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随笔阅读教学改革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读书》是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文章。作为文艺随笔《谈读书》的教学常常让不少教师喜忧参半,文章对读书有许多精辟论述,贴近学生生活,似乎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但在具体教什么、怎么教时却又让人颇费思量。
  纵观当前的课堂实践,《谈读书》的教学分化为两个极端:一是把此文当作议论文来教。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培根的读书观点,然后让学生分析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等,但忽略了文艺随笔这一体式的文体特征。一是把此文当作略读篇目来教,只是让学生读读文章,摘抄、背诵经典的读书名言,忽视了此文精讀篇目的地位。以上两种做法都没有认识到该文独有的特点和教学价值,没有根据不同的体式进行文本教学。
  这种困境与人们对随笔文体特征的认识不足有关。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艺随笔的选文篇目很少,人们对其文体特点及如何教学的探讨不多。本文将以《谈读书》为例,尝试讨论文艺随笔类选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内容
  语文教学“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也包括对课程内容的执行,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内容(正的或负的)创生。”对于并不熟悉的随笔类文章,我们需要审视文章,研究文本内容是“怎么说的”,研究文本表达内容的言语形式,找到文本特有的价值。
  《谈读书》以“读书“为话题,围绕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说理深刻隽永。运用浅显的文言文,语言简洁古雅。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本语言和说理两方面进行挖掘探究,通过美读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美感,通过品读理解文章深刻的哲理,通过仿写加深对语言和哲理的理解。
  二、选择语言品读方式
  初中生语文学习还处于“读写语言”阶段,对语言的感悟理解还处于初级阶段。学习语言典雅、思想性很强的文章,我们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思想的深刻,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谈读书》中文译本繁多,在教学中可以抓住名家不同版本的语言差异,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文本语言的典雅之美。比如,教学中多媒体对比展示王佐良“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何新“读书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两句话,让学生根据雪莱、黑格尔对培根英语原文的评价,比较体会教材选文语言的美感,进而引导学生抑扬顿挫的朗读,感受语言的典雅之美。接着引导学生把视线放到全文,找出并美读能体现典雅之美的语句。
  《谈读书》说理深刻,警句迭出。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品读感悟。比如,教学中设计“我是品读者”活动,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句子进行解读、品析,谈谈喜欢的原因。可以小组完成,也可独立完成。
  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了学生,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文本探究的热情高涨,发言精彩迭出。
  三、运用学法指导
  《谈读书》对于八年级的孩子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我在提问引导环节中,时刻注意学法的指导。首先,布置任务时,提出明确的学法要求,如:你推荐哪个翻译版本?关注哪些具体的句子并说说理由。可以从修辞方法、思想内涵、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这一环节强调学以致用,学生总结了本课学到的几个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表达效果,也在对比阅读中感受了文章典雅诗意、精辟哲思的特点。通过“朗读—解读—佐证—比较—总结”等一系列环节,学生对本文出现的比喻、对比、排比、举例、归纳等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突破了本课学习的重点。既增进了师生互动,又丰富了课堂趣味,并且引导学生直击字词,品味句子的内涵,语言的妙处,并以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来佐证句子的论证方法或思想内涵。
  四、尊重学生阅读实情
  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文本的特点以及学生主体的发展需求。实际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情的,对学生读不懂、读不好的地方有切实帮助的教学策略。
  我在预学案中设计了问题:“初读文章,你有什么疑问?”在教学之前收集学生的疑问,做到对学生阅读实情心中有数。不少同学写到:“文章太难懂。”于是课上我把这些问题呈现给全班同学,并提问部分同学哪里难懂,原因是什么?这样基于学生实情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学生很快就发现这篇文章语言运用古雅,不易理解。
  我在进行文章品读感悟时,发现让学生探究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探究论证方法及作用,蕴含怎样哲理等类似问题时,学生的课堂反应非常沉闷。显然这个内容的教学没有真实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我想如果把教学的触角引向学生自身的读书生活体验,比如“请结合自身读书体会,谈谈你对文中的哲理的认识?”用一种对话的、反思的、批判的态度引着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出来,基于自身的读书经验的阅读感悟会喷薄而出,课堂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李同学说道:“读书可给言辞增添光彩。我记得第一次登泰山,看到高大巍峨的泰山,我心想好高啊。可学习了杜甫的《望岳》后,发现形容泰山高大可以用‘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么美的句子来形容。”
  赵同学说道:“我一直都觉得书中的知识都是对的,今天才发现,原来不可尽信书上所言,读书要推敲细思。”
  张同学说道:“我不认同‘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我认为读书越多越好,读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才干,陶冶性情。它怎么会养成懒惰的习惯呢?我自己就非常爱读书,可我并不懒惰啊!”
  关注学生的阅读实情是对学生个性的尊重。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贴近学生提出问题,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对接,学生情感与外部世界对接,原有经验与新鲜经验对接。
  五、仿写经典名句
  《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脍炙人口。学生不仅要诵读、熟记,还要模仿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中一句或几句话,任选读书、学习、音乐、运动等主题,模仿写出属于自己的格言。学生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格言非常感兴趣,纷纷把自己的生活体会融入到写作中,创作出许多精彩语句。
  张同学写道:“运动,足以强身,足以去病,足以减压。其强身也,最见于运动赛场之上;其去病也,最见于传染疾病高发之时;其减压也,最见于临近考试之际。”当然教学过程是动态的,教学策略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文本的文体特征以及学情来确定教学内容,发掘它的教学价值,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进行阅读教学。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育才中学(255000)
其他文献
继“教案”“学案”之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学历案”,是对之前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提升,让学生们经历深度学习后达到“学会”的目的。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基本框架包括“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学习过程、检测作业、学后反思”等几个基本要素。下面以学历案的三大核心要素“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结合课文《故宫博物院》来谈谈基于“学历案”的教学究
期刊
朗读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要在朗读中学,在朗读中悟,就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指导要讲求方法,以篇定法,以学定法,抓住时机,适时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从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技巧掌握法,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读好重音。课文的写作有目的,体现在句中;句子的表达也有目的,表现在词语中,所以重音就体现了句子的目的,要能准确地读出重音,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重音的类型有并列性重
期刊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不同,是小说,可当作记叙文教学。小说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苦,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异常艰难!小说深沉地叩响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
期刊
传记文学怎么读,随着整本书阅读的提倡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学生在盲目读和应付读中游走,只求“读了”而不求“读好”,这明显与我们所希望的读书要求相背离。新课标强调,真正的名著阅读应培养學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通过概括、比较、分析、推理来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与作品的深度交流。整本书阅读应该培养学生找寻关键信息、质疑探究和拓展阅读的能力。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发问并寻找答案的能力是整本书
期刊
一、明确方向,策略为先  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习的起点,为教学提供依据,指明方向。笔者在教学语文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写作中,运用了不同形式的写作导学稿,以搭建作文教学中师生、生生以及自我对话平台。在作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独立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整理加工的;教学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教育过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写作
期刊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卷三。部编教材选入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章以精练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  这篇短文共194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却写得精彩绝伦,趣味盎然。文章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
期刊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16版)对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培养有明确要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中生阅读鉴赏能力还没有形成,教师应给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明确阅读鉴赏基本操作步骤,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验证机会,自然能够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支持。学生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教师在技法传授时,需要有观照意识,如何实现教学操作的主体诉求,这是
期刊
托尔斯泰认为:“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语文课堂的对话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启迪学生智慧,活跃课堂气氛,让课堂变得更精彩!  然而笔者在教学与调研中发现,部分课堂看似热闹,然而细思冥想,不少对话浮于表面,非但不能启发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兴趣,相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这样的对话主要有以下具体表现。  伪对话现象。课堂上部分教师掌控提问,以师生的问答为主要形式,集中表现为
期刊
中国的古代诗文几乎都有“山水”的烙印,难道古代文人很悠闲,有大量的时间去游山逛水吗?其实不然,不少文人都是将他的无奈苦闷、志向乃至隐逸情怀寄托在“山水”之中,“山水”亦成了他们精神的家园。  《答谢中书书》是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的一篇山水小品。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黑暗的时期,各种矛盾非常尖锐,因此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以期从自然美中去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陶弘景,曾经担任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
期刊
实践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让他们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文言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强调它的“实践性”。大量的经验告诉我们,最关键的是把文言文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实践过程,变成一个训练过程。学生在训练中理解文意,积累字词,培养语言,习得言语,文言文学习的品质得以改善,言语能力得以提升,语文素养得以提高。这个实践过程,训练过程落实到具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