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世纪的“三农”建设中英语人才短缺,这一领域亟需精通英语的农业专业高科技人才。本文以高等农业院校公共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了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并研究出农业院校公共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公共外语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农业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农业院校;公共外语;对策研究
一、公共外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国家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要求高校教育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有效参加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可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考试限制
我国教育一直重视考试,无论升学、就业还是晋职都需要通过考试。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考研。几乎所有的高校英语考试都是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而往往期末成绩占据比例极重,并且考试内容狭窄陈腐,侧重教材和随堂笔记,只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利用考前一段时间,突击背英语考试范围中的题库,以便通过期末考试,这样一来,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没能从根本上掌握英语知识。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机械背单词、做阅读,而一旦通过四六级考试后,便不再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在经过近十年的英语学习后,仍然听不懂英语,说不出英语,甚至很多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无法用英语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更不用说用英语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们不难看出,公共外语基础薄弱,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应试教育问题突出。
2.教育思想落后
我国高等教育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甚大,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英语教学方式仍是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翻译课文,以及传授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技巧。听、说、写的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几乎没有得到训练。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几乎没有体现。
很多农业院校只注重专业的学习,不重视英语知识的提升,本来第一课堂教学课时就不够,而教师又不注重第二课堂的开发以及课后时间的运用,这样造成学生每个星期只用课上那几个小时学习英语,这对于语言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现代教学技术非常发达,可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很多教师不愿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就算一些教师学习了最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能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高校公共外语教师普遍只以英语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也只是讲授一般的英语知识,学生不能把所学的英语和自己的专业融会贯通,对于专业英语一无所知。而随着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精通专业英语知识的人才,而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若是能熟练掌握专业英语,就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二、公共外语的改革
1.教学定位
农业院校和其他综合性院校一样,都应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也应划为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中缺乏的就是听说写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是所有高等院校公共外语需要达成的目标。[1]农业院校更要以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于“三农”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重视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不意味着要忽略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对听说写有所侧重,改变现在传统的课堂读译教学。
2.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艺术的本质其实是在于刺激、鼓励和唤醒,并非简单一味的传授。公共外语的教师也应掌握这一教学艺术,要从过去应试教学的思想转向培养学生能力的提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弄清楚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社会的需求,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让英语成为他们不断吸取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方法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拥有更广阔的思维领域。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倡英语的教学最好是采用课堂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而自主学习要以网络为媒介,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现代教学技术的革新为师生构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网络自主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英语水平来自由选择学习资料,按照自己的语言程度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进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培养。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自主学习平台上有很多英语听说资料,而且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取学生听说作业,这在传统课堂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网络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中心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切实把语言学习和交际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4.课程改革
公共外语要有效实施课程改革,进行分级教学、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英语程度差异过大而影响教学质量。分级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优化的教学原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说多练,从整体上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农业院校公共外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专业英语的选修课,培养出“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5.考核方式改革
农业院校公共外语的考核方式可以改变成测试语言能力为主,调整考核内容,丰富测试题型,完善考试体系,将终结性的标准化考试形式和学生平时各项能力的测验相结合。期末笔试中要多设主观题,提高写作分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更加注重写的训练。公共外语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以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听说也要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而且要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期末考试不仅要有基础英语的考核,也要对专业英语进行一定的测试,这样可以使考试发挥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弥补标准化考试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引导师生注重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 6.教材建设
农业院校公共外语课程的教材要做到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要采用权威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编写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能够积极应对高教大发展、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顺应全球信息化的趋势。选用的教材要编写严谨,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选材注重信息性、趣味性和前瞻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最好能够涉及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信息技术、科学教育、社会焦点等各个方面。公共外语还要为学生订购专业英语书籍作为辅助教材,充实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除了必备的纸质教材,还要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结构性相配套的教学出版物。通过光盘、电子、网络等不同载体的出版物为新形势下的公共外语教学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服务。
7.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外语所面临的形势对公外的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知识面要广,更能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所以高校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知识的交流。公共外语的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进师资间的合作,提高个人和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公共外语教师还要学习一门农业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在课上和课下向学生讲授他们所学专业的英语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结论
我们要慎重地、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农业院校公共外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公共外语的教学改革。农业院校的公共外语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日后成为优秀的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高大.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2] 李荣,郭群.“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反馈[J].外语界,2001(2).
[3] 罗先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
[4] 苏章海,徐红新.高等农业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9).
[5] 朱萍.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浅析和谐传受关系的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12)
作者简介:
王立国(1966~),男,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大学英语教育。
课题项目名称:高等农业院校英语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发展的研究。编号: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2wy03 课题来源: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
关键词:农业院校;公共外语;对策研究
一、公共外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是高校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国家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要求高校教育出具有国际视野,能够有效参加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可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考试限制
我国教育一直重视考试,无论升学、就业还是晋职都需要通过考试。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为了通过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和研究生考研。几乎所有的高校英语考试都是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而往往期末成绩占据比例极重,并且考试内容狭窄陈腐,侧重教材和随堂笔记,只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利用考前一段时间,突击背英语考试范围中的题库,以便通过期末考试,这样一来,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没能从根本上掌握英语知识。
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是机械背单词、做阅读,而一旦通过四六级考试后,便不再学习英语。大部分学生在经过近十年的英语学习后,仍然听不懂英语,说不出英语,甚至很多毕业生在应聘工作时无法用英语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更不用说用英语来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我们不难看出,公共外语基础薄弱,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应试教育问题突出。
2.教育思想落后
我国高等教育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甚大,教学模式单一,教师的英语教学方式仍是语言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翻译课文,以及传授四六级考试的应试技巧。听、说、写的技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几乎没有得到训练。公共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几乎没有体现。
很多农业院校只注重专业的学习,不重视英语知识的提升,本来第一课堂教学课时就不够,而教师又不注重第二课堂的开发以及课后时间的运用,这样造成学生每个星期只用课上那几个小时学习英语,这对于语言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如今,现代教学技术非常发达,可由于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很多教师不愿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就算一些教师学习了最新的教学方法,也不能灵活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也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的现代教育技术优势。高校公共外语教师普遍只以英语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也只是讲授一般的英语知识,学生不能把所学的英语和自己的专业融会贯通,对于专业英语一无所知。而随着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精通专业英语知识的人才,而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若是能熟练掌握专业英语,就能更好地服务于“三农”。
二、公共外语的改革
1.教学定位
农业院校和其他综合性院校一样,都应把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职场英语应用能力也应划为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当代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中缺乏的就是听说写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够运用英语进行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是所有高等院校公共外语需要达成的目标。[1]农业院校更要以培养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以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于“三农”的高素质农业人才。重视学生听说写的能力不意味着要忽略读译能力的培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对听说写有所侧重,改变现在传统的课堂读译教学。
2.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学艺术的本质其实是在于刺激、鼓励和唤醒,并非简单一味的传授。公共外语的教师也应掌握这一教学艺术,要从过去应试教学的思想转向培养学生能力的提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弄清楚学生学习的动机和社会的需求,深入了解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指导学生自己探索学习方法,让英语成为他们不断吸取新知识,接受新事物,学习新方法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大学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拥有更广阔的思维领域。
3.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倡英语的教学最好是采用课堂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而自主学习要以网络为媒介,重视学生的听说能力。现代教学技术的革新为师生构建了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网络自主学习可以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英语水平来自由选择学习资料,按照自己的语言程度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按照自己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进度做出适当的调整。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培养。网络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自主学习平台上有很多英语听说资料,而且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取学生听说作业,这在传统课堂中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网络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为实现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中心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让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切实把语言学习和交际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4.课程改革
公共外语要有效实施课程改革,进行分级教学、分类指导,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英语程度差异过大而影响教学质量。分级教学可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优化的教学原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多说多练,从整体上提高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农业院校公共外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专业英语的选修课,培养出“专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5.考核方式改革
农业院校公共外语的考核方式可以改变成测试语言能力为主,调整考核内容,丰富测试题型,完善考试体系,将终结性的标准化考试形式和学生平时各项能力的测验相结合。期末笔试中要多设主观题,提高写作分数,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平时更加注重写的训练。公共外语要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以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效果作为考核的依据。听说也要作为考试的一部分,而且要在总成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期末考试不仅要有基础英语的考核,也要对专业英语进行一定的测试,这样可以使考试发挥对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弥补标准化考试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引导师生注重实际英语能力的培养。 6.教材建设
农业院校公共外语课程的教材要做到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要采用权威的大学英语教材,教材编写要以人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并且能够积极应对高教大发展、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新挑战,顺应全球信息化的趋势。选用的教材要编写严谨,体现了高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选材注重信息性、趣味性和前瞻性,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最好能够涉及文化习俗、伦理道德、信息技术、科学教育、社会焦点等各个方面。公共外语还要为学生订购专业英语书籍作为辅助教材,充实学生的专业英语知识。除了必备的纸质教材,还要有多媒体教学资源和结构性相配套的教学出版物。通过光盘、电子、网络等不同载体的出版物为新形势下的公共外语教学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服务。
7.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外语所面临的形势对公外的教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还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知识面要广,更能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所以高校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促进教师间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知识的交流。公共外语的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学习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增进师资间的合作,提高个人和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对于农业院校来说,公共外语教师还要学习一门农业专业英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在课上和课下向学生讲授他们所学专业的英语知识,为日后的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
三、结论
我们要慎重地、全面地、具体地分析农业院校公共外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公共外语的教学改革。农业院校的公共外语应该紧随时代的发展,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日后成为优秀的农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高大.农业院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
[2] 李荣,郭群.“专业+英语”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信息反馈[J].外语界,2001(2).
[3] 罗先斌.高校教学方法改革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
[4] 苏章海,徐红新.高等农业院校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2(9).
[5] 朱萍.新时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本科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浅析和谐传受关系的构建[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12)
作者简介:
王立国(1966~),男,吉林省长春市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大学英语教育。
课题项目名称:高等农业院校英语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发展的研究。编号: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012wy03 课题来源: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