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当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生活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取向。密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使生活既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又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活化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极其广泛的学科,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事实上,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对语文的兴趣逐步丧失。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呢?这需要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生活中孕育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因为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并真正理解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开创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1.留心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例如学校发生的好人好事、校园新闻、校园文化、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写、去说、去细细体会。如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农村特色的老校,学校博物馆中陈列的大都是我们祖辈们曾经用过的器具,看着眼前一件件充满乡土气息的物品,引导孩子们思考:这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我们现在怎么不用这些东西?先辈们过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接着,引导孩子们用心体会,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悟祖辈们的生活及艰辛创业的历史,受到深刻的艰苦朴素的教育,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关注社会生活,学习语文。人是社会中的人,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富有创意”的广告词,如热水器的广告词“随心所浴”,服装店的广告词“百衣百顺”,止咳药的广告词“咳不容缓”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扮演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了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还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了社会。如学了《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再如到社区参加板报设计、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们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家电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家电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开服装店的,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介绍水果的文章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家长更是倍加赞许。再如指导学生在家中和父母举行跳绳比赛,完成一次习作,主持召开家庭会议,写出自己作为一名小主持人的体会,这些都是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的好途径。
二、精心设计,紧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反映着生活,它们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还原生活。我在设计教学时,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知识。特别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如果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教学,往往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信息资源,再现生活情景,从而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积累。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山牧场》这样的课文,老师要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和天山牧场的壮观,如果单从语言文字进行感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草原、牧场的风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师必须构建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化的观念。
2.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许多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学生写好一篇习作,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积累语言文化知识,还要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生活素材。
3.角色体验,再现生活。知识源于活动,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一回“小老师”,在《紫色的小花》一课中,我让学生扮演紫色花和栗子花,在《母亲的账单》中,让学生当小彼得和妈妈对话等,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更能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将生活和语文联系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它是师生和谐、心扉敞开的场所;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有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让和谐的语文课堂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培植适宜儿童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让学生心灵得到充分放飞,尽情徜徉于语文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成尚荣.构建生活的课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生活化
语文学科是一个内涵及外延都极其广泛的学科,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能感受到语文,生活中的语文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事实上,语文教学正在变得枯燥、单调、无趣,孩子们被困在狭隘的课堂教学的牢笼里,对语文的兴趣逐步丧失。陶行知曾有过一个恰当的比喻,说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如何创造一片“林子”让鸟儿自由飞翔?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恢复对语文的兴趣,如何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呢?这需要每个语文老师从生活出发,从实际出发,变语文的小课堂为生活的大课堂,变头顶的小天空为生活的蓝天。
一、生活中孕育教学,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因为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所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并真正理解不是最终目的,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因此,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开创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
1.留心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例如学校发生的好人好事、校园新闻、校园文化、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师生之间发生的事情……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写、去说、去细细体会。如我们学校是一所具有农村特色的老校,学校博物馆中陈列的大都是我们祖辈们曾经用过的器具,看着眼前一件件充满乡土气息的物品,引导孩子们思考:这是什么?这是干什么用的?我们现在怎么不用这些东西?先辈们过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接着,引导孩子们用心体会,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悟祖辈们的生活及艰辛创业的历史,受到深刻的艰苦朴素的教育,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2.关注社会生活,学习语文。人是社会中的人,学生的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富有创意”的广告词,如热水器的广告词“随心所浴”,服装店的广告词“百衣百顺”,止咳药的广告词“咳不容缓”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随处可见,可以让学生扮演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养成了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还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学生由学校走向了社会。如学了《桂林山水》、《九寨沟》、《草原》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再如到社区参加板报设计、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
3.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孩子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这里,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我们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家电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家电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开服装店的,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介绍水果的文章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家长更是倍加赞许。再如指导学生在家中和父母举行跳绳比赛,完成一次习作,主持召开家庭会议,写出自己作为一名小主持人的体会,这些都是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的好途径。
二、精心设计,紧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反映着生活,它们密不可分。在课堂教学中,要让生活走进语文课堂,让语文教学融入生活。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创设情境,还原生活。我在设计教学时,尽可能地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语文知识。特别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如果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教学,往往不能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利用实物或多媒体信息资源,再现生活情景,从而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积累。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山牧场》这样的课文,老师要让学生感受草原的辽阔和天山牧场的壮观,如果单从语言文字进行感受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再现草原、牧场的风光,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息息相关的,语文教师必须构建语文教学生活化、情境化的观念。
2.关注生活,积累素材。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这决定了语文教学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许多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加深对课文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同样学生写好一篇习作,不仅要通过课堂学习与课外自学积累语言文化知识,还要通过社会生活实践丰富生活阅历,积累生活素材。
3.角色体验,再现生活。知识源于活动,教师要把讲台变成舞台,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角色,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情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不妨将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尝试当一回“小老师”,在《紫色的小花》一课中,我让学生扮演紫色花和栗子花,在《母亲的账单》中,让学生当小彼得和妈妈对话等,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新鲜有趣,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更能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
总之,将生活和语文联系的课堂是主动、互动、生动的课堂,是预设生成相得益彰的课堂,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筑的课堂,是对话与体验遥相呼应的课堂,是现实与理想逐渐逼近的课堂。它是师生和谐、心扉敞开的场所;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是师生创造奇迹、激活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随时有可能邂逅意外通道和美丽图景的旅程……让和谐的语文课堂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培植适宜儿童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让学生心灵得到充分放飞,尽情徜徉于语文课堂之中。
参考文献:
[1]余蕾.语文教学与生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成尚荣.构建生活的课堂.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