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关于文本拓展的思考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是一门核心学科,基于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觉得在高中阅读教学中,在进行文本拓展时就要紧紧扣住两个目标:一是“知识和技能”,主要指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这里我想重点谈一谈对“写作”技能的拓展;二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主要指对文本所承载的人文内涵的探究。
  一、“完整阅读”在学科“工具性”方面的拓展
  在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要特别重视阅读教学后对“写”的训练与拓展,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1)精彩片段的仿写。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能选进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是文理俱佳的传世名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绝佳材料。我们在教学中要有善于发现“美”的眼光,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体会“美”,读懂“美”,接近“美”。这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走出文本时进行仿写。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对月色下的荷塘采用多角度写景法,状难写之景在眼前。这时我就让学生模仿《荷塘月色》也写一处景色,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个同学写道:“春天的南山公园,弥望的是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暖风和畅,那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让人全身都被温暖包围着,也熨帖着你的心。金黄的油菜花,开得热情而执着,阳光下正如那金黄耀眼的珠宝,又如聚在一起说着悄悄话的张张笑脸,不,它们更像淳朴而辛勤的农民们,虽然平凡,却顽强地绽放着属于它们的精彩,在属于它们的土地上传达着明媚与希望。让我们喜爱它们的同时又多了几分敬意。”
  由于篇幅短小,学生积极性很高,就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因而“仿写”效果好,让学生学在“此”而用在“彼”,达到阅读“完整性”的目的。
  (2)“留白处”的续写。许多课文的结尾有着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即在一段精彩的内容之后,戛然而止,不直接指出结局是什么,留下了不尽的想象空间。这时候,教师就适时找准这个“留白处”,找到学生“意犹未尽之处”,让学生在把握文章大意后,进行合理构思续写,这无疑是对学生想象力的提升,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锻炼。 例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五的《边城》,学生感受到了边城如梦如幻的“美”,同时也沉浸在对《边城》主人公结局的深深惋惜中。小说的结局是一个无尽的省略号,令人意犹未尽。这时我就让学生对《边城》进行续写。
  有学生写道:“长在悬崖边上的虎耳草枯了又生,生了又枯。时光荏苒,三年的光阴转眼间已然飞逝,翠翠依然那样清瘦,依然伴着大黄狗守在她的渡口。她守候着爷爷的心愿,摆渡着天南海北的商客;也守候着自己心中的信念,等候着二老‘明天’的归来。她的耳朵自动地捕捉着,希望从一批批商客的口中捕捉到一些关于他的消息。一天,几个客人渡船后,给她报酬,她微笑着像爷爷那样拒绝着。他们发出感叹:‘在我们家乡,也有一个实诚的摆渡人叫傩送,他也是每天摆渡,却坚持不收多的钱,积年累月,坚持如此。姑娘,你们都是好人啊。’翠翠身上像是有一股电流流过,呆呆地望着商客远去的背影,久久地站着、站着,任水下泛起阵阵的暗涌,突然她下定决心,明天就去茶峒……”
  这样的续写灵活小巧,形式多样,便于教师课堂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也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把握人物精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学生鉴赏和写作的能力。
  (3)变换体裁的改写。进入高中教材的古典诗歌都是历经时间沉淀的精华之作,它们音韵和谐,意蕴丰富。但也正因为古典诗歌传世久远,又有简单凝练、含蓄隽永的特点,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困难。因此在课堂教学时,为了能更完整地挖掘诗歌底蕴,为己所用,可以让学生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后,变相对陌生难懂的诗歌体裁为大家熟悉的现代文体裁。这样,既能加强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又能够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例如,在教柳永的《雨霖铃》时就可以让学生来改写,可以改成记叙文,可以改成散文,也可以改成小说。
  如有同学改成了散文:“凉风习习,细雨蒙蒙,泪眼婆娑中的长亭格外让人断肠,深秋的寒蝉无力地哀鸣,声嘶力竭,痛彻心扉,仿佛为我们的爱情唱响最后一曲悲歌。杯中的苦酒,心中的离愁,相扣的十指,化作那解不开的浓云,压得我们几近窒息,今天一别,怕是后会无期,心中的千言万语,千头万绪无从说起,只化为了那一声声的叹息和哽咽,多么希望此刻的时间可以停止不动……烟波笼罩千里江面……”
  这样的小练笔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既丰富了课堂形式,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加深了学生对诗文情感内容、表现技巧的理解,实用性很强。
  二、“完整阅读”在“人文性”方面的拓展
  (1)类比阅读,提升能力。 类比阅读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整合、迁移知识能力的有效途径。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教师想让学生深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涵,就可以应用类比阅读的方法。教师在精备课内教材的基础上,把目光投向课外,选择与教材相关、相近甚至相反的教学资料,在内容、形式上进行对比,让学生寻找异同、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从而掌握学习一类知识的方法,这样既加深了对既有知识的理解,又做到了学以致用。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古诗词的类型性强,所以尤其好用,我试举一例:
  在教授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因为这首诗是高中阶段出现的第一首咏史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把介绍鉴赏咏史诗的基本方法也作为一个重点。通过引导先让学生理解,诗人为昭君其人其事咏叹的同时,也寄予诗人杜甫深沉的怨恨。杜甫选择写王昭君,因为王昭君与杜甫自己有共通之处:一个是绝代佳人,入宫见妒,远离汉宫,身死他乡;另一个是才华绝代,入朝见妒,无辜被贬,漂泊西南。所以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由此总结得出鉴赏咏史诗的三步骤:一是弄清楚相关史实,了解所描写的古人、古事。二是体悟情感,明白诗人为什么要描写古人的这个故事?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还是借古伤己?三是分析技巧,这种情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接着就学以致用展示王安石的《乌江亭》、杜牧的《题乌江亭》这两首诗来类比阅读,提升学生能力,让学生掌握了“用一首诗”“学一类诗”的方法。
  (2)延伸阅读,丰富素养。拓展性阅读要求学生学习一篇作品时,不能只是简单地学习字、词、义,而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每个作品当作一个桥梁,来提升自己的文学底蕴和语文能力,从而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教师就要适时地引导佳作阅读,使之与学生情感进行激情碰撞,从而展开有效的课外拓展。
  例如,在教授陆蠡的散文《囚绿记》时,学完课文学生了解到作者之所以对“绿”如此挚爱,是因为“绿”象征着希望、生命、爱、幸福,更重要的是它象征着永不屈服,向往自由的精神,学生受到了触动。这时我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开展讨论,进行拓展:在你脑海中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色”还有谁?学生畅所欲言,说到了司马迁、史铁生、霍金以及在汶川地震中顽强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进行了生命的体悟,情感上也得到了升华,提升了人文素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贯穿这样的理念,把拓展延伸作为阅读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延伸拓展可以出现在教学的任何环节。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效益。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生活和学习桴鼓相应、实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的方法和认真分析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几个问题。以期对广大同仁有所裨益。
爱心需要倾心付出、宽容等待和真情演绎。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就必须倾注自己真诚的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应该是一种普遍、持久而且深厚的爱,这种爱应该是无私的、一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给学科教学带来了新的要求.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来说更是如此。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社会性非常强的学科.这就使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思
【正】 答:算盘文物作为文物,那么它就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得的特性,因此如何科学地妥善地保管收藏好算盘文物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算盘文物的缺憾,这
摘 要:本文对拓展训练对企业的影响,职校体育课现状及在校企合作模式下,职校体育课中引入拓展训练元素的意义和拓展训练与职校体育教学有机结合等作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拓展训练;校企合作模式;职校体育  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有效途径,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
<正> 河南省首届少儿珠心算听算比赛于2003年1月24日在郑州开赛。大赛得到了全省珠心算教练和选手的积极响应,有35个单位参加,参赛选手达到267名,其中8岁以下的约占三分之二
【正】 自十九世纪初,美国数学家狄考文创编的笔算数学,于今仅二百年的时间,已成为全人类共同享用的数学语言,起到了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振兴的动力,造福于世人的巨大贡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在个性化的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还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有针对性地教学才能有效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达到最佳的教学
<正> “认字排积法”是根据《现代心算学》、《现代教育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建的。历年来黑龙江珠心算选手的乘算竞赛成绩可看出,这个方法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正> 所谓珠心算乘减扑克教练法,是珠心算乘加扑克教练法的姊妹篇,就是借用扑克这一娱乐用品来进行珠算或珠算式心算乘减练习。这样,既激起人们学习珠算或珠算式心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