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逻辑用语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命题的概念及构成,能判断命题的真假,会把命题写成“ ”形式;
  2、通过实例了解原命题、逆命題、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四种命题的概念
  3、掌握四种命题的形式和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会用等价命题判断四种命题的真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并写出四种命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的举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命题的概念及四种命题的关系,并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难点:理解四种命题之间相互的关系,并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型
  新授课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规律的科学
  逻辑用语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工具”
  万丈高楼平地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基础(ppt展示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学习常用逻辑用语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命题,那么“瑞雪兆丰年”这个语句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这个语句是命题吗?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
  问题探究:判断下列哪些语句是命题?
  (1)在欧式几何中,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
  (2)正弦函数 的定义域是实数集 ;
  (3) ;
  (4) 是无理数吗?
  (5)
  (6)灵璧奇石闻名世界啊!
  (7)请把门关上。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并分析。通过(1)(2)(3)是命题,加深对构成命题的语句特征的理解;(4)(5)(6)(7)说明不能构成命题的原因,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抽象,得到命题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1、命题
  (1)定义: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强调:一个语句是命题必须能判断真假
  设计意图:明确命题的概念,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2)命题的分类:
  师:你能举出几个数学命题的例子吗?(师生共同从命题的定义来判断学生所举的例子是否是命题)
  设计意图:从“判断”的角度来加深对命题的理解;
  巩固所学数学命题。
  练习巩固: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并判断真假。
  若整数 是素数,则 是奇数;
  若一个函数是指数函数,则这个函数是增函数;
  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观察上述练习,都具有什么样的形式?
  (3)命题的构成形式
  在数学中,命题通常写成(或可以改写成)“ ”或“ ”形式;其中 叫做命题的条件, 叫做命题的结论。
  设计意图: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命题的构成形式,新知识的产生不要让学生觉得是强加的,而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2.四种命题的定义
  (1)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一般地,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那么我们把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另一个命题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你能说出(2)(3)(4)之间的关系吗?
  小结: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就是它的逆命题:
  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就是它的否命题;
  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就是它的逆否命题。
  (2)原命题: ;
  逆命题: ;
  否命题: ;
  逆否命题: 。
  强调:原命题与逆命题、原命题与否命题、原命题与逆否命题是相对的。
  3.巩固探究
  (三)课堂练习
  1、 练习 1、2
  
  感悟提炼: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以转化判断其等价命题(逆否命题)的真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吗?(学生总结)
  (五)作业布置
  1、必做题: 习题1-1 2、4
  2、选做题:
  写出命题“逆否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写出命题“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并证明你的结论。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讀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的美丽。  3.通过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口语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而此课时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简单的排列问题。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还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此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能区分单质、化合物,了解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等环节,体验人类探究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与方法。
期刊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6—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
期刊
游戏背景:  在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总是会说,我打针不哭,很勇敢。我也生病的时候打针不哭的。我有个阿姨是医生,她一直帮我看病我也不哭……孩子们总是会说起自己生病时看医生的情景,孩子们也都表示自己很勇敢,对于看病的经验孩子们之间是比较丰富的,所以在开展角色游戏的时候,孩子们乐于扮演医生给小朋友看病。  游戏片段一:  角色游戏开始你选择到小医院去游戏,来到了小医院你选择了医生的衣服和帽子穿戴好,坐在
期刊
教学目标:   1、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能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掌握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有序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说出并会表示整点。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
期刊
案例背景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之后的关于周长的练习课。因此,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要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并引导学生应用周长的定义与图形的边的特征,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空间,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练习课要由浅入深,形式
期刊
一、说设计意图  《纲要》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动作练习,基本体操练习,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创造性身体活动和体育游戏等。跳跃动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是锻炼幼儿身体的有效手段。跳跃动作的形式丰富多样,有双脚跳,单脚跳,行进向前跳,侧跳,立定跳远,助跑跨跳的一会儿,通过参加各种跳跃活动,可以增强腿部的肌肉力量。对幼儿视觉运动能力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易拉罐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材料,但玩
期刊
一、单元整体作业设计的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特点。在整体设计目标时,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作业是知识获得、掌握和运用的另一种途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让作业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快乐延续到课外。  本案例将结合牛津英语上海版1A Module 2 Unit 1的教学内容来探讨单元整体教学下
期刊
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与原著《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人物的描写,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2.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资料学会有依据地评价人物。  3.有感情地朗讀课文,发现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课文与原著《廉颇·蔺相如列传》对人物的描写,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及相关资料学会有依据地评价人物。  教学过程: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