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未来,科技助力r——我的第一次创客经历

来源 :科学大众(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是来自南京市宁海中学的高一学生,在第四届中英STEAM国际创新大赛中,我们的作品“水质红绿灯”获得了江苏省特等奖.在此,我们想分享一下我们的创客经历.rn创作背景rn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可是现如今,如何检测并治理水资源的污染已成为一大难题.为此,我们创客小组根据已学知识,利用光线对水的穿透程度不同这一特性,制作了一款水质检测器.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绿色技术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赋予了新的动能。为探讨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间动态关系,本文利用中部六省1990—2019年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实用新型授权数量以及GDP的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分析两者之间动态均衡关系。结果发现:发明专利授权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和溢出效应。实用新型授权对经济增长具有滞后效应和挤出效应。由此,本文提出构建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市场化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保障体系等建议,为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儿在叫,  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  人生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旅行……这些都充满了新鲜与冒险。而在这其中,第一次喜欢一个人大概最为特别,美妙得如夏日水蜜桃散发的香气,又时常让人不安、不知所措,就如桃子那毛茸茸的外表,让人瘁乎乎的。同时,这颗桃子还充满了神秘与禁忌,就像
期刊
近日,一种名叫红火蚁的小蚂蚁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农业农村部消息,截至2021年3月,红火蚁已由南向北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435个县市区。为了对付这种蚂蚁,农业农村部、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等九部门专门建立了协作联防工作机制,启动全国红火蚁联合防控行动。  红火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蚂蚁,它为什么值得国家如此重视?如果我们遇到了红火蚁,又该怎么办呢?  一路平推,所到之处无敌手  2004年,我国
期刊
飞机在空中必须沿着规定的航线飞行,在整个飞行过程中,都要受地面航空管理人员的控制和指挥.飞机的导航设备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测向导航的.导航定向设备接收地面导航站发射的
期刊
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rn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
期刊
流动的人类遗产rn大运河在历史上的变迁,与王朝的变迁有着极大的关系.吴越时期,运河就围绕各自的王权利益而建;隋唐时期,长安、洛阳是王权中心,隋炀帝又把扬州作为陪都.因为
期刊
过去总以为,对我而言, “共产党员”只是与头衔无关、与荣誉相连的一个身份。事实上,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正守在社会的不同岗位上,有条不紊,各司其职,用热情与诚意推动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他们,从不遥远。  我的阿姨是一名医生,也是一位党员。她主动加入援桑给巴尔医疗队,不远万里奔赴异国他乡,向疾病缠身的人们伸出友善的臂膀。生长在城市的她,突然来到了坦桑尼亚偏远的村落,面对蚊蚋横行、尘土四起的环境和器械
期刊
环链棒束孢Isaria cateniannulata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广泛应用于茶园害虫的防治。环境胁迫是影响该菌株生长、扩散和菌株毒力的不利外界因素,其中盐胁迫对环链棒束孢的生长和基因转录表达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0(对照)、0.6和1.0mol/L的NaCl处理菌株,观测不同浓度NaCl对菌株表型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对3组处理做了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3组处理共拼接到37833个转录本,得到10441个unigenes。与对照组相比,0.6和1.0mol/L NaCl处理组共鉴定出1074个
在古希腊德尔斐神庙的石柱上,刻着这样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你要成为你自己啊。”我们长大的过程,也正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己、建构自己的过程。但是,这个“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但我想,在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的路上,最可怕的不是我们看不见自己,而是我们容易被外在的期待和评价牵着走,比如“你太内向了”,比如“你怎么这样敏感啊”。
期刊
物质的新态  主流观点之一认为“铋”的名称起源于德语,即白色物质,后被15世纪的矿工以讹传讹;另一个常被提到的说法则认为它来自阿拉伯语的拉丁字母,意思是“像锑一样”。无论如何,目前广被认可的是,它现今的英语名称沿用1530年对其鉴定后提出的拉丁名。不过,也有人认为是毒理学之父帕拉塞尔苏斯在1526年命名的。总之,“铋”之名的真正来历已经迷失在历史长河中。  此前,人们发现铋质脆易碎,导电性也极差,
期刊