年题材课文,深入分析课文里的“童年之美”,才有可能在教学中自觉引导学生体验“童年之美”,从而丰富、拓展和升华儿童的童年体验。
下面简单的谈一下关于童年题材的教学:
一、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
(一)童稚之美
童稚,儿童的幼稚。童年,在每个人身上的发生都是第一次。儿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由于他们经验的缺乏或不足,这种感知和认识的方式便打上了儿童的特点,在成人看来,这就是一种稚气。笨拙、稚拙是儿童的可爱之处。
【案例1】《小摄影师》
课文片段: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下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课文解读:课文里的小男孩,用扔纸团的方式要求采访高尔基,只有小孩才会采取这种形式,要是成人绝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认为这是对高尔基的不尊重;小男孩采访高尔基的目的仅在于给他照一张相,回去贴在墙报上,对他来说,这是大事。为了照好这张相,高尔基很配合他,他自己也慎重其事,把相机摆弄了很久才说:“一切准备停当”,然而,他却突然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他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只有小孩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也只有小孩才这么直接表白自己的错误。
【案例2】
《小英雄雨来》
课文片段: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课文解读:雨来救了交通员李大叔自己却被日本鬼子抓了去。他知道鬼子的残暴,却不知道鬼子的狡猾,一看到敌人把手伸到皮包里,唯一想到的是掏小刀挖小孩的眼睛。这么一个幼稚的小孩,却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无比坚强和机智。
(二)童趣之美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其主要特点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得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所以,童趣是儿童的宝贵财富。
1、活泼美
【案例3】《桂花雨》
课文片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课文解读:抱住桂花树使劲摇,是花力气的事,对大人来说,也可能是苦差事。但对小孩来说,却是美事,盼着早天到来。真的开始摇花了,就別提有多快乐!这,就是儿童的活泼美!长大以后,就是进入老年,回忆起童年的摇花乐,还会有一番莫名的感动。
2、创意美
【案例4】《风筝》
课文片段: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课文解读:做风筝,做得什么都不像了。却依然快活,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快活。对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却还命名为“幸福鸟”,也只要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创意。
(三)童心之美
童心就是稚气,就是天真无邪。童心中的那些本性之美,是人性中最质朴、最重要而且是最永恒的美和善。
在童心世界里,只有纯洁,没有虚伪;只有天真,没有诡诈;只有清洁,没有污秽;只有诚实,没有欺骗;只有单纯,没有世俗;只有简单,没有机心;只有善良,没有险恶;只有同情,没有凶残;只有信任,没有猜忌;只有公平,没有成见;总之,童心的世界是幸福的仁爱,是和平的世界。
1、纯真之美
【案例5】《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文片段: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课文解读:在童心世界里,是最不讲功利的。给骆驼带上铃铛,只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在那漫旅途中,一阵铃声,多么富有诗意!
2、善良之美
【案例6】
课文片段:《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课文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没有含苞的花蕾就要凋萎。可是,她没有恨天恨地,有的只是对亲情的温馨的回忆。童心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善良本性,即使面临死亡,也在流露本原的善良。
3、童心之境
【案例7】《触摸春天》(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第17课)
课文片段: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下面简单的谈一下关于童年题材的教学:
一、教科书里的“童年之美”
(一)童稚之美
童稚,儿童的幼稚。童年,在每个人身上的发生都是第一次。儿童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来感知和认识世界,由于他们经验的缺乏或不足,这种感知和认识的方式便打上了儿童的特点,在成人看来,这就是一种稚气。笨拙、稚拙是儿童的可爱之处。
【案例1】《小摄影师》
课文片段: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下一坐,哭了起来。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课文解读:课文里的小男孩,用扔纸团的方式要求采访高尔基,只有小孩才会采取这种形式,要是成人绝不会这么做,他们会认为这是对高尔基的不尊重;小男孩采访高尔基的目的仅在于给他照一张相,回去贴在墙报上,对他来说,这是大事。为了照好这张相,高尔基很配合他,他自己也慎重其事,把相机摆弄了很久才说:“一切准备停当”,然而,他却突然往地上一坐,哭了起来——他把胶卷忘在家里了。只有小孩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也只有小孩才这么直接表白自己的错误。
【案例2】
《小英雄雨来》
课文片段:扁鼻子军官把书扔在地上,伸手往皮包里掏。雨来心里想:“掏什么呢?找刀子?鬼子生了气要挖小孩眼睛的!”只见他掏出来的却是一把雪白的糖块。
课文解读:雨来救了交通员李大叔自己却被日本鬼子抓了去。他知道鬼子的残暴,却不知道鬼子的狡猾,一看到敌人把手伸到皮包里,唯一想到的是掏小刀挖小孩的眼睛。这么一个幼稚的小孩,却在敌人面前表现得无比坚强和机智。
(二)童趣之美
童趣,即儿童的情趣。其主要特点是天真烂漫,纯洁无邪,活泼可爱,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儿童一般都有童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深厚,人变得成熟、稳重了,也有城府、有心计了,童趣也就慢慢地消失了。所以,童趣是儿童的宝贵财富。
1、活泼美
【案例3】《桂花雨》
课文片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课文解读:抱住桂花树使劲摇,是花力气的事,对大人来说,也可能是苦差事。但对小孩来说,却是美事,盼着早天到来。真的开始摇花了,就別提有多快乐!这,就是儿童的活泼美!长大以后,就是进入老年,回忆起童年的摇花乐,还会有一番莫名的感动。
2、创意美
【案例4】《风筝》
课文片段:在苇塘里拔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做一个蝴蝶样的吧!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课文解读:做风筝,做得什么都不像了。却依然快活,只有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快活。对什么都不像的风筝却还命名为“幸福鸟”,也只要孩子才会有这样的创意。
(三)童心之美
童心就是稚气,就是天真无邪。童心中的那些本性之美,是人性中最质朴、最重要而且是最永恒的美和善。
在童心世界里,只有纯洁,没有虚伪;只有天真,没有诡诈;只有清洁,没有污秽;只有诚实,没有欺骗;只有单纯,没有世俗;只有简单,没有机心;只有善良,没有险恶;只有同情,没有凶残;只有信任,没有猜忌;只有公平,没有成见;总之,童心的世界是幸福的仁爱,是和平的世界。
1、纯真之美
【案例5】《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文片段: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课文解读:在童心世界里,是最不讲功利的。给骆驼带上铃铛,只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在那漫旅途中,一阵铃声,多么富有诗意!
2、善良之美
【案例6】
课文片段:《卖火柴的小女孩》
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课文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还没有含苞的花蕾就要凋萎。可是,她没有恨天恨地,有的只是对亲情的温馨的回忆。童心的本质就是人类的善良本性,即使面临死亡,也在流露本原的善良。
3、童心之境
【案例7】《触摸春天》(人教版国标教材四下册第17课)
课文片段: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