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台阵滤波及子台分布对聚束效果的影响(Ⅰ)——滤波与相关性的规律

来源 :西北地震学报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u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海佘山实验地震台阵的测震记录为基础,研究了近震事件、远震事件及噪声不同的幅频特征.分析了影响台阵记录之间相关性质的一些主要因素:当子台间距增大时,记录之间相关性降低;当间距固定时,所记录事件的相关性质受信号的频率、震中距(波阵面的入射角)及噪声振动背景的影响.提出了一维时间序列滤波函数的优化结果并不是二维台阵的最佳频率窗.欲取得较好的聚束信噪比,滤波函数不仅考虑压制噪音振动,还要考虑压制信号的非相关频段.
其他文献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一直是地震预报中处理不确定性的主要方法,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特别有效。本文引进了一种新的不确定性处理方法—证据理论方法,介绍了如何用该理论表达地震预报问题。讨论了应用其D-S合成规则进行预报的一般过程,并根据地震综合预报的特点,提出了加权的D-S规则。研究结果表明,证据理论应用于地震预报有其独特的优点。
在多年地震预报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祁连山地震带地震活动短期阶段具有共性特征的地震活动增强、群体前兆异常演化、重点前兆和重点地震活动现象等,总结、提炼出了区域短期综合预报方案。
文章提出借助"思维导图"和"预制语块",提高外宣翻译中的词汇、句法、篇章和文体的功能对等建议。基于功能对等理论,通过"思维导图"对原文语义系统的提取和译文语义系统的建构
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东部的活动断裂资料和GPS速度场数据,试图阐述活动地块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变特征。初步认为:(1)第四纪特别是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地块边界带与早期的构造单元边
运用RFPA^2D作为研究手段对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破裂过程的自组织行为作了数值模拟,再现了岩石破裂过程中的应力积累(stress buildup)、应力转移(stress transference)和应力阴影
针对无刷直流电机转速伺服系统高性能非线性鲁棒控制,提出一种新型的多滑模反步高阶滑模非线性控制方法.在控制律设计的每一步都引入二阶滑模Super-Twisting算法,无需计算变
讨论了直接利用数值积分提高电偶源电磁测深响应计算精度的方法.具体为对Hankel积分进行直接积分,结合连分式展开方法以提高积分求和的收敛速度.利用该方法对均匀半空间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