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正在被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也因此悄然地走进了小学生的课堂。虽然,小学的信息技术知识一点不难学,但许久以来,我们的农村小学老师还在为如何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准确的掌握计算机的基础操作,如何培养同学们良好的信息素养而绞尽脑汁。其实作为一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老师,我们应该要有充分适合农村小学生的教学设计,针对农村小学生的特点设置特定的教学方法,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技能和创新意识,树立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创新树立信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且发展很快的新型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于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样一个新科技不断涌现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里,小学信息技术也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差(机房电脑陈旧),学生电脑素质差(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学习电脑要从零开始),家长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足,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得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指导好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认真仔细地准备好,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而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上好这门课时有限的学科呢?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数外等学科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感兴趣只是在对“计算机”的玩上,并不是真正的感兴趣于信息技术知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选取最佳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一种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证明,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能够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的‘躯壳’——硬件”时,硬件(HardWare)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部件,是计算机的一个“躯壳”,计算机在外观上通常都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打印机等部件。如果通过口头的讲授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想象出各个部件的形状的。先让学生想象,然后再用电脑通过画面演示,使学生清晰的看到部件的图片。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看图说出各个部件的名称,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问题。
二、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创造新颖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正悄然的走进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由于它具有不断发展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时俱进,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同其他课程整合,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对每一节的内容都充满好奇心,都想去实践。
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修改文字》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在Word中录入了一段有错误的文字,比如说漏输、错输和多输等情况,需要对文字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在学习Word的修改、删除、插入时,我通过上机操作,将整个过程简单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实践,看谁修改的好,通过观察有的同学就修改的很好,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操作已经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身边事物、结合生活,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比如,在电脑课上学习WORD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和语文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文、修改作文;学习键盘的时候可以和英语学科相结合,可以让英语课代表报英语单词,学生在电脑上默写出来;在学习画图的时候可以和数学学科相结合,学生可以画各种角,画画线段图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适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信息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考试来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课也没有为学生设置具体的任务,这就完全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让他们不知从何做起,养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和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展开一些竞赛,并制定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画多边形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展示图片,在观察中让学生提出任务,但不提出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到上交作品时,再比比每位学生的作品,并适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不断的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丰富,信息技术必将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该上好信息技术课,让这门课程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 小学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 第1版
[2] 中国教育曙光网
[3] 解月光 董玉琦 于冬中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发兴趣创新树立信心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且发展很快的新型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加强学生获取、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于这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在这样一个新科技不断涌现和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的时代里,小学信息技术也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但是由于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差(机房电脑陈旧),学生电脑素质差(学生从未接触过电脑,学习电脑要从零开始),家长老师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不足,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得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新课改的指引下,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指导好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认真仔细地准备好,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而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设备上好这门课时有限的学科呢?经过几年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而我们知道,信息技术课程有很强的综合性,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理论知识较枯燥、抽象的学科。加上现阶段的小学生学习任务主要都放在语数外等学科上,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感兴趣只是在对“计算机”的玩上,并不是真正的感兴趣于信息技术知识,这就使得信息技术这门新课程的教学变得举步维艰。实践证明,如果单凭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去教学,学生学起来容易困乏,失去兴趣。所以,在教学中,计算机教师更应注意发挥自己的特长,多运用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选取最佳的教学形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一种新鲜感。在教学中,我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践证明,创设形象、直观、逼真、生动的教学情境,把抽象、枯燥、难懂的计算机知识转变成具体、形象、易懂、有趣的知识,能够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中,诱发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教授“计算机的‘躯壳’——硬件”时,硬件(HardWare)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部件,是计算机的一个“躯壳”,计算机在外观上通常都有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打印机等部件。如果通过口头的讲授的方式学生是很难想象出各个部件的形状的。先让学生想象,然后再用电脑通过画面演示,使学生清晰的看到部件的图片。同学们一看,兴趣来了,最后让学生看图说出各个部件的名称,就这样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情况下解决了问题。
二、要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创造新颖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正悄然的走进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由于它具有不断发展的特性,这就要求我们计算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时俱进,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同其他课程整合,设计新颖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对每一节的内容都充满好奇心,都想去实践。
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下册《修改文字》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我就在Word中录入了一段有错误的文字,比如说漏输、错输和多输等情况,需要对文字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在学习Word的修改、删除、插入时,我通过上机操作,将整个过程简单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接下来让学生自己在电脑上实践,看谁修改的好,通过观察有的同学就修改的很好,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操作已经成为学生的必备素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身边事物、结合生活,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比如,在电脑课上学习WORD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它和语文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电脑上写作文、修改作文;学习键盘的时候可以和英语学科相结合,可以让英语课代表报英语单词,学生在电脑上默写出来;在学习画图的时候可以和数学学科相结合,学生可以画各种角,画画线段图等等。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中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适时给予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树立信息
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没有统一的考试来评价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每一课也没有为学生设置具体的任务,这就完全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让他们不知从何做起,养成了只喜欢上网、玩游戏的习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和竞赛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实际的操作任务,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进行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可以适时指导学生展开一些竞赛,并制定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画多边形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展示图片,在观察中让学生提出任务,但不提出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到上交作品时,再比比每位学生的作品,并适时给予表扬与鼓励,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不断的超越自我,提升自我。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浓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多了、新了,师生间的氛围和谐轻松,教学效果必然明显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丰富,信息技术必将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则更应该上好信息技术课,让这门课程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 小学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 第1版
[2] 中国教育曙光网
[3] 解月光 董玉琦 于冬中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状况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