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预习属于课堂效果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它能够直接影响到教师授课的质量以及学生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深度。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降低课堂中出现问题的几率。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数学高效预习的作用,随后详细解析预习的步骤,并提出其应用方法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预习;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30-01
引言: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仅仅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听讲,被动地获取知识。这导致了学生认为数学较为枯燥,降低总体学习兴趣,并且不愿再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因此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较低,不利于未来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听讲效果,让学生重燃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基本应用技能。
一、高中数学高效预习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适当的高效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加强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预习时,学生需要围绕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理解并运用初步的学习技巧,参考相关资料,认真研究教材题目,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等待课堂向教师提问,达到高效预习的效果。
(二)对新知识点建立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课堂经常会遇到一部分学习障碍。课前有效的预习可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数学内容整理系统化。当学生遇到以前没有学过但已经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及时回想思考,实现对内容的有效整理,消除学习的障碍,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升听课效率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群体当前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针对化知识传授。这种情况下,处理数学问题的时间较为紧迫。如果学生对新的知识不了解,往往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从而迷失在数学课堂中。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使思维对事物的理解逐渐复杂化。导致其在各方面都毫无准备,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可能让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恐惧心理,降低课堂授课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实现对知识点的基本了解。从而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对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降低听课的难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和数学学习兴趣。
二、高效预习步骤解析
高中数学的预习过程通常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相关长度进行实践规划,总体流程步骤可以分为整体预习阶段、分割预习阶段、课前预习阶段。
(一)整体预习实现综合分析
通常情况下,整体预习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总结性把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暑假或寒假开学前,投入一部分时间提前阅读新一年所需要学习的课本教材,通过对内容的提前分析与整合,达到整体预习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有效了解新一年的知识点体系,产生基本逻辑思考结构。从而在开学正式上课时,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有效缓解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
(二)分割化预习了解基本难点
分割式预习需要学生将课本中的章节单元整体进行一定的分割,通过解构基本知识点,得到相应的学习步骤。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数学整体的结构复杂性,明确需要首先学习的知识部分,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利用分割化方法,能够了解学习难点,达到在课堂中平心定气的效果。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预习方案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前预习提高授课效率
课前预习阶段通常需要学生在上课前仔细分析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快速分类法确定相关章节的重点和较为复杂的难点,达到把握课堂中心点的效果。这种预习方法时间要求短,能够为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授课得到一定的效率提升,并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由于每节数学课堂前的时间不固定,容易出现大量不确定因素,这种预习步骤有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预习方法分析
通过适当的预习,学生能够实现对数学的基本分类。通过将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实例结合自身平时的误区进行分析,随后完成整理,找出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易混的问题分类,例如在高一数学必修1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节中,学生容易出现因忽略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而致使思维不全面的问题。如例题A=|x|x2-8x+15=0,B=|x|ax-1=0,如果A∩B=B,请求实数a构成的集合有多少个子集?这一问题的易错点在于A∩B=B,可以得出B?A的相关结果,同时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学生容易忽视相关状况从而使求满足条件a的值出现错漏解答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效预习,并给予相关知识点引导:运用条件A∪B=B A∩B=A A?B时,利用预习分类讨论,优先分析集合A为空集?的实际情况,并在分析这类问题时,注重对互异、无序性质的分析,强调相关限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預习,提升课堂的授课效率, 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为以后进一步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梓茗. 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究[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7:156-157.
[2]李智敏. 探究高中数学有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8, 000(016):51.
[3]黄允. 高中数学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与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7, 000(026):P.36-37.
[4]张嘉芮. 有关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转换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预习;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4-030-01
引言: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仅仅通过让学生在课堂听讲,被动地获取知识。这导致了学生认为数学较为枯燥,降低总体学习兴趣,并且不愿再对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索。因此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较低,不利于未来的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预习,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听讲效果,让学生重燃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基本应用技能。
一、高中数学高效预习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适当的高效预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加强对自学能力的培养。在预习时,学生需要围绕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认真分析。理解并运用初步的学习技巧,参考相关资料,认真研究教材题目,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标记,等待课堂向教师提问,达到高效预习的效果。
(二)对新知识点建立基本概念
通常情况下,高中数学课堂经常会遇到一部分学习障碍。课前有效的预习可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数学内容整理系统化。当学生遇到以前没有学过但已经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时,可以通过及时回想思考,实现对内容的有效整理,消除学习的障碍,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升听课效率
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群体当前现有的知识水平,进行针对化知识传授。这种情况下,处理数学问题的时间较为紧迫。如果学生对新的知识不了解,往往产生一定的紧张情绪,从而迷失在数学课堂中。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而且使思维对事物的理解逐渐复杂化。导致其在各方面都毫无准备,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同时,还有可能让学生对数学内容产生恐惧心理,降低课堂授课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要求学生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实现对知识点的基本了解。从而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对讲解内容进行深入分析,降低听课的难度。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和数学学习兴趣。
二、高效预习步骤解析
高中数学的预习过程通常需要根据教材内容以及相关长度进行实践规划,总体流程步骤可以分为整体预习阶段、分割预习阶段、课前预习阶段。
(一)整体预习实现综合分析
通常情况下,整体预习需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总结性把握。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暑假或寒假开学前,投入一部分时间提前阅读新一年所需要学习的课本教材,通过对内容的提前分析与整合,达到整体预习的效果。学生可以在这个阶段,有效了解新一年的知识点体系,产生基本逻辑思考结构。从而在开学正式上课时,能够保持平稳的心态,有效缓解学习数学的心理压力。
(二)分割化预习了解基本难点
分割式预习需要学生将课本中的章节单元整体进行一定的分割,通过解构基本知识点,得到相应的学习步骤。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数学整体的结构复杂性,明确需要首先学习的知识部分,从而提高预习效率。利用分割化方法,能够了解学习难点,达到在课堂中平心定气的效果。这种先学后教的方法广泛应用于高中数学预习方案中,能够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课前预习提高授课效率
课前预习阶段通常需要学生在上课前仔细分析接下来需要学习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快速分类法确定相关章节的重点和较为复杂的难点,达到把握课堂中心点的效果。这种预习方法时间要求短,能够为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使课堂授课得到一定的效率提升,并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由于每节数学课堂前的时间不固定,容易出现大量不确定因素,这种预习步骤有可能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预习方法分析
通过适当的预习,学生能够实现对数学的基本分类。通过将具有代表性的章节实例结合自身平时的误区进行分析,随后完成整理,找出便捷、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整体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易混的问题分类,例如在高一数学必修1的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这一节中,学生容易出现因忽略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而致使思维不全面的问题。如例题A=|x|x2-8x+15=0,B=|x|ax-1=0,如果A∩B=B,请求实数a构成的集合有多少个子集?这一问题的易错点在于A∩B=B,可以得出B?A的相关结果,同时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子集,因此在解答问题时,学生容易忽视相关状况从而使求满足条件a的值出现错漏解答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有效预习,并给予相关知识点引导:运用条件A∪B=B A∩B=A A?B时,利用预习分类讨论,优先分析集合A为空集?的实际情况,并在分析这类问题时,注重对互异、无序性质的分析,强调相关限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預习,提升课堂的授课效率, 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深度,为以后进一步的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梓茗. 对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探究[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7:156-157.
[2]李智敏. 探究高中数学有效学习方法的重要性[J]. 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8, 000(016):51.
[3]黄允. 高中数学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与学习有效性的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7, 000(026):P.36-37.
[4]张嘉芮. 有关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学习方法转换的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