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

来源 :健康之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ou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分别予以早期康复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就其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早期康复治疗;FMA评分
  脑卒中的危害性较大,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给其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1]。因而在临床中要重视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干预,特别在疾病初期给予其针对性治疗。本研究选取6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早期康复治疗对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为我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观察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42~80岁,平均年龄(62.6±5.1)岁。对照组男21例,女11例;年龄45~81岁,平均年龄(63.3±5.0)岁。两组患者上述基础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康复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在康复期再进行肢体功能训练,早期仅给予病情监护。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治疗,措施如下:(1)在疾病初期注意预防压疮的发生,定期为患者翻身和按摩,对关节处进行按摩和热敷,并结合肢体被动运动以预防肌肉萎缩,同时还需给予营养支持。(2)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展健康教育,告知其病情和进行康复治疗的必要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可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握手、体位转移、被动屈曲等训练,还可给予按摩和针灸治疗。(3)在进入康复期后可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内容,可指导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肌力、抗痉挛训练,以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为目标。(4)全程进行心理康复治疗。需根据患者性格和心理特征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向其列举康复案例,对其进行鼓励,让亲友陪伴其进行训练。(5)在早期治疗时要注意为患者补充营养,还要注意餐饮卫生,饮食要清淡,不可暴饮暴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取FMA评分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进行分析和评价,总分为100分,得分以高者为佳。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取SPSS19.0软件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脑卒中为老年人常见病,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风”,可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两种类型,其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脑卒中患者多会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并影响其身心健康,在临床中要重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效果比较有限,患者认可度也较低,早期康复治疗则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早期康复治疗涉及饮食指导、肢体被动运动、心理干预、健康宣教等内容,能针对性改善患者运动功能,促进其神经系统兴奋,还能防止肌肉萎缩,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3个月后,其FMA评分较治疗前大幅提升,且优于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者(P<0.05),与衣永尚等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武霞.急性脑出血保守治疗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效果的影響[J].饮食保健,2020,7(11):53-5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在甲亢并发糖尿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1月诊治的甲亢并发糖尿病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饮食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用于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护理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门诊收治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60例,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优质护理理念在提升血透室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患者为对照组,而接受优质护理的患者为观察组,每组各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比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在醫院大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大内科住院患者104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按照医嘱给予用药护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护患沟通应用于儿科护理对护患关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的6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4例(给予儿科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给予儿科常规护理+护患沟通)。对比两组护患纠纷发生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患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医学实验的开展需求相符。见表1。此次研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疼痛干预结合康复理疗在颈椎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诊治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0例,甲组采用常规护理,乙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疼痛干预+康复理疗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VAS、NDI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乙组VAS、NDI评分低于甲组(P0.05)。  1.2 方法  甲组患者予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对于腹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医院2016年2月~2020年10月期间诊治的腹部损伤患者中选取70例作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手术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腹部损伤的诊断准确度差异。结果:CT诊断实质性脏器损伤准确性高于超声诊断结果(P0.05)。结论:CT对腹部损伤的诊断准确度较高。  关键词:CT;腹部损伤;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度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对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64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2例,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焦虑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
期刊
摘要:目前,专科护士很少掌握综合护理知识和技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护理的质量,需要医院进一步加强专科护士综合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专科护士综合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具有重要性。加强专科护士综合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途径包括编写优秀的教材、多元一体化的培训方式和建立医教协同的培训方式,这不仅可提高护士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提升专科的护理质量和护士的综合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专科护士;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灭菌用水喷雾法在银屑病患者皮肤外擦换药后的疗效和护理干预质量。方法:随机抽取符合标准的50名银屑病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辅用灭菌用水喷雾法。对比两组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检测治疗率、皮肤生活质量指数问卷(DLQI得分)、自设问卷评价护理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095,P=0.032);問卷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