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地时间今年3月30日凌晨3点15分,小偷打碎阿姆斯特丹附近拉伦辛厄尔博物馆的玻璃门,盗走了一幅名为《1884年春天纽南的牧师花园》的画。画的作者是梵高,而这一天,正是梵高诞辰167周年。
这幅画是荷兰北部格罗宁格博物馆永久藏品的一部分,失窃时正被借给拉伦辛厄尔博物馆展出,估值高达600万欧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4680万元。
被盗的何止是梵高画作
拉伦辛厄尔博物馆位于荷兰拉伦市市中心,展品基本上都来自于美国艺术家威廉·亨利·辛厄尔(1868—1943)及其妻子安娜的收藏。1954年,安娜成立了辛厄尔基金会,并于1956年在位于拉伦市的家中开设了这家集博物馆、音乐厅以及咖啡馆为一体的机构。
拉伦辛厄尔博物馆已不是第一次被盗,早在2007年,盗贼就闯入该博物馆并从雕塑花园中偷走总计价值约130万歐元的7件作品,其中包括正在展出的罗丹创作的青铜雕塑《思想者》。在被盗几天后,博物馆寻回了该雕塑,但作品严重受损,遗失了一条腿。2010年,被捕的两名小偷分别被判处四年和四年半的监禁,上诉后减为两年和三年。
此次梵高画作被盗,其实和欧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安保能力下降并不能直接扯上因果关系。纵观作为艺术品犯罪和艺术地下市场交易高发地的欧洲,博物馆被偷盗的新闻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就像看一场肥皂剧,剧情的高潮就是看哪个盗贼又用毫无高科技的方式粗暴叩开了博物馆的大门,并且一次比一次刷新作案时间的纪录。
例如,2002年震惊全球的荷兰梵高博物馆被盗事件,荷兰大盗奥克塔夫·德拉姆及其同伙用了3分40秒,仅用一个梯子和一根绳子就盗走了博物馆两幅价值1亿美元的梵高画作——《斯海弗宁恩的海景》和《离开尼厄嫩教堂》。
事发后,警方根据作案现场发现的盗贼遗留的棒球帽上的DNA样本等线索,在一年后抓获两名嫌疑人,但画作一直下落不明。直至画作被盗的14年后,意大利警方在搜查斯塔比亚海堡市的意大利黑手党组织成员拉法埃莱·因佩里亚莱住宅时,才发现了这两幅画。
金钱的诱惑
2002年被盗事件发生时,各大新闻媒体充斥着关于欧洲博物馆安全的质疑和报道,不少人好奇,从欧洲的博物馆里偷出名画,真的那么容易吗?奥克塔夫·德拉姆当时也被判刑四年,后来还获得了减刑。出狱后,他一直活跃于荷兰各大媒体,受邀做专访、参加真人秀,转型成了“网红”。
欧洲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进程早已有几百年,被盗与防盗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伴随着20世纪艺术品经纪市场的崛起,艺术品的商业属性不断被各大拍卖行抬高刷新。得到过公开拍卖的艺术名家的作品仿佛给地下非法艺术品市场中流通的名艺术家作品在价格上做了背书。
艺术品黑市上,艺术品成了跨国硬性流通货币,被盗的作品有案底,短时间之内不能正式交易,所以黑市会通常按照十分之一的公共价格交易。在非法的国际贸易交易上,艺术品交易额仅次于毒品走私和非法武器贩运,艺术品盗窃量刑相对较轻,艺术品本身也更便于携带。
一幅价值1亿美元的油画拆框卷起来还不足一斤,遇到海关抽查也可以用纪念品的名义轻易躲避掉。据国际刑警组织推算,目前每年艺术品地下交易额大致在40亿至60亿美元之间。
开着大门的文物便利店
在中国,约50万人平均拥有一座博物馆,而在欧洲发达国家,平均5万人左右就拥有一座博物馆。就这次发生盗窃事件的拉伦辛厄尔博物馆来说,安保情况已经属于较好的一类,因为尽管其所在的城市不大,但博物馆是由私人发起的艺术基金会运作,这些艺术基金会通常资金充足,舍得在安保上和藏品保险上花钱。
欧洲多数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基数、藏品的丰富与博物馆之间相互借调馆藏展出的高度流通性,使一座座博物馆对于偷盗者就像开着大门的文物便利店,花上十多欧元就可以随便进出踩好点,很容易从几百上千甚至上万件艺术品里偷取某件放置在拐角上监控盲区里的艺术品。
对那些原本可能想抢劫银行在地下铜墙铁壁的保险库和挑战专业强悍的安保公司的盗贼来说,没有什么比博物馆里挂在墙上的一张张百万美元更让人动心的东西了。
尽管博物馆里的防盗设施,如震动感应、玻璃防碎感应、红外线监控和报警联网等,可谓应有尽有。但这些防盗方式针对的其实是白天展览时来博物馆观展的普通大众,对于习惯于凌晨作案的惯犯来说,凌晨三点,能举起锤子把玻璃敲碎,干吗还要故弄玄虚,像电影那样施展十八般武艺躲过监控呢?(摘自《环球》 )
这幅画是荷兰北部格罗宁格博物馆永久藏品的一部分,失窃时正被借给拉伦辛厄尔博物馆展出,估值高达600万欧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4680万元。
被盗的何止是梵高画作
拉伦辛厄尔博物馆位于荷兰拉伦市市中心,展品基本上都来自于美国艺术家威廉·亨利·辛厄尔(1868—1943)及其妻子安娜的收藏。1954年,安娜成立了辛厄尔基金会,并于1956年在位于拉伦市的家中开设了这家集博物馆、音乐厅以及咖啡馆为一体的机构。
拉伦辛厄尔博物馆已不是第一次被盗,早在2007年,盗贼就闯入该博物馆并从雕塑花园中偷走总计价值约130万歐元的7件作品,其中包括正在展出的罗丹创作的青铜雕塑《思想者》。在被盗几天后,博物馆寻回了该雕塑,但作品严重受损,遗失了一条腿。2010年,被捕的两名小偷分别被判处四年和四年半的监禁,上诉后减为两年和三年。
此次梵高画作被盗,其实和欧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导致安保能力下降并不能直接扯上因果关系。纵观作为艺术品犯罪和艺术地下市场交易高发地的欧洲,博物馆被偷盗的新闻对于普通群众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就像看一场肥皂剧,剧情的高潮就是看哪个盗贼又用毫无高科技的方式粗暴叩开了博物馆的大门,并且一次比一次刷新作案时间的纪录。
例如,2002年震惊全球的荷兰梵高博物馆被盗事件,荷兰大盗奥克塔夫·德拉姆及其同伙用了3分40秒,仅用一个梯子和一根绳子就盗走了博物馆两幅价值1亿美元的梵高画作——《斯海弗宁恩的海景》和《离开尼厄嫩教堂》。
事发后,警方根据作案现场发现的盗贼遗留的棒球帽上的DNA样本等线索,在一年后抓获两名嫌疑人,但画作一直下落不明。直至画作被盗的14年后,意大利警方在搜查斯塔比亚海堡市的意大利黑手党组织成员拉法埃莱·因佩里亚莱住宅时,才发现了这两幅画。
金钱的诱惑
2002年被盗事件发生时,各大新闻媒体充斥着关于欧洲博物馆安全的质疑和报道,不少人好奇,从欧洲的博物馆里偷出名画,真的那么容易吗?奥克塔夫·德拉姆当时也被判刑四年,后来还获得了减刑。出狱后,他一直活跃于荷兰各大媒体,受邀做专访、参加真人秀,转型成了“网红”。
欧洲博物馆发展的历史进程早已有几百年,被盗与防盗是经久不衰的话题。伴随着20世纪艺术品经纪市场的崛起,艺术品的商业属性不断被各大拍卖行抬高刷新。得到过公开拍卖的艺术名家的作品仿佛给地下非法艺术品市场中流通的名艺术家作品在价格上做了背书。
艺术品黑市上,艺术品成了跨国硬性流通货币,被盗的作品有案底,短时间之内不能正式交易,所以黑市会通常按照十分之一的公共价格交易。在非法的国际贸易交易上,艺术品交易额仅次于毒品走私和非法武器贩运,艺术品盗窃量刑相对较轻,艺术品本身也更便于携带。
一幅价值1亿美元的油画拆框卷起来还不足一斤,遇到海关抽查也可以用纪念品的名义轻易躲避掉。据国际刑警组织推算,目前每年艺术品地下交易额大致在40亿至60亿美元之间。
开着大门的文物便利店
在中国,约50万人平均拥有一座博物馆,而在欧洲发达国家,平均5万人左右就拥有一座博物馆。就这次发生盗窃事件的拉伦辛厄尔博物馆来说,安保情况已经属于较好的一类,因为尽管其所在的城市不大,但博物馆是由私人发起的艺术基金会运作,这些艺术基金会通常资金充足,舍得在安保上和藏品保险上花钱。
欧洲多数发达国家博物馆的基数、藏品的丰富与博物馆之间相互借调馆藏展出的高度流通性,使一座座博物馆对于偷盗者就像开着大门的文物便利店,花上十多欧元就可以随便进出踩好点,很容易从几百上千甚至上万件艺术品里偷取某件放置在拐角上监控盲区里的艺术品。
对那些原本可能想抢劫银行在地下铜墙铁壁的保险库和挑战专业强悍的安保公司的盗贼来说,没有什么比博物馆里挂在墙上的一张张百万美元更让人动心的东西了。
尽管博物馆里的防盗设施,如震动感应、玻璃防碎感应、红外线监控和报警联网等,可谓应有尽有。但这些防盗方式针对的其实是白天展览时来博物馆观展的普通大众,对于习惯于凌晨作案的惯犯来说,凌晨三点,能举起锤子把玻璃敲碎,干吗还要故弄玄虚,像电影那样施展十八般武艺躲过监控呢?(摘自《环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