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1875(2009)03-095-02
教材分析
我校从2004年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一书多证”的需要,在计算机方面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简称NIT模块考试,所以使用的教材是该证书考试的指定教材,这些教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的原则为教学模式,每个单元中包含几个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操作。
《高级筛选》是电子表格这本书中的第6单元的任务2中的内容,任务2的课题是对“工资表”进行数据筛选,包括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两种方法,其中自动筛选已经学过,通常适用于简单的筛选条件,使用简便快捷;而高级筛选能解决更复杂的条件,功能更强大。通过高级筛选的学习,学生能处理更复杂条件的筛选问题。本节课就是学习高级筛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高级筛选的作用,正确理解多个筛选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关系、或关系);
二、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高级筛选的操作;
2、能根据给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既方便又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性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提问讨论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乐学、乐思、乐说,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情感交融;
2、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根据筛选条件,正确地建立条件区域。
2、熟练掌握高级筛选的操作步骤。
3、理解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筛选方法既方便又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多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偏差,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较浓,通过前次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动筛选的操作方法,基本了解了自动筛选的适用范围,理解了筛选条件的“与”和“或”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网络机房(每人一台电脑)、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动筛选,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请一学生在微机上演示:用自动筛选的方法,在工资表中筛选出男性教授,然后请一学生对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再请同学说出自动筛选的特点,来复习自动筛选。
2、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由上次课布置的思考题导入新课。(思考题:筛选出男性教授和女性副教授,用自动筛选的方法上机试试是否能完成,思考不能完成的原因。明确:自动筛选虽然可以同时对多个字段进行筛选操作,但各字段间限制的条件只能是“与”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用将要学习的高级筛选的方法来解决)
二、新授高级筛选内容
1、简单讲解高级筛选的功能。(课件展示)
2、用例题演示讲解高级筛选的步骤,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屏幕上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如何正确理解筛选条件的“与”和“或”的关系,以及“与”和“或”的关系在工作表中如何表示。
(1)建立条件区域
条件区域由一个字段名行和若干条件行组成,可以放置在工作表的任何位置,一般放在工作表范围的最上方或最下方,以防止条件区的内容受到数据表插入或删除记录行的影响。
条件区域字段名行中的字段名排列顺序可以与数据表区域不同,但对应字段名必须完全一样,因而最好从数据表字段名复制过来。
条件区的第二行开始是条件行,用于存放条件,同一条件行不同单元格中条件式互为“与”的关系,即其中所有条件式都满足才算符合条件,不同条件行单元格中的条件互为“或”的逻辑关系,即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式就算符合条件。
(2)设置“高级筛选”对话框。(操作演示)
3、学生上机练习一题(筛选出女性副教授的记录),题型与示范的一致,以加深对操作步骤的印象,同桌的同学可以讨论,老师巡视,并作必要的点拨。
4、提问并分组讨论:(8个学生为一小组)
(1)提问:为什么有的学生做的步骤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并不能筛选出记录(过去的学生也曾出现这样的情况)?讨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可能的原因之一:对应字段名不完全一样,因而条件区域的字段名最好从数据表字段名复制过来。)
(2)提问:在高级筛选的操作步骤中,哪一步最重要?(第一步,建立条件区域)
提问:有哪几种常见的条件组合类型,该如何操作?(小组以“性别和职称”字段为例进行讨论并操作后,选派代表示范操作)
(3)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积极评价后,进行归纳小结,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简单课件进行展示,并指出第4种情况,正是上次思考题要解决的问题。
5、两种数据筛选操作的比较(方法是: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点拨:从筛选结果的表现形式、筛选条件的复杂程度、操作的难易程度、适用的情况等方面比较)
教学反思
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应用性。我认为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材是按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在授课中对教材的内容要做必要的扩展,力求学以致用。
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为主,兼收其它教学法的长处,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具体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讲授法:教师在示范和指导过程中,对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操作技巧等讲解给学生听;
(2)演示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设备将操作步骤及方法演示给学生看,以及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操作或作业演示给其他学生看;
(3)观察法: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其他同学的演示或作品;
(4)练习法: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内容;
(5)点拨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学生上机练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及时的指点;
(6)讨论法: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小组互相讨论,选出代表进行归纳发言或操作演示;
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兴致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近5%的学生还不能正确理解筛选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不能正确建立条件区域,还需要课后作进一步的辅导;还有由于学生讨论、操作的内容较多,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后面的时间比较紧张。
教材分析
我校从2004年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一书多证”的需要,在计算机方面要求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应用技术证书考试,简称NIT模块考试,所以使用的教材是该证书考试的指定教材,这些教材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以任务驱动的原则为教学模式,每个单元中包含几个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相应的操作。
《高级筛选》是电子表格这本书中的第6单元的任务2中的内容,任务2的课题是对“工资表”进行数据筛选,包括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两种方法,其中自动筛选已经学过,通常适用于简单的筛选条件,使用简便快捷;而高级筛选能解决更复杂的条件,功能更强大。通过高级筛选的学习,学生能处理更复杂条件的筛选问题。本节课就是学习高级筛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高级筛选的作用,正确理解多个筛选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关系、或关系);
二、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高级筛选的操作;
2、能根据给定的条件,选择合适的筛选方法,既方便又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性讨论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提问讨论和积极的评价,激发学生乐学、乐思、乐说,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情感交融;
2、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有一种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根据筛选条件,正确地建立条件区域。
2、熟练掌握高级筛选的操作步骤。
3、理解自动筛选和高级筛选的区别,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哪种筛选方法既方便又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虽然职业学校的学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多学习能力不强、理解能力偏差,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较浓,通过前次课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自动筛选的操作方法,基本了解了自动筛选的适用范围,理解了筛选条件的“与”和“或”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网络机房(每人一台电脑)、课件。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自动筛选,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请一学生在微机上演示:用自动筛选的方法,在工资表中筛选出男性教授,然后请一学生对完成的情况进行点评,再请同学说出自动筛选的特点,来复习自动筛选。
2、设置情境,导入新课:由上次课布置的思考题导入新课。(思考题:筛选出男性教授和女性副教授,用自动筛选的方法上机试试是否能完成,思考不能完成的原因。明确:自动筛选虽然可以同时对多个字段进行筛选操作,但各字段间限制的条件只能是“与”的关系。这个问题可以用将要学习的高级筛选的方法来解决)
二、新授高级筛选内容
1、简单讲解高级筛选的功能。(课件展示)
2、用例题演示讲解高级筛选的步骤,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屏幕上仔细观察操作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要重点讲解如何正确理解筛选条件的“与”和“或”的关系,以及“与”和“或”的关系在工作表中如何表示。
(1)建立条件区域
条件区域由一个字段名行和若干条件行组成,可以放置在工作表的任何位置,一般放在工作表范围的最上方或最下方,以防止条件区的内容受到数据表插入或删除记录行的影响。
条件区域字段名行中的字段名排列顺序可以与数据表区域不同,但对应字段名必须完全一样,因而最好从数据表字段名复制过来。
条件区的第二行开始是条件行,用于存放条件,同一条件行不同单元格中条件式互为“与”的关系,即其中所有条件式都满足才算符合条件,不同条件行单元格中的条件互为“或”的逻辑关系,即满足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式就算符合条件。
(2)设置“高级筛选”对话框。(操作演示)
3、学生上机练习一题(筛选出女性副教授的记录),题型与示范的一致,以加深对操作步骤的印象,同桌的同学可以讨论,老师巡视,并作必要的点拨。
4、提问并分组讨论:(8个学生为一小组)
(1)提问:为什么有的学生做的步骤看起来没有问题,但并不能筛选出记录(过去的学生也曾出现这样的情况)?讨论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可能的原因之一:对应字段名不完全一样,因而条件区域的字段名最好从数据表字段名复制过来。)
(2)提问:在高级筛选的操作步骤中,哪一步最重要?(第一步,建立条件区域)
提问:有哪几种常见的条件组合类型,该如何操作?(小组以“性别和职称”字段为例进行讨论并操作后,选派代表示范操作)
(3)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积极评价后,进行归纳小结,通过事先准备好的简单课件进行展示,并指出第4种情况,正是上次思考题要解决的问题。
5、两种数据筛选操作的比较(方法是:学生分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教师归纳;点拨:从筛选结果的表现形式、筛选条件的复杂程度、操作的难易程度、适用的情况等方面比较)
教学反思
职业学校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决定了计算机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应用性。我认为在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构建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获得再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材是按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学习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实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同时在授课中对教材的内容要做必要的扩展,力求学以致用。
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任务驱动法为主,兼收其它教学法的长处,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具体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1)讲授法:教师在示范和指导过程中,对一些必要的注意事项、操作技巧等讲解给学生听;
(2)演示法: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设备将操作步骤及方法演示给学生看,以及将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操作或作业演示给其他学生看;
(3)观察法:学生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和其他同学的演示或作品;
(4)练习法:学生完成指定的练习内容;
(5)点拨法: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学生上机练习遇到困难时进行及时的指点;
(6)讨论法: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分小组互相讨论,选出代表进行归纳发言或操作演示;
通过课堂实践发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兴致很高,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当然,也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近5%的学生还不能正确理解筛选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导致不能正确建立条件区域,还需要课后作进一步的辅导;还有由于学生讨论、操作的内容较多,老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导致后面的时间比较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