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的幸运书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04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人与处世》是一本面向青年为青年负责的杂志。编辑们对人的真诚与友爱。严格选稿几近苛刻的程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所选文章做到了思想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的完美结合。在道德淡漠、快餐文化铺天盖地、精神花园日益荒芜的今天,它不只是智慧与成功的启示。更是真、善、美的启迪。不让孩子们误入歧途常年守候在悬崖边,这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向往,而这,也是《做人与处世》编辑们的向往,更是编辑们引以为傲,并全力落到实处的事业。所以,跟它有缘的青年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做人与处世》是青年的幸运书,它当之无愧。
  
  重庆读者林子
其他文献
如果咱中国人听说自己竟然与诺贝尔奖有了关系,不知会如何?我想大概比代表团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还要轰动。诺贝尔奖,就像系在中国人心头的一个结,不知何时才能解开?  执教于美国纽约大学的68岁的托马斯·萨金特教授,是经济学领域理性预期学派领袖人物。为了专心做学问,他将手机一直设置在静音状态,陌生号码一般要连续响铃三次以后才接听。一天早上,手机响铃三次后,他拿起电话没好气地说:“你一次次打来电话烦不烦?”
蔡青失业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她依然兴冲冲地参加了大学同学的聚会。  聚会中。蔡青知道同寝室好友陆红居然在一家大型私企刚刚荣升为副总经理。现在闲聊中,蔡青说了自己的近况,陆红听后很仗义地对她说:“这样,你来我们公司上班吧。你有着六年的工作经验,也算得上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了。你的试用期免掉,直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就这样,蔡青幸运地重新找到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蔡青在公司的行政部当文员,行政部归陆
记忆里的父亲总是沉默着的。  6岁时,会怨你  公园里,我学骑自行车,父亲则站在一边。一次,二次,三次……我跌倒在地,而后又倔强地爬起来,扶起车,重新再骑。父亲始终远远地站着,静静地看着我的“前仆后继”。终于,我又一次摔倒在地,膝盖磨破了皮,再也无法忍受疼痛的我坐在地上放声大哭。透过捂住眼睛的手指的缝隙,我看见父亲悄悄抬起手,想要迈开脚步,可倏忽间又退了回去,依旧站在原处静观着我。迟迟没有等到父亲
她还在娘胎里,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后来母亲改嫁了。继父是个盲人,对她很好。一年后,母亲给她生了个弟弟。父母为了养家过度劳累,落下一身伤病。  8岁时,她就比同龄的孩子懂事。为替父母减轻压力,放学后,她带着弟弟做家务,挑柴卖草、种地喂猪。父母在家里开了个卖烟酒副食的杂货店,他们不在家时,她就不上学,在家看店,对着记在纸上的价卖,算术也就是那时学会的。  10岁时,她已经能想法赚钱了。白天到山上砍柴,翌
整容前,舞会上看见心仪的帅哥,好不容易鼓足勇气邀帅哥共舞,帅哥却说:“对不起,我不会!”   整容后,帅哥第一个邀请的就是你,你羞羞答答地说:“我不会,对不起。”帅哥急忙说:“没关系,我教你!”整场舞会他只和你一个人跳。   整容前,下雨天,求办公室的同事阿威送你回家,阿威推托有事,只好一个人回家,一辆辆车从身旁呼啸而过,旁若无人地把泥水溅在你身上;   整容后,仅有一次因为要独自欣赏雨景,拒绝了
一向生龙活虎的儿子突然膝盖疼痛,去医院作了检查,一切正常。最后医生给谧了结论:生长痛。  生长痛?生长也会病?医生笑笑说,这不是痛,是由于生长过快引起的生理性疼痛,不用担心,缓解孩子的情绪就可以。  生长痛,多么蕴涵深意的一个词。痛,说明你在长,而且长得比_不痛的时候要快。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长,不仅仅限于身体上。而成长过程中的苦痛不会每次都像孩子的生长痛一样显而易见。  从年幼时磕磕绊绊地练
近日有两则新闻读来颇让人义愤填膺,不吐不快。一则是黑龙江方正县给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开拓团”立碑,被网友称作是“中国式悲哀”;另一则是安徽黄山风景旅游区,推出扮“鬼子”进村抢“花姑娘”的旅游项目,引起全体网友的质疑和公愤。  这两件事太伤自尊!  我们无法理解,甚至是无法想象,为日本所谓的“开拓团”立碑,黑龙江方正县相关执政者到底是怎么想的?又对中国那段特殊的历史了解多少?所谓的日本“开拓团”,大
当看到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的候选名单时,很多人吃惊不小,甚至很受刺激——韩寒,这个“狂诞不羁”、不被我们的“主流”媒体待见的毛头小伙子,竟然榜上有名!  质疑声纷纷而来:他不就是写了几部《三重门》之类的“边缘”小说嘛,怎么就有了那么大的“影响力”?有人甚至提醒韩寒,这不过是《时代》的陷阱,目的是使你成为众矢之的,或者变成向风车开战的堂·吉诃德……“陷阱”之声,怎么
在一个群体里,如果一个人太在乎自己,便会不择手段地争取一切出头露脸的机会。结果,周围的人似乎都成了“敌人”,这个人则变成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记得单位里的牛女士,总是利用一切机会让人们知道她的存在。一位老兄遗憾儿子差两分没被清华大学录取,牛女士生怕没了机会:“真是的,我那儿子也不争气,要升初中了,才考了个99分。”旁人不难看出,她到底是自贬还是自夸。  去年秋季,她办完调动手续,送行的只有一名例
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经在《大寂寞中读自己》一文中,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悔省”。正在这时,《光明日报·文荟副刊》主办的以“永久的悔”为题的无奖专题征文开始了,我一看到主持人语和季羡林先生的开篇《赋得永久的悔》,就立马惊住了。以后每逢星期四,就第一个跑到收发室取《光明日报》,伏案细读“永久的悔”的征文。每读过一篇,就珍藏在文件夹中,不时取出悉心体悟。一直到现在,我的藏报中还保存着“永久的悔”的报纸,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