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命题的基本原则为以下几点: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试题质量,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重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强化育人的积极导向,关注学科特点和核心素養的综合,提升学科素养,实现育人价值。重视形成生命观点、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高度重视强化科学思维和重视科学探究(强化思维框架)的命题理念。现就相关核心概念在2018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全国卷命题方向及相应的应对策略做一探讨。
NO.1 何谓生命
核心概念1:细胞
【具体内容】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结构与功能、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一般是对多个章节内容的综合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综合考查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分布和鉴定及这些物质与细胞结构或细胞代谢之间的关系;利用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考查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利用物质的跨膜运输考查细胞膜的运输功能,借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查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利用遗传信息的表达考查细胞核核膜与核孔的运输功能;以生物学最新成果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结合细胞分裂与基因的表达考查细胞的分化,结合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代谢及免疫考查细胞的癌变、衰老与凋亡。
【例1】生物体复杂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奥秘,归根结底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变化。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与蛋白质结合,不与脂质结合
B.细胞中的脂质均由内质网合成
C.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都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D.D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而RNA不能储存
【答案】C
【解析】在细胞膜的表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细胞内的脂质除细胞本身制造外,还可以从外界吸收。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通过转录形成RNA,遗传信息流向RNA,RNA就携带并储存遗传信息。
【启示】这部分内容较为基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细胞代谢、遗传变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试题难度较小,多以信息题和综合分析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结合学科内其他知识点进行试题命制。高考试题侧重考查以下几个方面:有机物分子的成分、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机物的检测和实验探究,结合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及代谢知识考查细胞器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例2】K+对生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而Na+浓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结构。因此,正常情况下,抗盐生物细胞中能保持一个高的K+/Na+比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对离子的吸收过程不一定消耗能量
B.膜蛋白对K+和Na+的转运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C.K+的高积累量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D.细胞内K+和Na+积累量的差异取决于其遗传特性
【答案】B
【解析】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这一功能体现了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而不是功能。K+对生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K+的高积累量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不同生物细胞内K+和Na+积累量的差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取决于其遗传特性。
【启示】近年高考试题的选择题已不是简单知识的再现,而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相关知识。试题一般会提供相对简单的试题情境,重点考查考生的生命观点、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等。
【例3】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是一样。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X射线处理培养中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膜的破坏加快细胞凋亡
B.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可能有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C.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依然具有细胞分裂能力,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的过程都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
【解析】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用X射线处理细胞造成细胞膜的破坏属于不利因素影响造成的细胞坏死。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分裂,如记忆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时,可以进行分裂、分化;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如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是在基因控制下进行的,都有特异性组织蛋白的产生,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启示】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坏死和癌变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高考通常会结合社会科技热点和生命健康等具体的情境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体现生物学的生命观点和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笔者预测与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关的图像仍将是2018年高考的重要考点,该部分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较大。此外,2018年高考对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考查将会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结合生物学最新成果及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 NO.2 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
核心概念2:新陈代谢
【具体内容】新陈代谢的过程及其能量转换与物质变化。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高频考点,难度较大,赋分较高,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高考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TP、光合作用的色素及渗透作用等知识;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識;非选择题中会以图像图表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强调对考生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4】某科研小组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泸溪椪柑,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弱光下,椪柑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2)与强光相比,弱光下椪柑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3)测出各组真正的光合速率,每组均需再设置一组实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光照强度下,椪柑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4.17 μmol CO2·m-2·s-1时,该植物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5)将椪柑从中光照强度突然移至强光照强度的环境中,某种含碳化合物(C3或C5)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加叶面积 提高叶绿素含量 (2)多 (3)对叶片进行遮光(黑暗状态)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4)无法确定 (正常生长或负生长或维持原状,答全给分) (5)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时,C3的合成速率不变,而消耗速率却加快,导致C3化合物减少
【解析】(1)结合图表分析,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叶色加深,平均叶面积增大。为适应弱光环境,椪柑通过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来吸收更多的光能。(2)椪柑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弱光下椪柑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多于强光下的。(3)植物真正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表中给出的是净光合速率,要测出各组真正的光合速率,还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叶片进行遮光(黑暗状态)处理,测出相应的呼吸速率。(4)整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才能正常生长,题干信息仅给出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不能分析出整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情况,因此在中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生长情况不能确定。(5)将椪柑从中光照强度突然移至强光照强度的环境中,C3的合成速率不变,而消耗速率却加快,导致C3化合物减少。
【启示】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借助图形或实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借助图表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试题实验化或以实验数据的形式提供素材仍将是命题的重点,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计算等仍然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复习时,考生应加强对经典真题的研究,学会在开放性、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规范答题(规范书写、按试题要求作答、遵循学科规范),确保答案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尤其要加强对析因类试题的训练。
核心概念3:稳态调节
【具体内容】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维持稳态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稳态通过调节实现。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点,试题难度较大,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高考往往会结合图表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植物激素合成、运输和作用及相关实验的分析;以曲线表格和实验操作等新情境为背景,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及动物激素的调节,并重视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和免疫过程;借助生活实际,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免疫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承担社会责任,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例5】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 ml,尿量在短时间内将显著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肾小管中液体渗透压增高
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速率增加
C.胰岛素分泌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A
【解析】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经过滤形成的肾小管中的液体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速率减小,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血浆葡萄糖含量增多会引起机体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但是和尿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
【启示】复习时,考生要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例6】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天和第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1。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是IAA+GA3
C.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效果更为明显的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
D.从细胞角度分析,GA3只能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影响茎芽的伸长生长
【答案】D
【解析】激素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由于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故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的离体茎芽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分析图中的B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13.0,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6.5,IAA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4.5,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两种激素共同处理时,这种作用更为显著。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GA3促进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启示】预测2018年高考仍会趋向于对植物激素相关实验设计、分析与应用进行考查,难度中等。备考时,考生要以教材实验为依托,注重实验分析;同时要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并识记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重点关注多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考试大纲》指出: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目标、范围和考查的方向不是知识点的基本面貌特征,而是转换了对文字图表及数学模型的考查角度,弱化了对数学模型的直观描述,重视对实验数据模型、图表和表现形式因果逻辑关系的推理。
【例7】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通常突触前神经元微弱兴奋,并不足以触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2所示三种模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模式1中,神经细胞①兴奋,导致神经细胞②兴奋,此时,可能引起神经细胞④的____________(填“Na+”“Cl-”或“K+”)通道打开而内流。神经递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通常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模式2體现了神经调节中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模式3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⑦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l- 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递质,确保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负)反馈 (3)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或⑥兴奋后会促进⑤释放抑制性递质)
【解析】(1)模式1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使突触后膜上氯离子内流,从而加大神经细胞④的电位差,使神经细胞④更不容易兴奋,达到抑制效果。要引起神经冲动需要一定量的神经递质来进行刺激,大于某一值才可引起神经冲动,反之与未接受神经递质一样不产生神经冲动。而受体接受递质后立即将递质分解或转运,如果不在同一时间内大量接触递质是不能引起神经冲动的,用胞吐的方式可一次性释放大量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2)模式2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3)模式3中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或⑥兴奋后会促进⑤释放抑制性递质,因而⑦不能产生兴奋。
【启示】该部分知识年年必考,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充分体现了该内容在高考中的核心地位。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常以人体健康以及与实际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如肾炎、肝炎等引起的内环境的变化等)为情境,以生活实例或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分析、判断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相关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应用及分析的能力;免疫调节常以生活实例中的病例为载体,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常结合生活实例,以图表、实验为主要形式综合考查各种动物激素的功能、调节机制及相关的实验设计、分析和评价,且往往将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内容综合在一起,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时,要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核心概念4:生态系统
【具体内容】种群的动态变化、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运转;生物离不开环境,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点,试题难度适中,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试题往往以图表的形式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重视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环境问题为背景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注重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重视对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
【例8】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性引诱剂扰乱害虫的交配,以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B.合理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C.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D.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D
【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扰乱害虫的雌雄交配,使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合理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所以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合理增加食物链提高其稳定性,减少病虫害。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
【启示】试卷中生态学方面的试题向考生和社会传达了在对待地球资源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求索取,无原则地索取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人类自身,为了全人类的自身利益,人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要具有保护地球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9】“稻花鱼”是在水稻田中养殖的鲤鱼,稻田里的杂草、害虫褐飞虱等是鱼的主要“粮食”,鱼的粪便又成了稻田的肥料。水稻与鱼的“稻鱼共生系统” 实现了自我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l)稻田中,褐飞虱与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鲤鱼是_________营养级,若褐飞虱与鱼之间能通过彼此产生的化学物质等来避敌或捕食,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流入褐飞虱的总能量远小于水稻固定的总能量,是因为水稻固定的总能量除流向褐飞虱外,还有流向分解者的和未被利用的,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氮元素可在__________________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稻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捕食 第二和第三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两空可以颠倒顺序) (3)生物群落 稻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及稻田中的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一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
【解析】(1)鱼以杂草、褐飞虱等为食物,说明褐飞虱与鱼是捕食关系,鱼是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流向下一營养级的生物,另有部分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3)稻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稻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启示】近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考点主要为: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和高低的判断等。高考中多以曲线或表格为载体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时,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此外,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空内容注重对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进行考查。
核心概念5:遗传变异
【具体内容】减数分裂,遗传与变异,生殖与发育;与环境相互作用是直接原因。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点,试题难度大,赋分较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试题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遗传物质发现的科学史及相关实验,核酸的元素组成、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重视考查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分析能力;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实验思路的设计与分析及简单概率计算;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结合细胞分裂等知识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遗传的本质;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借助新情境,结合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变异知识。
【例10】兔子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基因M1(黄色)、M2(白色)、M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M1对M2、M3显性,M2对M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色兔子一定是杂合子,黑色兔子一定是纯合子
B.两只黄色兔子交配,子代中黄色兔子概率为2/3
C.多年前兔子的毛色基因可能是由M1突变为M2或M3
D.两只兔子杂交的子代可能有三种毛色
【答案】C
【解析】黄色基因纯合致死,黄色兔子的基因型是M1M2或M1M3,都是杂合子;黑色兔子的基因型是M3 M3,一定是纯合子。两只黄色兔子交配产生的子代,不会有基因型为M1 M1的个体,所以子代中黄色兔子概率为2/3。因为黄色基因纯合致死,所以多年前兔子的毛色基因可能是M2M2或M3M3的个体,因此C项是错误的。基因型M1M3的个体与基因型M2M3的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M1M2 、M1M3 、M2M3 、M3M3,毛色可能有三种。
【启示】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判断显隐性、推断基因型和表现型、计算概率,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拓展在相关实验结果分析上的运用,胚子致死、致死基因等引起的特殊分离比相关分析,基因定位的杂交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及相关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和相关概率的计算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例11】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是2n)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花顶生是野生型,花腋生是突变型。某研究小组就花位置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控制花位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不考虑交叉互换):
NO.1 何谓生命
核心概念1:细胞
【具体内容】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结构与功能、生命系统的层次(细胞构成生物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与能量、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与凋亡。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多,一般是对多个章节内容的综合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综合考查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分布和鉴定及这些物质与细胞结构或细胞代谢之间的关系;利用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考查细胞膜的识别功能,利用物质的跨膜运输考查细胞膜的运输功能,借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考查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利用遗传信息的表达考查细胞核核膜与核孔的运输功能;以生物学最新成果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结合细胞分裂与基因的表达考查细胞的分化,结合细胞的分子组成、结构、代谢及免疫考查细胞的癌变、衰老与凋亡。
【例1】生物体复杂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奥秘,归根结底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运动变化。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与蛋白质结合,不与脂质结合
B.细胞中的脂质均由内质网合成
C.生物大分子及其单体都是以碳链作为基本骨架
D.D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而RNA不能储存
【答案】C
【解析】在细胞膜的表面,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内质网是脂质合成的“车间”,细胞内的脂质除细胞本身制造外,还可以从外界吸收。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DNA通过转录形成RNA,遗传信息流向RNA,RNA就携带并储存遗传信息。
【启示】这部分内容较为基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是细胞代谢、遗传变异与生命活动调节的基础,试题难度较小,多以信息题和综合分析选择题的形式呈现,结合学科内其他知识点进行试题命制。高考试题侧重考查以下几个方面:有机物分子的成分、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有机物的检测和实验探究,结合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及代谢知识考查细胞器及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例2】K+对生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而Na+浓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结构。因此,正常情况下,抗盐生物细胞中能保持一个高的K+/Na+比值。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对离子的吸收过程不一定消耗能量
B.膜蛋白对K+和Na+的转运体现了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功能
C.K+的高积累量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D.细胞内K+和Na+积累量的差异取决于其遗传特性
【答案】B
【解析】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等,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控制物质出入细胞这一功能体现了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而不是功能。K+对生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K+的高积累量是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不同生物细胞内K+和Na+积累量的差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取决于其遗传特性。
【启示】近年高考试题的选择题已不是简单知识的再现,而是要求考生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相关知识。试题一般会提供相对简单的试题情境,重点考查考生的生命观点、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等。
【例3】生物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繁殖、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细胞也是一样。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X射线处理培养中的动物细胞,会因细胞膜的破坏加快细胞凋亡
B.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可能有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等物质
C.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依然具有细胞分裂能力,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的过程都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答案】A
【解析】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用X射线处理细胞造成细胞膜的破坏属于不利因素影响造成的细胞坏死。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有的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质。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可以进行细胞分裂,如记忆细胞在接受抗原刺激时,可以进行分裂、分化;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如黑色素细胞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是在基因控制下进行的,都有特异性组织蛋白的产生,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过程。
【启示】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坏死和癌变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高考通常会结合社会科技热点和生命健康等具体的情境综合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体现生物学的生命观点和理性思维等核心素养。笔者预测与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关的图像仍将是2018年高考的重要考点,该部分知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的可能性较大。此外,2018年高考对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考查将会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结合生物学最新成果及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综合考查。 NO.2 生命活动的基本原理
核心概念2:新陈代谢
【具体内容】新陈代谢的过程及其能量转换与物质变化。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高频考点,难度较大,赋分较高,主要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高考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ATP、光合作用的色素及渗透作用等知识;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知識;非选择题中会以图像图表的形式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强调对考生实验分析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4】某科研小组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泸溪椪柑,结果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弱光下,椪柑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光环境。
(2)与强光相比,弱光下椪柑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3)测出各组真正的光合速率,每组均需再设置一组实验,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光照强度下,椪柑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为4.17 μmol CO2·m-2·s-1时,该植物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5)将椪柑从中光照强度突然移至强光照强度的环境中,某种含碳化合物(C3或C5)减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增加叶面积 提高叶绿素含量 (2)多 (3)对叶片进行遮光(黑暗状态)处理,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4)无法确定 (正常生长或负生长或维持原状,答全给分) (5)当光照强度突然增强时,C3的合成速率不变,而消耗速率却加快,导致C3化合物减少
【解析】(1)结合图表分析,随光照强度的减弱,叶色加深,平均叶面积增大。为适应弱光环境,椪柑通过增加叶面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来吸收更多的光能。(2)椪柑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用表中数据可计算出弱光下椪柑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多于强光下的。(3)植物真正光合速率是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之和,表中给出的是净光合速率,要测出各组真正的光合速率,还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对叶片进行遮光(黑暗状态)处理,测出相应的呼吸速率。(4)整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0才能正常生长,题干信息仅给出叶肉细胞的净光合速率,不能分析出整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情况,因此在中光照强度下该植物的生长情况不能确定。(5)将椪柑从中光照强度突然移至强光照强度的环境中,C3的合成速率不变,而消耗速率却加快,导致C3化合物减少。
【启示】预计2018年高考仍然会借助图形或实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借助图表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试题实验化或以实验数据的形式提供素材仍将是命题的重点,重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计算等仍然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复习时,考生应加强对经典真题的研究,学会在开放性、真实性的问题情境中规范答题(规范书写、按试题要求作答、遵循学科规范),确保答案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尤其要加强对析因类试题的训练。
核心概念3:稳态调节
【具体内容】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维持稳态是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稳态通过调节实现。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点,试题难度较大,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高考往往会结合图表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植物激素合成、运输和作用及相关实验的分析;以曲线表格和实验操作等新情境为背景,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兴奋的传导与传递及动物激素的调节,并重视对实验的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的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细胞与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内环境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和免疫过程;借助生活实际,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免疫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承担社会责任,关注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
【例5】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0 ml,尿量在短时间内将显著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 )
A.肾小管中液体渗透压增高
B.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速率增加
C.胰岛素分泌增加
D.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答案】A
【解析】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后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经过滤形成的肾小管中的液体渗透压升高,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速率减小,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升高会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进而会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会增多。血浆葡萄糖含量增多会引起机体分泌较多的胰岛素,但是和尿量增加没有直接关系。
【启示】复习时,考生要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例6】某课题组为了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实验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至第1天和第8天,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1。当加入某种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GA3诱导的茎芽伸长生长被抑制了5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用激素处理时,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原因是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 B.GA3和IAA对离体茎芽的伸长生长都表现出促进作用,B组中起这种作用最为显著的处理是IAA+GA3
C.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效果更为明显的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
D.从细胞角度分析,GA3只能通过促进细胞伸长影响茎芽的伸长生长
【答案】D
【解析】激素是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由于在幼嫩组织中,生长素进行极性运输,故应用IAA处理茎芽尖端而不是加在培养液中。分析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GA3和IAA的离体茎芽生长较快,说明二者均能促进生长。分析图中的B可知,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13.0,GA3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6.5,IAA单独处理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是4.5,由此可以推测GA3和IAA在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关系,两种激素共同处理时,这种作用更为显著。GA3单独处理的两组中,A组的效果更为明显,原因可能是离体时间短的茎芽中自身的IAA含量较高。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当加入药物完全抑制茎芽细胞的DNA复制后,GA3促进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被抑制了54%,从细胞角度分析,说明赤霉素促进茎芽生长的方式是促进细胞伸长和细胞分裂。
【启示】预测2018年高考仍会趋向于对植物激素相关实验设计、分析与应用进行考查,难度中等。备考时,考生要以教材实验为依托,注重实验分析;同时要理解生长素的作用,并识记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重点关注多种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注重对知识的应用。《考试大纲》指出: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目标、范围和考查的方向不是知识点的基本面貌特征,而是转换了对文字图表及数学模型的考查角度,弱化了对数学模型的直观描述,重视对实验数据模型、图表和表现形式因果逻辑关系的推理。
【例7】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通常突触前神经元微弱兴奋,并不足以触发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图2所示三种模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模式1中,神经细胞①兴奋,导致神经细胞②兴奋,此时,可能引起神经细胞④的____________(填“Na+”“Cl-”或“K+”)通道打开而内流。神经递质一般为小分子物质,通常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模式2體现了神经调节中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
(3)模式3中:若⑤兴奋会导致⑦兴奋;若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⑦却不产生兴奋。分析其可能的机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l- 突触前神经元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递质,确保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
(2)(负)反馈 (3)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或⑥兴奋后会促进⑤释放抑制性递质)
【解析】(1)模式1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后,使突触后膜上氯离子内流,从而加大神经细胞④的电位差,使神经细胞④更不容易兴奋,达到抑制效果。要引起神经冲动需要一定量的神经递质来进行刺激,大于某一值才可引起神经冲动,反之与未接受神经递质一样不产生神经冲动。而受体接受递质后立即将递质分解或转运,如果不在同一时间内大量接触递质是不能引起神经冲动的,用胞吐的方式可一次性释放大量的神经递质,提高传递效率。(2)模式2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3)模式3中⑥兴奋后⑤再兴奋,⑥兴奋后会抑制⑤释放递质,或⑥兴奋后会促进⑤释放抑制性递质,因而⑦不能产生兴奋。
【启示】该部分知识年年必考,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出现,充分体现了该内容在高考中的核心地位。命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常以人体健康以及与实际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如肾炎、肝炎等引起的内环境的变化等)为情境,以生活实例或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下分析、判断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相关概念内涵、外延的理解应用及分析的能力;免疫调节常以生活实例中的病例为载体,考查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及各种免疫细胞的作用,与生活实践联系紧密,主要考查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盐调节、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常结合生活实例,以图表、实验为主要形式综合考查各种动物激素的功能、调节机制及相关的实验设计、分析和评价,且往往将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内容综合在一起,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复习时,要崇尚并形成科学思维习惯: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
核心概念4:生态系统
【具体内容】种群的动态变化、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运转;生物离不开环境,并与环境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点,试题难度适中,常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试题往往以图表的形式考查种群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间关系及群落演替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重视对考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以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农业、环境问题为背景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判断,注重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重视对能量流动图解的分析。
【例8】运用生态学的相关原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实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可利用性引诱剂扰乱害虫的交配,以减少对农作物的破坏 B.合理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C.通过增加食物链提高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减少病虫害
D.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答案】D
【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扰乱害虫的雌雄交配,使种群的繁殖力下降,从而减少害虫对农作物的破坏。运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合理配置群落的空间结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生态系统中的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也就越高,所以人工生态系统可以通过合理增加食物链提高其稳定性,减少病虫害。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会减小个体间交配繁殖的机会,导致物种有灭绝的可能,生物多样性减小。
【启示】试卷中生态学方面的试题向考生和社会传达了在对待地球资源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求索取,无原则地索取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人类自身,为了全人类的自身利益,人类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要具有保护地球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例9】“稻花鱼”是在水稻田中养殖的鲤鱼,稻田里的杂草、害虫褐飞虱等是鱼的主要“粮食”,鱼的粪便又成了稻田的肥料。水稻与鱼的“稻鱼共生系统” 实现了自我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l)稻田中,褐飞虱与鱼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鲤鱼是_________营养级,若褐飞虱与鱼之间能通过彼此产生的化学物质等来避敌或捕食,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流入褐飞虱的总能量远小于水稻固定的总能量,是因为水稻固定的总能量除流向褐飞虱外,还有流向分解者的和未被利用的,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氮元素可在__________________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但还需要往稻田中不断地施加氮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捕食 第二和第三 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2)自身呼吸作用散失 流向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两空可以颠倒顺序) (3)生物群落 稻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及稻田中的农产品不断地输出使一部分氮元素不能返回农田
【解析】(1)鱼以杂草、褐飞虱等为食物,说明褐飞虱与鱼是捕食关系,鱼是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输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该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一部分流向下一營养级的生物,另有部分流向分解者和未被利用。(3)稻田是人工生态系统,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效益,使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满足人类的需要为目的的。稻田土壤中氮的含量往往不足以使作物高产,加之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自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都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
【启示】近5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对本专题的考查难度不大,考点主要为: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类型;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和高低的判断等。高考中多以曲线或表格为载体考查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等,结合实例考查群落结构和演替时,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此外,题目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空内容注重对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进行考查。
核心概念5:遗传变异
【具体内容】减数分裂,遗传与变异,生殖与发育;与环境相互作用是直接原因。
【命题方向】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点,试题难度大,赋分较高,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试题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遗传物质发现的科学史及相关实验,核酸的元素组成、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表达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重视考查实验的设计和实验的分析能力;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推断、实验思路的设计与分析及简单概率计算;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结合细胞分裂等知识考查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及遗传的本质;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借助新情境,结合基因与性状之间关系考查遗传的基本规律及生物变异知识。
【例10】兔子具有黄色、白色和黑色三种毛色。基因M1(黄色)、M2(白色)、M3(黑色)的显隐性关系为M1对M2、M3显性,M2对M3显性,且黄色基因纯合致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黄色兔子一定是杂合子,黑色兔子一定是纯合子
B.两只黄色兔子交配,子代中黄色兔子概率为2/3
C.多年前兔子的毛色基因可能是由M1突变为M2或M3
D.两只兔子杂交的子代可能有三种毛色
【答案】C
【解析】黄色基因纯合致死,黄色兔子的基因型是M1M2或M1M3,都是杂合子;黑色兔子的基因型是M3 M3,一定是纯合子。两只黄色兔子交配产生的子代,不会有基因型为M1 M1的个体,所以子代中黄色兔子概率为2/3。因为黄色基因纯合致死,所以多年前兔子的毛色基因可能是M2M2或M3M3的个体,因此C项是错误的。基因型M1M3的个体与基因型M2M3的个体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M1M2 、M1M3 、M2M3 、M3M3,毛色可能有三种。
【启示】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判断显隐性、推断基因型和表现型、计算概率,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拓展在相关实验结果分析上的运用,胚子致死、致死基因等引起的特殊分离比相关分析,基因定位的杂交实验方案设计与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及相关基因型、表现型的推导和相关概率的计算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例11】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数是2n)是严格自花传粉的植物,花顶生是野生型,花腋生是突变型。某研究小组就花位置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控制花位置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定位,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不考虑交叉互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