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原生态”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qz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认识“原生态”是在“青歌会”上,一曲曲无伴奏的歌声中散发出来原始生命的冲动和率真,自然清新的浓厚生活气息,让人感觉呼吸都更加顺畅自由。“原生态”,应该是指生命最本质的最原始的状态,语文教学课堂就应是充满这样率性质朴的“原生态”。
  一、真情流露,拒绝一潭死水
  语文课如果一味单纯地教字词句篇,枯燥地讲解和机械地训练,师生游离于文本情感之外,把本来生动感人的文本,讲得形散神离,枯燥无味。这样的教学,人物的音容笑貌不见了,景物的情感淡漠了,学生失去了对情感的体会。这样的课堂,就如同一潭死水,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后果。
  通过激情朗读,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以此来打动他们,调动他们释放自己。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好的朗读有怡情的作用,朗诵本身就是对文章的一种解析,可以通过声音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诱发学生的情感,具有培养审美感和语言感知的作用。
  二、自主学习,拒绝一家之言
  在原生态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以最大能力唤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害怕学生牵着教师的鼻子走,给教学以独立思维的自由,给课堂以生成的自由。而学生自主地去思维,自觉地去探索、主动地去发现、大胆地去怀疑,说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实现真正的师生交流对话,感受心灵自由所带来的愉悦。我在教人教版第六册课文《春蚕》时,在充分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之后,突然有一个学生提出:
  师:母亲养蚕是多么辛苦,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呢?
  生:老师,既然养蚕那么辛苦,为什么母亲还要养蚕呢?她完全可以做其它的事来赚钱。
  [这个问题显然在备课意料之外。学生们都显得有些兴奋。]
  师: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不养蚕,母亲还能做什么事呢?
  生1:母亲可以帮别人看孩子。
  生2:可以开个小店,做做小买卖。
  生3:自己做老板。(学生哄堂大笑)
  师:刚才同学们为母亲谋了不少条生路。 那么,干这些事母亲具体又需要做些什么呢?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1:其实,做保姆很烦的。又要抱,又要哄,还要洗尿布。如果孩子有什么意外,母亲可能还要变成被告。
  生2:从母亲养蚕中我们体会到她是个细心、任劳任怨的人,不管她做什么事,都会非常认真、负责地去做,不会偷懒的。
  生3:做任何一件事,要做好它,都必须要付出自己辛勤的劳动。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的确是这样,世上没有轻而易举得到的财富,必须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去获得。
  课堂是动态的,再智慧的老师也无法“算计”出课堂上学生会突然冒出些什么奇怪的问题。在原生态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特别珍视的是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特别看重的是学生所经历的研究、探索问题的过程以及这种敏于发现的能力,抓住了一个“意外”巧妙地创设情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简单朴实,拒绝一味花哨
  我们的语文课堂曾一味地追求标新立异,走了不少弯路。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在教《狼和小羊》一课时,同事给了我一个课件,像一部动画片的flash,狼会说话,羊会喝水,又把整篇课文都做在课件里,也就是说,学生根本不用把书打开,就能上完这节课。我决定放弃,只带了两个小磁铁和教科书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寥寥两笔画了一条小溪,让孩子在“小溪”上放两个磁铁标注狼和羊的位置,以此来理解“上游”和“下游”;“找碴儿”的理解则让孩子故意挑挑同学的毛病,当一个孩子回答:“你这不是鸡蛋里面挑骨头吗?”我知道孩子们已经理解了。整堂课,带着孩子翻开书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用的都是最朴素的手段,却收到了很实在的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听说读写的认真落实,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之中,才能真正上出原汁原味,朴素本真的“原生态”语文课。
  四、张扬个性,拒绝千人一面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是17世纪著名哲学家莱布尼茨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一语道出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原生态”的语文课堂上,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于作者、不同于教师的看法,允许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在教学之中,教师除了要有激发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热情,更要中肯评价不同的见解,因势利导,让学生拓宽、挖深自己的认识,从而使他们的个性思维得以释放。
  案例片段:《三袋麦子》
  师:看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的做法?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小猴,因为他很聪明,又有耐心,不但自己可以吃到麦子,还能送给别人呢。
  生2:我喜欢小猪,他的手真巧,能做出各种食品。
  生3:小牛挺节省的,妈妈平时让我零用钱要省着花,我觉得小牛的做法有道理。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潜在的创造性,我们语文教师坚定一个信念:张扬个性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突破,它反映了教育创新的要求,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让“原生态”走进语文课堂,学生能更自由地放飞思想,宣泄情感,怎么会有孩子不喜欢语文呢?
其他文献
人人都有梦,人人都会去编织自己的梦。若每个中国人把自己心中的梦串联起来,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补充新力量、新能源,少年儿童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力量、新能源。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  一、让家庭更温暖,孩子
期刊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理解古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及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3.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雨霖铃》朗读flash。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两组中国画,引出实写与虚写  首先请大家欣赏两幅中国画:第一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可是我却觉得这幅画有些文不对题,没有蛙,何谈声呢?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
期刊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整天和学生打交道,学生的衣食住行、一举一动都在班主任的关注之下,可见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具备的是有一份爱心和责任心,爱心和责任心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  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都是第一次离开家,都是从不同的学校插班进来的,甚至还有很多原来学校的“问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课改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而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如涓涓细流滋润着禾苗,因此竭尽全力上好每一堂课,让每一堂课都焕发生命活力,就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要义。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其中的无限乐趣,这样的语文课堂就是学生的幸福课堂。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
期刊
潘新和教授在《语文:人的确证》专著中,论述到语文科研时说,占有基本史料是科研之底线。而要进行语文科研则必须了解现代语文教育,走近语文届的大师:叶圣陶、黎锦熙、吴研因、梁启超、孟宪承、陈望道、高语罕、夏丏尊、朱光潜、胡适、朱自清、蒋伯潜等。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学者,这些人的语文教育著述不说全读,至少也要大致上有所涉猎。读了他们,就不会坐进观天、妄自尊大了,在科研和教学上,就会懂得谨言慎行。  其实
期刊
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感,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班主任工作、班级工作的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那么,班级工作中如何开展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呢?我进行了如下一些尝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首先,充分利用班会课,把班会课上成爱国主义教育课。除了开展“我为红旗添光彩”  “五星红旗永远飘在我心中”“国歌颂”“辉煌的峡江二中
期刊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王栋生(笔名吴非)的书,出一本我买一本,目前手头有《不跪着教书》《致青年教师》《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迷失的灯》《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和他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为什么如此偏爱他的书呢?原因有三:一为同一学科,且前辈是教学园地的实践者与探索者;二是作为教育领地的圣者,他言行一致;三是他的文章没有高深的理论支撑,但句句点到教育教学的穴位,读得过瘾。  杨绛曾说:“迷茫是因为
期刊
酒舞者,弄月者。  他带着浓重的酒气,趯入水中,池中那盏酌月却怎么也触不着,月夜的镜湖,水平得像他等候已久的心,冷得像他弃之荒野的簪,在那里荡漾开来,只是轻轻一蘸,那月亮又流到别处,他笑着,闹着,叫着,捉月亮,直到——水面重归平静。于是池水沸腾,蒸腾起带酒味的气息,湖的四周凝声屏气,连灰尘都淀了下来,像揭穿一些旧谎——  少年漫行仗弑剑,何易斗酒掌功名。“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束发的剑术却已挥
期刊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具学科,也是一门德育学科,学号语文需要有学习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把语文学好。  一、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充分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任务就是充分给学生自由,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发散思维,并且适当的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感受、领悟其中的奥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
期刊
“那年的花季,那年的雨季,时间的推移,成长的花絮”歌词里的花季雨季那么美丽,六年级毕业生在花季里欢笑,在雨季里流泪,而我——一名毕业班的班主任跟花季里的孩子们一同欢笑,一起流泪,一路感动,一起告别2015——在小学的一幕幕成长的足迹。  镜头一:半瓶护手霜  今天是9月10日——教师节。早上一进教室,李怡捧着一大束鲜花笑容满面地来到我面前,对我说:“徐老师教师节快乐。”不一会儿,桌子上堆满了鲜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