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采用华法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给予观察组华法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关键词】 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 华法林 效果
非瓣膜性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当患者的心房颤动时,其心房往往会出现不规则收缩,使患者的心排血量不断减少,进而导致血液淤滞,最终造成血栓。血栓栓塞是非瓣膜性房颤产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研究资料显示[1],给予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适当的抗凝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5.98±5.32)岁,病程5个月~1年,平均病程(8.21±2.05)月;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6.85±4.68)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8.34±2.14)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控制心室率等。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78),每日1次,每次10mg。持续治疗3个月。
给予观察组华法林治疗。患者口服华法林(上海信谊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23),初始剂量为每日2.5mg,治疗3日后检查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将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0~3.0之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但应注意每日最高剂量不得高于0.625mg。调整剂量治疗3日后,再次检查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待检查结果稳定之后,将复查的时间延长为每周1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栓塞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牙龈出血、皮下瘀斑以及消化道出血等。
1.4 评价指标
国际标准化比值主要是参与血浆与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比值与检测中使用试剂标注的ISI值计算得到。其中,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正常范围应在2.0~30之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3.0则说明患者存在出血风险,但若国际标准化比值小于2.0则说明患者存在血栓风险。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對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栓塞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非瓣膜性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非瓣膜性房颤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均会引发非瓣膜性房颤[2]。当患者出现房颤时,患者的心房血栓、主动脉及其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等症状,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栓塞,因此,临床上建议采用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血栓[3]。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血栓药物,该药物具有服用方便,且安全性高等优点,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该药物的安全性较高,因而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4-5]。但是,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效果有限,无法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栓塞事件。
华法林属于一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该药物主要是通过对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的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羧基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对其与钙离子之间地有机结合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进而达到抗凝的效果[6]。此外,华法林还能够有效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能够对血栓的形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华法林治疗窗窄,用药剂量较高时,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而剂量过低则不会达到抗凝的效果,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使用剂量,从而保障治疗效果[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但需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综上所述,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周娟华,程晓讨,张珠凤等.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8-9.
[2]袁早送,黄从新,郭宗文等.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9):947-951.
[3]高鹏,方全,王佳丽等.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不足状况及原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1):931-934.
[4]华永平,余英荪,曾满生等.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92-93,96.
[5]权大君,黄鹤.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2):1085-1089.
[6]方辉.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2):50,52.
[7]王会全.吲哚布芬在非瓣膜性房颤至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170-171.
作者简介:刘敏,女,1984-11-15,山东省苍山县,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房颤。
【关键词】 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 华法林 效果
非瓣膜性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当患者的心房颤动时,其心房往往会出现不规则收缩,使患者的心排血量不断减少,进而导致血液淤滞,最终造成血栓。血栓栓塞是非瓣膜性房颤产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研究资料显示[1],给予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适当的抗凝治疗,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8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且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观察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62~88岁,平均年龄(75.98±5.32)岁,病程5个月~1年,平均病程(8.21±2.05)月;对照组男49例,女41例,年龄63~89岁,平均年龄(76.85±4.68)岁,病程4个月~1.2年,平均病程(8.34±2.14)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控制心室率等。在此基础上,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法。具体如下:
给予对照组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078),每日1次,每次10mg。持续治疗3个月。
给予观察组华法林治疗。患者口服华法林(上海信谊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123),初始剂量为每日2.5mg,治疗3日后检查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将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控制在2.0~3.0之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但应注意每日最高剂量不得高于0.625mg。调整剂量治疗3日后,再次检查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待检查结果稳定之后,将复查的时间延长为每周1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栓塞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其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牙龈出血、皮下瘀斑以及消化道出血等。
1.4 评价指标
国际标准化比值主要是参与血浆与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比值与检测中使用试剂标注的ISI值计算得到。其中,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正常范围应在2.0~30之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3.0则说明患者存在出血风险,但若国际标准化比值小于2.0则说明患者存在血栓风险。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對上述数据处理,计数采取率(%),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栓塞的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非瓣膜性房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该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非瓣膜性房颤疾病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电解质紊乱等症状,均会引发非瓣膜性房颤[2]。当患者出现房颤时,患者的心房血栓、主动脉及其颈动脉粥样斑块脱落等症状,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栓塞,因此,临床上建议采用抗凝药物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从而有效预防患者出现血栓[3]。
阿司匹林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血栓药物,该药物具有服用方便,且安全性高等优点,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因该药物的安全性较高,因而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4-5]。但是,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效果有限,无法有效预防患者出现栓塞事件。
华法林属于一种双香豆素类抗凝药物,该药物主要是通过对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的氨基末端谷氨酸残基的羧基化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对其与钙离子之间地有机结合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进而达到抗凝的效果[6]。此外,华法林还能够有效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的浓度,能够对血栓的形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因华法林治疗窗窄,用药剂量较高时,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而剂量过低则不会达到抗凝的效果,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该严密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调整使用剂量,从而保障治疗效果[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栓塞的发生率为1.1%,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提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但需进行大样本的研究。
综上所述,华法林治疗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参考文献
[1]周娟华,程晓讨,张珠凤等.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行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规范化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8-9.
[2]袁早送,黄从新,郭宗文等.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的 Meta 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4,(9):947-951.
[3]高鹏,方全,王佳丽等.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凝不足状况及原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11):931-934.
[4]华永平,余英荪,曾满生等.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92-93,96.
[5]权大君,黄鹤.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2):1085-1089.
[6]方辉.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02(12):50,52.
[7]王会全.吲哚布芬在非瓣膜性房颤至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6):170-171.
作者简介:刘敏,女,1984-11-15,山东省苍山县,主治医师,本科,研究方向: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