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诗:政坛巾帼的律政人生

来源 :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moh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凌晨1时30分,在庄严的国旗和区旗下面,香港特区首届政府的主要官员宣誓就职。其中一位头梳齐耳短发,身着黑色套装,面带微笑,坚韧沉稳的中年女子,引起了全世界媒体的关注,她就是特区首届政府律政司司长——梁爱诗。
   说起梁爱诗出任特区首届政府律政司司长,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96年12月11日,董建华当选特首后,立即开始着手筹组特区政府高层班子。当时港英政府的主要官员已几乎全部由华人担任,按照保持香港政坛稳定的原则,原港英政府胜任的官员基本留任或横向调整。只有律政司司长马富善是英国籍,按《基本法》的要求,必须离职。
   律政司司长主持香港政府的刑事检控和法律事务,相当于内地执掌检察院和司法厅两个机关的首长,是可以在香港行政长官休假或出缺时署任行政长官的三位高级官员之一(另两位是政务司司长、财政司司长),位高任重,十分关键。尽快找到一位方方面面都认可的候选人,来主持首届政府律政司,成为摆在董建华面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他立即想到了著名律师梁爱诗,于是正式向其发出任命信,诚邀她加盟政府班子。可是,梁爱诗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对政治向来不感兴趣,当天便回信婉言谢绝了董建华的美意。
   1997年2月22日,梁爱诗突然接到董建华从北京打来的紧急电话。董建华说:他下午就要向中央政府递交港府主要官员名单了,可律政司司长一职还没找到合适的人选,希望她利用仅剩的一个小时时间,再次考虑出任律政司司长。
   董建华的再次来电邀请,表明了香港新政府求贤若渴的殷切希望,梁爱诗不得不坐下来,冷静认真地思考。她想到:香港被殖民统治百余年,好不容易才回归祖国怀抱,组建精干过硬的新政府管理班子,是国家极其重要的大事。
   最后,梁爱诗决心放弃如日中天的私人事业,出任公职,为国效力。于是,她立刻给董建华复电,同意接受这一职务。
   梁爱诗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为什么会得到董建华如此青睐?这还要从梁爱诗的出身、人品和学识谈起。
   梁爱诗1939年4月24日出生于香港,幼年时在外祖父创办的香港中华中学读书,从小受家庭进步思想的熏陶,立志要做一名专管世间不平事的律师。1967年,她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香港司法考试,取得律师资格牌,次年便上岗正式开始私人执业。
   当时香港社会上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潮还较浓,绝大多数妇女不懂,也没有能力为自己维权。梁爱诗成为律师后,决心利用专业优势,积极行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为了联合更多志同道合的女律师与她一起奋斗,1975年,她发起组织成立了香港女律师协会;1978年,她又担任了国际法律妇女协会香港区主席。
   梁爱诗不单自己义务为民间团体担任法律顾问,无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对刚入行的女律师给予业务帮助,支持她们在业内站稳脚跟,而且还带领协会同仁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心全意地为香港市民服务,全力以赴地为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帮助她们争取合法權益。
   正是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当时香港妇女在经济独立上有了较大进步,护士等医疗服务行业的岗位首先实现了同工同酬,男女学生也开始实现了平等的九年义务教育,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有了较大改观。1993年,她被推选为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及港事顾问。因此,董建华筹组首届香港特区政府高层班子,选择律政司司长时,自然第一个最佳人选,就想到了梁爱诗。
   梁爱诗在1997年7月1日宣誓就任,正式成为了香港首位华人和女性律政司司长。
   在她主持律政司八年的两届任期内,香港平稳度过了回归初期两种不同法律制度的磨合期,没有发生重大法律问题的争执和冲突,确保了香港新宪制体系在“一国两制”理念下的成功落实,事实证明了她是一位十分合格的司长。2002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给予梁爱诗最高级别的荣誉奖励,颁授她大紫荆勋章。
   2005年10月7日,梁爱诗主动向新任特首曾荫权提出辞去律政司司长的请求。曾荫权极力挽留不成,只好接受了她的辞呈。之后,她连续数届担任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为香港的繁荣与稳定继续奉献。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港人,梁爱诗对香港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说:“经过那么多历史的风风雨雨都能走过来,香港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港人不但能继续感受到祖国的关注与关怀,更将继续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当红时隐退,精心照顾毁容女友   高鑫和王一楠因电视剧《丰园餐厅》结识。当时19岁的王一楠还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学生,两人在剧中演对手戏,几番往来后,高鑫就对这位性格活泼开朗的北京女孩颇有好感。而王一楠对这位师兄的印象也非常好:阳光帅气,幽默风趣,绅士味十足。   只是当时王一楠压根就没想过嫁给圈内人,于是就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好姐妹,甚至自掏腰包请他们吃西餐,极力“撮合”。最后的结果是“媒人”没当成,高
期刊
半年前,因为感觉体质大不如前,下定决心要开始运动的我,终于把一次也没有用过的健身卡翻了出来。   我给自己设定的前期目标是,坚持每天慢跑三十分钟。   但是很快,我就发现理想和现实根本是两回事。每次最多跑到15分钟,我就开始喘到上气不接下气,感觉再多跑一分钟就有可能直接晕倒,完全无法再坚持下去。   几次下来,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健身决心就又动摇了。特别是看到其他会员似乎轻轻松松地就能跑上个把小时的
期刊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提到香港特区,耳边不由得响起这首悠扬的歌曲——如今,这颗东方明珠回归祖国母亲的懷抱已经22载。  回首这22年,是“一国两制”取得巨大成功的22年。其中包括,香港特区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推动妇女发展,女性地位获得了很大提高。在这颗明珠愈加璀璨耀眼的背后,离不开“她们”的参与,进入新时代的香港,也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呼唤“
期刊
上网发帖“打抱不平”   35岁的徐筱梅是安徽省太湖县的一名女幼师,性情耿直,平时碰到不公平的事,总会自告奋勇站出来,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打抱不平。职业使然,徐筱梅对孩子很有爱心,十分厌恶“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粗暴教育方式。   徐筱梅的邻居钱俊朗、范玉琴夫妇,开了一间小铺,做着小生意。他们有个年幼的儿子钱坤,十分顽皮,常常让夫妇俩感到头疼。为了管教儿子,钱俊朗情急之下,有时候会对儿子动手。徐筱梅看
期刊
一见钟情,我要追求她   韩爷爷名叫韩福祥,退休前在武汉天文馆搞科研工作。2000年春,韩爷爷的老伴去世,韩爷爷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丧事过后,儿子韩宏宇提出接韩爷爷和他一起住,方便照顾他以后的日常生活,但韩爷爷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自己与妻子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宅。韩宏宇只好给韩爷爷请了一个保姆,并每周派小女儿去看望韩爷爷两次。   20年又过去了,韩爷爷也从古稀之年步入了耄耋之年。他每天的生活几乎千
期刊
逆流而上的支教梦想   2015年初夏,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的高材生,22岁的康瑜作出了一个决定,放弃中国人民大学的保研名额,放弃香港大学的录取通知,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放弃所谓稳定的生活、光明的前途……   所有的“放弃”,都是为了成全一个梦想——去支教。   “逆流而上”的康瑜知道,自己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从大一到大三,康瑜一直热衷公益。去支教,在她的梦想清单上一直占着最重要的一席。 
期刊
被人帮助后也想帮助别人   袁梅芳1949年出生在湖北省荆门市,在客运中心工作的她有着平静的生活,拥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可1996年,她17岁的儿子因为与同学发生争执,被老师批评变得消沉,没有得到及时疏导,最终卧轨自杀。引以为傲的儿子以这种惨烈方式离开后,袁梅芳的世界轰然坍塌了,终日以泪洗面。尽管女儿一直劝解她,可袁梅芳始终走不出来,浑浑噩噩地生活了五年。200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袁梅芳听到荆门广播
期刊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有人如是形容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的当家人陈冯富珍。精致的妆容,温文尔雅的气质,显露出其知性亲和的一面;发言精准利落,行事干练认真,特别是担任香港卫生署署长时,她以“全城杀鸡”的魄力举动应对禽流感疫情,尽显铁腕形象。执掌世卫组织的10年中,全球公共卫生成效卓著。而通过她,中国强有力的卫生应急能力和丰富的基层卫生经验,正惠及世界——   任职的10年中,陈冯富珍领导的世卫组织在
期刊
馋嘴女孩,想用包子创作一部动画片   1989年,石之予出生于重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两岁时就随父母移民加拿大。石之予从小喜爱美术,读初二时,她对动漫表现出浓厚兴趣,开始跟着爸爸系统地学习绘画。父亲主要是在诸如素描、色彩方面给予她一些指导。在进大学前,她就画了整整15本的素描。2011年大学毕业后,石之予到大名鼎鼎的迪士尼皮克斯电影公司实习,不久后就正式受聘成为《头脑特工队》的动画分镜师,随之搬到
期刊
哥哥意外身亡,500万元巨债找上门   2014年10月,陈文华尚未走出哥哥猝然离世的悲痛,却被一群讨债人围住了家门。   “老陈,我们也知道,找你要这些钱有点说不过去,可现在你二哥走了,他的家属又没有偿还能力,我们也要吃饭活命,不找你还能找谁去啊?”一个包工头苦着脸对陈文华说。   “是啊文华,看在我们曾在一个工地上打过工的分儿上,你先把我这62000块还了行不?我老婆刚做完手术,家里欠了一屁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