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特色化教学体系的构建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表演专业是一些独立的音乐和艺术院校独有的专业。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生源的扩招,许多地方高校设置了音乐表演这一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就业率低。如何构建音乐表演专业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是大家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对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探讨符合新形势下音乐表演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构建和完善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特色化教学体系。
  [关键词] 地方高校; 音乐表演专业; 特色化;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84-02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教师对实践的教学不够重视等。因此应加快构建和完善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不断丰富和科学规划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科学考评机制,积极创新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最终培养出适应社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专业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应用型人才。
  一 地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各地方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都开设有实践教学课程,通常每个学期的实践课程为两周左右,主要内容包括新生专业汇报、各类音乐会、音乐基本功比赛、艺术观摩、艺术采风、专业见习、专业实习、文艺活动策划与运行、毕业音乐会等实践环节,基本上都是专业技能的展示或演出活动。学生经过实践课的演出锻炼后,能够将专业课所学到的表演基础理论、技能技巧与舞台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对一些基本的演出形式、演出流程和专业知识等,能够有一个相对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对音乐表演领域也有一定的见识。总体来说,很多地方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都已经开设特色化实践教学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方面有待完善
  目前,音乐表演专业的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还不是很完善,一般都是以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体系作为构建的依据,没有专门针对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的构建缺乏科学性。很多地方高校虽然在课程实践管理体系以及具体的教学大纲上都有较完善的制度体系,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执行没有强制力,导致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学比较随意,实践课程教学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此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与音乐学专业或师范类专业不论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相异,也不同于专业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由此导致经验上的不足。
  2 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所欠缺
  音乐表演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但是部分学生由于缺少舞台锻炼的机会,缺乏自信心,不敢上台表现自己,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实践的效果不佳。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对实践活动产生了畏惧和抵触的心理,形成恶性循环,那些越是需要通过舞台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学生越是不敢上台,而越是优秀的学生越愿意通过舞台来展现自己,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其次,部分学生协作能力差,如排合唱不看指挥、钢琴专业单独演奏尚可但给他人即兴伴奏能力弱。 策划、组织艺术活动的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进行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晚会安排混乱,既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不足,也是缺乏组织能力的表现。 此外,对音乐表演专业的期望值低,适应性差。部分学生认为毕业后前途渺茫,将来能从事相关行业的几率低,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缺乏积极性。
  3 实践教学环节问题突出
  由于教师自身资质等方面的原因,也会影响实践课程教学的质量。有的教师由于自身的登台表演能力不强或是登台演出的经验不足,很容易导致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不知所措,不能起到好的教学和示范作用。另外,部分教师由于对舞台实践能力不够重视,所以在具体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会忽略对学生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缺乏足够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甚至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不闻不问,导致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较弱。
  二 构建特色化教学体系的主要措施
  1 构建教、学、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与区域文化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为音乐剧、音乐剧编导和音乐舞蹈等应用性很强的音乐表演专业,寻找一条教、学、演相结合的新路子,探究接轨于社会文化产业发展大市场和区域文化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才能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让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在文化大省建设的大趋势背景之上,定位在蓬勃发展的城区群众文化生活及丰富多彩的演艺市场之中,教、学、演相结合,融入区域文化,把教、学、演接轨到城区社会和城区文化演艺活动之中,形成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必须整合各类资源。要实现教、学、演的一体化,必须全方位整合表演专业、师资结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与区域文化等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最大化地发挥教学资源整合的作用,科学合理组合好教与学的知识内容,有效引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学生创作的能动性,把所教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际演艺活动。其次,强化开拓型师资的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培养音乐理论研究型师资,还要特别重视培养音乐实践训练型和文化演艺市场开拓型师资的培养。再次,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结构、课程的知识内容上,建构起院级平台课、专业主干课、专业特色课和专业与演艺素质拓展课相结合的四级课程体系,把主要学习的大学公共课程 ( 公共必修课与公共选修课) 、专业主干课、专业特色课、专业拓展课与隐性课程均贯穿于四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最后,强化演出实践与服务社会能力。让实践与教学同步进行,积极接洽社会上各种大、中、小型演出活动,并组织学生见习或实习演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各种艺术类比赛。同时,依托实验剧院进行不定期的专业汇报演出,参加省、国家等举行的大型专业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与循环推进的教学格局,使学生能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形成基础教学和演出实践的一体化,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综合型艺术人才。   2 加强教材建设,丰富实践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实践课的内容,紧扣音乐表演专业学术前沿,借鉴、参考国内音乐学院、艺术院校的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安排,结合自身特点,编写能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就业能力的特色教材。比如,钢琴专业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除经典教学曲目以外的中外当前流行曲目作为附加教学考评任务。另外,也可融入本土音乐形式的曲目作为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的自身情况与特点丰富教学内容和科学规划,使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表演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此外,还可以聘请社会文艺团体专业音乐表演人才讲授艺术实践或音乐舞台表演课程,将他们丰富的演出实战经验、专业的演出表演水平传授给学生。或聘请专业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的教授、学者举办学术讲座、学术交流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将受益匪浅。
  3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考核的目的是为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注重对各阶段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分析和总结,建立以实践成果为目标的教学评价机制,加强管理,明确要求,量化考核指标,严格进行成绩考核评定,注重学生平时实践、实训的积累。如剧目排练课程在成绩考核中,平时操作成绩与实际技能占总成绩的 30%;将三年二期第 17、18 周定为剧目表演艺术展演周,要求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自由组合,选择剧目片段排练,在全院乃至全校范围内展演。将演出实践与课程考试相结合,依据演出效果来判定课程考试成绩。此外还可以将表演、组织、创编晚会音乐会等纳入考核之中。 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在不同层次的刊物上发表论文可获得相应的艺术实践课程学分。 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性科技项目,从中得到大量的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艺术素养、文案工作水平与科研能力。
  4 构建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机制
  除保证实践课堂教学需要外,教师要围绕专业学习,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各类实践舞台,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度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当好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累积学生实践经验。坚持举办各类音乐会、音乐基本功比赛、专业比赛等,创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全面发展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培养部分专业拔尖的学生参与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和演出,打造品牌节目;定时邀请专业艺术团体、艺术家表演,举行各种形式的“演出季”活动,提升学生的表演热情与审美水平;鼓励学生深入文化部门、文艺团体、艺术学校等专业团体实训实习,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深入社区、企业和农村等,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博. 地方高校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3(6).
  [2]周邦春,石瑾. 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艺术研究,2015(1).
  [3]朱佳.高校音乐专业钢琴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路径[J].大舞台, 2014(05).
  [4]黄兆林. 论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5(7).
  [5]朱佳.普通本科高校音乐专业“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析——以海南省高校为例[J]. 琼州学院学报,2014.2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需求分析理论指导下,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认知情况及口语学习观念进行了调查,认为听说课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增多,通过实施大学英语听说课课程设计改革模式,学生在学习策略上得到转变和进步,教师角色实现了转换,输出驱动意识得到增强。  [关键词] 需求分析;大学英语听说课教学;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
目的:对上海地区手足口病住院患儿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分析,以了解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和肠道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同时探讨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建立导致手
[摘 要] 当今社会,网络硬件环境趋于成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网络微观教学逐渐成为影响网络课程质量的重要问题。其中,学习迁移则是微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深入研究网络课程编码,对于推动学习迁移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课程中推动迁移教学的设计思路,又在此基础上从多情景呈现策略、记忆术编码策略、多维度表征策略、深加工材料策略、增加线索策略等方面,全面探究了
目的:  比较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和非硼替佐米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治疗疗效,并对其生存期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16年7月
[摘 要] 案例教学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它以独特的优势在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契合了“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改革的要求。但目前“旅游规划和开发”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对案例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案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学过程组织不力、效果欠佳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案例教学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案例;案例教学法;旅游规划与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