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作者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旨在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生活实际 实验参观 知识能力 关注前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该门学科学习质量的优劣。初中生求知欲望强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触实际,爱动脑动手,抓住这些心理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实验观察,强化知识能力,关注生物学前沿,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提出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蝴蝶几条腿?”、“瓢虫有几条腿?”、“同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工蜂?有的发育成母蜂?”、“牵牛花的径是向右缠绕还是向左缠绕?”,这些问题学生很少思考过。把这类问题摆出来,会使学生的脑袋瓜动起来,产生探索的欲望。有了求知欲,然后引入相应的知识介绍,学生就会倍感兴趣地听下去。
二、实验参观,激发兴趣
实验参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物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主要表现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等方面。农村学校解剖兔子、蛙、鱼都是很方便的。虽然学生很熟悉这些動物,但以生物学的眼光观察动物的内部器官也许没有做过,即使曾经玩过,但缺乏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剖观察,学生既掌握了解剖的方法,获得了相应知识,又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操作,实验的成功会给他们以激励,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等特点,有意识地在开学初带领学生参观本校生物标本室(标本室中各类动植物标本较为齐全),通过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教师逐一地简要介绍,对生物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效果。学生童心未泯、单纯、热情、迷恋大自然、爱游玩,可带领学生就近参观校园植物,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或秋游活动,到野外实地考察,指导他们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学生制作的植物蜡叶标本、叶脉书签、昆虫标本等,他们都会存放很久。这样既能开阔视野、寓教于乐,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知识能力,深化兴趣
真正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兴趣还要有较好的知识体系。巧妙点拨,引导学生把兴趣与知识探究融合,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在他们尝试的同时,老师要选好启发点和点拨点,选点准确才能疏通障碍,开启智力,通窍思维。如在讲叶片结构中的“徒手切片”实验时,可对相关操作要点设计以下点拨问题:①切片的制作过程分为放、切、水、蘸四步进行,如何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其中制片时又分滴、放、盖,每一步又应注意什么?②怎样切得最薄?③切时是横切还是纵切?④放在玻璃片上的切好叶片是竖放还是倒放?整节教学内容经老师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尝试,达到教学中所要求的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目的。如讲了蝗虫,蝗虫吃禾本科植物的叶子,蝗虫就成了害虫,讲了菜粉蝶在阳光花丛中起舞,漂亮又好玩,菜粉蝶就成了益虫。但真正益害并非这么简单,引导、训练学生分析何以益何以害,益害有可能转化等问题。学生通过昆虫纲学习,回答得条条有理,通过这种形式引出各种答案,比单纯讲解印象深刻得多。
四、关注前沿,恒化兴趣
科技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生物学,联系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典”与野生动物、艾滋病与动物、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杂交技术、禽流感等,引入课堂往往能引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仿佛自己已经是个科学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长期关注前沿科学,“学海无涯而知亦无涯”,学生只能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净化初中生的心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 生活实际 实验参观 知识能力 关注前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某一学科有无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该门学科学习质量的优劣。初中生求知欲望强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触实际,爱动脑动手,抓住这些心理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实验观察,强化知识能力,关注生物学前沿,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生活实际,引发兴趣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提出学生熟悉的生物现象(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蝴蝶几条腿?”、“瓢虫有几条腿?”、“同是受精卵,为什么有的发育成工蜂?有的发育成母蜂?”、“牵牛花的径是向右缠绕还是向左缠绕?”,这些问题学生很少思考过。把这类问题摆出来,会使学生的脑袋瓜动起来,产生探索的欲望。有了求知欲,然后引入相应的知识介绍,学生就会倍感兴趣地听下去。
二、实验参观,激发兴趣
实验参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物学实验能引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认识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在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主要表现在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过程的操作、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等方面。农村学校解剖兔子、蛙、鱼都是很方便的。虽然学生很熟悉这些動物,但以生物学的眼光观察动物的内部器官也许没有做过,即使曾经玩过,但缺乏教师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剖观察,学生既掌握了解剖的方法,获得了相应知识,又亲自动手进行了实验操作,实验的成功会给他们以激励,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
参观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初中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等特点,有意识地在开学初带领学生参观本校生物标本室(标本室中各类动植物标本较为齐全),通过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和教师逐一地简要介绍,对生物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并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效果。学生童心未泯、单纯、热情、迷恋大自然、爱游玩,可带领学生就近参观校园植物,也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春游或秋游活动,到野外实地考察,指导他们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学生制作的植物蜡叶标本、叶脉书签、昆虫标本等,他们都会存放很久。这样既能开阔视野、寓教于乐,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三、知识能力,深化兴趣
真正巩固和深化学生的兴趣还要有较好的知识体系。巧妙点拨,引导学生把兴趣与知识探究融合,才能取得学习的成功。在他们尝试的同时,老师要选好启发点和点拨点,选点准确才能疏通障碍,开启智力,通窍思维。如在讲叶片结构中的“徒手切片”实验时,可对相关操作要点设计以下点拨问题:①切片的制作过程分为放、切、水、蘸四步进行,如何理解这四个字的含义?其中制片时又分滴、放、盖,每一步又应注意什么?②怎样切得最薄?③切时是横切还是纵切?④放在玻璃片上的切好叶片是竖放还是倒放?整节教学内容经老师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尝试,达到教学中所要求的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的目的。如讲了蝗虫,蝗虫吃禾本科植物的叶子,蝗虫就成了害虫,讲了菜粉蝶在阳光花丛中起舞,漂亮又好玩,菜粉蝶就成了益虫。但真正益害并非这么简单,引导、训练学生分析何以益何以害,益害有可能转化等问题。学生通过昆虫纲学习,回答得条条有理,通过这种形式引出各种答案,比单纯讲解印象深刻得多。
四、关注前沿,恒化兴趣
科技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生物学,联系生物学相关的社会热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典”与野生动物、艾滋病与动物、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杂交技术、禽流感等,引入课堂往往能引发他们继续探索的欲望,仿佛自己已经是个科学家。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长期关注前沿科学,“学海无涯而知亦无涯”,学生只能不停下探索的脚步。
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有很大关系。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净化初中生的心灵,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