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正在酝酿生成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力量。然而,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并不容易,目前仍是教育信息化前行的难点。那么难在哪里,又如何破解?带着问题,记者赴吉林长春采访了在这一领域前沿探索的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绍春,他介绍了自己多年的实践探索及思考。
深入教学一线,发现共性瓶颈问题
1982年,17岁的钟绍春考入东北电力学院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考入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攻读博士后,在吉林大学任教。后受聘一家新成立的软件公司,主攻中小学教育教学软件。
2001年,钟绍春离开公司来到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东师理想公司,而后又建立了理想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申请设立了吉林省教育软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证工作。2006年设立了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经过几年的努力,钟绍春团队基于东北师大附中教师教学思路研发出了课堂教学软件,试图通过可视、动态的技术手段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提升教育质量。但是在其他学校试用时,并不叫座。主要是各学校情况不同,难以通用。
为了解决教学软件通用性的问题,他下决心深入教学一线,把教学真正摸透。在随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他走访了60多所学校,听了430多节课,与教师共同研磨课。但没想到遇到了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所有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统一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流程,理论上是追求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有限的最好的教师只能服务于所负责班的学生,不可能为其他班级学生提供服务。这是现有课堂难以解决的矛盾。
——学生通过常规教具和实验室,对于一些疑难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探究非常困难,不利于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全程、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班级学生总体情况,动态做出有效调控;学生最大的期望是全程、实时知道自己哪会哪不会,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薄弱环节学习。但是,这在传统教学条件下都不可能实现。
钟绍春感到,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是从技术应用层面去努力远远不够,必须构建一个在技术支撑下解决教育问题的新教学体系。目前,很多地方教育信息化是在原有教育体系的“老地基”上信息化。很难解决现有教学中的难题和深层问题,难以对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为此,他和自己的团队组织了全国各地700多所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以及相关的专家、教研室研究员做课题研究,梳理核心问题,寻求问题的破解之道。最终拿出了一套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解决方案。
打破瓶颈,构建人网融合的新教育体系
钟绍春教授把这个解决方案概括为“聚焦教育瓶颈性问题,汇聚优质教育智力资源,逐步探索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虚拟仿真等技术支持下,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的全新教育体系,一种‘人网融合’的新形态教育。”其核心要素包括:
学科培养目标库——让学生和教师有适合的教学目标。在各学科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教师能力水平,制定学科培养目标库。围绕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再设计资源供给,实施教学。
知识图谱及项目式学习——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真实问题的关系。衡量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最好的办法是能够找到学科知识图谱,即以问题与任务为线索,将可能的策略与方法有序组织,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的目的就是将这个体系映射到学生大脑中,并转换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依据知识图谱,通过问题与任务驱动学习,按照自主导学、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增强代入感;另一方面,将知识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能力体系,培养学生智慧。
学习大数据——为实现教育精准调控提供路径。在学科培养目标库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生态大数据。把学习内容从易到难进行分层。把分层的问题放置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路径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调控,最大限度地将师资、设施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合理、均衡地配置给学生,实现精准管理。
依据学生学习大数据,一方面,对单个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调控,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层次、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在线巡课、听评课、教学检查、教学反思等对教学秩序与质量进行督导。教师可及时发现课堂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良型监督,既可以对全班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调控,也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回顾,提升教师的个人授课能力,及时为班级改善学习路网的建设,从而真正地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实现教学和学习的精准调控和管理。
智慧学习路网——改变资源供给形态 ,实现人网融合。在常规教学条件下,课堂上的教师要面对全班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教学模式。比如勾股定理,有的孩子适合自己探究,有的适合自己读懂,有的适合听讲,而且不同方式还有多种层次,不同做法。一个班级的40个学生里,可能有30个学生更擅长于第一种学习思路,所以老师可能会更着重阐释第一种方法。可是其余的学生可能在第二种、第三种思路上更擅长,但是,这些学生在学习时,就却没有得到教师随时随地的、最适合自己的指导和帮助,也很难找到最佳学习伙伴共同交流。但如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不同的知识点分类,优选出2~3条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建立起个性化学习路网,并在每条路径的知识点上放置最优秀教师的知识片段讲解,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认知、学习方法,同时把课堂随练细分到学生的目标库上,为学生提供分层思考題。
汇聚了各类名师教学智慧的个性化学习路网,包括支撑资源的技术及工具、优秀教师的指导微课、学生的学习经验分享等,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最好的教师和最佳的伙伴积淀在学习路网中,随时随地提供给所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优质的教学智慧分享平台,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推广新教育体系迈出区域建设步伐
为了深入研究教育新体系,钟绍春辞去了所有行政职务,只任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潜心研究“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
2012年以后,他开始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开放推行他的新教育体系。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从五个方面推动更多的学校探索、完善新教育体系。一是教育信息化方向的引领,二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规划和方案的咨询与指导,三是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的培育,四是建设支撑教育变革与创新的信息化环境,五是搭建教育信息化交流平台。
他牵头成立的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已经连续16年在K12领域,连续3年在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教学实证、筛选与梳理总结工作。目前,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已与包括四川、河北、山东、吉林、辽宁省在内的9个省级教育厅或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50多个地市级教育管理部门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为全国300多个区县提供教育信息化规划与顶层方案设计咨询服务,服务人次高达120余万。例如,他们与河北省电教馆、唐山市教育局共同在唐山市开平区率先启动了区域智慧学习路网建设试点,与全国多个地区教育局启动了智慧学习路网建设试点,初步建成了高中寒暑假、周末复习,初中物理、化学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基本学习路网。在长春市,共有8万多高一、高二的学生依托智慧学习系统进行了高中寒暑假的复习,实时在线人数达到59000余人。
钟绍春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建成基本学习路网,让基础教育学科像交通路网一样有路可走,再用五年完善,做成优质、全面学习路网。他坚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与创新,一定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
深入教学一线,发现共性瓶颈问题
1982年,17岁的钟绍春考入东北电力学院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考入吉林大学计算机系,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并攻读博士后,在吉林大学任教。后受聘一家新成立的软件公司,主攻中小学教育教学软件。
2001年,钟绍春离开公司来到东北师范大学,成立了东师理想公司,而后又建立了理想信息技术学院、软件学院,申请设立了吉林省教育软件重点实验室,产学研一体化开展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实证工作。2006年设立了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经过几年的努力,钟绍春团队基于东北师大附中教师教学思路研发出了课堂教学软件,试图通过可视、动态的技术手段解决教师的教学问题,提升教育质量。但是在其他学校试用时,并不叫座。主要是各学校情况不同,难以通用。
为了解决教学软件通用性的问题,他下决心深入教学一线,把教学真正摸透。在随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他走访了60多所学校,听了430多节课,与教师共同研磨课。但没想到遇到了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所有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流程统一开展学习活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流程,理论上是追求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但实际上却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有限的最好的教师只能服务于所负责班的学生,不可能为其他班级学生提供服务。这是现有课堂难以解决的矛盾。
——学生通过常规教具和实验室,对于一些疑难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探究非常困难,不利于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全程、实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班级学生总体情况,动态做出有效调控;学生最大的期望是全程、实时知道自己哪会哪不会,从而有针对性地强化薄弱环节学习。但是,这在传统教学条件下都不可能实现。
钟绍春感到,这些问题不解决,很难实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然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是从技术应用层面去努力远远不够,必须构建一个在技术支撑下解决教育问题的新教学体系。目前,很多地方教育信息化是在原有教育体系的“老地基”上信息化。很难解决现有教学中的难题和深层问题,难以对教学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为此,他和自己的团队组织了全国各地700多所中小学的骨干教师,以及相关的专家、教研室研究员做课题研究,梳理核心问题,寻求问题的破解之道。最终拿出了一套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解决方案。
打破瓶颈,构建人网融合的新教育体系
钟绍春教授把这个解决方案概括为“聚焦教育瓶颈性问题,汇聚优质教育智力资源,逐步探索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虚拟仿真等技术支持下,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的全新教育体系,一种‘人网融合’的新形态教育。”其核心要素包括:
学科培养目标库——让学生和教师有适合的教学目标。在各学科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教师能力水平,制定学科培养目标库。围绕实现这些培养目标,再设计资源供给,实施教学。
知识图谱及项目式学习——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与真实问题的关系。衡量学生学到什么程度,最好的办法是能够找到学科知识图谱,即以问题与任务为线索,将可能的策略与方法有序组织,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的目的就是将这个体系映射到学生大脑中,并转换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依据知识图谱,通过问题与任务驱动学习,按照自主导学、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增强代入感;另一方面,将知识以问题或任务的形式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和学科能力体系,培养学生智慧。
学习大数据——为实现教育精准调控提供路径。在学科培养目标库的基础上,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生态大数据。把学习内容从易到难进行分层。把分层的问题放置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路径中,运用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调控,最大限度地将师资、设施设备、场地等教育资源合理、均衡地配置给学生,实现精准管理。
依据学生学习大数据,一方面,对单个学生的知识学习进行调控,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层次、学习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在线巡课、听评课、教学检查、教学反思等对教学秩序与质量进行督导。教师可及时发现课堂问题,有针对性地做出决策,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良型监督,既可以对全班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调控,也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回顾,提升教师的个人授课能力,及时为班级改善学习路网的建设,从而真正地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实现教学和学习的精准调控和管理。
智慧学习路网——改变资源供给形态 ,实现人网融合。在常规教学条件下,课堂上的教师要面对全班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活动的统一教学模式。比如勾股定理,有的孩子适合自己探究,有的适合自己读懂,有的适合听讲,而且不同方式还有多种层次,不同做法。一个班级的40个学生里,可能有30个学生更擅长于第一种学习思路,所以老师可能会更着重阐释第一种方法。可是其余的学生可能在第二种、第三种思路上更擅长,但是,这些学生在学习时,就却没有得到教师随时随地的、最适合自己的指导和帮助,也很难找到最佳学习伙伴共同交流。但如果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不同的知识点分类,优选出2~3条最佳解决问题的途径,为学生建立起个性化学习路网,并在每条路径的知识点上放置最优秀教师的知识片段讲解,就可以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认知、学习方法,同时把课堂随练细分到学生的目标库上,为学生提供分层思考題。
汇聚了各类名师教学智慧的个性化学习路网,包括支撑资源的技术及工具、优秀教师的指导微课、学生的学习经验分享等,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将最好的教师和最佳的伙伴积淀在学习路网中,随时随地提供给所有需要的学生,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优质的教学智慧分享平台,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推广新教育体系迈出区域建设步伐
为了深入研究教育新体系,钟绍春辞去了所有行政职务,只任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潜心研究“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教育变革与创新。
2012年以后,他开始面向全国的中小学开放推行他的新教育体系。他带领自己的团队从五个方面推动更多的学校探索、完善新教育体系。一是教育信息化方向的引领,二是教育信息化工作规划和方案的咨询与指导,三是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示范校的培育,四是建设支撑教育变革与创新的信息化环境,五是搭建教育信息化交流平台。
他牵头成立的全国智慧教育微课联盟,已经连续16年在K12领域,连续3年在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教学实证、筛选与梳理总结工作。目前,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已与包括四川、河北、山东、吉林、辽宁省在内的9个省级教育厅或教育信息化管理部门,50多个地市级教育管理部门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为全国300多个区县提供教育信息化规划与顶层方案设计咨询服务,服务人次高达120余万。例如,他们与河北省电教馆、唐山市教育局共同在唐山市开平区率先启动了区域智慧学习路网建设试点,与全国多个地区教育局启动了智慧学习路网建设试点,初步建成了高中寒暑假、周末复习,初中物理、化学学生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基本学习路网。在长春市,共有8万多高一、高二的学生依托智慧学习系统进行了高中寒暑假的复习,实时在线人数达到59000余人。
钟绍春的目标是在五年内建成基本学习路网,让基础教育学科像交通路网一样有路可走,再用五年完善,做成优质、全面学习路网。他坚信,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与创新,一定会对教育产生革命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