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东盟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1967年成立始,与中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分析,论述了自1967年至2014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由冷淡到全面发展再到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演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与东盟关系;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98-01
0 引言
二次大战以后,由于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和各国所处不同条件的制约,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双边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展迅猛,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提升至“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合作卓有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加务实。
1 东盟成立之初,双方关系冷淡
1967年8月8日,东南亚五个国家负责对外事务的领导人—印度尼西亚的政治事务部常务部长和外交部长亚当·马利克(Adam Malik)、马来西亚副总理、国防部长、国家发展部部长敦阿布都·拉扎克(Abdul Razak)、菲律宾外交部部长纳西绍·拉莫斯(Narciso Ramos)、新加坡外交部长拉贾拉南(S.Rajaratnam)、泰国外交部长他那·科曼(,Thanat Kho—man)—在泰国曼谷集会,签署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宣告了东盟的成立。
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的输出革命政策以及敏感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令许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怀疑。东南亚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华人社会的族群联系可能会危及其国内稳定,再加上冷戰时期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领土纠纷,所以中国的规模及其迅速发展在东南亚国家被视为一种威胁1。1965年,当时的马来西亚的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加扎利·莎菲(Ghazali Shafie)就曾经这样说道:“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别无选择,以应对中国对我们东南亚人的严重威胁,而这种威胁我们可能还将继续面对几十年。”2。1966年12月,马来西亚总理东姑·拉赫曼(Tunku Rahman)在回答日本两位记者的提问时曾这样说道:“我们……认为,对付来自北部的共产主义威胁的最有效的力量就是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命运”3。
中国在这一时期正进行“文化大革命”,推行极“左”路线与政策,对外实行“反帝、反修”的政策,大力推行世界革命,将东盟视为反共反华组织,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敌视政策,抨击菲律宾、印尼、泰国政府为卖国政府、反革命政府、帝国主义走狗,新成立的东盟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大力支持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共产党组织的反政府武装斗争。
2 冷战中后期东盟与中国关系恢复和发展
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东盟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导致这种转折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环境和地区格局的重大变化,包括: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中美关系缓和、中苏恶交、美苏竞争加剧。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环境和地区格局的变化,中国—东盟在战略与安全方面的相互依赖逐步减弱,而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赖开始产生并且逐步加深4。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促进中国与这三国的双边友好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领导人对东盟国家的首次访问,因此通过这次访问,邓小平亲自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组织之间的关系发展。在访问期间,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愿意加强和发展同东盟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表达了中国愿与东盟交往的诚意。同时,邓小平还明确表示支持东盟的和平、自由和中立的政策,体现了中国对东盟意愿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这三国的舆论普遍认为,邓小平的这些讲话,不仅表示中国重视促进睦邻外交,也是对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机构的东盟的重视5。而邓小平的此次访问,则被认为“揭开了中国承认东盟独立的新篇章”。
1991年7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第一次参加了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由此开始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中国与东盟的往来日益增加,双方关系发展日趋密切。
3 冷战后东盟与中国关系全面发展
冷战结束后,东盟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地位的提高,双方对对方的战略认知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中国看来,东盟是亚太地区多极化中的一极,是一支重要的地区力量,是可以长期进行合作的伙伴,是稳定周边环境的重要屏障。在新世纪,中国适时地推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战略方针。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致力于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东盟国家的好感,逐步转变了东盟国家的中国观,他们的对华态度逐渐从恐惧、敌对与防范转向了信任、合作与支持,对中国实力的发展给予了更加积极的评价。在东盟国家,中国威胁论正在被中国机遇论所取代。泰国前外交官沙拉辛说:一度被视为贸易竞争者、外交土霸、军事威胁的中国,正在它的邻居中建立一个新口碑,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强国及带动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6。2004年11月。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是值得信赖的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东盟各国带来了利益和机遇7。
4 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分为磋商伙伴期、全面对话伙伴期、战略伙伴期3个阶段
4.1 东盟与中国磋商伙伴关系
在1990年8月,印尼恢复了同中国中断23年的外交关系;同年10月3日,新加坡同中国正式建交;1991年9月30日,文莱也与中国建交。至此,东盟国家全部与中国建立或恢复了正式外交关系。东盟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重要往来频繁,1992年7月,中国与东盟建立了磋商伙伴关系。1993年,双方决定建立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和东盟—中国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以进一步发展双方在经济、贸易与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合作与交流。1994年7月,中国作为磋商伙伴国,钱其琛外长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东盟外长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和东盟—中国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协议。1995年,中国和东盟开始在高官层次(副部级)进行政治磋商。 4.2 东盟与中国全面对话伙伴关系
1996年3月,钱其深副总理兼外长致函东盟常务委员会轮值主席、印尼外长阿拉塔斯,明确提出中国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东盟各国对此反应积极。同年7月,中国和东盟的磋商伙伴关系升格为全面对话伙伴关系。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至1997年2月,双方建成了五个平等机制的总体对话框架。1997年12月16日,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晤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东南亚经济危机更密切了双方的关系。面对身陷困境的东盟国家,中国及时地、力所能及并不附加任何条件地伸出援助之手,坚定地承诺并做到了人民币不贬值。中国政府这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赢得了东盟国家的感激和信任,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对中国的期待上升。1999至2000年,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分别签署或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双边关系框架文件。2001年,中国与东盟又成立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合作机制。同年11月,第五次10+1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双方一致同意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就新世纪初重点合作领域达成共识。2002年9月13日,首次中国—东盟经济贸易部长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会议双方就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的问题达成共识。同年11月,东盟与中日韩(10+3)和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4.3 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
(1)东盟与中国携手走过“黄金合作”的10年
在2003年10月8日的第七次东盟—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在《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上签字,双方还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中国和东盟建立“面向和平和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此次会议的成果表明,中国同东盟关系进入了经济、政治、安全全面合作的新阶段。
从2004年到2013年,双边贸易额从1059亿美元增加到4436亿美元,翻了两番多,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我们的全方位合作不断拓展,在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等11个重点合作领域以及其他许多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双方缔结了140多对友好省市,每周有1000多架次的往来航班,每年有高达180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双方互派留学生已超过18万人8。
(2)开创东盟与中国全方位战略合作的钻石十年
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合作倡议,符合中国-东盟共同发展愿望的重大战略构想,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一条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必将为双方发展创造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经济增长点,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增加新的契合点。李克强总理也在2013年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凝聚两点共识、推动七个领域合作的“2+7合作框架”,为双方合作明确了重点、规划了蓝图,有力推动了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合作的深化。
2014年是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东盟本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美好明天”的共同发展目标,重视友好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发展双方关系,携手打造健康、稳定、富有活力的中国-东盟关系。
1 2007年第5期(总第196期) 学术论坛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看中国的亚洲责任夏建平第14页
2D.Rajendran,ASEAN’s Foreign Relations: A shift to Collective Action,Kuala Lumpur:arenabukul sdn.bhd.,p.17.
3Arnfinn Jorgensen-Dahl,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order in south-east asia, The Macmillan Pree.Ltd.,1982,p.73.
4曹云华、唐翀:《新中国—东盟关系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5泰国《曼谷邮报》1978年10月28日社论
6菲利浦·潘(美国),宋念申译,中国树立在亚洲新形象[N],华盛顿邮报2003-11-15
7马小宁,杨讴.温家寶出席第八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N],人民日报,2004-11-30
8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美好未来张德江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致辞新华社 2014.9.16
[关键词]中国与东盟关系;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398-01
0 引言
二次大战以后,由于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和各国所处不同条件的制约,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双边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冷战结束后,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合作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展迅猛,连续上了三个台阶,从“全面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到“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再提升至“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在进出口贸易、相互投资、承包劳务等领域合作卓有成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更加务实。
1 东盟成立之初,双方关系冷淡
1967年8月8日,东南亚五个国家负责对外事务的领导人—印度尼西亚的政治事务部常务部长和外交部长亚当·马利克(Adam Malik)、马来西亚副总理、国防部长、国家发展部部长敦阿布都·拉扎克(Abdul Razak)、菲律宾外交部部长纳西绍·拉莫斯(Narciso Ramos)、新加坡外交部长拉贾拉南(S.Rajaratnam)、泰国外交部长他那·科曼(,Thanat Kho—man)—在泰国曼谷集会,签署了《东南亚国家联盟宣言》,宣告了东盟的成立。
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的输出革命政策以及敏感的东南亚华侨问题令许多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意图十分怀疑。东南亚国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及华人社会的族群联系可能会危及其国内稳定,再加上冷戰时期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领土纠纷,所以中国的规模及其迅速发展在东南亚国家被视为一种威胁1。1965年,当时的马来西亚的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加扎利·莎菲(Ghazali Shafie)就曾经这样说道:“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别无选择,以应对中国对我们东南亚人的严重威胁,而这种威胁我们可能还将继续面对几十年。”2。1966年12月,马来西亚总理东姑·拉赫曼(Tunku Rahman)在回答日本两位记者的提问时曾这样说道:“我们……认为,对付来自北部的共产主义威胁的最有效的力量就是东南亚国家联合起来,自己决定自己的未来和命运”3。
中国在这一时期正进行“文化大革命”,推行极“左”路线与政策,对外实行“反帝、反修”的政策,大力推行世界革命,将东盟视为反共反华组织,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敌视政策,抨击菲律宾、印尼、泰国政府为卖国政府、反革命政府、帝国主义走狗,新成立的东盟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大力支持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共产党组织的反政府武装斗争。
2 冷战中后期东盟与中国关系恢复和发展
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东盟关系发生了重大转折,导致这种转折的主要原因是国际环境和地区格局的重大变化,包括:改革开放的对外政策、中美关系缓和、中苏恶交、美苏竞争加剧。冷战结束之后,随着国际环境和地区格局的变化,中国—东盟在战略与安全方面的相互依赖逐步减弱,而在经济方面的相互依赖开始产生并且逐步加深4。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促进中国与这三国的双边友好关系。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领导人对东盟国家的首次访问,因此通过这次访问,邓小平亲自推动了中国与东盟组织之间的关系发展。在访问期间,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愿意加强和发展同东盟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表达了中国愿与东盟交往的诚意。同时,邓小平还明确表示支持东盟的和平、自由和中立的政策,体现了中国对东盟意愿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这三国的舆论普遍认为,邓小平的这些讲话,不仅表示中国重视促进睦邻外交,也是对东南亚国家区域合作机构的东盟的重视5。而邓小平的此次访问,则被认为“揭开了中国承认东盟独立的新篇章”。
1991年7月19日,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应邀第一次参加了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二十四届东盟外长会议,由此开始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中国与东盟的往来日益增加,双方关系发展日趋密切。
3 冷战后东盟与中国关系全面发展
冷战结束后,东盟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地位的提高,双方对对方的战略认知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在中国看来,东盟是亚太地区多极化中的一极,是一支重要的地区力量,是可以长期进行合作的伙伴,是稳定周边环境的重要屏障。在新世纪,中国适时地推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战略方针。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主张,致力于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这一系列举措赢得了东盟国家的好感,逐步转变了东盟国家的中国观,他们的对华态度逐渐从恐惧、敌对与防范转向了信任、合作与支持,对中国实力的发展给予了更加积极的评价。在东盟国家,中国威胁论正在被中国机遇论所取代。泰国前外交官沙拉辛说:一度被视为贸易竞争者、外交土霸、军事威胁的中国,正在它的邻居中建立一个新口碑,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强国及带动亚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6。2004年11月。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东盟各国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是值得信赖的国家,认为中国的发展给东盟各国带来了利益和机遇7。
4 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分为磋商伙伴期、全面对话伙伴期、战略伙伴期3个阶段
4.1 东盟与中国磋商伙伴关系
在1990年8月,印尼恢复了同中国中断23年的外交关系;同年10月3日,新加坡同中国正式建交;1991年9月30日,文莱也与中国建交。至此,东盟国家全部与中国建立或恢复了正式外交关系。东盟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和重要往来频繁,1992年7月,中国与东盟建立了磋商伙伴关系。1993年,双方决定建立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和东盟—中国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以进一步发展双方在经济、贸易与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合作与交流。1994年7月,中国作为磋商伙伴国,钱其琛外长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东盟外长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和东盟—中国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协议。1995年,中国和东盟开始在高官层次(副部级)进行政治磋商。 4.2 东盟与中国全面对话伙伴关系
1996年3月,钱其深副总理兼外长致函东盟常务委员会轮值主席、印尼外长阿拉塔斯,明确提出中国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东盟各国对此反应积极。同年7月,中国和东盟的磋商伙伴关系升格为全面对话伙伴关系。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至1997年2月,双方建成了五个平等机制的总体对话框架。1997年12月16日,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晤结束后,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首脑会晤联合声明》。东南亚经济危机更密切了双方的关系。面对身陷困境的东盟国家,中国及时地、力所能及并不附加任何条件地伸出援助之手,坚定地承诺并做到了人民币不贬值。中国政府这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和做法,赢得了东盟国家的感激和信任,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对中国的期待上升。1999至2000年,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分别签署或发表了面向21世纪的双边关系框架文件。2001年,中国与东盟又成立了“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合作机制。同年11月,第五次10+1领导人会议在文莱举行,双方一致同意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就新世纪初重点合作领域达成共识。2002年9月13日,首次中国—东盟经济贸易部长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会议双方就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相关的问题达成共识。同年11月,东盟与中日韩(10+3)和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并取得了重大成果。
4.3 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
(1)东盟与中国携手走过“黄金合作”的10年
在2003年10月8日的第七次东盟—中国“10+1”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在《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上签字,双方还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联合宣言》,宣布中国和东盟建立“面向和平和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此次会议的成果表明,中国同东盟关系进入了经济、政治、安全全面合作的新阶段。
从2004年到2013年,双边贸易额从1059亿美元增加到4436亿美元,翻了两番多,双向投资额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我们的全方位合作不断拓展,在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公共卫生和环保等11个重点合作领域以及其他许多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双方缔结了140多对友好省市,每周有1000多架次的往来航班,每年有高达1800万人次的人员往来,双方互派留学生已超过18万人8。
(2)开创东盟与中国全方位战略合作的钻石十年
目前,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东盟国家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合作倡议,符合中国-东盟共同发展愿望的重大战略构想,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一条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必将为双方发展创造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经济增长点,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增加新的契合点。李克强总理也在2013年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了凝聚两点共识、推动七个领域合作的“2+7合作框架”,为双方合作明确了重点、规划了蓝图,有力推动了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和全面合作的深化。
2014年是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中国和东盟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东盟本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建设美好明天”的共同发展目标,重视友好合作,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发展双方关系,携手打造健康、稳定、富有活力的中国-东盟关系。
1 2007年第5期(总第196期) 学术论坛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看中国的亚洲责任夏建平第14页
2D.Rajendran,ASEAN’s Foreign Relations: A shift to Collective Action,Kuala Lumpur:arenabukul sdn.bhd.,p.17.
3Arnfinn Jorgensen-Dahl,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order in south-east asia, The Macmillan Pree.Ltd.,1982,p.73.
4曹云华、唐翀:《新中国—东盟关系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第16页。
5泰国《曼谷邮报》1978年10月28日社论
6菲利浦·潘(美国),宋念申译,中国树立在亚洲新形象[N],华盛顿邮报2003-11-15
7马小宁,杨讴.温家寶出席第八次东盟与中国领导人会议[N],人民日报,2004-11-30
8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美好未来张德江在第十一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的致辞新华社 2014.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