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沁源县中医院于1986年批准成立,现已建成沁源县中医特色突出的集医、教、研、防、康复、保健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中医医院。中医院新建门诊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以来,以“二甲”中医院建设标准,逐步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与服务能力。医院大力弘扬中医特色,发挥专科优势,提供中医药为主的医疗保健服务,高起点、高标准地建立起了内、外、康复、脑病科、颈腰椎病及治未病等9个临床科室、5个医技科室、3个其他业务科室、5个行政后勤科室,现有职工128人、床位100张。
加强领导 整体谋划
中医院在“全面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民满意医院”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坚持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发展之路。医院秉承“承古纳今,厚德精医”的院训,将“仁、和、精、诚”融入现代服务宗旨,始终坚持“杏林满院”的服务理念,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检查、诊断仪器和中医特色专科治疗设备,开设沁源首家康复理疗与功能训练室,竭诚为广大民众营造出了一个理想而温馨的中医特色突出的就医环境。
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以来,中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综改工作进程。院领导班子多次参加综合改革相关培训学习,院务会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改革任务,研究制定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根据综改要求,中医院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服务体系、管理体制、绩效考核制度等综合改革。
落实措施 全面推进
1.开展医院等级创建和达标升级活动。医院依照《二级中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制定了自己的评审方案,设立了等级评审领导组,多次组织医院领导、科主任到省、市级医院和兄弟县中医院进行参观学习,邀请省针灸医院、市中医院专家亲临中医院进行指导。
2.细化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医院执行力。在2014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2015年重点将激励机制与执行力有效结合,进行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与各科室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考核细则,明确目标并跟踪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坚持科技兴医,重视人才培养。中医院根据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充实了中层干部队伍,为医院发展增添了后备力量,鼓励年轻医生进行提升学习。近年来,医院选送了20余名医师、护士分别到山西中医学院、长治市中医院、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
4.加强联络与沟通,实行双向转诊,互惠互利。2015年,中医院加入了省针灸医院、肛肠医院、市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并对口支援中峪、交口卫生院,带动乡镇卫生院中医中药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同时主动联系省、市医院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特色科室建设等多种形式,推动医院诊疗技术、服务理念、管理水平的跨越提升。
5.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设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需要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信息查询及大屏显示系统、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终端系统、内部电话程控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机房系统等,逐步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医保系统实行接口版管理,规范慢性病门诊管理。
6.积极推行中医特色及非药物疗法。中医院目前非药物中医特色疗法共39种,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如体质辨识、膏方、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12项,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用“三伏贴”、“三九贴”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颈腰腿疼、儿科等疾病,充分体现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
7.扎实开展中医优质护理服务。中医院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按月进行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每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至少3项。
再接再厉 谱写新章
2016年,中医院继续把握改革的发展机遇,努力提高医院内涵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从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入手,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卫生服务。
本着“立足于本院、着眼于长远、起步于当前”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招聘高学历人才,选派优秀人才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中医师承教育;继续实施“三名”工程——遴选市、县级中医名医,设立名科(特色科室),打造名院;以“滿足需求和适度超前”为原则,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和相关科室;完成二甲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添置新设备,改善旧设施,尤其加大对中医诊疗设备和大型设备的投资。
此外,沁源县中医院将实施“名医堂”建设,继承整理沁源县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让中医院成为“名中医”的聚集地,发挥名中医效应,提升中医院的影响力。“名医堂”建设集诊疗服务、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是强化医院龙头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中医院的一张“新名片”。
中医院作为沁源中医药工作的龙头,担负着保沁源人民健康的重任,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秉承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粹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建设幸福沁源贡献新的力量。
加强领导 整体谋划
中医院在“全面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人民满意医院”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坚持走“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人有专长”的发展之路。医院秉承“承古纳今,厚德精医”的院训,将“仁、和、精、诚”融入现代服务宗旨,始终坚持“杏林满院”的服务理念,通过引进现代化的检查、诊断仪器和中医特色专科治疗设备,开设沁源首家康复理疗与功能训练室,竭诚为广大民众营造出了一个理想而温馨的中医特色突出的就医环境。
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以来,中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综改工作进程。院领导班子多次参加综合改革相关培训学习,院务会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明确了改革任务,研究制定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及相关措施。根据综改要求,中医院以提升医院服务能力为切入点,统筹推进服务体系、管理体制、绩效考核制度等综合改革。
落实措施 全面推进
1.开展医院等级创建和达标升级活动。医院依照《二级中医院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制定了自己的评审方案,设立了等级评审领导组,多次组织医院领导、科主任到省、市级医院和兄弟县中医院进行参观学习,邀请省针灸医院、市中医院专家亲临中医院进行指导。
2.细化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机制,提升医院执行力。在2014年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2015年重点将激励机制与执行力有效结合,进行全院质量与安全管理,与各科室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制定考核细则,明确目标并跟踪考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坚持科技兴医,重视人才培养。中医院根据业务发展和工作需要,充实了中层干部队伍,为医院发展增添了后备力量,鼓励年轻医生进行提升学习。近年来,医院选送了20余名医师、护士分别到山西中医学院、长治市中医院、长治市妇幼保健院进修学习。
4.加强联络与沟通,实行双向转诊,互惠互利。2015年,中医院加入了省针灸医院、肛肠医院、市中医院医疗联合体,并对口支援中峪、交口卫生院,带动乡镇卫生院中医中药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同时主动联系省、市医院以专家门诊、定期查房、学术讲座、特色科室建设等多种形式,推动医院诊疗技术、服务理念、管理水平的跨越提升。
5.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建设满足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需要的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建立信息查询及大屏显示系统、监控系统、有线电视终端系统、内部电话程控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机房系统等,逐步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医保系统实行接口版管理,规范慢性病门诊管理。
6.积极推行中医特色及非药物疗法。中医院目前非药物中医特色疗法共39种,积极应用“治未病”服务技术(如体质辨识、膏方、针刺、灸法、拔罐、推拿、贴敷、足疗、药浴、熏蒸、药膳、刮痧等)12项,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应用“三伏贴”、“三九贴”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颈腰腿疼、儿科等疾病,充分体现中医药在预防保健中的作用。
7.扎实开展中医优质护理服务。中医院制定了优质护理服务规划、目标及实施方案,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100%。按月进行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每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至少3项。
再接再厉 谱写新章
2016年,中医院继续把握改革的发展机遇,努力提高医院内涵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从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入手,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为百姓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卫生服务。
本着“立足于本院、着眼于长远、起步于当前”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招聘高学历人才,选派优秀人才进修学习,扎实开展中医师承教育;继续实施“三名”工程——遴选市、县级中医名医,设立名科(特色科室),打造名院;以“滿足需求和适度超前”为原则,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和相关科室;完成二甲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添置新设备,改善旧设施,尤其加大对中医诊疗设备和大型设备的投资。
此外,沁源县中医院将实施“名医堂”建设,继承整理沁源县名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让中医院成为“名中医”的聚集地,发挥名中医效应,提升中医院的影响力。“名医堂”建设集诊疗服务、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是强化医院龙头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成为中医院的一张“新名片”。
中医院作为沁源中医药工作的龙头,担负着保沁源人民健康的重任,在今后的发展中,将继续秉承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策略,不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大力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粹精神,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为建设幸福沁源贡献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