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书(组诗)

来源 :扬子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2746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亮,1990年生于四川眉山,现居四川宜宾。
  在人间拆阅信件
  我能向你描述的已不够新鲜。
  雨水滴答在窗外,那是另一个尘世的语言
  在一盏暗黄的灯下,抱着手机
  写字的人是我,三米之外是无比浓稠的黑夜
  有一条河,我们从未见过
  但它越来越宽阔,就快要接近静水流深的样子
  我能向你描述的,更多来自我眼下的生活
  比如此刻的一滴雨,千里迢迢
  来到我的窗外,它在我的耳朵里种上了
  各种滴答的鸣叫,然后种子般生根、发芽
  天地寂静。还能向你描述什么
  我在昏黄的灯光下拆阅信件
  我和我的炉子在等待炉下的火烧到最旺
  东坡湖畔
  白天我又折了回来。这里的水
  依然沉静、幽黑,似一方
  巨大的洗砚池。狼尾草、醡浆草
  重瓣朱槿、凤仙花——
  昨夜错过的,现在都一一遇见了
  就连草地上的落叶,假山塘里的鱼儿
  此刻,也尽鲜活在眼前
  秋天的早晨,一个人在湖边闲坐
  他已无数次如此设想并内心笃定:
  仅仅动用对岸远景楼上的一枚
  弯弯的檐角,他就能蘸着
  这沉静、幽黑的湖水,描绘出远逝的大宋
  与前世的自己
  九月九日即景
  下雨了。我往山下的住所走去
  接连多日的雨水,使我跟我身后的这座山
  都放慢了各自的速度
  我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而它变得愈发漫不经心
  我们仿佛两个陌生人一路不言不语
  当我回到我山下的住所
  它仍站在空濛的天空下持久抖动着
  被雨水擦亮的叶片
  其实这样多好,尘世旷阔
  几乎没人在意我们。就像我也许久
  没在意厨房里的几颗蒜头
  如今皆已长出了青青的新芽
  凌晨六点的小镇
  露水深重。小镇还披着雾纱
  春晨寂静,凌晨六点,打桩的工人
  已开始用骨头和肌肉
  在一条还未贯通的高铁轨道上念经了
  有人在敲打钢板,有人在敲打水泥墩子
  有人趴着定位,若低头禅想
  人世安静如画,万物跟我
  都在屏气凝神,这些一生都在试图
  敲打生活的人,空旷之中
  也有胶着的气流,在敲打他们
  汗水滴落,犹如剃度着累世的须发
  雨水谣
  暮色四合。雨水又下了起来
  万物隐入黑夜,只听得到
  滴答滴答的雨落声—
  事实上,这样的雨已连绵好几日
  而昨晚的月亮,宛若一只受惊的小鹿
  它孤独地游走在乌云密布的林子
  不安地躲藏在黑漆漆的草丛
  匍匐着赶路。我相信它看不见我
  另一个遥远星球上一粒从不发光的尘埃
  更看不到我在一座名叫古宋的小镇
  因这淅淅沥沥的雨,忽而有些
  心灰意冷的表情:望着对面天台上的雨水
  仿佛望着清冷冷的疾苦
  在立冬以后,愈积愈深……
  冬日书
  我在冬天才过上深居简出的生活
  自己烧水,自己泡茶
  有时用一盏茶的时间写房顶上
  那只雪粒般干净的鸽子
  有时孤军闯入不知其名的山水
  到了冬天,我才学会照顾室内的
  丸叶松绿和君子兰,像照顾另一个自己
  给它们阳光、清水,夜深人静时
  将一张与世无争的暗影
  轻轻披在它们身上。我一直以为写诗
  是一件很干净的事,犹如清晨
  在雪花覆盖的原野,走一串孤独的足印
  而一个人内心究竟要多么丰足
  才会站立茫茫风雪的人间
  无一人可恋,无一物想取……
  黄昏速写
  阵雨和疾风过后,群山更显苍翠
  河流浑浊,但拥有了流泻的气势
  鸟鸣在密林起落,余晖中早出的星辰
  像志书中的关键词,闪烁着隐蔽的辉光
  有人于高处吹笛,有人在隔壁种红花
  那种红,让人見过后便会染上怀古的疾
  正如你们所想,山上塔楼宁静
  裂云之下,我以为那是一只上了年份的瓷器……
其他文献
陈坤浩,1995年生于广东揭阳,现居广西南宁。  天花板的鲸鱼  我走过无数片海。在环岛路上空  捕捞带翅的鲸鱼。将它们养在天花板  它们的荧光在尾部。你说,它们是美的  但不确定爱不爱  你捕捉不到它们的声波,也不知道它们知道的事  它们替你发的是剩余的蓝色淡光,做的是剩余的梦  它们的游动,成了这座城摆脱白天的余波  一圈圈地盖过我们,荡开。风借此推开帘布  后来只剩下我们,屋子  与满天花板
期刊
浩宇,本名徐存虎,1990年生于甘肃泾川,现居西安。  麻 雀  在乡下,十二月  麻雀是安静的,尤其下雪的时候  天空不会有痕迹,地上不会  尘埃飘散  只有我是喧闹的,忙前忙后  找谷粒,找绳子,找筛子  这个时候,母亲是最配合我的  她甚至会把神像前香炉里的谷粒  倒在我的手掌间  是啊,正因为这样,我的童年  一只麻雀都未逮到过  仿佛神和它们通了话  它们知道,它们终要  寿终正寝  七
期刊
高明,1986年生于安徽萧县,现居合肥。  远 眺  我听了一夜的磨牙霍霍  像咀嚼,此时的风雨  看呀!黄河故道上桃花的骨头  堆叠着,罗列着,落满沙滩  未来的日子,还在枝条的花苞里远眺  我年久失修的亲人  我身体里的血液  唯一澎湃的  是那条江河。年关将近  每过一次  南北分界线  都沸腾不止,奔流不息  这像极了  夜雨中,我年久失修的亲人  灰 烬  我还没学会区分灰烬  比如灶膛
期刊
苏仁聪,1993年生于云南昭通,现居昭通。  彝村四行  游子在彝人村庄醒来,乌金云漫过他暂停的梦  油菜花黄,麦子青青,灰雀对狗说:你好 早安  美洲虎在村道散步 哦 它是祖母宠爱的猫  此时太阳光临麦地,神坐在柴火上写诗  故事集  许多人都老了,我们顶替父辈  承袭生长。他们的孩子学会说话  有人张口叫我伯父。我们的马匹卖给四川贩子  整家搬进新房。老房子拆除:一代人倒下  他们的墓碑长着野
期刊
我对诗所知甚少  我对诗所知甚少  对一首好诗  沒有任何先见  我只知道  它令我怦然心动  帕斯说过  读诗的人数不重要  重要的是什么人在读  而一首好诗在于如何扣动扳机  要么一枪命中  要么脱靶  旧手机  只要充上电  仍可以显示  一些信息  那种疤痕般的记忆  而疼痛如此遥远  刻骨铭心的东西  往往都有失忆般的结局  这个过程  只有足够理性的人  才会拥抱危险  能带你上天堂的
期刊
伊达·维塔莱是乌拉圭著名诗人、翻译家、文学评论家。1923年11月出生于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他曾出版多部诗集,协办乌拉圭、墨西哥等地的数份文学报刊杂志。曾获多项文学大奖,并于2010年被乌拉圭国立大学授予荣誉教授称号。2018年11月,95岁高龄的伊达·维塔莱荣获西语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塞万提斯奖。  鸽 子  鸽子栖息在  雪白的墙上  白璧无瑕 回声激荡  是真的   就是这样  
期刊
戈壁小店  土墙的门楣上挂着一个幌子  石条桌上的茶碗里被微风  荡起些眼皮一样颤动的涟漪  一只黄鹰俯冲而下  像是一個从古国来的士卒  左顾右盼,讨水喝的样子  还有什么比日影快速地西斜  让人觉得更加荒凉  想想远路  想想边疆  哪怕一个遥远的地名都让人惆怅  一辆大卡车戛然而止  下来一个身子都坐硬了的小司机  他望望店主  又望了望已经有些发红的斜日  马营镇  那年冬天,我赶着驴车去
期刊
尘 埃  来自最活跃的部分,和未知的  苍茫。甚至是我们的  当断未断。杏花落下来的  时候,芬芳也落,  枝头上的波涛向你要一个  去处。  还有心跳之后的落草。美玉  生出的烟。利刃结下的  锈。窸窸窣窣。  都由着他吧,权作是浊酒里的  思归。  一壶月色,湮没了  被大雪盖住的炭。我们深陷  其中,再深,  就会触碰到无火的  余灰。  母 校  风之后的幽静。此时的小学校  留一地洁白,
期刊
冰中残荷  甚至可以看到风的形状  小小的呜咽,在摇摆中骤然停下  它被固定在时间的深处  包括叶片上那蚂蚁的恓惶  被风吹来时的迷茫  一种疑惑,白驹过隙般的巧合  它成為这一夜的琥珀  孤独的蔓延,冻住了它的脚  冻住了它的触须,而后  叶片上那薄薄一层的水不再荡漾  把荷叶整个地包裹起来  保持着它微微前倾的姿态:  原本是一种舞蹈的余韵,一簇  冰冷的火,我们裸露的鼻尖  从哈着的气里凝视
期刊
圆与数  一个梦,诱惑我完成它,我从这个圆中最微小的点  如风似影,穿越数的藩篱,朝它的边界奔跑  这相当于逃逸的练习,这个梦终结之前,必须到达圆周  空荡的圆周上,人呢?炊烟不起,也无技术的灯光  只有一个梦的灵晕在闪动,我与圆周率一起自在奔跑  圆周率你好!我酷似虚构,此刻,我来自梦  我像一个拒绝循环的无理数,由于我更像个虚数  比无理数跑得更快  这是一个突兀之圆,圆之为圆,从寂然中突兀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