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eclipse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理解古诗词中虚景与实景的概念及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3.讨论法,点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雨霖铃》朗读flash。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两组中国画,引出实写与虚写
  首先请大家欣赏两幅中国画:第一幅,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可是我却觉得这幅画有些文不对题,没有蛙,何谈声呢?这幅画是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晚年的作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一带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顺流而下。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可是我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青蛙,仿佛听到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交响曲。第二幅,名为《深山藏古寺》,是宋代画院的一道考题,请大家思考,这幅画妙在何处?原来画家在“藏”字上做了文章,虽然没有直接画寺,但我们不难从通往深山的石径和挑水的和尚联想到深山必藏有古寺。所以,清初画家笪重光先生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不仅是画,中国传统艺术中都讲究一个“虚”字,虚处见实,虚实结合。这节课就让我们走入宋词名篇《雨霖铃》,体会虚实结合在诗歌创作中的妙处。
  二、柳永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和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也有很大影响。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妓们一起过着依红偎翠、浅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妓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所传诵的一首,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三、诵读全词,为鉴赏做准备
  1.试读:注意语调、语速及感情基调,标出不理解之处,采用学生自由读的方式。
  2.让朗读基础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点评。
  3.看视频,听名家朗读。
  4.全班跟读。
  浓情厚意从低徊婉转、一唱三叹的旋律里汩汩而出,离愁别恨也从悱恻动人、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幽幽而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在音乐叹惋的余声里走进作者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
  四、理解课文,体悟情感,鉴赏虚实结合的手法
  1.诗词的意境就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请学生试着给本词合理划分层次,看看词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描绘分别的情景,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实写,什么是虚写。就像中国画一样,在诗词中,实写指诗人描绘的眼前客观存在的实象、实景,虚写指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虚拟的虚象、虚景。所以,诗词中的过去之景、未来之景、梦中之景、神仙鬼怪之景都是虚写。所以,这首词中一个“念”字,提示前面是实写,后文是虚写。
  2.试着概括实写与虚写的画面。分别时凄清的环境——实写,分别时难舍的情景——实写,别后江行所见之景——虚写,别后酒醒所见之景——虚写,经年之后的生活场景——虚写。
  3.鉴赏实写的画面。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实写的画面进行鉴赏,要求找出意象,联想学过的诗句,体会典型意象对于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的作用。
  4.鉴赏虚写的画面。各学习小组选择一个虚写的画面进行鉴赏。
  5.请大家分析虚实结合的妙处。读完下片回味上片,更能懂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饱含的深情,这就达到了虚实相济的效果。从兰舟催发之际,想到江上远行之时,想到今宵酒醒之后,更遥想此去经年之日,不管时间怎样变化,时时都是不舍。从都门送别的长亭,到“暮霭沉沉”的江上,到“晓风残月”的远方,无论空间如何转换,处处都是离情。本词通过虚实结合,丰富了离别的内容,拓展了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词人难舍难分的离情。
  五、结语
  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通过虚实结合,字里行间弥漫的都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虚实结合的魅力。
其他文献
“有效教学”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有效教学”主要是针对教者来提的,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以生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课堂教学“重教轻学”的面貌,一方面教师要不断钻研更好地开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还要研究推动学生更加有效地听课从而高度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方法。教师“有效教学”是学生有效听课的前提条件
期刊
犹记得我的第一堂语文课,上课之前也曾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取过经,基本上都是自我介绍、互相认识、提些建议、做些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对于我这样的新手来说确实很有帮助。但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充满挚爱的人,总有一丝隐愿萦绕心头挥之不去,那就是极尽一己之力,最起码让我的学生能够从心底里真正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能沾取些许传统文化气息,拥有一定文化积淀,展现稍许“彬彬之风”。当我正式披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重在“听、说、读、写”四项,其中,“写”是高中生在接受语文教学指导期间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能力,也是确保高中生在参加高考期间获得语文高分的前提保障。因此,分析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这无疑是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重点问题。根据对课外阅读素材极其有效性的研究,不难发现课外阅读是提高高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但可以帮助高中生积累丰富的语言,还能点燃高中生的写作智慧,让高中生在写的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现代多媒体技术,在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帮助学生理解、识记信息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传统教学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但是从目前语文教学软件的制作与一些多媒体语文教学实例来看,其教学效果并未达到预想的理论高度。归纳起来,现今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存在以下明显缺陷:  一、教学软件制作水平良莠不齐,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目前市
期刊
典故出处:《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爱屋及乌”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效应,那么,如何更好、更快地“摇动一棵树、推动一朵云、唤醒一个灵魂”的关键,就在于掌握好“爱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使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不然看到,当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有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有鸡零狗碎的解析,有轰轰烈烈的“花架子”。这些都是对新课标的曲解,陷入单一低效的阅读教学状态。实际上,教师、文本、学生是一个互动、不断生成、拓展、螺旋上升的过程。  一、激发兴趣,搭设阅读训练平台  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
期刊
一个班级的灵魂就是班级精神。它应当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有全体学生爱班、护班的主人翁意识;有团结协作的凝聚力;有端正的班风,浓厚的学风;有"爱班"如家的集体荣誉感。为此,我着力做以下工作:  一、切实做好、管好、导好班干部的工作  先“察”,先做到细致了解每个学生,研究他们能否担大任,依据我班实际,有部分学生尽管学习成绩较差,但他们品行端正,在班里有号召力,因此,我“降大任于斯人”。组成班干部核心集
期刊
在教学生涯中,教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阅读。这种阅读不但是课上的、课下的,还是学校的、家庭的,更是贯串学生一生的,也是多种形式的。所以,教师要努力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阅读教学应该着重从这两个方面把握:一,有读的量,只有在一定量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比如,读《唐诗三百首》,读从《诗经》到清代的诗词,读《古文观止》,读经典的名家名作,等等。二,有读的质,和经典对话,把经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是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探讨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是一个新事物,其内在规律与发展特点还有待探讨,但有一点
期刊
人人都有梦,人人都会去编织自己的梦。若每个中国人把自己心中的梦串联起来,就是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补充新力量、新能源,少年儿童就是实现中国梦的新力量、新能源。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因此培养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少年兴则民族兴”。  一、让家庭更温暖,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