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难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吱呀——”
  小小的客船轻轻地停到了寺庙边,油灯中的火苗轻轻一暗,挣扎般再次燃起。眼中映出手中清酒的倒影,看不出瞳孔背后的感情,悲伤?惋惜?忧愁?
  有什么感情我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就没有。逃难路上的所见所闻像是大浪般带走了所有的感受,与我同行的伙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就如木偶般重复着躲在船中的生活,脑袋里只剩下单独一个念头——逃难。一杯浊酒下肚,酸辣的味道微微让我感受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咕——”肚子不满般地叫了一声,希望主人能够满足它小小的愿望。
  “哗啦——”船夫撩开帘子,对着我嘿嘿一笑,他是少数还带着感情的人,他见惯了。从怀中掏出一块还热乎的胡饼,他说:
  “呐,从旁边寒山寺讨来的,趁着热乎,吃点儿吧!听到你肚子叫的声音了。”
  “多,多谢。”我尽量咧开嘴一笑,舌头已经因为长时间不用而生硬。
  “唉呀——”船夫一屁股坐到桌几对面,“听说,叛军已经打到襄阳了。”
  那位伙伴“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一张年轻的脸煞白,嘴唇发紫,不停地打着哆嗦,像是突然被戳到了痛处。“家、家乡,母、母亲啊!”随即,衣袖遮住了脸。
  “不、不是,我说错什么了吗?”船夫慌张地大声问道。
  “船里有人吗?巡夜检查!”外面传来了士兵的叫喊声,盔甲摩擦声,刀剑反射的寒光从帘子缝隙中刺破了悲伤的气氛。
  渔夫嘴里咒骂了一声,随即站起,掀开吊帘,我也跟了上去。
  火把将渔船周围团团围住,这些是来自正义的希望之火,他们紧紧地抓着那根木棍,不敢离开半步。但是,有另外一种火焰,他们在房屋之间奔驰,求生者们尖叫的越加惨烈,他们越加猖狂。现在,他们已经胆大妄为地席卷了大半个大唐。而我这个考上进士的人呢,卑微地蜷缩在一叶扁舟,尽量地满足自己的那么一点点需求。随即,再次沉浸在幻想之中,用毛笔敷衍了事地斥责他们,这就是懦夫,懦夫啊……
  红色的枫叶像是那些死去的冤魂们赤红的眼睛,恶狠狠地盯着我,无声地质问着我。我浑身一哆嗦,含糊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又是一杯酒下肚。
  “当——当——当——”
  沉重的钟声将我拉回现实。士兵已经离去,船夫也到船舱中取暖去了。没了火把,凌乱地洒在空中的星星更加耀眼,又是无月之夜。伸开双臂,尝试去触摸那些明亮的星星,可是,这些零星的希望却离我们那么遥远,需要付出多少,才能到达?我们已经付出许多,还剩多少的艰苦时光?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
  第三杯酒下肚。
  我勉强转身,歪歪斜斜地走进船舱中。船夫与脸上带着泪痕的少年已经睡下,我不去打扰他们,战乱时期,哪怕一点脱离痛苦现实的时光,都太可贵了。吹灭油灯,头重重地枕在被褥上,在進入梦乡之前,我隐约地听我呢喃道: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其他文献
山下的小镇好像藏进了山里,盖着天,披着云,安静又温柔。过眼烟云,山这边是我的童年,亦有他们的故事。山风微微,像月光下晃动的海浪,有的,没的,停留在时光的背后,变成小时候的往事。山坡的一角贴着水库,秋冬弥漫水雾,春夏明艳波澜,白天娴静温柔,深不见底。它能包裹着孩子们仰面游躺,供妇人们洗衣洗菜,也藏着吃人的可怕传说。山洞之中,更是怪石嶙峋,不觉阵阵凉习,不时传来清澈而又急速的流水声,还有那震耳欲聋的喇
期刊
祭祖是我国的传统习俗,每次先祖坟头青烟袅袅之时,我的眼前便会浮现出古国的沧桑。  是敬畏,是传承,是血脉相连,是薪尽火传!  生命,在祭祖时显得庄严而渺小。长跪、叩首,面对的是一条时间的长河。先贤林立,在审问你的心灵。会惶恐,会奋进,因为你跪下的那一刻便已明白,你的身后还有这么一片慈爱而严厉的目光。  祭祖,源自于宗法制,它也是我华夏延续至今日的家族观、家庭观的源起,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社会构成,让
期刊
母亲喜欢理发这个职业,也一直干着。理发是个辛苦活儿,也许是她手艺好的缘故,店里一天到晚都忙忙碌碌。春季夏季秋季还好,冬季最苦。焗油染发的人多,那些人工合成的化学药品常年侵蚀着母亲的手。风一吹,密集的裂着血印的手,看着都让人心疼。年年如此。母亲说自己皮肤不好,冬天过了就会好的。  外公七十多岁,近来身体一直不太好,母亲隔三差五就给外婆打电话。有一段时间,母亲唉声叹气,一个人默默地流泪。有时也变得暴躁
期刊
我的家乡在渭北原上,因干旱少雨,柳树并不多见。印象里,我只在村旁的涝池边见过它们的身影。  涝池沿上长着三棵旱柳,一搂粗的树身,六七米高的树干,枝丫粗硬,条条尽力向上伸展,好像一把倒立的大扫帚。  俗话说: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家乡人不待见柳树,不仅仅是因为柳与溜谐音,怕家中的财气福气溜走,还与葬礼上孝子们拄柳木棍的特殊习俗有关。  柳树也挺识趣,远远地杵在村庄旁,一副旁观者清的样子。  冬天,涝池
期刊
窗花,就是冬日村庄的锃亮光点,永远镶嵌在窗户上。  腊月,巧手女子剪了窗花,兴高采烈地贴上窗户,农家小院立刻亮堂了。千姿百态的窗花,活灵活现,像盛开在这个寒冷冬日里最鲜艳的花朵,鲜艳明亮,成为这块浑厚张扬的土地上独一无二的美,一下子感染得木质窗户活跃起来,娇艳无比。  在陕北,春天一向来得迟,甚至有些拐弯抹角,年却来得早走得慢,过得尤为浓厚。大寒一过,呼啸而起的风透心凉,整个冬天显得悠长悠长的。很
期刊
又是一年暑假,再次捧起因翻了多遍而起褶子的《小王子》,童年的那次启蒙,仍历历在目。  小时候,不知道书为何物,只觉得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如蚂蚁般,挠得人心里痒,看不到一分钟,头一歪,便与周公约会去了。若是让我上树摘果子,捡风筝,我立马会答应你,但是让我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我会瞪着眼睛跟你对着干!以至于小学语文作文出奇地差,常常为凑字数而绞尽脑汁。  但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无论是《格林童话》,还是儿童版
期刊
在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似乎与社会格格不入,比起与人相处他们更乐意独处。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而是自由。  王尔德曾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属于别人的人。他们的思想是他人的观点,他们的生活是一种模仿,他们的激情是一种引证。”总是混迹在人群中的人,他们也许并不孤独,但是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思考自己。要知道,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人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而失去自我与思考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社会中总
期刊
写在前面的话周荣池  汪曾祺不是一位乡土作家。他早期的市井生活决定了底色,也能从日后的创作实践看到其精神内质。但汪曾祺的文学世界和乡土有巨大牵连也是毫无质疑的。学人孙郁在《汪曾祺的乡土》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汪曾祺不喜欢把自己看成乡土作家,但说他的作品有乡土气,那不会反对的吧。阅读他的文字时,打动人的有时是南方水乡的画面。在小说、札记里,都那么楚楚动人地呈现着。”  汪曾祺在故乡高邮生活了十九年的时
期刊
天色渐晚,细雨绵绵,撑起小伞,独站船头,期待与你相遇。  远见烟波四溢的江上,隐在雾中有一小舟,忽隐忽现,见一人潇洒飘逸,是你的风格。你一襲青衫,峨冠高耸,古朴素雅。远远的,我见你向我微笑,依然是那个“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潇洒模样。见到你,便向你问好。  聊过你进京赶考时的胸有成竹,聊过你走过千山万水,无数个春夏秋冬的风尘仆仆,不紧不慢。只是,话题不由得引到“乌台诗案”,经历风雨。当时的你,怀才不遇
期刊
小城里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店铺,叫“幻梦小店”,店铺里卖着各种各样美丽的梦,它们都藏在水晶球里,你一看见它,就知道哪个是你最喜爱的,你就可以把那个梦带回家。晚上睡着,你就能梦见那个美妙的梦境。它是活生生的,把水晶球里的静态变成动态,买梦不用付钱,只要把自己曾经做过的噩梦告诉店长,店长还能把这个可怕的梦改造成美梦,店长就是繁星先生。  街道上散发着清香,路被窸窸窣窣的雨打湿。青苔长满了店前的台阶,店门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