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对在摄影比赛里获奖没有特别明确的概念:我不知道得到这些奖干什么用,也不知道这些奖意味着什么。不仅是摄影,我从小对得奖状这类事都不太关心。
我对摄影比赛不是从未想过。几年前,“人像摄影十杰”评选的时候,组织者找到我,劝说我参加。其实,作为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没有,既然碰到这样的事了,我还是认真地考虑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拒绝人家有心高气傲的因素。另外,我也觉得,任何荣誉只是对你某段时期的认可,不能跟你一辈子。我想,有了“黑冰”的成功就足够了,它说明顾客认可你,“黑冰”这个品牌就是最大的奖。
我是学绘画出身的,从绘画的角度看,评论绘画应该是理论家、评论家的事,而不是艺术家的事。因为理论家会客观地评论作品,而艺术家只能站在个人的角度评判作品,缺乏公正性。同样道理,摄影比赛的评委大多是摄影师(因为摄影还没有象样的理论体系,也谈不上摄影理论家),他们对照片的评价会比较个人化。
照片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但非要把许多作品放在一块比出好坏、高低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误导。对于艺术,大家都在一个认识和学习的阶段:今天认为好的东西,也许明天会认为不好;站在这样立场的人认为好的东西,可能站在那个立场的人认为不好。
各抒己见
在中国,搞摄影大多是一种个人行为,是赔钱的“买卖”,因此,限制了很多有才华的摄影人的发展。我希望摄影比赛能从民间发现好的摄影人才,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
唐国志(潍坊摄影师)
各抒己见
关于在摄影比赛中获奖,最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鼓励与认可,通过摄影比赛摄影师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而不是因比赛而比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目的。本人认为摄影比赛是学习、理解、提高摄影艺术的一种手段,但是,决对不能为获奖而不择手段。
孙国田(大庆市摄影师)
各抒己见
当今中国摄影已进入鼎盛期,展、赛热度空前。同时也落下“金牌后遗症(指参赛者)”,“惟权威论(指评委)”等负面影响的误区。此起彼伏的“题材热”导致无数的胶卷“涂炭”,揣摩评委的喜好似乎成了通往成功的捷径……
人群是混乱的,而真爱艺术的人又通常视之为“玉品”,见不得被污七八糟地对待;除非那些愿意拿它去通行交易的,那也就随之变成“日用品”的性质。真成了日用品倒也没关系,反正既迎合了大众的乐趣,又落个自得实惠。但再强调其高级性、神圣性,就显得可笑了。
古训早已有之:胜者不与(参与)。
薛挺(北京摄影师)
各抒己见
摄影创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影赛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吸引着企业的赞助。赞助商参加影赛评选,应当具有相应的水准。
然而,在许多比赛中,赞助商对影赛工作过于干涉,个别赞助商虽然不懂摄影却担任评委,使影赛黯然失色。企业赞助影赛无疑对摄影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管他们如何参与影赛,都应该以追求影赛的质量为目的。
撏醮?北京捷成洋行职员)
畏兵 壮得像头牛,而且他把这股牛劲放在了摄影上。过去,他喜欢体验创作本身带来的快感,享受拍摄过程中的激情。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注意创前的计划过程,任何拍摄都要按计划进行,虽然同样不乏激情,但从作品中就能看出,畏兵变得更理性。
“黑冰”摄影公司以影楼起家,现在分为影楼和广告两块。影楼市场依然很大,但畏兵的经营方向确实要越做越精,朝着个性化、专门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不论来什么样的顾客都要像拍职业模特那样对待。
畏兵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把“黑冰”的培训做起来。但畏兵表示:“黑冰”的培训不是为挣钱,是做氛围,不想急功近利,而要慢慢扩大,最终想为中国的人像摄影提供一个严肃的学术园地。如果培训做得好也对黑冰的经营有促进。说到底,畏兵做这件事也有这么多年从事人像摄影这份感情在里面。
各抒己见
照片以及对照片的判断其实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到过摄影比赛现场的人往往会发现,对很多照片尤其是那些很有个性的照片,评委的评价差距很大。因此,比赛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评委经常都在抱怨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没有得大奖,影友们也常常纳闷某幅照片怎么就得了奖。对专业摄影师来说,展览、出版、出售等等都是照片的价值得到认可的渠道,摄影比赛,尤其是那些门类不清、组织混乱的比赛不会为你的照片增加价值。对大多数影友来说,摄影比赛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功能有限的娱乐方式,商家和媒体提供了很多诱人的奖品,这里面有许多商业上的考虑。如果你喜欢那些奖品,并且也得到了那些奖品,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千万不要把比赛当作提高摄影水平的途径。如果你把是否得奖当作评判自己作品的标准,你肯定把自己放错了坐标;如果你把别人的得奖作品当作学习的榜样,最后别人对你和你对自己都会大失所望。
摾畈?《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部主任)
我对摄影比赛不是从未想过。几年前,“人像摄影十杰”评选的时候,组织者找到我,劝说我参加。其实,作为人不可能一点虚荣心没有,既然碰到这样的事了,我还是认真地考虑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拒绝人家有心高气傲的因素。另外,我也觉得,任何荣誉只是对你某段时期的认可,不能跟你一辈子。我想,有了“黑冰”的成功就足够了,它说明顾客认可你,“黑冰”这个品牌就是最大的奖。
我是学绘画出身的,从绘画的角度看,评论绘画应该是理论家、评论家的事,而不是艺术家的事。因为理论家会客观地评论作品,而艺术家只能站在个人的角度评判作品,缺乏公正性。同样道理,摄影比赛的评委大多是摄影师(因为摄影还没有象样的理论体系,也谈不上摄影理论家),他们对照片的评价会比较个人化。
照片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但非要把许多作品放在一块比出好坏、高低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误导。对于艺术,大家都在一个认识和学习的阶段:今天认为好的东西,也许明天会认为不好;站在这样立场的人认为好的东西,可能站在那个立场的人认为不好。
各抒己见
在中国,搞摄影大多是一种个人行为,是赔钱的“买卖”,因此,限制了很多有才华的摄影人的发展。我希望摄影比赛能从民间发现好的摄影人才,给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
唐国志(潍坊摄影师)
各抒己见
关于在摄影比赛中获奖,最重要的应该是精神上的鼓励与认可,通过摄影比赛摄影师可以找到自身的差距,而不是因比赛而比赛,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才是真正的目的。本人认为摄影比赛是学习、理解、提高摄影艺术的一种手段,但是,决对不能为获奖而不择手段。
孙国田(大庆市摄影师)
各抒己见
当今中国摄影已进入鼎盛期,展、赛热度空前。同时也落下“金牌后遗症(指参赛者)”,“惟权威论(指评委)”等负面影响的误区。此起彼伏的“题材热”导致无数的胶卷“涂炭”,揣摩评委的喜好似乎成了通往成功的捷径……
人群是混乱的,而真爱艺术的人又通常视之为“玉品”,见不得被污七八糟地对待;除非那些愿意拿它去通行交易的,那也就随之变成“日用品”的性质。真成了日用品倒也没关系,反正既迎合了大众的乐趣,又落个自得实惠。但再强调其高级性、神圣性,就显得可笑了。
古训早已有之:胜者不与(参与)。
薛挺(北京摄影师)
各抒己见
摄影创作与交流日趋活跃,影赛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吸引着企业的赞助。赞助商参加影赛评选,应当具有相应的水准。
然而,在许多比赛中,赞助商对影赛工作过于干涉,个别赞助商虽然不懂摄影却担任评委,使影赛黯然失色。企业赞助影赛无疑对摄影创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不管他们如何参与影赛,都应该以追求影赛的质量为目的。
撏醮?北京捷成洋行职员)
畏兵 壮得像头牛,而且他把这股牛劲放在了摄影上。过去,他喜欢体验创作本身带来的快感,享受拍摄过程中的激情。
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更注意创前的计划过程,任何拍摄都要按计划进行,虽然同样不乏激情,但从作品中就能看出,畏兵变得更理性。
“黑冰”摄影公司以影楼起家,现在分为影楼和广告两块。影楼市场依然很大,但畏兵的经营方向确实要越做越精,朝着个性化、专门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不论来什么样的顾客都要像拍职业模特那样对待。
畏兵的另一个目标就是把“黑冰”的培训做起来。但畏兵表示:“黑冰”的培训不是为挣钱,是做氛围,不想急功近利,而要慢慢扩大,最终想为中国的人像摄影提供一个严肃的学术园地。如果培训做得好也对黑冰的经营有促进。说到底,畏兵做这件事也有这么多年从事人像摄影这份感情在里面。
各抒己见
照片以及对照片的判断其实是很个人化的东西,到过摄影比赛现场的人往往会发现,对很多照片尤其是那些很有个性的照片,评委的评价差距很大。因此,比赛的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评委经常都在抱怨自己最喜欢的照片没有得大奖,影友们也常常纳闷某幅照片怎么就得了奖。对专业摄影师来说,展览、出版、出售等等都是照片的价值得到认可的渠道,摄影比赛,尤其是那些门类不清、组织混乱的比赛不会为你的照片增加价值。对大多数影友来说,摄影比赛就是一种游戏,一种功能有限的娱乐方式,商家和媒体提供了很多诱人的奖品,这里面有许多商业上的考虑。如果你喜欢那些奖品,并且也得到了那些奖品,当然是件好事。但是,千万不要把比赛当作提高摄影水平的途径。如果你把是否得奖当作评判自己作品的标准,你肯定把自己放错了坐标;如果你把别人的得奖作品当作学习的榜样,最后别人对你和你对自己都会大失所望。
摾畈?《中国摄影》杂志编辑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