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产概念车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行业做久了,自然对行业的发展有想法。就像证券交易大厅里的老股民,最喜欢对未来大盘的走势侃侃而谈。如果语出惊人恰好还有一定道理,就会立刻招致一批听众围观。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正如车展是汽车厂商展示各自实力的重要舞台,世界级的汽车寡头们每每利用国际车展这个舞台,大肆发表关于行业未来的演讲,从而聚拢人气。而那些中小厂商也会不惜代价,势必要来一次少数派报告,以赢得舆论的目光。而他们用来大谈理念的讲稿,就是概念车。近年来,面对国际品牌概念车的挑战,国内汽车企业积极应战,纷纷推出本土的概念车,书写了一段“看上去很美”的传奇。
  
  两种概念车,着上去都很美
  业界对概念车有个公认的分法:按“品牌概念车”和“量产概念车”来划分。品牌概念车基本属于理念足够强烈的品牌形象宣传片,代表一个品牌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能预示未来几年的流行趋势。而量产概念车更像电影预告片。当它呈现在你面前时,就意味着真东西离上市不远了。从概念车的作用看,品牌概念车发挥的作用更长远。比如诞生于2000年的奥迪Rosemeyer,它是“大嘴”最早的雏形,目前奥迪家族前脸的奠基之作,也是各个厂商竞相模仿的对象。而量产概念车,更像一剂补药,被厂商用来填补自身产品线的空白,增强竞争力。如最新的保时捷首款四门轿车Panamera,以及马自达的采用新型环保原料的概念车Kiyora清等都是量产概念车中的精品。
  
  国产概念车在曲折中成长
  无论是品牌还是量产,概念车所宣扬的是汽车企业对造型设计的感悟、对尖端性能的掌握以及对精密调教的拿捏。简单来说,概念车拼的是企业成长的底蕴和研发的实力。
  成长与研发是枯燥的。甘心打好基础的企业必须要耐得住这漫长的“煎熬”。被公认中国第一款概念车“麒麟”的诞生,便是耐心与实力的产物。1997年通用与上汽联姻成立了泛亚汽车设计中心,两年后才推出了麒麟。如今看来,它似乎没有更多特别之处。不过简约的外观、明快的颜色、整车大包围以及貌似大嘴似的前脸设计,算是泛亚把准了运动汽车造型设计的脉门。
  在麒麟之后的几年里,中国的概念车星星点点地涌现出来。它们大多来自于奇瑞、比亚迪、长安等民族品牌。相对于合资企业拥有国外现成的技术,民族品牌必须仰仗自主研发获得生存。因此,它们的概念车更接近量产。这其中包括了比亚迪的电动概念车et、长安推出的概念敞篷跑车龙腾,以及比亚迪的电动概念车ET等等。可以说,这一期间,
  中国的概念车发展还是在平稳中成长的。但随着北京和上海两地国际车展的火热举办,国内车企逐渐发现了概念车的价值。看着国际厂商在车展中借品牌概念车耀武扬威,不少国内车企羡慕得两眼通红。他们认为只要手中有概念,就能赢得话语权。掌握了捷径,急功近利的事层出不穷。终于,抄袭门的阴影开始笼罩国产概念车。在车展上,人们开始讨论某某品牌的概念车与国际大品牌的造型极为相似,某某品牌的概念车就是一个山寨产品等等。的确,模仿是汽车产业不发达国家的必经之路,日韩都曾走过。但概念车代表着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抱负和属于自己品牌的设计语言。数量越来越庞大的概念车,素质却越来越离谱。在它们中间充斥着虚无缥缈的炒作、国外淘汰的技术,以及完全背离美学原理的怪异设计等等。它们的出现不仅令概念量产的机会渐行渐远,更与品牌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打造中式概念车,很近很量产
  面对越炒越热的概念车,有专家认为中国企业推出概念车为时尚早,概念车展现的不是实际的车,而是一种美学的、动力学的概念。与跨国公司相比,国内的汽车产业仍然还是一个“未出师的学徒”,虽然可以在流水线上生产大批合格汽车,可以天马行空地规划新车的设计图稿,但是却缺乏把它变成名利双收的“奥斯卡大片”的能力。造车要高瞻远瞩,更需要脚踏实地。中国车企现状是,卖车还可以,但在品牌建设上,相比欧美和日本的汽车名企,大部分国内车企还在摸着石头过河,品牌设计语言尚未明晰,设计品牌概念车谈何容易。既然明知路不清晰,不如委下身来,一步一步地把路踩实了。大踏步地跑向前的后果只能是把东施效颦搬上舞台。
  所幸的是,我们看到一些台资厂商和经营多年的自主品牌在经历一段默默的发展之后,开始在自主研发领域开始发力。借助多年积累的技术与经验,在最近几年开始不断推出他们领悟出的概念车。相比那些不甘寂寞、不受束缚的车企,这些厂商的步伐更扎实。这些厂商设计出的国产概念车赢得了国人的喝彩和敬意,尽管这些概念车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但是却让人们看到了自主品牌的未来。同样,它们的概念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更接近量产。例如上海大众2008年推出的朗逸,正是在北京车展推出的具有中国元素的概念车NEEZA哪吒为原型设计出来的。另如在今年上海车展上荣威继W2之后推出全新N1,演绎了更为全面的全时数字概念以及更为犀利的造型设计;以SUV擅长的长城则推出了汇集各项高端技术的高端SUV概念车H7等等。这些作品,至少让我们还能看到自主研发的希望。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麒麟的10年后,泛亚又推出了Buick Riviera别克未来。在通用的计划里,随着量产的开始,它将统领未来别克全球的所有产品。
  由此可见,量产概念车成为中国的车企近期最务实的奋斗目标。用造新车、造好车的心去面对概念车,才是现阶段车企自主研发的方向。在自身产品的空缺处多下功夫,做出来的概念车不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广大消费者也乐于接受,同时还完善了产品线,企业也必将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其他文献
一提到Ejndhoven,就不能不提到享誉世界的Van Abbe博物馆,或是世界设计大师的摇篮之地Design Academy Eindhoven,或是飞利浦设计中心……与Eindhoven相关联的设计大事很多,而每年10月在这里举办的荷兰设计周(Dulch Deslgn Week),更是荷兰最重要、也是欧洲设计圈具代表性的设计活动。在过去的20年中,Eindhoven建造或是重建了很多文化机构,
期刊
在如今变化速度空前快的世界里,全球化的挑战不断演变。加速度的变化让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问题之间产生了鸿沟。与此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日益增强的全球竞争。在瞬息万变的世界,像首尔这样的小城市,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杰出的设计之城?我们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才能获得可持续性的成功?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手段便是首尔创新战略的规划。  拥有“设计之城”魅力的城市,能创造出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城市品牌形象,这之后
期刊
如果说做设计如同写武侠小说,那洛杉矶设计师Jang Won Yoon就像至柔至刚的古龙,善于将唯美意境和刚烈戾气混搭,如同武侠大师用现代行文描摹古韵,简洁中却还带着点复古的奢华味儿。  Jang擅长做椅。一把纤细Blade(剑锋)如同道教木剑般儒雅中透着锐气,上好胡桃木无榫接打造,椅腿纤纤如同剑锋没入地面,多重的刀切面既将设计柔和化叉不失棱角,椅身线条如同苍劲有力的中国书法,折角也如书法大师的顿笔
期刊
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三面为波罗的海环抱,面积68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约56万。赫尔辛基始建于1550年,是芬兰的第6大古城,同时也是芬兰文化、金融和经济活动中心。这座北欧小城兼容大都市的魅力与斯堪的纳维亚式的优雅,完美结合了大自然的灵动风韵与高科技创新之美,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新世纪的发展成功地融合,被誉为“波罗的海女儿”。  赫尔辛基于2000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欧洲第三大重要的商业城市,经济发
期刊
今天,在如何升级城市并打造城市差异化的过程中,一个城市比另一个城市似乎并不具有更明显的优先性。无论是伦敦、巴黎、柏林、罗马,还是纽约、东京、首尔、台北、香港、上海、北京,所有城市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在这个平面化的世界里,如何产生动力机制,如何寻找激活资源、产生创新、提升竞争力的动力,如何能够产生新的思维、体系、经济规则,它的动力来自何处?    又热又平叉挤的世界?  作为全球化福音书的布道者,托马
期刊
时间的舞步是什么样子?你可以在Continue Time这件挂钟中看到它的每一个影像的定格。设计师Sander Mulder一向喜欢用艺术的方式表现产品的功能。Continue Time的三个粗细不同的金属指针,分别指示着小时、分钟和秒,与传统钟表不同,它具有两个轴心,三个指针同时在不同圆周内转动。作为限量版产品,Continue Time仅仅生产40件,铝制的指针与黄铜材料的机身让Continu
期刊
寻常意识里,生活正是吞噬梦想的地方,不过事情也有例外,在EOOS有另一种理念在进行:生活正是制造梦的工厂。EOOS设计工作室由Gernot Bohmann、Harald Grundl与MartinBerqmann创建,他们三人均毕业于University ofADDIied Arts in Vienna。1 995年工作室创建伊始,10多年里他们已将50余项世界知名设计大奖收入囊中,做出了许多让生
期刊
极简风格究竟是一种“守旧”,还是一种“未来”?意大利卫浴品牌Agape用35年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并不矛盾。Agape非常清楚自己与其它现代卫浴品牌的分别,秉承着经久不衰的简约信条,不断开发卫浴领域的新材料、新组件,从洗手盆、浸澡盆到厕具洁具和卫浴小工具,寥寥几笔点线面将未来勾勒得简单美好。一个设计得宜的卫浴间绝对是一个悠闲自在的生活空间,对于将生命中十二分之一都消磨在这个空间里的现代人群来说,
期刊
1994年,Saara Renval和两位女设计师EIina Aalfo、Krista Kosone一起组建了Imu Design设计团队,从那时开始,她们不断聚集芬兰各个领域的设计新锐,一起承接项目,致力于为有潜力的新人提供良好的商业互动平台。  虽然在设计气氛浓厚的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设计师已然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身份,设计工作如同其它的成熟工种一样可以轻易操作和实现,但对于Sarra来说,依然觉得
期刊
每件吉冈德仁的作品都令人惊讶。光与材料巧妙地相互作用,以最少的材料无形构造出魔术般的体量感,进而把多感官刺激效果发挥到极致,这一切都在第一时间里因瞬时刺激爆炸而导致暂时性审美休克,这种感觉甚而因为太美太强烈而不宜经常回味。设计师内心对材料工序的理解显示出一种罕见的直觉,而光和透明的概念总是能在他手里达到最理想的形态,呈现出一种逻辑与美感的结合体。逻辑性体现在所有设计承载的信息都在第一时间里被清晰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