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90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36—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归纳等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长方形的特征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直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若干、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使长方形,哪些物体面的形状是正方形吗?
  生1:黑板面是正方形的,……
  生2:开关面是正方形的,……
  2、引入
  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这些物体面的形状是长方形还是正方形的呢?
  生1:黑板面上下两边一样长,左右两边一样长,所以它是长方形。
  生2:因为开关面的四边都一样,所以它是正方形。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直观地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从熟悉的场景出发,通过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唤起学生的记忆,并通过提问学生判断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依据有效地引入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這节课老师希望同学们能有以下收获:
  (一)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2、懂得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3、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二)出示自学提示
  1、长方形有(  )边,(  )相等,有(  )个角,都是(  )角。
  2、正方形有(  )边,(  )相等,有(  )个角,都是(  )角。
  3、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  ),长方形短边的长叫作(  )。
  4、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作(  )。
  5、你能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吗?
  (三)检测自学,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
  (1)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纸量一量,所以折一折,说一说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4条边,四边都相等,有4个角,都是直角。
  (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
  2、认识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的边长。
  (1)让学生摸一摸书本、课桌、橡皮等物体,指出它们的长和宽或边长。
  (2)量一量作业本等的长和宽或边长各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设立填空式学习提示让学生懂得本课的学习重点,鼓励学生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摸一摸,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第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结合交流,进一步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这样的安排不仅给学生留出了必要的探索空间,又能使他们感悟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当堂训练,巩固深化
  1、我会填。
  (1)长方形有(  )条边,有个(  )角;正方形有(  )条边,有个(  )角。
  (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3)长方形长边的长叫作(  ),短边的长叫作(  )。
  2、我会剪。
  用一张长方形纸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是怎么剪的?你们有什么发现?
  (1)小组合作完成说说为什么?
  (2)师巡视引导学生发现在长方形里剪最大的正方形,以长方形的宽为正方形的边长。
  3、我会画。
  完成课本第38页的第6题。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画出的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我会猜。
  游戏:猜一猜。
  (1)我的两条对边一组是6cm,一组是4cm,我是(     )。
  (2)我的四条边都相等,我是(     )。
  (3)下面四边形各是什么图形? (学生猜后,课件演示揭示答案)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宜,先是检测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掌握情况,再通过剪一剪知道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紧接着通过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长方形或正方形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理解,最后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四、拓展延伸,问题思考
  小组合作,活动要求:四人一组,每人选择一种工具,完成一项任务。
  1、拼一拼:请用三角尺拼一拼,看能不能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2、摆一摆:利用小棒摆长方形和正方形。
  完成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说说你们是怎么拼的?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五、回顾全课,形成能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分享吗?你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不仅着眼于知识,而且着眼于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突出了探索过程的意义和价值。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浮力?  2. 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和沉入水中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3. 会用测力计测量并计算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第一次走进《力与生活》这个单元,第二课《浮力》学习前,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能用测力计测定拉起物体时用多少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随机采访中了解学生前概念水平,并将学生的概念水平分为2个等级,即“能准确判断谁
期刊
前段时间,有幸观看到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大赛节目,参赛选手的妙语连珠、口若悬河、出口成章的语言让当老师的我们赞叹不已!我自叹不如!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是“靠嘴巴吃饭”的,更应该有一副好的口才,即语言魅力。而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语言在课堂的有效表达,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这几年,多次担任各种赛课、选聘老师的评委,听过不少老师的课堂语言,老师的教学语言很大程度上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影响。部分老师
期刊
教材分析: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用平易的语句,绝妙的想象,表达了他夜宿山寺身临高处的感受。全诗仅20个字,但足以令读者身临其境,亲感其情。前两句从视觉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的高耸入云,后两句从听觉上想象“山寺”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夸张的想象,淋漓尽致地描绘出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期刊
小学水平二(四年级)前滾翻教案(第二课时)
期刊
上大学时,班主任老师就说过,以后出了校门,走上讲台,一定要做班主任,因为只有做了班主任,你才算是个真正的老师,否则,无论你把成绩教多好,都不算是个优秀的老师,当时不太赞同老师的话,后来自己做了班主任,才真正理解了老班的话。  做好一名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做好一名少数民族农村班主任更是辛苦的。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班主任工作的琐碎和复杂。不仅要求班主任要具备高素质的综合能力,更要求班主任
期刊
PEP小學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3 My school calendar (B Part3) 教案设计
期刊
教学目标:  1.会认“誊、励、篇”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父母分别是怎样评价“我”的诗的,“我”对父母评价的认识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含义,体会父母表达爱的方式的不同。  4.学会正确对待批评和表扬。  重点:体会父母爱自己孩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母爱宽容、和蔼、鼓励;父爱理性、深沉、严格。  难点:体会课文中含义深
期刊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讀课文,读好逗号和句号的停顿。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关系,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的美丽。  3.通过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口语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  教学过程:  一、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第一课时《简单的排列》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一)》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简单的排列和组合,而此课时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简单的排列问题。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在现实生活中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以后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还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此课时是基于学生已有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能区分单质、化合物,了解检验氢气纯度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等环节,体验人类探究物质世界的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与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