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台阶教化苍生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阶》与本单元其他三篇文章不同,是小说,可当作记叙文教学。小说以父亲的儿子为故事的叙述者,开头写父亲如何力大无比,壮实如牛,篇末写父亲腰也闪了,连挑水也不能胜任了。父亲终年辛苦,舍不得破费一星半点,连洗脚也是一年才洗一回,父亲这辈子过得异常艰难!小说深沉地叩响时代的呼唤,亿万人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以此迅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结束“老牛拉破车”的日子。故事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使造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鲜明的时代感与现实意义。现在就以此为例谈谈本文的教与学。
  教学本文,首先应着眼于语文的实践属性。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完成特定任务,解决特定问题。根据新的统编教材安排,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读为本,把教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和理念落到实处。为此,课前我进行了这样一些设想:
  第一,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文学,应选择从记叙文写人叙事的角度作为切入口,让学生明白,本文写了什么事,刻画了什么人,是如何刻画人物的,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第二,课文是自读课文,教学时要跳出课文整体把握其主题思想,不能面面俱到。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向课外延伸,应该适当地给学生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第三,本文内容离学生很远,又很近。说远,是因为文章写的是几十年前的农村生活;说近,写的是父亲,是家庭生活。教学时不能把本文当作政治教材,把这节课上成政治课。课上既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引导,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第四,本文篇幅很长,而孩子小,语文素养有限,阅读与把握课文较有难度,可要求学生课前至少要阅读三遍,以充分熟悉文本。课上主要设置情境导入,采用阅读讨论式教学法,既引导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又降低学生理解和回答问题的难度,对于一些不能不设置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计划采取让学生思考后,教师点拨引导的方法。
  第五,本文作者在刻画父亲形象时,采用很多的细节描写,但学生通常只熟悉语言、动作、肖像、神态等描写方式,对细节描写很陌生,很难理解,更难以判断,教学中,不能作太高要求,孩子们能了解、理解其基本作用就可以了。
  基于以上想法,我把本节课教学目标设定为: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2.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拨的毅力,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情感和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点设定为: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设定为: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准备方面,课前充分阅读,初步把握文章故事情节,了解文章中父亲的形象。
  第一,谈“情境导入”。我安排了如下文字“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是厚重的,那就是父爱。父亲的爱,藏在……;父亲的爱,藏在……;父亲的爱,藏在……”以优美的散文诗,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为理解文章内容作好铺垫。
  第二,“自主初读,畅谈感受”部分,我設计了几个小步骤:1.让学生个别和全体朗读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积累语言,夯实基础。2.指导学生略读课文。3.预设几个主要问题。
  第三,谈谈“自主再读,合作探究”部分。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并向学生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用“透过‘台阶’,我看到了    的父亲”的句式谈谈你对文中父亲的认识。这是整个设计的重点环节,是上一环节的深入,让学生从感受父亲的筑梦行动回到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本身上来,从而具体深刻地理解父亲的性格特点并因势利导地提醒学生,父亲生活的时代已经远去,但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丢。
  第四,说一下“对照梳理,迁移延伸”部分。我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学完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你的父亲说,请用笔记下你想对父亲说的话并仿照例句写一句话。“父爱如山。是父亲,    ;是父亲,    ;是父亲,    。”我的设计意图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训练学生表达能力。
  第五,谈谈作业的设置。我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道题: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体会文中的父爱,并与本文作比较,交流,据此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设计此题,要让学生学会比较阅读,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选材精当,并适当进行小练笔。
  上完这节公开课后,总觉得有些地方不满意,我也进行了些思考:课前,我自认为教学思路清晰,考虑全面,可上课时还是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说明教学预设不足。教学中学生们说得精彩纷呈的答案,只要是有道理,教师就应当及时肯定。学生讨论环节,很必要也很成功,但有听课教师反映,学生讨论时间过短,讨论环节有走过场之嫌。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第四中学(239200)
其他文献
散文历来是中考的重头戏,散文形式多样,行文中作者的感情浓烈,形式又较为自由,固有散文“形散神聚”之说。就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散文尚不熟悉,在阅读中难以掌握方法,对作者的情感体会不深,阅读体验不够丰富。为此,在散文教学中,应抓住散文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透过散文的“形”而抓住其“神”,从而真正读懂散文,理解散文的丰富内涵,获得深层次的体验。  一、熟悉文体,针对阅读  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很
期刊
上一堂好课,是教师们共同的追求。怎样的课算“好”,好课的标准是什么,一堂好课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本文将以优秀课例《狼》为例,从课堂教学的激趣导入、学法指导、问题设置、教师语言、教学细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好课为何而“好”,如何才能“好”,以供同仁们一起追问。  笔者有幸参加江西省初中语文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到场观摩学习,其中《狼》这节课让我眼前一亮,记忆深刻。感叹其精彩的同时,也引起了
期刊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是最基本的一个工作,长时间囿于应试,会导致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变得浅薄,这已经被无数事实所证实。日常的教学研究中,笔者不仅听过一线教师的日常授课,同时也听过一些名师的示范课,应当说这两者的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而区别的根源则在于文本解读的基本取向。当取向指向应试的时候,完整的文本容易被肢解,当取向指向学生生长的时候,文本的内涵更容易被挖掘。  那么为什么日常的教学中难以有第二
期刊
温儒敏教授主编的新版语文教材,把整本书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提到了极高的位置。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重整本书阅读经典著作的指导,不仅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还要引导阅读心理,对于刚刚进入初中的孩子,拉近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七年级上册的第一篇名著导读推荐的作品,是初中阶段第一篇推荐阅读的经典作品,也是第一篇要整本书阅读的作品。语文教材中推荐的都是各类题材的经典之作,
期刊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教学中必不可少,不管是散文、诗歌,还是文言文的教学都离不开朗读,下面就以《马说》为例来谈谈文言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朗读教学法来教学。  一、由浅入深,步骤明确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马说》一文虽然文章简短,只有三小节,不到两百字,但是有些字词的读音还是要注意,如“骈”“槽枥
期刊
长期以来,古典诗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教学方式模式化、静态化、滥用化以及单一化等问题,面对这些弊端,简约语文的倡导者丁卫军老师又是如何除弊破陋,在古典诗文教学中践行简约语文的呢?细读他收录在《简约语文公开课》一书中执教《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桃花源记》三课的教学实录,感觉到他对于古典诗文教学的一些方法宛如醍醐灌顶,给人豁然通透之感。  一、诵读设计注重融合共生  诵读是古典诗文教学的传统
期刊
语文教学的真谛是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写作恰好是训练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最好方式。但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究其原因,是积累不够,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不知如何下笔。提倡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练笔,丰富学生的日常积累,为学生“储米”,如此,在写作中学生才能文思如泉,让作文妙笔生花。  一、课堂中练笔,掌握方法  “天下文章一大抄”,此话虽然有些极端,但仔细品味,却也有几分道
期刊
部编初中语文教材,不仅文章内涵好,语言表达以及写作技法也堪称经典样本,教材的写作部分注重单元文本的特点,进行写作训练点的切分和选择,在单元课文内容和写作上进行了有机配置。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依托文本,读写结合,对该单元文本内容以及材料选择等方面的亮点进行精巧点拨,体味作家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有意识地强调学生要积极地学习借鉴和模仿化用,依托文本教写作,可以突出随文学习的实效性,以此来渗透
期刊
继“教案”“学案”之后,华东师范大学的崔允漷教授及其团队研发出“学历案”,是对之前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进行深度的挖掘和提升,让学生们经历深度学习后达到“学会”的目的。一份完整的“学历案”,基本框架包括“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资源与建议、学习过程、检测作业、学后反思”等几个基本要素。下面以学历案的三大核心要素“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结合课文《故宫博物院》来谈谈基于“学历案”的教学究
期刊
朗读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要在朗读中学,在朗读中悟,就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指导要讲求方法,以篇定法,以学定法,抓住时机,适时指导,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我从教学中总结了以下方法。  一、技巧掌握法,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读好重音。课文的写作有目的,体现在句中;句子的表达也有目的,表现在词语中,所以重音就体现了句子的目的,要能准确地读出重音,才能正确地理解句意。重音的类型有并列性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