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房地产开发是为了给人类提供居住的空间并改变居住的环境,而通过使用多种形式的资源组合进行的生产经营活动。随着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不断发展,现场管理的必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本文通过阐述房地产开发的现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发现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此促进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本。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现场管理;应对策略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地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炙热,房地产开发商面对的也是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而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商业信誉,提高市场和社会各界的认知度、美誉度。要想加强质量,就要在项目施工中坚持沟通协调,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程,控制工程价款,避免工程隐患和工程事故,从而达到预期的项目目标,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房地产开发现场管理就是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场地的科学安排,合理利用空间布局,使人财物设备等与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就是为了规范现场环境,确保文明作业,施工安全有序。
(1)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能够保证房地产开放项目正常建设
房地产开发现场聚集了大量的人员、物料、机器设备等,只有将这些材料通过建设过程才能实现建筑物这一成果。所以说,现场能否进行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着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力、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能否顺利畅通地开展建设活动,建筑成果能否顺利得以实现。
(2)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能够保证各项专业操作之间的合作沟通
房地产开放项目的很多工作都需要诸多工程协调进行,甚至要开展联合作业。所以说,现场能否进行有序地管理,直接关系着各工种、各专业的工作能否密切合作,能否有效配合,能否正常开展各自的工作。
(3)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能够保证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
项目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项目质量的优与劣。评价一个项目管理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项目现场管理是否有序。如果现场管理有序,施工文明,那么就为这个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奠定了基础。
(4)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是自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具体表现
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可能会涉及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卫生、消防安全等等,这就要求在进行施工时要有效地进行现场管理,才可能不违反法律法规,才可能保证各项生产建筑活动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
3.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开发项目建设施工之前的设计与现场情况差别过大
项目现场管理要严格依据建设的总平面设计。建设总平面设计规划要明确合理地规划处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设备的具体位置。但是,如果在设计之前没有对现场进行科学地了解调研,则可能在现场的真正安放时候发生很大的偏差。或者现场在布置时不按照事前科学合理的规划而随意摆放,也可能出现偏差较大的情况。
(2)开发项目的现场布置动态调整缺乏机动性
虽然说,现场的布置要严格依照事前规划好的建设总平面设计。但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个集合了大量人员、物料、设备和信息的工程,不可能所有的项目都按照预想中的进行,现实中总会出现一些变数,而且开发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对布置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点,这就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根据事实需要,灵活调整,而不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建设总平面设计项,造成现场混乱无序。
(3)开发项目现场施工的文明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
项目现场方面经常出现不文明施工造成的问题,比如说材料堆放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标牌指示;在机器设备使用维护过程中缺少漏电保护、防火、防水措施不够;施工人员不佩戴上岗证件或者无证施工,施工现场衣着不规范,甚至发生醉酒吸烟;施工人员宿舍防火放电防盗设备部完善等等。
(4)开发项目现场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不能形成常态性监督机制
一定要由施工单位或者自有或者聘请监理人员,对现场的平面布置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保证其符合设计的要求、标准和规定,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和上级机构也应该讲对房地产开放现场的检查和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确定下来,确保检查能够发挥作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而是确确实实能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和工程质量。
4.房地产开发现场管理的应对策略
(1)项目管理
主要包括:一是审核图纸。施工标招前,对图纸和清单严格审核,减少漏项,控制好工程造价;工程开工前,要指派专门的监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施工图进行审核,预防影响施工的因素;坚持在交底前由设计、施工的各相关部门对施工图纸进行联审联合,建言献策,保证顺利施工和安全施工。
(2)质量的控制
主要包括:一是施工质量的控制。监理要认真地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和工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施工严格依据设计图。业主方有权利随时检查或者抽查施工方的工作,督促其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若是有随意更改施工图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即使处理,必要时甚至返工。二是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需要的各项建筑材料在进场之前都要由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方进行签字确认。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订货、生产到运输、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三是进度的控制。要时刻跟踪施工的进度情况,若是发现有施工工期延误的现象,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必要时进行抢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工程;四是造价的控制。要时刻注意跟踪了解工程量和工程造价的问题,若是发生工程变更要由施工方和业主方进行联合签字确认,若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的话还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3)综合管理
一是要严格依据合同约定进行施工。施工的进度、质量都要严格依照合同约定的进行,房地产公司要主动全面地了解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履行合同的相关情况,一切管理和控制也要严格依照合同约定来监督。
二是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如果要保证各项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深入现场进行督促监理,将检查工作常态化,每周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实实在在地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杜绝走形式。
三是要办事要讲信用有原则。不能在施工现场大放厥词,一切语言都要根據实际情况提出来,并且要为自己的话和行为负责,严格依程序办事,不越位、不篡位,不空位,坚持完成好本职工作。
四是制定奖惩措施。经济政策是保证各项工作按时按量完成的最直接也是见效最快的措施。制定现场管理奖惩制度,要把有关现场文明、安全等评判标准公开,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管是谁违反了制度都要处罚,而表现好的人员也要进行公开的奖励并及时兑现。这样才能促使所有的人员自觉地遵守有关制度。
五是目视管理。就是讲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规程、标准等通过看板、海报、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潜移默化中,使人员受到教育,实现施工人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六是资料的管理。在施工和监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由相关的文字档案,并要制定实施规范的档案管理、使用和保管制度。工程档案要与施工整个过程同时进行,单项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单项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要随做随验收,确保每一项过程完成后都留下相关的资料,实现工程建设的痕迹化管理。
5.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在具体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在现场施工时实时管理,预防出现不可预知的重大问题。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多方的协调,保证贯彻落实好每一项管理制度,最终保证整体工程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吕萍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秋雁,陈虹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现场管理;应对策略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地高速发展,建筑行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炙热,房地产开发商面对的也是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大环境。而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竞争力的最主要的渠道就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商业信誉,提高市场和社会各界的认知度、美誉度。要想加强质量,就要在项目施工中坚持沟通协调,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程,控制工程价款,避免工程隐患和工程事故,从而达到预期的项目目标,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房地产开发现场管理就是在施工之前和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现场场地的科学安排,合理利用空间布局,使人财物设备等与环境保持协调统一。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就是为了规范现场环境,确保文明作业,施工安全有序。
(1)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能够保证房地产开放项目正常建设
房地产开发现场聚集了大量的人员、物料、机器设备等,只有将这些材料通过建设过程才能实现建筑物这一成果。所以说,现场能否进行有效的管理,直接关系着建设过程中需要的劳动力、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能否顺利畅通地开展建设活动,建筑成果能否顺利得以实现。
(2)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能够保证各项专业操作之间的合作沟通
房地产开放项目的很多工作都需要诸多工程协调进行,甚至要开展联合作业。所以说,现场能否进行有序地管理,直接关系着各工种、各专业的工作能否密切合作,能否有效配合,能否正常开展各自的工作。
(3)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能够保证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
项目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项目质量的优与劣。评价一个项目管理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看项目现场管理是否有序。如果现场管理有序,施工文明,那么就为这个项目得到社会各界的良好评价奠定了基础。
(4)对项目现场进行管理是自动遵守各项法律法规的具体表现
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可能会涉及各个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说城市规划、市政建设、环境保护、卫生、消防安全等等,这就要求在进行施工时要有效地进行现场管理,才可能不违反法律法规,才可能保证各项生产建筑活动都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开展。
3.房地产开发项目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开发项目建设施工之前的设计与现场情况差别过大
项目现场管理要严格依据建设的总平面设计。建设总平面设计规划要明确合理地规划处施工现场的人员、材料、设备的具体位置。但是,如果在设计之前没有对现场进行科学地了解调研,则可能在现场的真正安放时候发生很大的偏差。或者现场在布置时不按照事前科学合理的规划而随意摆放,也可能出现偏差较大的情况。
(2)开发项目的现场布置动态调整缺乏机动性
虽然说,现场的布置要严格依照事前规划好的建设总平面设计。但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是一个集合了大量人员、物料、设备和信息的工程,不可能所有的项目都按照预想中的进行,现实中总会出现一些变数,而且开发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对布置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点,这就要求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根据事实需要,灵活调整,而不能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建设总平面设计项,造成现场混乱无序。
(3)开发项目现场施工的文明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
项目现场方面经常出现不文明施工造成的问题,比如说材料堆放杂乱无章,没有明确的标牌指示;在机器设备使用维护过程中缺少漏电保护、防火、防水措施不够;施工人员不佩戴上岗证件或者无证施工,施工现场衣着不规范,甚至发生醉酒吸烟;施工人员宿舍防火放电防盗设备部完善等等。
(4)开发项目现场缺乏必要的检查和监督,不能形成常态性监督机制
一定要由施工单位或者自有或者聘请监理人员,对现场的平面布置进行经常性地检查和监督,保证其符合设计的要求、标准和规定,满足建筑施工的需要。同时,有关政府部门和上级机构也应该讲对房地产开放现场的检查和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确定下来,确保检查能够发挥作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而是确确实实能维护正常的施工秩序和工程质量。
4.房地产开发现场管理的应对策略
(1)项目管理
主要包括:一是审核图纸。施工标招前,对图纸和清单严格审核,减少漏项,控制好工程造价;工程开工前,要指派专门的监理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施工图进行审核,预防影响施工的因素;坚持在交底前由设计、施工的各相关部门对施工图纸进行联审联合,建言献策,保证顺利施工和安全施工。
(2)质量的控制
主要包括:一是施工质量的控制。监理要认真地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和工序进行验收,确保工程施工严格依据设计图。业主方有权利随时检查或者抽查施工方的工作,督促其严格按照图纸施工,若是有随意更改施工图的现象要及时发现,即使处理,必要时甚至返工。二是材料的质量控制。施工需要的各项建筑材料在进场之前都要由房地产开发商和业主方进行签字确认。为了保证材料的质量,要严格控制订货、生产到运输、安装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出现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情况。三是进度的控制。要时刻跟踪施工的进度情况,若是发现有施工工期延误的现象,就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必要时进行抢排工期,确保按时完成工程;四是造价的控制。要时刻注意跟踪了解工程量和工程造价的问题,若是发生工程变更要由施工方和业主方进行联合签字确认,若是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解决的话还应该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3)综合管理
一是要严格依据合同约定进行施工。施工的进度、质量都要严格依照合同约定的进行,房地产公司要主动全面地了解施工单位和分包单位履行合同的相关情况,一切管理和控制也要严格依照合同约定来监督。
二是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如果要保证各项工程都能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深入现场进行督促监理,将检查工作常态化,每周定期召开工程例会,实实在在地解决工程施工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杜绝走形式。
三是要办事要讲信用有原则。不能在施工现场大放厥词,一切语言都要根據实际情况提出来,并且要为自己的话和行为负责,严格依程序办事,不越位、不篡位,不空位,坚持完成好本职工作。
四是制定奖惩措施。经济政策是保证各项工作按时按量完成的最直接也是见效最快的措施。制定现场管理奖惩制度,要把有关现场文明、安全等评判标准公开,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不管是谁违反了制度都要处罚,而表现好的人员也要进行公开的奖励并及时兑现。这样才能促使所有的人员自觉地遵守有关制度。
五是目视管理。就是讲项目管理的相关制度、措施、规程、标准等通过看板、海报、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潜移默化中,使人员受到教育,实现施工人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
六是资料的管理。在施工和监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由相关的文字档案,并要制定实施规范的档案管理、使用和保管制度。工程档案要与施工整个过程同时进行,单项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单项验收,特别是隐蔽工程要随做随验收,确保每一项过程完成后都留下相关的资料,实现工程建设的痕迹化管理。
5.结束语
房地产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大工程,在具体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要求在现场施工时实时管理,预防出现不可预知的重大问题。同时,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会同相关单位进行多方的协调,保证贯彻落实好每一项管理制度,最终保证整体工程目标如期实现。
参考文献:
[1]吕萍等.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2]刘秋雁,陈虹霖.房地产开发与经营[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