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_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概括为“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思想品德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完全占据了课堂的四十五分钟,学生无精打采地听教师讲,完全压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谈不上让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兴趣了。“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二者角色的颠倒,教师主导着整个课堂,一个人在表演,教师在“一厢情愿”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不管学生听不听,只是一味的讲完一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新课程改革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提倡教师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转变角色,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大胆革新,从而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从事多年思想品德教学的教师,笔者积累了许多经验,且做了一些大胆尝试,形成了一些看法,在此谈几点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善于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
  每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力量。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计算机的日益普及,给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转变,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现在农村多数初中学校都建立了微机室或电教室,有的甚至全面实现了“班班通”,“电子白板”教学。互联网的无限力量,可以让我们方便、快捷地获取有效信息,这一切都为我们思想品德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多媒体教学集图片、文字、声音、视频为一体,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从而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思想品德课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的初中生自尊心很强,无法承受一丁点压力和挫折,极易产生轻生的念头,毫无珍惜生命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张丽莉老师舍生救学生的感人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中受到强烈的震撼,诱发对“珍惜生命”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
  二、创设教学情境,重视教学导入,搞好课堂前奏
  我们经常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也是一样,要重视课堂导入。课堂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搞好课堂前奏。课堂导入就像一首音乐歌曲的前奏,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思想品德教师如果能设计出精炼、贴切、感人的教学情境的课堂导入,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学习的求知欲,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品德教师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有:多媒体演示导入、引用故事导入法、举例导入法、社会热点导入法等。运用多媒体演示导入新课,需要思想品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可以用音乐、图片、视频等形式导入新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从小就爱听故事,虽然初中生年龄大都在13~15岁之间,但爱听故事依然是他们的天性。思想品德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爱听故事这种天性,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讲些他们熟悉的或与生活很贴近的故事片段给学生听,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另外,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穿插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导入都是一种有效的导入形式,都能让学生带着兴趣、求知欲进入新课的学习。
  三、教师让出“舞台”,学生自由展示,让学生参与课堂中来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淹没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新课标指引下,我们必须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自由空间,他们在这个空间里不断去学习选择判断,与人合作,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做好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交换意见者。学生主体自由发挥,自由展示。这样以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上显得无精打采,相反,会感觉到思想品德课生动、有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让整个思想品德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另外,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方法。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互动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古语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工作的重点,力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主动性,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任务,提高课堂效率。
  总而言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思想品德课堂效率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我们全国各地共同钻研,积极探索,怀着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实践,不断总结,研究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让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教育工作者,尤其从事语文教学、科研人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许许多多的实践、探索、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有人曾做过调查,在一班26篇作文,最长的443个字,最短的不足120字,错别字共53个,病句67句。也就是说,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平均错别字有两个以上,学生作文的困难程度可见一般。然而写作,并非孤立的一门学向,它需要有文字、词汇作基础,需要思想,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  究其原因,笔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期刊
中学的历史学科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它不是要教给学生某种生产技术,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一种正确的社会观念。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不在于澄清历史本身的是是非非,而是要通过对历史的分析和评价,帮助学生建立起评价生活、认识社会的标准,从而运用这些方法,去处理纷繁复杂的诸多现实问题,塑造出良好的人格。那么怎样从中学历史学科特征和本质出发,搞好教学创新呢?  一、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历史、准确的把
期刊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进城务工,使农村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增多,面临新时期农村的新特点,作为农村的初中班主任将面临着全新的任务和角色定位,应立足于农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家长对学生的态度、关照留守儿童,认真做好班务工作,增进学生的认同,更好的教书育人。  农村初中的班主任老师不仅担负着关注初中学生学业的进步,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问题和心理健康,既要做他们学业上的老师,也要做他们
期刊
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加速了教育者教学思想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如果教师能够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而卓越的学习资源,就能大
期刊
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从数学教学的需要出发,确定哪些环节、哪些教学内容适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选用合适的软件,创造相应的学习环境,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辅助教学,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作用。  一、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
期刊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是“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认真解读信息技术课程定位可以发现,信息技术教育从原来的注重技术性、工具性教育转变为注重素养、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从社会需求、
期刊
在实施初中化学新课标的过程中,科学探究是其中的重要途径。如何创设学生乐于探究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无疑是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现谈一些探究学习情景的创设途径的肤浅体会,以求斧正。  一、优化组织形式,营造合作情景  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都应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在适宜的氛围中,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增强合作学习。为此,将全班同学
期刊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为了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达到了830万,扩招数量与普通高中相持平,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这种形势下,加强职校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又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体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道德属下的一个子项目,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
期刊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殊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