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施有效教学是每个教师所追求的,在小学数学课堂实施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预设,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片断:“倒数的认识”新课引入。
教法一:师:中国的汉字有些非常奇妙,如吴和吞、杏和呆。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3/4和4/3、5/8、8/5。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位置变化了。生:上下换位了。师:像这样的两个数你还能举出一些吗?学生模仿前面两组数,争先恐后地举出了不少组这样的数,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师:像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互为倒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倒数。(揭示课题)
教法二:师:同学们,开学至今已一个月了,经过这一个月的接触,老师和大家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相互成了——生:(齐)朋友。师:谁来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了朋友”的?生:“相互成了朋友”的意思是:我们是你的朋友,你也是我们的朋友。师:说得真好!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有着相互关系的现象,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比如父女关系,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女儿。生:还有母子关系。生:还有师生关系,你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你的学生。师:数学王国中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存在,我们也研究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生:3和7是互质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12是4的倍数,4是12的约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数学中这种相互依存的两个数之间的新的关系。(出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思考: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是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那种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视为“一张白纸”而只顾“演教案剧”的现象如今已不多见。对比上面两位教师在教学片断中的不同做法,我们不难想象实际的教学效果还是有差异的。
从教学片断来看,两位教师都在试图寻找进行倒数教学的起点。在“教法一”中,教师由中国有些汉字上下部位换位后变成一个新字导入,这与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导入似乎寻找到了认识倒数的起点。但是从倒数的意义看,倒数是研究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新关系,它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数的乘积是1,而不是两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的外在形式。这样导入的作用充其量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这一求倒数的方法作一点孕伏,但对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没有任何帮助,反而给部分学生造成了认知上的误导,以至于个别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了诸如1的倒数是1的错误。在“教法二”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互为朋友关系”入手,既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又抓住了倒数概念的关键。学生借助对朋友关系以及父女、母子和师生关系的理解,并联系数学中学习过的互质关系、约数和倍数关系,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为主动建构倒数的意义作了有效铺垫。
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通常意义上,我们都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等于把握住了教学起点。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我们在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时,应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整体考虑,更多地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教学片断:“倒数的认识”新课引入。
教法一:师:中国的汉字有些非常奇妙,如吴和吞、杏和呆。在数学中也存在这种现象,如3/4和4/3、5/8、8/5。师:仔细观察,你发现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位置变化了。生:上下换位了。师:像这样的两个数你还能举出一些吗?学生模仿前面两组数,争先恐后地举出了不少组这样的数,课堂气氛显得很活跃。师:像这样的两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互为倒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倒数。(揭示课题)
教法二:师:同学们,开学至今已一个月了,经过这一个月的接触,老师和大家建立了亲密的友谊,相互成了——生:(齐)朋友。师:谁来解释一下,你是怎样理解“相互成了朋友”的?生:“相互成了朋友”的意思是:我们是你的朋友,你也是我们的朋友。师:说得真好!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有着相互关系的现象,你能举一些例子吗?生:比如父女关系,他是我的父亲,我是他的女儿。生:还有母子关系。生:还有师生关系,你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你的学生。师:数学王国中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样存在,我们也研究过一些,你们还记得吗?生:3和7是互质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生:12是4的倍数,4是12的约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数学中这种相互依存的两个数之间的新的关系。(出示几组互为倒数的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思考: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起点是确保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从目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那种将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视为“一张白纸”而只顾“演教案剧”的现象如今已不多见。对比上面两位教师在教学片断中的不同做法,我们不难想象实际的教学效果还是有差异的。
从教学片断来看,两位教师都在试图寻找进行倒数教学的起点。在“教法一”中,教师由中国有些汉字上下部位换位后变成一个新字导入,这与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分子、分母交换位置”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一导入似乎寻找到了认识倒数的起点。但是从倒数的意义看,倒数是研究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新关系,它的本质特征是两个数的乘积是1,而不是两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的外在形式。这样导入的作用充其量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探索将分子、分母调换位置这一求倒数的方法作一点孕伏,但对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倒数的意义没有任何帮助,反而给部分学生造成了认知上的误导,以至于个别学生在课堂练习中出现了诸如1的倒数是1的错误。在“教法二”中,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互为朋友关系”入手,既营造了和谐的氛围,又抓住了倒数概念的关键。学生借助对朋友关系以及父女、母子和师生关系的理解,并联系数学中学习过的互质关系、约数和倍数关系,从感性上进一步理解了“相互依存”的含义,为主动建构倒数的意义作了有效铺垫。
由此可见,有效的教学,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通常意义上,我们都会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但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等于把握住了教学起点。从教学的有效性出发,我们在确定学生学习的起点时,应从教材的知识体系及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等方面整体考虑,更多地关注情境与知识的连接点,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价值的情境,以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