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西南斗羊习俗以梁山县最为著名,斗羊是梁山地区由来已久的民间风俗,也是当地乡村集市、古庙会、春节及喜庆之日的娱乐项目,历久不衰,深受欢迎。
水泊梁山地区,素有“家家植柳,户户养羊”之说和崇尚武术习俗。斗羊,民间俗称“抵羊”,旧时称“风波事”,现已发展为鲁西南地区一项备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娱乐活动。
斗羊由来
梁山斗羊历史悠久,关于这一习俗的缘起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西汉,一说起于曹操。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主父偃入齐为相,实行“推恩令”,分齐国为七个国邑。其中,胶西王与阳城王因国界不清,冲突不断,两军对垒渠河,战事一触即发。
主父偃甚惊,特邀两王会盟于齐长城,示曰:“二王之争,相持不下,不如问天。”两王急问:“如何问天?”主父偃曰:“两王各写一字,天意即显。”于是,胶西王写了个“吉”字,阳城王则写了个“羊”字(古时“羊”与“祥”通用)。主父偃笑曰:“两王写的字乃‘吉祥’,可组成一个‘善’字,不须用武。”于是,双方约定“羊好斗,三局两胜,胜者以齐长城为界”,并于十日后午时在渠河北岸沙滩斗羊。
胶西王回宫后,传牒于柘城守校,命其精选健壮好斗的黑山羊。守校立即发布公告:“兹关国事,凡家养健壮黑公山羊,虎神者、豹神者,皆于明日上午送至校场斗羊。凡入甲者,奖地五亩,冠者赠地百亩、奖百金,亚者奖五十金。”文告发布三日,胶西举国震动,至柘城路,人羊前后相拥,列队达十里。有民谣说:“养儿不如养黑羊,养了黑羊有了地,得了百金盖大房。”
到了比赛那天,渠河沙滩聚众十万,旌旗烈烈,擂鼓山响。两国仪仗一字对列,山羊身披彩绸,健硕如牛,凶如虎狼。阳城王的斗羊,一团白雪王者仪,两角高耸刀犀利,一对龙眼炯有神,四肢粗壮似牛蹄。胶西王的斗羊,周身通黑似乌金,两角粗短似棒槌,虎眼乍惊威自有,熊腰牛背如犁腿。最后的结果是,胶西王的黑羊略胜一筹,赢得了冠军。自此,两国以齐长城为限,划定国界。斗羊之风随之兴起,传至齐鲁各地。
另据史载,东汉末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曹州(今山东菏泽)鄄城为根据地屯兵。相传,曹操在一次与袁绍作战时打了败仗,退兵曹州,士气低落。曹操登高远眺,苦思破敌之策,忽见坡下两个牧童驱羊相斗作耍,小羊体势虽弱,却因斗志不衰而胜于大羊。曹操大受启发,总结出“兵胜于志昂,败于心疲,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一气可馁千军”的体会,遂召集士兵齐来观战,从而军威大振,反戈一击,打败袁绍,奠定了称霸中原的基业。
此后,在曹操的倡导下,斗羊俗在鲁西南民间兴起。唐李延寿《北史》记载:“正月,乡人买雄羊,各赴场相角决胜负,致群殴不能禁,围观者千数。”可见,南北朝时斗羊风俗便已流传于冀鲁豫皖地区。
斗羊赛况
梁山县的斗羊比赛,一般在集市或古庙会上举行。斗羊前,人们相约相邀。到了约定日期,人们推选出有名气、“压众”的几人为“主事”,操办此事。
开赛前,“主事”们会将斗羊按牙口(两颗牙、四颗牙、六颗牙)、体重、名气分类,轮番入场,一对一斗,单循环赛,俗称“打胜家”,最终的胜利者受奖,称为“名羊”。
斗羊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式,即放开两只羊自行抵斗;另一种是拉开斗(规范式),由主人把羊拉开一定距离,猛回头斗一个回合,再拉开再斗,直到决出胜负。在集市上,也常常是双方一商量、一吆喝,临时找个宽敞地方,用鞭杆在地上画个界线就斗起来。四周马上围满人,场景惊心动魄,欢声雷动。斗羊胜者,其价码立即上扬。
梁山斗羊品种原是鲁西绵羊,1981年后,梁山成为小尾寒羊繁育基地,斗羊品種就变为小尾寒羊。小尾寒羊以体大、雄健、勇猛而著称,具有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等特点,成熟后可达150公斤,高1米以上,被称为世界超级巨羊,是肉羊生产的最佳基因库。此外,小尾寒羊皮毛可做皮革制品和纺织业原料,肉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小尾寒羊之公羊个大、悍威、善斗,具有发达的螺旋形骨质大角,粗壮坚硬。两羊相抵,足可产生800公斤的力量,似劈柴声响,威力十足,很是引人注目。
由于斗羊俗盛行,1986年梁山县举行了中国斗羊赛羊大会,1988年还成立斗羊协会,广泛吸收斗羊爱好者、热心者和组织者,并总结出自己的养斗羊经验:“斗羊的饮食很讲究,麦麸、高粱面、小米面、胡萝卜泥都是每餐标配。一天只能喂两次,长得太胖了跑不动,太瘦了力量不足。每天都得观察羊的进食情况,现吃现配;喂食之后,将斗羊拴在电动三轮车上牵着去‘跑步’。锻炼完回到羊圈,要给羊按摩、放松肌肉。斗羊大赛的当天不给羊吃东西,防止剧烈冲撞中伤及内脏。”
梁山斗羊还曾走出全国,走向世界。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将水泊梁山斗羊场面搬上了屏幕,为佳节助兴。1992年广东中华百绝博览会上,梁山斗羊大展雄风,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誉。之后,北京亚运会、曲阜孔子文化节上的斗羊表演,也曾吸引中外游客的目光。
斗羊意义
据统计,现如今梁山县每年都要举办100多场较大规模的斗羊比赛。如梁山县郝山头村是山东省民俗旅游特色村,每年3月20日的古庙会,这里都会举行斗羊大赛。该古庙会始于清代,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开始,历时一个月,后演变为文艺交流大会,设有斗羊大赛,同时上演大戏、扬琴说唱、山东快书、武术展演、舞龙、舞狮、斗鸡、秧歌等民间艺术活动,在鲁西南闻名遐迩。每年此时,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前来赶会、观斗羊、听大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斗羊由过去古庙会、集市比斗发展至今日的街道社区斗赛,成为遍及城乡的一项娱乐活动。玩斗羊的人也由过去的中年人发展为青年人和老年人。闲来无事,茶余饭后,人们会牵出羊来,乒乒乓乓斗上一场,群众欢乐一阵。
梁山人为何热衷斗羊?这跟当地的社会环境有关。梁山自古盛产山羊。在梁山人看来,斗羊赛真正的意义,在于对羊品种质量和斗羊人意志的提升。当地民谚云:“母羊好,好一窝;公羊好,好一坡。”养殖户通过斗羊筛选出优秀公羊,然后用公羊繁育出精品后代,这对于当地来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既能娱乐以调剂生活,又能提升羊的品质。换言之,斗羊可使养殖户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梁山人多尚武,斗羊之人多习武术,斗羊斗的不仅是羊的力量,更是人的力量与智谋。梁山人努力培育优秀的羊品种,其中的公羊又受斗羊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斗羊筛选出好羊,有利于当地羊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斗羊的盛行。
吴济夫,山东省梁山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
水泊梁山地区,素有“家家植柳,户户养羊”之说和崇尚武术习俗。斗羊,民间俗称“抵羊”,旧时称“风波事”,现已发展为鲁西南地区一项备受群众喜爱的民间娱乐活动。
斗羊由来
梁山斗羊历史悠久,关于这一习俗的缘起有两种说法,一说源于西汉,一说起于曹操。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主父偃入齐为相,实行“推恩令”,分齐国为七个国邑。其中,胶西王与阳城王因国界不清,冲突不断,两军对垒渠河,战事一触即发。
主父偃甚惊,特邀两王会盟于齐长城,示曰:“二王之争,相持不下,不如问天。”两王急问:“如何问天?”主父偃曰:“两王各写一字,天意即显。”于是,胶西王写了个“吉”字,阳城王则写了个“羊”字(古时“羊”与“祥”通用)。主父偃笑曰:“两王写的字乃‘吉祥’,可组成一个‘善’字,不须用武。”于是,双方约定“羊好斗,三局两胜,胜者以齐长城为界”,并于十日后午时在渠河北岸沙滩斗羊。
胶西王回宫后,传牒于柘城守校,命其精选健壮好斗的黑山羊。守校立即发布公告:“兹关国事,凡家养健壮黑公山羊,虎神者、豹神者,皆于明日上午送至校场斗羊。凡入甲者,奖地五亩,冠者赠地百亩、奖百金,亚者奖五十金。”文告发布三日,胶西举国震动,至柘城路,人羊前后相拥,列队达十里。有民谣说:“养儿不如养黑羊,养了黑羊有了地,得了百金盖大房。”
到了比赛那天,渠河沙滩聚众十万,旌旗烈烈,擂鼓山响。两国仪仗一字对列,山羊身披彩绸,健硕如牛,凶如虎狼。阳城王的斗羊,一团白雪王者仪,两角高耸刀犀利,一对龙眼炯有神,四肢粗壮似牛蹄。胶西王的斗羊,周身通黑似乌金,两角粗短似棒槌,虎眼乍惊威自有,熊腰牛背如犁腿。最后的结果是,胶西王的黑羊略胜一筹,赢得了冠军。自此,两国以齐长城为限,划定国界。斗羊之风随之兴起,传至齐鲁各地。
另据史载,东汉末年曹操任兖州牧,以曹州(今山东菏泽)鄄城为根据地屯兵。相传,曹操在一次与袁绍作战时打了败仗,退兵曹州,士气低落。曹操登高远眺,苦思破敌之策,忽见坡下两个牧童驱羊相斗作耍,小羊体势虽弱,却因斗志不衰而胜于大羊。曹操大受启发,总结出“兵胜于志昂,败于心疲,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一气可馁千军”的体会,遂召集士兵齐来观战,从而军威大振,反戈一击,打败袁绍,奠定了称霸中原的基业。
此后,在曹操的倡导下,斗羊俗在鲁西南民间兴起。唐李延寿《北史》记载:“正月,乡人买雄羊,各赴场相角决胜负,致群殴不能禁,围观者千数。”可见,南北朝时斗羊风俗便已流传于冀鲁豫皖地区。
斗羊赛况
梁山县的斗羊比赛,一般在集市或古庙会上举行。斗羊前,人们相约相邀。到了约定日期,人们推选出有名气、“压众”的几人为“主事”,操办此事。
开赛前,“主事”们会将斗羊按牙口(两颗牙、四颗牙、六颗牙)、体重、名气分类,轮番入场,一对一斗,单循环赛,俗称“打胜家”,最终的胜利者受奖,称为“名羊”。
斗羊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由式,即放开两只羊自行抵斗;另一种是拉开斗(规范式),由主人把羊拉开一定距离,猛回头斗一个回合,再拉开再斗,直到决出胜负。在集市上,也常常是双方一商量、一吆喝,临时找个宽敞地方,用鞭杆在地上画个界线就斗起来。四周马上围满人,场景惊心动魄,欢声雷动。斗羊胜者,其价码立即上扬。
梁山斗羊品种原是鲁西绵羊,1981年后,梁山成为小尾寒羊繁育基地,斗羊品種就变为小尾寒羊。小尾寒羊以体大、雄健、勇猛而著称,具有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等特点,成熟后可达150公斤,高1米以上,被称为世界超级巨羊,是肉羊生产的最佳基因库。此外,小尾寒羊皮毛可做皮革制品和纺织业原料,肉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小尾寒羊之公羊个大、悍威、善斗,具有发达的螺旋形骨质大角,粗壮坚硬。两羊相抵,足可产生800公斤的力量,似劈柴声响,威力十足,很是引人注目。
由于斗羊俗盛行,1986年梁山县举行了中国斗羊赛羊大会,1988年还成立斗羊协会,广泛吸收斗羊爱好者、热心者和组织者,并总结出自己的养斗羊经验:“斗羊的饮食很讲究,麦麸、高粱面、小米面、胡萝卜泥都是每餐标配。一天只能喂两次,长得太胖了跑不动,太瘦了力量不足。每天都得观察羊的进食情况,现吃现配;喂食之后,将斗羊拴在电动三轮车上牵着去‘跑步’。锻炼完回到羊圈,要给羊按摩、放松肌肉。斗羊大赛的当天不给羊吃东西,防止剧烈冲撞中伤及内脏。”
梁山斗羊还曾走出全国,走向世界。199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将水泊梁山斗羊场面搬上了屏幕,为佳节助兴。1992年广东中华百绝博览会上,梁山斗羊大展雄风,受到中央领导的赞誉。之后,北京亚运会、曲阜孔子文化节上的斗羊表演,也曾吸引中外游客的目光。
斗羊意义
据统计,现如今梁山县每年都要举办100多场较大规模的斗羊比赛。如梁山县郝山头村是山东省民俗旅游特色村,每年3月20日的古庙会,这里都会举行斗羊大赛。该古庙会始于清代,于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二开始,历时一个月,后演变为文艺交流大会,设有斗羊大赛,同时上演大戏、扬琴说唱、山东快书、武术展演、舞龙、舞狮、斗鸡、秧歌等民间艺术活动,在鲁西南闻名遐迩。每年此时,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会前来赶会、观斗羊、听大戏。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斗羊由过去古庙会、集市比斗发展至今日的街道社区斗赛,成为遍及城乡的一项娱乐活动。玩斗羊的人也由过去的中年人发展为青年人和老年人。闲来无事,茶余饭后,人们会牵出羊来,乒乒乓乓斗上一场,群众欢乐一阵。
梁山人为何热衷斗羊?这跟当地的社会环境有关。梁山自古盛产山羊。在梁山人看来,斗羊赛真正的意义,在于对羊品种质量和斗羊人意志的提升。当地民谚云:“母羊好,好一窝;公羊好,好一坡。”养殖户通过斗羊筛选出优秀公羊,然后用公羊繁育出精品后代,这对于当地来说是皆大欢喜的事,既能娱乐以调剂生活,又能提升羊的品质。换言之,斗羊可使养殖户大大提高经济效益。
此外,梁山人多尚武,斗羊之人多习武术,斗羊斗的不仅是羊的力量,更是人的力量与智谋。梁山人努力培育优秀的羊品种,其中的公羊又受斗羊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斗羊筛选出好羊,有利于当地羊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斗羊的盛行。
吴济夫,山东省梁山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