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大学生尽早明确自我角色
随着假期渐近尾声,又有一批准大学生将步入大学校门。几乎每位准大学生都对大学图景怀有一番谋划,不过,北京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心理咨询师林松提醒:准大学生们应首先主动调整心态,尽早明确自我角色。
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成年是和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同步的。在空间上,他们要面对环境变迁,在时间上,他们又正处于人格发展的时期,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些青少年常常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验:
自我角色的明确。“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个性角色形成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各方面的困惑:我是谁?我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明确角色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甚至到了30岁还浑浑噩噩,没有人生目标。”林松说,“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准大学生们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
思维方式的转变。刚入大学的青少年,思维方式往往具有“非黑即白”的倾向,这使他们易走极端。“他们应该逐步认识到,在绝对的黑与白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灰度。”林松说。
人际交往的冲突。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由于地域、文化、价值的差异,个人相对位置的改变,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将会遇到不容忽视的问题。“人际适应与建立两性交往是同步进行的。”林松说。
林松认为,准大学生首先应该对自己有较为客观和全面的了解,用学习的心态去“读”大学和社会,尽可能缩小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其次,准大学生应提前做好人生规划的准备,主动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并学习如何主动与人沟通,有了烦恼如何调节等问题。
大学新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也无须紧张,林松给出的首条建议是“自助”,简单的说就是自我调适,如暂时转移注意力,参加团体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等;当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症状时,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及社团的帮助和支持,对家人及朋友的倾诉也是宣泄和分担痛苦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如求助于学校的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此时应尽量避免自我封闭,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心理的“不良反应”。(陈晓曼 刘赟强)
网络生活让大学生欲罢不能
“知道我每天上什么网吗?上‘校内’。知道我上网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开‘校内’。”在自己的博客上,小笺如是写道。今年开学以后,小笺就是大四毕业生了。她最近生活的焦点,本应是申请出国和找工作,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但她还是管不住自己在校内网上“浪费”大量时间。
除了浏览好友们的主页,小笺还经常玩各种附带的游戏。现在她热衷的,是到“爆笑理发屋”去给好友选择一个好玩的发型。“很无聊吧……”小笺在博客上也偶尔会发出这种自嘲,但每天上“校内”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对校内网缺乏抵抗力的,还有武汉大学的瑶瑶。“我都不敢开‘校内’。来看过我网页的人,我都会去‘回踩’一下。有时还会发现新的好友,通常都是很久没联系的那种,比如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同学。这样一来,会点击个没完没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虽说“不敢开”,瑶瑶至少每周要上一次校内网,通常要花一下午的时间,写写心情日记,晒晒最近参加活动的照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和好友们“踩来踩去”。
“我真不明白‘校内’有什么好看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韩同学曾愤愤地说。韩同学的室友经常凌晨三四点钟还泡在校内网上刷新页面,让她难以安眠。韩同学曾因此坚持不去校内网注册账号,可不久之后,她就倒戈了。韩同学在校内网上玩得很High,尤其是奥运期间,虽然志愿者工作经常要到深夜才结束,但是只要有一点空闲可以上网,她就会立刻登录校内网,上传自己志愿服务的照片。
正像校内网的开发商、千橡集团副总裁刘韧说的,Face-book和校内网标志着SNS,也就是“社会网络服务”这个新时代的来临。有了SNS网站,互联网彻底融入了生活。
交流和传递信息是人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可以统计一下自己每天花多长时间和人说话,再查看一下每个月的手机账单。由此,也不难理解在互联网时代,什么最能够满足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需求,什么就理应火爆。
有人抵触SNS,认为它抢了自己曾钟爱的BBS的风头,但BBS中,只见话题,未见人物。也有人认为,QQ,MSN等已经足以满足交流的需求。可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是定向的,传播范围相当有限。
而SNS以真实社会中的好友为媒介传递信息。传递的内容不仅是本人的信息,还有好友的信息。传递信息的形式不仅是文字,还有图片、视频等。传递的手段不仅是人人传播,还可以通过游戏,参与主题讨论,发起投票等完成。而且,传递的信息相对可靠,因为传递者是你的好友,而他们不会像某些陌生人一样,刻意地发布虚假信息或者垃圾信息。
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过快,人们鲜有闲暇和三五老友坐下来聊天,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这种闲情。SNS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满足了人们的信息和交流需求,因此它让人欲罢不能。(尹平平)
随着假期渐近尾声,又有一批准大学生将步入大学校门。几乎每位准大学生都对大学图景怀有一番谋划,不过,北京今雨来心理健康研究中心心理咨询师林松提醒:准大学生们应首先主动调整心态,尽早明确自我角色。
对于许多青少年来说,他们的成年是和高中毕业、升入大学同步的。在空间上,他们要面对环境变迁,在时间上,他们又正处于人格发展的时期,两者的共同作用使得这些青少年常常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验:
自我角色的明确。“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在个性角色形成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各方面的困惑:我是谁?我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明确角色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甚至到了30岁还浑浑噩噩,没有人生目标。”林松说,“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角色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准大学生们应该对此有心理准备。”
思维方式的转变。刚入大学的青少年,思维方式往往具有“非黑即白”的倾向,这使他们易走极端。“他们应该逐步认识到,在绝对的黑与白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不同程度的灰度。”林松说。
人际交往的冲突。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学生,由于地域、文化、价值的差异,个人相对位置的改变,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将会遇到不容忽视的问题。“人际适应与建立两性交往是同步进行的。”林松说。
林松认为,准大学生首先应该对自己有较为客观和全面的了解,用学习的心态去“读”大学和社会,尽可能缩小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其次,准大学生应提前做好人生规划的准备,主动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环境,并学习如何主动与人沟通,有了烦恼如何调节等问题。
大学新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也无须紧张,林松给出的首条建议是“自助”,简单的说就是自我调适,如暂时转移注意力,参加团体活动、进行体育锻炼等;当自我调适不能缓解症状时,可以寻求家人、朋友及社团的帮助和支持,对家人及朋友的倾诉也是宣泄和分担痛苦的过程。同时,还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如求助于学校的心理老师或专业机构的心理咨询师。此时应尽量避免自我封闭,以正确、积极的心态面对心理的“不良反应”。(陈晓曼 刘赟强)
网络生活让大学生欲罢不能
“知道我每天上什么网吗?上‘校内’。知道我上网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开‘校内’。”在自己的博客上,小笺如是写道。今年开学以后,小笺就是大四毕业生了。她最近生活的焦点,本应是申请出国和找工作,而且时间紧、任务重,但她还是管不住自己在校内网上“浪费”大量时间。
除了浏览好友们的主页,小笺还经常玩各种附带的游戏。现在她热衷的,是到“爆笑理发屋”去给好友选择一个好玩的发型。“很无聊吧……”小笺在博客上也偶尔会发出这种自嘲,但每天上“校内”已经成为她的习惯。
对校内网缺乏抵抗力的,还有武汉大学的瑶瑶。“我都不敢开‘校内’。来看过我网页的人,我都会去‘回踩’一下。有时还会发现新的好友,通常都是很久没联系的那种,比如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同学。这样一来,会点击个没完没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虽说“不敢开”,瑶瑶至少每周要上一次校内网,通常要花一下午的时间,写写心情日记,晒晒最近参加活动的照片,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和好友们“踩来踩去”。
“我真不明白‘校内’有什么好看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韩同学曾愤愤地说。韩同学的室友经常凌晨三四点钟还泡在校内网上刷新页面,让她难以安眠。韩同学曾因此坚持不去校内网注册账号,可不久之后,她就倒戈了。韩同学在校内网上玩得很High,尤其是奥运期间,虽然志愿者工作经常要到深夜才结束,但是只要有一点空闲可以上网,她就会立刻登录校内网,上传自己志愿服务的照片。
正像校内网的开发商、千橡集团副总裁刘韧说的,Face-book和校内网标志着SNS,也就是“社会网络服务”这个新时代的来临。有了SNS网站,互联网彻底融入了生活。
交流和传递信息是人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可以统计一下自己每天花多长时间和人说话,再查看一下每个月的手机账单。由此,也不难理解在互联网时代,什么最能够满足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需求,什么就理应火爆。
有人抵触SNS,认为它抢了自己曾钟爱的BBS的风头,但BBS中,只见话题,未见人物。也有人认为,QQ,MSN等已经足以满足交流的需求。可即时通讯工具的交流是定向的,传播范围相当有限。
而SNS以真实社会中的好友为媒介传递信息。传递的内容不仅是本人的信息,还有好友的信息。传递信息的形式不仅是文字,还有图片、视频等。传递的手段不仅是人人传播,还可以通过游戏,参与主题讨论,发起投票等完成。而且,传递的信息相对可靠,因为传递者是你的好友,而他们不会像某些陌生人一样,刻意地发布虚假信息或者垃圾信息。
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过快,人们鲜有闲暇和三五老友坐下来聊天,但这不意味着他们没有这种闲情。SNS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满足了人们的信息和交流需求,因此它让人欲罢不能。(尹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