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如果学生感到学数学有趣,就会全身心投入学习,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激趣,是数学教师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谈怎样让数学课堂更有趣.
一、寓趣于新
让学生耳目一新的设计,能紧紧吸引学生,感到学习充满乐趣.
案例1 教学四边形的外角和
我精心制作了如下新颖的课件:
一只蚂蚁在A点,向北爬行到B点后,向偏东方向转过一个角(∠1),爬行到C点,再向偏南方向转过一个角(∠2),爬行到D点,又向偏西方向转过一个角(∠3),爬回A点,又向北转过一个角(∠4),变回起始位置与方向. 然后提出问题:
(1)蚂蚁的路线是什么图形?
(2)蚂蚁转过了几个角度?共多少度?
(3)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课件演示新颖别致,生动灵活,同学感到十分新奇,为之吸引,灵感被激发,顺畅的解决了问题.
二、寓趣于奇
让学生感到惊奇的设计,就会激起他们的极大兴趣,达到出奇制胜的良好效果.
案例2 教学幂的概念及运算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沿赤道绕地球一圈约为4万公里. 一只青蛙第一天跳跃2 cm,第二天跳跃4 cm,…,以后每天是前一天跳跃距离的两倍,假设没有海洋河流,一直向前跳,40天青蛙能绕地球一周吗?
同学被有趣的问题吸引,大家异口同声:“不能”!我说:“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科学的结论是:青蛙跳跃的距离要超过10万公里. ”同学们万分惊奇,感到老师有点悬. 我接着说:“通过以下学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
惊奇抓住了学生的心,大家兴致勃勃的投入了学习,本节课收效良好.
三、寓趣于思
让学生投入到能力所及的思维中,就能体验到教学的美,在得到收获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案例3 解决例2的问题
我列出了以下一列算式:
2 - 1 = 1
22 - 1 = 22 - 2 2 - 1 = 2(2 - 1) (2 - 1) = 2 1
23 - 1 = 23 - 22 22 - 2 2 - 1 = 22(2 - 1) 2(2 - 1) (2 - 1) = 22 2 1
提出问题:
(1)仿上面的式子,写出215 - 1的结果
(2)有上述结果,你能化简怎样的算式?
(3)青蛙跳跃40天,跳多远?把得到的式子化简
(4)比较210与103的大小
(5)240 cm与绕地球一周距离谁大?
面对问题,同学思考,逐步解决了问题,感受到快乐,思维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成了快乐的源泉.
四、寓趣于疑
通过设计,把同学带入疑问中,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4 整式加减法教学
我如下引课,让每个人拿出练习本,进行下列运算:
(1)写下一个三位数
(2)这个两位数减去个位数字再减去十位数字
(3)再把结果的各位数字相加
(4)把相加后的数乘以7然后减2
上述运算后,我直接说出结果为61.同学们大惑不解:“老师不知道我们开始写的数,也没看见我们每一步的结果,最后却说出了正确答案,怎么算的?太神奇了!”于是急于想知道老师的方法,求知欲油然而生. 我说道:“想知道吗?学了下面的知识你们就不会感到神秘了. ”
学过整式加减法之后,引导同学们解决开始的问题. 设两位数为100 b,减去各位数上的数字后,得9a(1 ≦ a ≦ 9,a是整数),观察:9 × 2 = 18,9 × 3 = 27,9 × 4 = 36,9 × 5 = 45,9 × 6 = 54,9 × 7 = 63,9 × 8 = 72,9 × 9 = 81.不难发现它们各位数上的数字和为9,至此问题已了然.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在平时课堂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设计,寓趣课堂,让学生成为站在数学高峰上的人,发自内心喜欢数学.
一、寓趣于新
让学生耳目一新的设计,能紧紧吸引学生,感到学习充满乐趣.
案例1 教学四边形的外角和
我精心制作了如下新颖的课件:
一只蚂蚁在A点,向北爬行到B点后,向偏东方向转过一个角(∠1),爬行到C点,再向偏南方向转过一个角(∠2),爬行到D点,又向偏西方向转过一个角(∠3),爬回A点,又向北转过一个角(∠4),变回起始位置与方向. 然后提出问题:
(1)蚂蚁的路线是什么图形?
(2)蚂蚁转过了几个角度?共多少度?
(3)由此你能发现什么结论?
课件演示新颖别致,生动灵活,同学感到十分新奇,为之吸引,灵感被激发,顺畅的解决了问题.
二、寓趣于奇
让学生感到惊奇的设计,就会激起他们的极大兴趣,达到出奇制胜的良好效果.
案例2 教学幂的概念及运算
我设计了如下问题:沿赤道绕地球一圈约为4万公里. 一只青蛙第一天跳跃2 cm,第二天跳跃4 cm,…,以后每天是前一天跳跃距离的两倍,假设没有海洋河流,一直向前跳,40天青蛙能绕地球一周吗?
同学被有趣的问题吸引,大家异口同声:“不能”!我说:“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科学的结论是:青蛙跳跃的距离要超过10万公里. ”同学们万分惊奇,感到老师有点悬. 我接着说:“通过以下学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 ”
惊奇抓住了学生的心,大家兴致勃勃的投入了学习,本节课收效良好.
三、寓趣于思
让学生投入到能力所及的思维中,就能体验到教学的美,在得到收获的同时,又能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案例3 解决例2的问题
我列出了以下一列算式:
2 - 1 = 1
22 - 1 = 22 - 2 2 - 1 = 2(2 - 1) (2 - 1) = 2 1
23 - 1 = 23 - 22 22 - 2 2 - 1 = 22(2 - 1) 2(2 - 1) (2 - 1) = 22 2 1
提出问题:
(1)仿上面的式子,写出215 - 1的结果
(2)有上述结果,你能化简怎样的算式?
(3)青蛙跳跃40天,跳多远?把得到的式子化简
(4)比较210与103的大小
(5)240 cm与绕地球一周距离谁大?
面对问题,同学思考,逐步解决了问题,感受到快乐,思维也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成了快乐的源泉.
四、寓趣于疑
通过设计,把同学带入疑问中,激起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4 整式加减法教学
我如下引课,让每个人拿出练习本,进行下列运算:
(1)写下一个三位数
(2)这个两位数减去个位数字再减去十位数字
(3)再把结果的各位数字相加
(4)把相加后的数乘以7然后减2
上述运算后,我直接说出结果为61.同学们大惑不解:“老师不知道我们开始写的数,也没看见我们每一步的结果,最后却说出了正确答案,怎么算的?太神奇了!”于是急于想知道老师的方法,求知欲油然而生. 我说道:“想知道吗?学了下面的知识你们就不会感到神秘了. ”
学过整式加减法之后,引导同学们解决开始的问题. 设两位数为100 b,减去各位数上的数字后,得9a(1 ≦ a ≦ 9,a是整数),观察:9 × 2 = 18,9 × 3 = 27,9 × 4 = 36,9 × 5 = 45,9 × 6 = 54,9 × 7 = 63,9 × 8 = 72,9 × 9 = 81.不难发现它们各位数上的数字和为9,至此问题已了然.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轻松,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只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在平时课堂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精心设计,寓趣课堂,让学生成为站在数学高峰上的人,发自内心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