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浅说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u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南齐谢赫对“气韵”一词做出具体表述之后,对这一传统绘画理念的研究一直就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题。具有权威性质的《汉语大词典》对“气韵”一词的注解是:“指文章或书画风格的意境或韵味。”这种解释如果是针对文章辞赋还比较合适,但如果是针对于中国书画中的“气韵”,似乎还不够全面,因为中国书画的创作过程就是要把抽象的主观思维转化成为具体的客观形象,“气韵”的表现既蕴涵于完成的作品之中。同时又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之中。
  谢赫《古画品录》中谈到“画有‘六法’罕能尽赅”,说明早在他之前,“六法”以及作为“六法”之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气韵”理念就已经存在,只是表述得还不够具体、全面。在中国传统哲学当中,“气”与“韵”是两个形态相近,但同时也存在着本质差异的不同概念。唯心主义哲学认为,“气”是人的主观精神,而这种主观精神直接左右着人类的一切行为。明代的何景明说:“气者,形之御也。”(《内篇》)他把“气”直接看做是人类行为模式的主导。在中国传统的绘画理念之中,这个“气”字不仅代表着作品当中的气息、气质、气象等诸多因素,同时也包含着创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文化修养、道德情操等;而“韵”则是“艺术品的风格或神情”(《汉语大字典》)。具体地说,中国画所讲求的“气韵”,就是创作者在“气”的作用下,把抽象的主观思维转化成为客观形象的具体过程,这个过程的最终目的就是对“韵”的提取与表现。所以说,中国画的“气韵”是主观与客观并重的,而且在思想与形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与相互补充的作用。
  中国古代对于书画作品品位的评定往往把是否具有“气”与“韵”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这种事例并不鲜见,如荆浩品评张躁的作品是“气韵俱盛”,而张若虚的评价则是“气韵双高”。这看似玄奥的字眼其实并不费解,“腹有诗书气自华”就可作为它的一个通俗解释。“腹有诗书”是一个人的内在,是修养,是才学,这就是所谓的“气”。它属于世界观范畴,是无形的、含蓄的,只有通过外在的表现才能够将其展示出来。这种展示出来的外在形象就是所谓的“华”,也就是“韵”。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举手投足、谈吐坐卧就能够予以充分的展现。这种展现来不得半点的模仿与造作,东施效颦只能是贻笑大方,因为“韵”来自于“气”,是真才实学与修为涵养的体现。画亦然。
  具体到作品当中,中国画的“气韵”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清代张庚在《浦山论画》中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发于无意者为上,发于意者次之,发于笔者又次之,发于墨者下矣。”对“发于无意”,他做了一个解释:“何谓发于无意者?当其凝神注想,流盼运腕,初不意如是而忽然如是是也。谓之为足则实不足,谓之未足则又无可增加,独得于笔墨情趣之外,盖天机之勃露也。然惟静者能先知之,稍迟未有不汩于意而没于笔墨者。”把“无意”状态下表现出的“气韵”看做是绘画当中的上乘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画所追求的。
  清代的蒋骥在《传神秘要》中说:“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此关系人之学问、品诣。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这句话应该成为画家从事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值得深思,也值得借鉴。
  浏览中国绘画史,大凡造诣卓越的艺术家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学养深厚、品格超脱。古人把艺术作品当中的“气”分为多种,诸如“庙堂气”、“山林气”、“书卷气”、“市井气”、“江湖气”等等,品位之高下一目了然。吴昌硕先生曾把自己的绘画艺术总结为“苦铁画气不画形”。这句话说明了其绘画的目的就是要最大程度地表现出对象内在的气质与精神,同时又要在淋漓挥洒间充分宣泄出自身的才识和情感。事实上,他就是在具备了这些前提条件下,才创作出那些气韵生动的作品。
  吴昌硕先生的绘画,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那淳厚古朴、苍茫深邃的韵味依旧充弥纸上,使人味之不已。这种感受就是黄宾虹先生所倡导的“内美”境界。这样高超的艺术造诣是与吴昌硕先生在诗词、书法、篆刻、鉴赏等诸多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的。像这样在诗、书、画、印几方面都具有卓越建树的艺术家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他们作品当中的“气韵”的确能够达到“无意”的境界,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可惜的是,这种博学多才的艺术家在当今画坛上已经是凤毛麟角,这恐怕就是当代绘画作品普遍缺乏“气韵”的原因吧!
  笔主气,墨主韵。但要想获取画中“气韵”,只从笔墨上下工夫还远远不够。晁补之在《鸡肋集》中说:“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物外形”可以理解为画家对所表现对象“物外之象”与“弦外之音”的感受,这种感受是超然的、直接的、感动的。它的获取凭借的是创作者自身的修养与学问。学识越精湛,感受的层次也就越深入,理解得也就越充分,笔墨之间表现出的“气韵”也就越生动。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真学问,认真研究古人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从传统文化中获取营养,放开眼界,兼收并蓄,磨砺品行,才能够在寻常事物中发现不同寻常的“物外之形”。长此以往,作品才会“气韵生动”,从而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文立足于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的新要求,提出“教学反思”会促进教师的成长,并从“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探讨提高教学效率、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教学反思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反思越来越为人们重视,有专家提出:“如果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摘要】美丽的溶洞,漂亮的石笋,展现着化学的神奇美丽;五彩的玛瑙,神秘的水晶拥有着化学元素自身的美貌。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现代工厂产品的生产,口味多样的牙膏、色彩绚丽的化妆品以及那推动着大型汽车启动的汽油都被高超的化学技术所征服,在这个更加现代化的世界里,化学技术正悄无声息的快速的蔓延到我们的生活中,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也使得化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了重要的位置。  【 关键字】初中 化学 技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因其具有不可替代性而被重视,逐渐由封闭转向开放。在这里我们从众多的阅读方式中选择一种:默读,来进行探讨,力求在教学中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语文 ; 阅读教学 ;默读;  “让朗朗书声回到课堂”,现代课堂教学要求读书声回到课堂。
【摘要】 新课改关系到中学教育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本文从《解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探索研究目前历史新课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能给从事历史教育的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新课改历史教学 措施  沈丘一高中自2010年开展新一轮的高中历史新课改。两年间,课改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只有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
【摘要】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  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
摘 要:由于学习压力大、家庭压力大等问题,许多农村初中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交流的障碍。结合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谈一谈农村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从“情绪发泄”与“换位思考”两个方面确定心理辅导的内容与方法,从而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关键词:农村学校;初中生;心理障碍;辅导策略   心理健康是初中生走向未来、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1]。根據笔者多年班主任经验与
本文是基于公共行政角度研究朝阳市警务辅助人员现状,涵盖了警务辅助人员的由来、现状、问题及成因、对策及发展等内容,旨在对朝阳市警务辅助人员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综合
“自主学习、无师自通”的提出,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产生真正的、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并产生强大的动力以争取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自觉、自由的活动中,焕发主体意识,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传统的被动、消极、接受式学习为积
领导决策是领导者的一项最基本的首要职能,是领导活动的核心。任何一个领导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进行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在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关系决策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