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年轻人,不再满足单一身份,他们希望通过拥有多重身份,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能力。
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能力。
难就难在这一点。很多赶时髦的“斜杠青年”,之所以要斜杠那么多,说到底还是因为心虚:他连基本的一技之长,可能也不具备。
中国古代寓言里就有这么一位斜杠青年:鼯鼠。《荀子·劝学》中写道:“梧鼠五技而穷,五技渭: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掠食动物一光顾,鼯鼠就只能束手就擒。所谓斜杠,应当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飞跃,而非焦头烂额慌乱之下的逃窜。
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知名的职场“斜杠青年”,但凡做出些成绩的都至少是30岁以上的人,企业家/登山爱好者/滑翔伞玩家的王石,美赞臣高管同时写出10万 微信文章的薇安;PPT专家/大学生导师/社团运营专家的秋叶大叔;就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帆风顺的李叫兽(自媒体/营销咨询顾问/百度副总裁)也要将近30岁了。意思就是,你可以斜杠,但是别让你的那些技能/爱好一拥而上。大多数斜杠生涯,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从基础做起逐渐成就卓越。
斜杠分开的两项技能,并不能太相似,但斜杠的技能差距太远,就会很累。我认识的斜杠青年中,83年出生的“小红拖拉机”算一个。他的本职工作是互联网科技初创公司HRD的他,到了晚上就化身知识网红,他是知乎人力资源,心理学以及职业规划话题的优秀回答者。我问他,如何平衡本职工作和斜杠生涯?他的回答是:多干活,少睡觉。就算如此,他也在做减法,推掉了很多能赚钱的机会,只为写出一本自己的书。
另一位斜杠青年,人称“洪老爷”,45岁,在职场打拼了20多年,先后在多家外企/民企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和人力资源副总裁的岗位,年薪百万万。今年年初,他辞掉了工作,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洪老爷的百万年薪成长手册》。5个月后,他交出了25篇原创文章,21次高管对话,以及1万以上粉丝的成绩单。他告诉我:采访需要2-3个小时,整理文字最后写出文章还需要3个小时,基本上一天的功夫全花在文章上了。洪老爷是标准的斜杠人,健身达人,他组建了广州第一个民间赛艇俱乐部;与同伴做领导力培训课程。他说:“父母已经去了;我和太太是丁克家庭,我的时间可以几乎全部投入在我喜爱的工作上——当然还是时间紧张。”即使从职场退下来了,其实也不清闲。
斜杠,注定是一段苦旅。笔者身处人力资源行业10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职场一直在变化,从最初的外企黄金时代,到了民企崛起再到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兴起再到共享经济时代。与此同时,斜杠职场人在不断增加。
不少职场人也有隐忧:领导是不是不喜欢员工分心其他事情?HR招聘时会不会歧视有斜杠职场人。
我随机采访了各类企业HR:玩具公司Mattel(芭比娃娃的公司)招聘经理,一家国企的招聘负责人,两位不愿意具名的分别来自外资医药公司和外资银行的HR经理和一位民营地产公司的招聘经理,大家反馈的主流观点是:斜杠职场人一般不会减分,相反,如果斜杠的搭配合适,将是求职的加分项。他们的看法主要包括:
首先看斜杠职场人的核心技能,是否能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其次看斜杠技能是否与核心技能相辅相成,比如招市场经理,如果他本人运营个人公众号,或者是某个社交媒体上的大V,有着出色的个人品牌,那显然对做好本职工作是加分项。
第三,看斜杠技能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是否与本职工作有利益冲突。
那么职场老板们对斜杠职场人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在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的中国区CEO李兆琦女士看来,一个完整的人,既有生活中的角色,也有职场上的角色,她建议企业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斜杠职场人,如果以强制和反对的方式,并不能扼杀斜杠青年,反而只会将出色的人才挤出企业。“企业最好的选择是顺应趋势,拥抱斜杠青年,理解尊重他们的诉求,并将工作内容和员工的兴趣爱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
李兆琦还补充,员工在业余生活的爱好值得鼓励,往往对工作也有帮助。比如,热心公益事业的员工,往往在职场合作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
斜杠青年如此,斜杠中年也是如此。当然你可以中年转型,但你会付出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比如PPT大神秋叶大叔,以他20多年職场、创业公司以及互联网生涯的积淀,依然拼上3-4年的努力,才能成功斜杠。
虽然最后成就斜杠时,我们可能已经迈过了而立之年,甚至到达了不惑之年。
或许那个时候,斜杠带来的体验,又让我们有了重回青春的感受。但出色的斜杠,往往不是年轻时期就能轻松实现的。
前提是你有足够的能力。
难就难在这一点。很多赶时髦的“斜杠青年”,之所以要斜杠那么多,说到底还是因为心虚:他连基本的一技之长,可能也不具备。
中国古代寓言里就有这么一位斜杠青年:鼯鼠。《荀子·劝学》中写道:“梧鼠五技而穷,五技渭:能飞不能上屋,能缘不能穷木,能游不能渡谷,能穴不能掩身,能走不能先人。”掠食动物一光顾,鼯鼠就只能束手就擒。所谓斜杠,应当是百尺竿头再进一步的飞跃,而非焦头烂额慌乱之下的逃窜。
在互联网上搜索一下知名的职场“斜杠青年”,但凡做出些成绩的都至少是30岁以上的人,企业家/登山爱好者/滑翔伞玩家的王石,美赞臣高管同时写出10万 微信文章的薇安;PPT专家/大学生导师/社团运营专家的秋叶大叔;就算是天时地利人和一帆风顺的李叫兽(自媒体/营销咨询顾问/百度副总裁)也要将近30岁了。意思就是,你可以斜杠,但是别让你的那些技能/爱好一拥而上。大多数斜杠生涯,需要经过时间的洗礼和岁月的磨砺,从基础做起逐渐成就卓越。
斜杠分开的两项技能,并不能太相似,但斜杠的技能差距太远,就会很累。我认识的斜杠青年中,83年出生的“小红拖拉机”算一个。他的本职工作是互联网科技初创公司HRD的他,到了晚上就化身知识网红,他是知乎人力资源,心理学以及职业规划话题的优秀回答者。我问他,如何平衡本职工作和斜杠生涯?他的回答是:多干活,少睡觉。就算如此,他也在做减法,推掉了很多能赚钱的机会,只为写出一本自己的书。
另一位斜杠青年,人称“洪老爷”,45岁,在职场打拼了20多年,先后在多家外企/民企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和人力资源副总裁的岗位,年薪百万万。今年年初,他辞掉了工作,开始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洪老爷的百万年薪成长手册》。5个月后,他交出了25篇原创文章,21次高管对话,以及1万以上粉丝的成绩单。他告诉我:采访需要2-3个小时,整理文字最后写出文章还需要3个小时,基本上一天的功夫全花在文章上了。洪老爷是标准的斜杠人,健身达人,他组建了广州第一个民间赛艇俱乐部;与同伴做领导力培训课程。他说:“父母已经去了;我和太太是丁克家庭,我的时间可以几乎全部投入在我喜爱的工作上——当然还是时间紧张。”即使从职场退下来了,其实也不清闲。
斜杠,注定是一段苦旅。笔者身处人力资源行业10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职场一直在变化,从最初的外企黄金时代,到了民企崛起再到互联网初创公司的兴起再到共享经济时代。与此同时,斜杠职场人在不断增加。
不少职场人也有隐忧:领导是不是不喜欢员工分心其他事情?HR招聘时会不会歧视有斜杠职场人。
我随机采访了各类企业HR:玩具公司Mattel(芭比娃娃的公司)招聘经理,一家国企的招聘负责人,两位不愿意具名的分别来自外资医药公司和外资银行的HR经理和一位民营地产公司的招聘经理,大家反馈的主流观点是:斜杠职场人一般不会减分,相反,如果斜杠的搭配合适,将是求职的加分项。他们的看法主要包括:
首先看斜杠职场人的核心技能,是否能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其次看斜杠技能是否与核心技能相辅相成,比如招市场经理,如果他本人运营个人公众号,或者是某个社交媒体上的大V,有着出色的个人品牌,那显然对做好本职工作是加分项。
第三,看斜杠技能是否会影响正常的工作,是否与本职工作有利益冲突。
那么职场老板们对斜杠职场人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在全球顶级人力资源咨询公司美世的中国区CEO李兆琦女士看来,一个完整的人,既有生活中的角色,也有职场上的角色,她建议企业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接纳斜杠职场人,如果以强制和反对的方式,并不能扼杀斜杠青年,反而只会将出色的人才挤出企业。“企业最好的选择是顺应趋势,拥抱斜杠青年,理解尊重他们的诉求,并将工作内容和员工的兴趣爱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诉求。”
李兆琦还补充,员工在业余生活的爱好值得鼓励,往往对工作也有帮助。比如,热心公益事业的员工,往往在职场合作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
斜杠青年如此,斜杠中年也是如此。当然你可以中年转型,但你会付出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比如PPT大神秋叶大叔,以他20多年職场、创业公司以及互联网生涯的积淀,依然拼上3-4年的努力,才能成功斜杠。
虽然最后成就斜杠时,我们可能已经迈过了而立之年,甚至到达了不惑之年。
或许那个时候,斜杠带来的体验,又让我们有了重回青春的感受。但出色的斜杠,往往不是年轻时期就能轻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