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写结合的再认识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教育工作者,尤其从事语文教学、科研人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许许多多的实践、探索、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有人曾做过调查,在一班26篇作文,最长的443个字,最短的不足120字,错别字共53个,病句67句。也就是说,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平均错别字有两个以上,学生作文的困难程度可见一般。然而写作,并非孤立的一门学向,它需要有文字、词汇作基础,需要思想,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读的东西少。读书只局限于语文课的几篇文章,要写好文章,心中得装几篇文章,俗话说得好,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话用在学生写作上也是恰当的。换句话说,如果能多读、多记。头脑的储存就多,原型就多。这种积累越多越有利于迁移和创造,而学生严重地缺乏这些必要地储备,还不善于动脑筋,缺乏对问题、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思考,缺乏联想力和想象力的思维,造成了写作困难。要想尽快提高写作水平,“读”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读什么呢?重点是课文。因为这是教材,是文章的精品,其次有指导的读一些名作名篇,扩大视野。也是很有裨益的。但首先应把课文读好。
  “读”可采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泛泛的“粗读”,有分析的“精读”,有无声的“默读”,有出声的“朗读”等等。而能达到“心、眼、口、耳并用”,传出“文字的情趣,畅发读者的感兴”这是“最好可贵的一种境界”,应首选朗读。“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终身受益”。苏立康的《阅读与作文》中把读的作用归纳为三点:“首先,中学生学语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培养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而朗读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之一。其次,朗读对体会、感受文章的形式美、语言美也有重要作用。第三、学生通过认真反复朗读,就可以把文章的内容、思路、语言都化为自己的。达到这种境界那么文章内容、情感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也将有助于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读”对于“写”,不仅是“有助于”而是“写”的基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一、读可以规范汉字,丰富语汇
  课文的语言是规范的语言,是语言的精华,一句话怎么说才表达意思更准确,下句该怎么接才合符合逻辑,才流畅,从形式到节奏,都会从读中体会山来,在写中运用进去。在潜意识中营造一座仓库,当写作需要某一方面的语汇时,这座仓库会自动打开,十八股武器样样精良,等待选用。要写雨,是“润物细无声”,是“密密地斜织着”,还是“箭簇’’或大雨倾盆”:写树,是“袅娜”,“娥娜多姿”,是‘‘婆娑”,“秀颀”,还是“屈曲盘旋”或“傲然挺立”……有了这些材料学生用不着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生憋硬造了,把这些语汇筛选、推敲,乃至改头换面,成就自己文章。当熟能生巧。运用自如之时,就是写作语言功力大进之日。恐怕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那些平时喜
  爱朗读、朗诵的同学,大都是写作较好的同学。换言之,写作好的同学大多是从“读”中受益的。因此,读不仅是认知过程,更是写作积累过程,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二、读可以强化语感,训练思维
  学生语感能力差,这从考查分析阅读中就可以看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这种感觉是生活的体验,更是一种思维的反映。学生常常会说:我怎么没想到呢?如:“眼泪洒在记忆的门里”。(《这不是一颗流星》)学生只觉得深奥,不甚懂,而当真正读懂,眼泪所代表的情感‘门’所代表的概念时,会感到这句话的厚重、深刻、内涵丰富,而又语焉不俗,再读时,会读得更深沉、更动情。遇到一些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语境,只能在读中品味出来。如朱自清《背影》中:“我那时真是聪明过份”,“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是愧是悔,有怨有敬而另外的不可言喻的酸楚,只有读才能品味出来。这样的句子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还会不知不觉仿效,下一番字斟句酌的功夫。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深入思索,启发他们的洞察力,拓展他们的联想力和想象力,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三、读可以明晰思路,把握结构
  张志公先生说过:读的步骤要l求对,2求透,3求深……用这样一些步骤来读文章,对锻炼思路是很有好处的。如果思路不断得到锻炼,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在结构组织方面就有些办法了。(《怎样锻炼思路》)学生读的过程就是植入作者思路的过程,作者为表达中心思想,选取的叙述角度,叙事线索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么起、承、转、合。其内在联系,思维规律,会在读中领悟。这种领悟优于分析,冈为它是整体感悟,而分析会把整篇文章肢解,使人有“不见全牛”之感。读写结合可以提高效仿和迁移的能力。
  吕叔湘在《关于语文教学问题》中指出:“任何技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技能……教师的任务是指点学生模仿什么。怎么模仿,检查学生实践是否正确,是否熟练。”
  读过《我的老师》,我让我的学生依照课文的思路,选取身边老师日常小事,仍然以师生之间的爱为中心,写一篇《我的老师》,在写作前自然反复读课文,从中撷取自己有用的材料,写时读会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把自己感情融入课文的氛围,带着这样的情境去写作,很容易写出感情,同时达到促读的目的。
  学生变读为写,在写中读文,而创造的是自己的新内容,他笔下的老师再也不是魏巍的老师,而是同学们熟悉的“我的老师”。把作者的思路、结构,乃至思想、语言迁移过来,学生会感到作文并不难,有“法”可依,达到了以读带写的效果。
  对课本上的文章不应奉若神明,金科玉律,要扩人它的使用价值,在文中下一番创造性的改造功夫。《我的老师》一文是节选的部分章节,虽然能独立成章,但结尾显得单薄、草率。让学生读《一面》,读《一什珍贵的衬衫》,然后为《我的老师》续结尾。学习议论文《说“勤”》,让同学再充实论据,或干脆重选论据。其它如添人物,添细节,添心理活动,添议论抒情,这种近似游戏的作文借助读过的技法,使同学品尝创造性的愉悦,从中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要做好任何一件工作,都必须讲究方法。方法选择、运用得当,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会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举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一、改革创新,讲解和示范法。  教学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递。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和压
期刊
语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指导和制约着整个教学活动,对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目标的有效设计,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呢?笔者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从宏观上看,教师要能熟悉掌握新课程标准  对语文初中阶段(七年级至九年级)总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初中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上承小学一至六年级,下至高中三
期刊
编者按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路上,有一支特殊的队伍,在努力前行着。这就是江苏省“以县级为单位”教育信息化特色发展之路。2012年,江苏省制定出台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总体思路概括为:围绕“一个主题”,即推进江苏教育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紧扣“一条主线”,即遵循教育规律,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突出“两大战略任务”,即大力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古语正是反映了一个教育规律,也就是一个兴趣的问题.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外在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特点意向,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兴趣受辖于“本我”,是一种带有自然和原始色彩的内在力量。再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出了一种规律。小学阶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比如:舒适的场地,生动的讲解,团结的气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几种方法有积极的作
期刊
依巍巍寺山,傍悠悠鹳河。西峡县城区第一小学创办于1948年11月,地处西峡县老城区居民聚集地,校舍改造、教师扩充似乎无缘,出路狭窄、交通堵塞,想改造周边环境更是无奈。“硬件不算好,师资不算强,生源不算广”的学校,怎样才能让自己“三流的办学条件”创出“一流的教育质量”?这成了城区一小领导班子每次开会商讨的头等话题。对于处在偏僻落后的老城区老学校来说,想要改变教师“备课不充分,课堂不高效,批改不认真,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笔者觉得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新课改的推进,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需要多样化,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在课堂上,教师讲解,学生倾听的模式,而是提倡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促进者、参与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叶圣陶曾还说过:“人类是社会的动物,从天必性上,从生活的实际上,有必要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等,宣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愈广泛愈好。”  在写作文的时候有
期刊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一时代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当代的中国教育界,最时髦的词语,当推“创新教育”。  作为一种教育理论,创新教育必须与各门各类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切实地起到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下面,谈谈在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与现状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使用和阅读祖国的语言。以
期刊
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中,仍然处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中不得解脱,这使的学生整体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严重下滑,写作已成为学生和老师最头疼的课题。富兰克林说过:“空袋子难以直立。”让学生的“写作袋子”满起来,平时素材储备非常重要,其中最直接、可供利用的素材恐怕还是语文课本。初中语文课本名片佳作荟萃,充分利用好这块沃土,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