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行业做久了,自然对行业的发展有想法。就像证券交易大厅里的老股民,最喜欢对未来大盘的走势侃侃而谈。如果语出惊人恰好还有一定道理,就会立刻招致一批听众围观。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正如车展是汽车厂商展示各自实力的重要舞台,世界级的汽车寡头们每每利用国际车展这个舞台,大肆发表关于行业未来的演讲,从而聚拢人气。而那些中小厂商也会不惜代价,势必要来一次少数派报告,以赢得舆论的目光。而他们用来大谈理念的讲稿,就是概念车。近年来,面对国际品牌概念车的挑战,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应战,纷纷推出本土的概念车,书写了一段“看上去很美”的传奇。
两种概念车,着上去都很美
业界对概念车有个公认的分法:按“品牌概念车”和“量产概念车”来划分。品牌概念车基本属于理念足够强烈的品牌形象宣传片,代表一个品牌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能预示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而量产概念车更像电影预告片。当它呈现在你面前时,就意味着真东西离上市不远了。从概念车的作用看,品牌概念车发挥的作用更长远。比如诞生于2000年的奥迪Rosemeyer,它是“大嘴”最早的雏形,目前奥迪家族前脸的奠基之作,也是各个厂商竞相模仿的对象。而量产概念车,更像一剂补药,被厂商用来填补自身产品线的空白,增强竞争力。如最新的保时捷首款四门轿车Panamera,以及马自达的采用新型环保原料的概念车Kiyora清等都是量产概念车中的精品。
国产概念车在曲折中成长
无论是品牌还是量产,概念车所宣扬的是汽车企业对造型设计的感悟、对尖端性能的掌握以及对精密调教的拿捏。简单来说,概念车拼的是企业成长的底蕴和研发的实力。
成长与研发是枯燥的。甘心打好基础的企业必须要耐得住这漫长的“煎熬”。被公认中国第一款概念车“麒麟”的诞生,便是耐心与实力的产物。1997年通用与上汽联姻成立了泛亚汽车设计中心,两年后才推出了麒麟。如今看来,它似乎没有更多特别之处。不过简约的外观、明快的颜色、整车大包围以及貌似大嘴似的前脸设计,算是泛亚把准了运动汽车造型设计的脉门。
在麒麟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概念车星星点点地涌现出来。它们大多来自于奇瑞、比亚迪、长安等民族品牌。相对于合资企业拥有国外现成的技术,民族品牌必须仰仗自主研发获得生存。因此,它们的概念车更接近量产。这其中包括了比亚迪的电动概念车et、长安推出的概念敞篷跑车龙腾,以及比亚迪的电动概念车ET等等。可以说,这一期间,
中国的概念车发展还是在平稳中成长的。但随着北京和上海两地国际车展的火热举办,国内车企逐渐发现了概念车的价值。看着国际厂商在车展中借品牌概念车耀武扬威,不少国内车企羡慕得两眼通红。他们认为只要手中有概念,就能赢得话语权。掌握了捷径,急功近利的事层出不穷。终于,抄袭门的阴影开始笼罩国产概念车。在车展上,人们开始讨论某某品牌的概念车与国际大品牌的造型极为相似,某某品牌的概念车就是一个山寨产品等等。的确,模仿是汽车产业不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日韩都曾走过。但概念车代表着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抱负和属于自己品牌的设计语言。数量越来越庞大的概念车,素质却越来越离谱。在它们中间充斥着虚无缥缈的炒作、国外淘汰的技术,以及完全背离美学原理的怪异设计等等。它们的出现不仅令概念量产的机会渐行渐远,更与品牌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打造中式概念车,很近很量产
面对越炒越热的概念车,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推出概念车为时尚早,概念车展现的不是实际的车,而是一种美学的、动力学的概念。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的汽车产业仍然还是一个“未出师的学徒”,虽然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大批合格汽车,可以天马行空地规划新车的设计图稿,但是却缺乏把它变成名利双收的“奥斯卡大片”的能力。造车要高瞻远瞩,更需要脚踏实地。中国车企现状是,卖车还可以,但在品牌建设上,相比欧美和日本的汽车名企,大部分国内车企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品牌设计语言尚未明晰,设计品牌概念车谈何容易。既然明知路不清晰,不如委下身来,一步一步地把路踩实了。大踏步地跑向前的后果只能是把东施效颦搬上舞台。
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台资厂商和经营多年的自主品牌在经历一段默默的发展之后,开始在自主研发领域开始发力。借助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在最近几年开始不断推出他们领悟出的概念车。相比那些不甘寂寞、不受束缚的车企,这些厂商的步伐更扎实。这些厂商设计出的国产概念车赢得了国人的喝彩和敬意,尽管这些概念车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是却让人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未来。同样,它们的概念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更接近量产。例如上海大众2008年推出的朗逸,正是在北京车展推出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概念车NEEZA哪吒为原型设计出来的。另如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荣威继W2之后推出全新N1,演绎了更为全面的全时数字概念以及更为犀利的造型设计;以SUV擅长的长城则推出了汇集各项高端技术的高端SUV概念车H7等等。这些作品,至少让我们还能看到自主研发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麒麟的10年后,泛亚又推出了Buick Riviera别克未来。在通用的计划里,随着量产的开始,它将统领未来别克全球的所有产品。
由此可见,量产概念车成为中国的车企近期最务实的奋斗目标。用造新车、造好车的心去面对概念车,才是现阶段车企自主研发的方向。在自身产品的空缺处多下功夫,做出来的概念车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广大消费者也乐于接受,同时还完善了产品线,企业也必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两种概念车,着上去都很美
业界对概念车有个公认的分法:按“品牌概念车”和“量产概念车”来划分。品牌概念车基本属于理念足够强烈的品牌形象宣传片,代表一个品牌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能预示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而量产概念车更像电影预告片。当它呈现在你面前时,就意味着真东西离上市不远了。从概念车的作用看,品牌概念车发挥的作用更长远。比如诞生于2000年的奥迪Rosemeyer,它是“大嘴”最早的雏形,目前奥迪家族前脸的奠基之作,也是各个厂商竞相模仿的对象。而量产概念车,更像一剂补药,被厂商用来填补自身产品线的空白,增强竞争力。如最新的保时捷首款四门轿车Panamera,以及马自达的采用新型环保原料的概念车Kiyora清等都是量产概念车中的精品。
国产概念车在曲折中成长
无论是品牌还是量产,概念车所宣扬的是汽车企业对造型设计的感悟、对尖端性能的掌握以及对精密调教的拿捏。简单来说,概念车拼的是企业成长的底蕴和研发的实力。
成长与研发是枯燥的。甘心打好基础的企业必须要耐得住这漫长的“煎熬”。被公认中国第一款概念车“麒麟”的诞生,便是耐心与实力的产物。1997年通用与上汽联姻成立了泛亚汽车设计中心,两年后才推出了麒麟。如今看来,它似乎没有更多特别之处。不过简约的外观、明快的颜色、整车大包围以及貌似大嘴似的前脸设计,算是泛亚把准了运动汽车造型设计的脉门。
在麒麟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概念车星星点点地涌现出来。它们大多来自于奇瑞、比亚迪、长安等民族品牌。相对于合资企业拥有国外现成的技术,民族品牌必须仰仗自主研发获得生存。因此,它们的概念车更接近量产。这其中包括了比亚迪的电动概念车et、长安推出的概念敞篷跑车龙腾,以及比亚迪的电动概念车ET等等。可以说,这一期间,
中国的概念车发展还是在平稳中成长的。但随着北京和上海两地国际车展的火热举办,国内车企逐渐发现了概念车的价值。看着国际厂商在车展中借品牌概念车耀武扬威,不少国内车企羡慕得两眼通红。他们认为只要手中有概念,就能赢得话语权。掌握了捷径,急功近利的事层出不穷。终于,抄袭门的阴影开始笼罩国产概念车。在车展上,人们开始讨论某某品牌的概念车与国际大品牌的造型极为相似,某某品牌的概念车就是一个山寨产品等等。的确,模仿是汽车产业不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日韩都曾走过。但概念车代表着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抱负和属于自己品牌的设计语言。数量越来越庞大的概念车,素质却越来越离谱。在它们中间充斥着虚无缥缈的炒作、国外淘汰的技术,以及完全背离美学原理的怪异设计等等。它们的出现不仅令概念量产的机会渐行渐远,更与品牌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打造中式概念车,很近很量产
面对越炒越热的概念车,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推出概念车为时尚早,概念车展现的不是实际的车,而是一种美学的、动力学的概念。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的汽车产业仍然还是一个“未出师的学徒”,虽然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大批合格汽车,可以天马行空地规划新车的设计图稿,但是却缺乏把它变成名利双收的“奥斯卡大片”的能力。造车要高瞻远瞩,更需要脚踏实地。中国车企现状是,卖车还可以,但在品牌建设上,相比欧美和日本的汽车名企,大部分国内车企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品牌设计语言尚未明晰,设计品牌概念车谈何容易。既然明知路不清晰,不如委下身来,一步一步地把路踩实了。大踏步地跑向前的后果只能是把东施效颦搬上舞台。
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台资厂商和经营多年的自主品牌在经历一段默默的发展之后,开始在自主研发领域开始发力。借助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在最近几年开始不断推出他们领悟出的概念车。相比那些不甘寂寞、不受束缚的车企,这些厂商的步伐更扎实。这些厂商设计出的国产概念车赢得了国人的喝彩和敬意,尽管这些概念车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是却让人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未来。同样,它们的概念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更接近量产。例如上海大众2008年推出的朗逸,正是在北京车展推出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概念车NEEZA哪吒为原型设计出来的。另如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荣威继W2之后推出全新N1,演绎了更为全面的全时数字概念以及更为犀利的造型设计;以SUV擅长的长城则推出了汇集各项高端技术的高端SUV概念车H7等等。这些作品,至少让我们还能看到自主研发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麒麟的10年后,泛亚又推出了Buick Riviera别克未来。在通用的计划里,随着量产的开始,它将统领未来别克全球的所有产品。
由此可见,量产概念车成为中国的车企近期最务实的奋斗目标。用造新车、造好车的心去面对概念车,才是现阶段车企自主研发的方向。在自身产品的空缺处多下功夫,做出来的概念车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广大消费者也乐于接受,同时还完善了产品线,企业也必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