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根本需要。职业学校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护理教育 教学实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这一科学命题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同时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具有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的特点。
2.教育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教育目的。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经过了几次变动,直至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规定”的精神来看,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可以解读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育目的。
2.2 教育目的属性。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和统一,所以教育首先必须服务于当时的生产力,同时也要服务于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由此可见教育目的具有传承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即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属性。教育目的的二重性是辨证统一的,自然属性决定着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又制约和指导着自然属性。与自然属性相适应的社会属性会促进其自然属性的完善和发展,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即教育目的社会属性的价值取向。
2.3 教育属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传承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这种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向社会后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意志,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五育”之中,德育和美育就是形成受教育者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教师再传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德、美教育贯穿于所教授的课程之首。
3.目前我校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校中职教育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专业设置多样化,各专业之间相互补充和渗透,逐步形成了以护理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的综合性医学教育体系。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影响下,我校在学生教育的方面却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和护理伦理课程以外,很少有专业课老师去关心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教管的过程中只注重量化的“扣分”而没有专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考评标准或有标准不依,只要能保证学生安全最低要求就万事大吉;文体活动不少而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些班级为了比赛的结果出现辱骂甚或斗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在目前我国全面发展的“五育”教育之中而忽视了“德、美”教育,过分强调外加的纪律约束,而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和价值取向的结果。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相违背;与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
4.加强德美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职教育任务繁重,教学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学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训练有素而又技能高超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属不易!尤其是我校这样的医护教育学校。现在的社会正属于急速转型期,价值取向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型的过程中教育者如忽视增强一元化普遍的约束作用与功能,就会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走向亡失!拜金主义、经济主义、个人主义等多元化思潮就会更趋向于功利性!这样的“建设者”走向社会应该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每一位教学教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加强学生的德、美教育,树立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
5.教学实践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对中职学生普遍性的价值取向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以“医德医风”教育为主的护理学生,她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接触的是患者而面对的却是生命!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后果可想而知!鉴于中职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实际,并结合本人教学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德育教育,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医疗教育事业服务。
5.1 加强德育教育宣传,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2 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由教学者向教育者角色的转变,强调教务人员的榜样性作用。
5.3 提高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发挥管理学生的指导性作用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5.4 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德育教育办公室,明确適应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并予以实施。
5.5 全校动员,全方位的把德育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职员工考评、学生科学管理、班级日常生活和学生主体活动去。
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根本需要。职业学校学生是未来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帮助他们在思想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业学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护理教育 教学实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这一科学命题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同时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家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具有普遍性、民族性、崇高性的特点。
2.教育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 教育目的。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经过了几次变动,直至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这个“规定”的精神来看,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可以解读为全面发展的教育,即德、智、体、美和劳动技术教育全面发展,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教育目的。
2.2 教育目的属性。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协调和统一,所以教育首先必须服务于当时的生产力,同时也要服务于生产力基础上的生产关系。由此可见教育目的具有传承社会生产力的自然属性和体现生产资料所有者即统治阶级意志的社会属性。教育目的的二重性是辨证统一的,自然属性决定着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又制约和指导着自然属性。与自然属性相适应的社会属性会促进其自然属性的完善和发展,所以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即教育目的社会属性的价值取向。
2.3 教育属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我国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传承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这种建设者和接班人走向社会后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意志,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五育”之中,德育和美育就是形成受教育者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教师再传受文化知识的同时必须把德、美教育贯穿于所教授的课程之首。
3.目前我校教学现状
现阶段我校中职教育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支持下蓬勃发展,专业设置多样化,各专业之间相互补充和渗透,逐步形成了以护理教育为主,其他教育为辅的综合性医学教育体系。可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受国家“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影响下,我校在学生教育的方面却只注重知识的传承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和护理伦理课程以外,很少有专业课老师去关心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教管的过程中只注重量化的“扣分”而没有专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的考评标准或有标准不依,只要能保证学生安全最低要求就万事大吉;文体活动不少而没有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些班级为了比赛的结果出现辱骂甚或斗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就是在目前我国全面发展的“五育”教育之中而忽视了“德、美”教育,过分强调外加的纪律约束,而没有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和价值取向的结果。这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坚持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相违背;与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
4.加强德美教育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职教育任务繁重,教学时间较短(一般为三学年),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训练有素而又技能高超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属不易!尤其是我校这样的医护教育学校。现在的社会正属于急速转型期,价值取向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型的过程中教育者如忽视增强一元化普遍的约束作用与功能,就会导致学生的价值取向走向亡失!拜金主义、经济主义、个人主义等多元化思潮就会更趋向于功利性!这样的“建设者”走向社会应该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每一位教学教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都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加强学生的德、美教育,树立他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人才。
5.教学实践的对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对中职学生普遍性的价值取向教育非常重要,尤其是以“医德医风”教育为主的护理学生,她们走向工作岗位后接触的是患者而面对的却是生命!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后果可想而知!鉴于中职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实际,并结合本人教学体会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德育教育,树立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医疗教育事业服务。
5.1 加强德育教育宣传,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2 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由教学者向教育者角色的转变,强调教务人员的榜样性作用。
5.3 提高班主任的素质修养,发挥管理学生的指导性作用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5.4 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德育教育办公室,明确適应中职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并予以实施。
5.5 全校动员,全方位的把德育教育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教职员工考评、学生科学管理、班级日常生活和学生主体活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