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涉农高校产教融合服务垦区产业的探索实践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Pha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业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与国民经济水平息息相关。该文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为背景,结合广东农垦垦区主产业,通过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作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建设,探索了服务垦区产业、经济的新技术、新模式,总结了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的成效,研究了垦区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以期为垦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实践经验,为广东省涉农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产教深度融合提供鲜活样板,为广东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贡献新思路。
  关键词:乡村振兴;产教深度融合;耕读结合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160-0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to Serve the State Farm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e the Tropical Crops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of Guangdong Aib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ZHANG Xianghui et al.
  (Guangdong Agriculture Industry Business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Industri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key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speeding up agricultural and rural moderniz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level. Based o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integrating the main industries of Guangdong state farms,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odels are explored to serve the industry and economy of the state farm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opical crops technology innovation base platform of 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The base focused on the pain point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reclamation area, tackles key problems and provides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the industries′ healthy development. It provides a fresh model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agricultural colleges in Guangdong. It also provides new ideas to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Combination of farming and reading
  在广东省委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是关键,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体系,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农业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业生产经济效益[1]。目前,农业产业化正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2]、专业程度不高、产业链短、规模小、劳动力素质低[3-7]等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明确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士服务乡村。新形势下,涉农高校作为农业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的前沿阵地,如何最大化地发挥乡村振兴中职教力量,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在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建立热作科技创新基地,针对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的搭建、科技創新与推广示范、服务垦区产业等进行深化改革和优化调整,把产教融合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
  1 热作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目的和发展目标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在广东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建设了一个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热作科技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贴合广东农垦热作主产业,服务垦区经济迈出的坚实一步,也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占据南方农业高等职业教育高地,建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东南亚有影响力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关键之举。依托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基地”建成集热带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试验、示范基地,基于热带作物生产过程的热作人才实习基地,农垦员工和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科技“产学研”合作及推广服务基地四大基地体系,使其成为广东农垦热作主产业优质高效栽培的示范点,建成广东国家热带农业科技园内热作科技栽培展示的精品区域。   2 热作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内容
  湛江热作科技创新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湛江农垦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核心区,用地总面积14hm2。“基地”主要划分为甘蔗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区、菠萝名优品种及种植展示区、甘蔗双高种质资源圃。“基地”利用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的师资技术优势,紧密贴合湛江垦区主产业甘蔗和菠萝,积极探索服务垦区经济的新模式。
  3 热作科技创新基地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
  热作科技创新基地通过制定基地建设方案和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日常运营,基地资金管理由热带农林学院代管,启动资金100万,基地设置5人审批决策小组,同时安排农林专业教师作为基地技术支撑人员。
  3.1 组建相关产业服务团队 由热带农林学院、科研与产业服务处等涉农专业教师组成甘蔗、菠萝、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等产业服务团队。各个团队依托热作科技创新基地围绕相关产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业服务等内容。
  3.2 现场管理人员 热带农林学院派张祥会作为基地负责人,科研与产业服务处林金海协助。热带农林学院、科研与产业服务处等各个产业服务团队参与到热作基地日常生产管理。在基地聘请管工作为现场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工人聘请、监管、生产方案实施等工作。
  3.3 现场劳动力 基地工作劳动力来源主要是聘请当地农民或农场职工、租用农机设备,除此之外,涉农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到热作科技处创新基地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开展《热带作物栽培》、“《农场经营与管理》《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培训。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直接参与基地的生产过程。形成“产教合一、紧跟农时、且耕且读、全程实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4 热作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举措
  4.1 量化支出管理 (1)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每年度要根据基地生产营收能力的基础上编制基地支出预算,既要考虑基地事业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财力承受能力。(2)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勤俭节约。在确保正常运行开支的前提下,优先合理安排重点项目的支出。(3)严格执行支出预算管理,以预算为依据,合理安排各项支出。特殊情况下,因发生不可预见事项需要增加或调整预算支出计划,应通过热带农林学院领导及基地团队集体讨论通过。(4)热带农林学院院长负责财务运行管理及一般经费支出的审批。(5)基地负责人配备基地常备资金以应对日常开支。(6)临时雇佣工人,先向热带农林学院院长请示,后由基地常备资金垫付,基地负责人制作工资表(附考勤表),表头应写明“什么项目劳动薪酬”,定期统一报销,报销金额打至基地负责人账户作为基地常备资金循环使用。(7)预算内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单笔开支由热作基地使用人提出申请,经组长审批签字后开支。(8)预算内1万元(含1万元)以上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单笔开支,由审批决策小组审核,组长审批签字后开支。(9)预算内3万元(不含3万元)以上5万元(含5万元)以下的单笔开支,由审批决策小组审核,经分管副校长审批签字后开支,校长审批签字后开支。3万元(不含3万元)以上的物资采购需签字采购合同。(10)因基地生产特殊性,采购金额在30万元以下(不含本数)的种苗、肥料等生产资料,经学校授权,由管理小组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价,由基地自主采购。
  4.2 严格收入管理 (1)严格按照学校有关政策和规定依法组织收入。(2)各类收入均需建立收入台账,纳入学校财务进行统一管理。(3)激励机制:基地生产盈利,盈利金额的50%奖励热作系基地建设团队,盈利金额的20%作为学校的提成,盈利金额的30%用于基地扩大再生产。
  4.3 强化财务监督 (1)热带农林学院财务负责人和财务管理人员有权按《会计法》及学校有关规定行使财务监督权,对不符合财务制度和有关规定的报销,有权拒绝办理。(2)实行财务公开制度,更好地体现基地财务的透明度。年度预算以及重大的财务开支动议,均需热带农林学院领导及基地团队集体讨论,并在基地管理群通报;每年均需进行财务工作总结和财务收支分析,并报告年度财务运行情况。
  5 基地建设成效分析
  5.1 改革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
  5.1.1 完善“紧跟农时、且耕且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紧紧围绕垦区“热带作物生产”项目建设,同湛江农垦、广东广垦糖业集团合作,建设甘蔗高新科学技术示范园和热作科技创新基地,构建学校有基地,基地有课堂的“产教合一”教学环境。根据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实施弹性学期制,根据农时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序化教学内容,做到“依农时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垦区的农场资源,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主要实施现场教学,学生以半工半读的形式直接参加垦区产业的生产过程,学生通过在生产中学习,在学习中从事耕作,来实现“学做合一”即“且耕且读”的学习过程。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农垦企业岗位群技能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实现培训过程的“全程实践”
  5.1.2 以服务热带农业产业链为主线,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依托热作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同湛江垦区各农场和企业合作,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跟农时,依农事”开展教学。即部分课程开展以作物1个生长周期为单位(一般为年),教学内容以及授课时间都根据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在基地及农场、农业公司进行。优化后的课程体系能进一步适应一线生产的需要,突出南亚热作产业特色。在课程建设方面,首先優化知识结构,切实加强保障知识能力框架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建设,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质量课程,深化教学内容改革,要将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其次,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共同制定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下进行生产实践。校企共建课程主要有香蕉生产与经营、菠萝生产与经营、甘蔗生产与经营、剑麻生产与经营、红江橙生产与经营等。
  5.2 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优秀教学团 依托热作科技创新基地平台,除了相关专业教师参与基地教学外,再大量聘请垦区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丰富生产经营实践经验的场长、生产科长、专业技术人员,引入省内外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基地的实践指导师资力量,并通过培训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打造“专兼结合、优势互补”优秀教学团队。同时依托热作科技创新基地平台,相关专业教师成功申报教育厅、农业厅、科技厅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多篇,申报专利10个,大大提高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教师的科研、技能水平。   5.3 服务垦区产业成效
  5.3.1 优化湛江垦区甘蔗品种 热作科技创新基地积极加快甘蔗品种的引进与淘汰工作,为373.33hm2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提供推广科研依据,共引进7个品种,其中有6个品种在373.33hm2甘蔗高新科技示范园推广,并淘汰1个品种。2018年12月,湛江农垦集团与广垦糖业集团联合发文,在各植蔗区大力推广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地选育的优良品种,2020/2021榨季将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地选育的优良品种列为垦区加价品种。
  5.3.2 摸索出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蔗种植规格,提高甘蔗收益 甘蔗研究团队共设置了9个试验处理,设置不同的种植规格,逐渐摸索出1.4m×0.4m大小双行比较适机械化的种植,同时配套深松整地和蔗葉粉碎回田手段,不断探索飞防、施用药肥、土壤调理剂、螟虫绿色防控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均取得不错效果。该模式下,甘蔗平均单产86.55t/hm2,人工砍蔗单产为105.75t/hm2,比当地人工砍蔗平均水平高15.75t/hm2;机砍蔗单产88.50t/hm2,比当地机砍蔗平均单产60t/hm2高出28.5t/hm2。
  5.3.3 成功打造“垦院凤梨”品牌,探索创业平台新路子 依托热作科技创新基地平台,基地团队成功探索农产品栽培新技术、电商销售新模式,成功打造了“垦院凤梨”品牌,全产业链由学校自主经营,从生产种植到产品加工,从品牌打造到平台搭建,从线下零售到直播带货,师生直接管理。由热带农林学院、创业学院、科研与产业服务处等组成凤梨销售团队通过主推“线上垦院商城+线下实体仓库”的混合运作模式,既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证,又以品牌效应规范基地标准化生产,同时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基地团队将菠萝种植技术、深加工和营销链条式全覆盖,助力当地菠萝产业焕发新活力,也让职业教育在改善乡村人民生活品质、提高乡村建设水平中大放光彩。
  5.3.4 农产电商销售新模式扶贫助农效果显著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自媒体线上带货异常火爆。学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直播带货活动,师生在风险把控、流通环节管理、互联网营销体系构建、标准化生产、农产品深加工等方面的协同创新,疫情期间举办4场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累计近2万人,点赞77万次,转发评论2万余次,销售凤梨近3.5万kg,田间地头直播活动,更是得到了湛江日报、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有效地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农产品销售新模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扶贫助农效果。
  5.3.5 “乡村振兴”产业人才培育效果显著 近年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示范园”和“热作基地”2个平台,围绕垦区主产业,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把课堂搬到田间,组建相关博士团队,在产业中建流程、立标准。同时,不断加大培训保障、优化培训内容,至此培训涉农专业学生、农业职业经理人、新型职业农民和垦区职工共1000人次。
  参考文献
  [1]张虎胜.新形势下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04):15-16.
  [2]徐艳娜.农业产业化发展背景下农村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4):159-160.
  [3]王孝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以海阳市郭城镇山东村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1,41(02):142-144.
  [4]张梦梦,李胜之,范晓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南方农业,2019,13(15):91-92.
  [5]刘芳.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献综述[J].农业工程,2019,9(05):136-138.
  [6]敖凯梅.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村经济的发展见解[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14.
  [7]万宝瑞.我国农业三产融合沿革及其现实意义[J].农业经济问题,2019(08):4-8.
  (责编:张宏民)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经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凸显。而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力量,如何让生态资源从经济发展的掣肘变成经济发展的助力,这一问题值得研究。该文以台湾地区南投桃米社区生态修护为例,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利用生态产业发展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探讨了福建省乡村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福建乡村;台湾地区桃米社区;生态振兴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人居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及其民众的重视。改善城镇和乡村的人居条件与环境,提升城镇和乡村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度,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工程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内容。该文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山东省青州市弥河镇为研究对象,对弥河镇人居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更好地改造乡村人居环境,为乡村全面实现小康奠定
期刊
摘 要:该文以海阳市联农果蔬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分析其运营和发展过程,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其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烟台地区;农业专业合作社;问题;海阳市联农果蔬专业合作社  中图分类号 TU9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0-0006-03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王
期刊
摘 要: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是集聚技术、制度、文化的创新协作体,是科技与产业资源、创新人才的集聚地。该文以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各产学研融合平台及其协同单位为调查对象,分析了高校和研究机构及企业员工参与产学研合作机会、人尽其才产学研机制、贡献认可度、意见建议反馈渠道4个方面的认知差异,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双向评价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山西农业产学研融合创新人才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科教融合,相互促進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但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存在失衡、融合度低等问题。该文分析了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应用科研思政教育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结合科研实践提高创新能力、加强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的结合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树立科教融合发展的基本理念,实现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科教融合;种子生产;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
期刊
摘 要:试验设置不施肥(CK)、传统化肥(100%CF)、紫云英配施100%传统化肥(GM+100%CF)、紫云英配施80%传统化肥(GM+80%CF)、紫云英配施60%传统化肥(GM+60%CF)、紫云英配施40%传统化肥(GM+40%CF)等6个处理,探讨紫云英配施化肥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与100%CF相比,紫云英配施化肥的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
期刊
摘 要:茶叶作为安徽省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名茶数量均位居全国前列,但面临茶叶品牌知名度不高的困境,不利于市场竞争力提升及长久发展。通过分析安徽省著名产茶区域安庆市茶叶品牌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品牌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力度、培养品牌建设专业人才,融合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品牌建设和推介等发展对策,以期推动安庆市茶产业向品牌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期刊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新农村的发展方向,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契机。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发展的一种新类型,其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农村产业向现代化过渡、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发展。基于此,该文分析了天洞景区带动下秀峰村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梳理了其在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乡村旅游;景区带动型;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该研究优化了SDS的DNA提取方法,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一种准确、稳定、快捷、规模化的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流程,为大规模杂交水稻种子纯度检测提供了高效简便的方法。  关键词:纯度鉴定;水稻品种;SSR分子标记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5-0009-02  种子质量不仅是决定农作物收成的关键,也是种业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
期刊
摘 要:含山县地处皖中东部,隶属于马鞍山市,农作物主要以水稻和油菜为主,该县是丘陵山区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一度相对滞后。但自2004年起在全县实施国家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经过数年补贴资金的持续投入和推进,含山县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各环节均有所突破。该文分析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对全程机械化各环节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具有当地区域特点的主要农作物(水稻、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